1、1“知、情、信、意、行”视域下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摘 要: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必备的内在素质,是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培养的重要要求。认识和把握创业精神,对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知、情、信、意、行”相统一的角度,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现状以及培育措施进行了系统思考,旨在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11-0090-04 大学生创业要想获得成功,既需要外部环境的帮助,也需要自身具备优良的创业精神。创业精神
2、对创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为基于一定的创业认识形成的创业动机、执著的情感、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它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是能否进行创业的精神支柱,是关系到敢不敢创业以及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 198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了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 ,宣言中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将越2来越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1999 年 6月 13 日,我国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也明确指出:“高
3、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因而,从教育对象入手,高校应明确大学生创业者应当具备怎样的创业精神和素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培育和提高。 一、大学生创业精神的科学内涵 “精神” ,辞海中释义为“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人的某种精神的形成, “实际上是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人的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 ”1因而,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应该由创业知识、创业情感、创业信念、创业意志和创业行为五个方面组成。 创业知识,是指大学生对创业的内涵以及相关理论、原则、规范的理解和认识。认知,是行为的先导。若没有正确的认知,就难以产生正确的
4、行为;而且,大学生对创业认知的越全面、越深刻和越正确,就越有助于其转化为创业行为。可见,创业知识是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基础和前提。 创业情感,是指大学生们在现实的创业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和憎恶等情感。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对人的行为起着很大的调节作用。人们对于自己所要从事的活动或所接触的事物有没有感情以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与对选择这一活动或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有很大的关系。若人们喜爱某一活动,对之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身心投入;反之则会消极应付。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3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
5、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青年大学生认识事物往往更多地依赖感性和直觉,即使他们知道创业是需要的,是正确的,但也要经过其主体的情感过滤,才能内化为他们的心理成分,进而外化为他们的积极行为。 创业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某种创业活动的真诚信仰。信念是认知、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它是连接认识和行为的中心枢纽。一定的创业认识,经过人的理性和人生经验的过滤转化为信念后,才会成为人生奋斗的指南。创业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既定的创业目标。 创业意志,是指大学生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
6、,自觉地克服困难和排除障碍的意志和毅力。意志是体现创业知识并调节创业行为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产生创业行为的杠杆。创,在广雅中释义为“始也” ;国语周语云“以创制天下” 。创业最早作为一个词语是出现在孟子梁惠王下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此处,创业的本义为“创立基业、创建功业” ;现代汉语词典对创业的解释是“创办事业” 。可见,创业精神具备与否关键在于“创”字, “创”所表述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因而“创”本身就蕴含着强烈的精神力量,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善谋实干、革故鼎新。一般来说,一个具有强烈创业精神的人都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达既定目标绝不罢休的坚定意志。 创业行为,是人们在认识、情
7、感、意志和信念的支配下,在实践活4动中切实进行创业的实际行动。创业行为是一个人创业精神的外在体现和综合反映,这里的行为更重要的是指人的创业行为习惯。洛克曾言:“只有你给他的良好原则与牢固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因为一切告诫和规则,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实行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 ”2 以上五种因素,在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中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其中,认识是前提,情感和意志是保障,信念是核心,行为是关键。 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是指针对大学生开展的诱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弘扬大学生的创业理想、磨练大学生的创业意志、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理性、增强大学生的创
8、业能力、催生大学生的创业成就感的教育。它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一种超越式的教育。3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就是要在大学生的心中播下一粒创业的种子,并引导他们把创业作为今后就业进而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尽早做好心理的、知识的和技能的准备。 二、大学生创业精神现状分析 1.创业知识缺乏。客观地说,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创业知识。他们具有较高的学识和较强的能力,大多头脑灵活,能较快适应高校和社会的发展。但我们的一项调研反映出大学生对创业仍然存在着不少偏见和缺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创业狭隘、肤浅的理解,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甚至将勤工俭学等同于创业;
9、二是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创业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资金,似乎有了资金就等于创业5成功,而忽视了有关创业精神以及知识技能的掌握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在高校中更新教育理念,调整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提升创业知识就势在必行。 2.创业情感消极。创业情感是创业成功的动力和保障。一个人要成功的话,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当然这也是他最能干的事,这样他就很有干劲,也容易成功。当前,大学生就是缺乏这种积极的创业情感,普遍认为创业只是无奈之举,觉得自己“没面子” 、 “抬不起头来” ,若能顺利就业,不会肩负资金、经营、管理等的多重压力,劳心劳力进行创业,并且还要经受失败和挫折的痛苦和考验。事实上, “想不想
10、创业” 、 “能不能创业”最初还是体现为一定的创业情感、兴趣和心态,因而,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应是创业精神培育的题中之义。 3.创业信念不坚。表现为一些大学生创业初期思想活跃,认为是自己的事业,具有激情,但其中不少在后期就表现为激情缺失,尤其是在遭受挫折、失败后,后悔当初选择创业这条路。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能使子女达到他们理想中人才的目标,便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给子女安排好一切,这种过分的溺爱和包办使得大学生丧失了许多敢想敢试敢闯的大好时机,或者即使有创业想法也最终烟消云散。另外,现在的高校管理往往还体现为大一统的管理,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引导,不利于其创业个性品质、理想和信念的
11、形成。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学生在创业路途中努力克服各种不良心态,通过专门的创业教育和教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坚定的创业信念。 4.创业意志不强。在创业这条充满了艰难险阻与种种磨炼的路上,6是否具有坚毅果敢、艰苦奋斗的意志也尤为重要,它是大学生创业行为能否持之以恒,并最终成功的关键。据笔者所在的学校所做的一项有关大学生经济状况的调查显示,许多学生每月生活费在 1000 元以上,甚至有些高达 2000-3000 元,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观念淡薄,养尊处优的生活心态很普遍。还有不少学生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 。其实,虽然社会物质条件在改善,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如
12、果对这些学生不进行艰苦创业、不怕挫折的教育,一旦他们毕业,就容易造成“眼高手低” “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的被动局面,或者失败之后一蹶不振。我们要坚持德育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吃苦耐劳、磨砺坚强意志。 5.创业行为不足。2011 年 3 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联合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中国青年网、中国共青团网等共同发布了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八成被调查者对创业感兴趣,认为通过自主创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自由。4而根据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提供的数据,2007-2009 届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 1% -
13、 1.2% ,2010 届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较往年虽有一定的提高,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 2.2%,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 0.9%,5仍然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同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比率不及他们的五分之一,同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比率也不及他们的三分之一。6上述两个不同的调查结果耐人寻味,一方面,在7校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很高,近 80% 的在校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另一方面,中国大学毕业生真正进行自主创业的比率又很低,平均不到 2%。不管是内在还是外在原因,都只能说明这一事实,即当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率很低,
14、落为实际行动的创业行为还很不足。 三、坚持“知、情、信、意、行”相统一,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 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并不仅仅意味着私家车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家喻户晓,它更应该包括社会成员在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人才观等人文范畴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更新和转变。同理,创业的本质在于创业精神的形成,而不仅仅是狭义的新创企业行为,因为一旦创业精神形成,就可以在任何形式、规模、性质的组织中得以实施。 1.明知:建立大学生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结构越合理,越能有效地挖掘创造力的潜能。因此,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激发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首要条件。“我反对大学生退学创业和一毕业就
15、创业的行为,因为当下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具备创业的条件,即使有好想法,也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击败。”7这是网易老总丁磊针对大学生创业提出的看法。 高校在教育理念上应从“守业” 、 “谋职”型的教育价值观转为创新创业型教育价值观,要培养具有主动性和开创性的创新型人才。与此同时,实行教育方式及课程设置方面的革新,譬如在教育方式上更加注重开放式、主体参与式课堂教育,有效运用专题讨论、小组学习、课堂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扩大学生的视野。在课程设置上, 在系统安排基础课、专业课、就业和职业指导课外,还要有针对8性地开设一些“人文社科知识” 、 “经营管理与法律法规” 、 “创业文化建设”
16、、 “创业教育与指导”和“创业精神培育”等方面的课程,形成文化课、专业课、创业课相互渗透、功能互补的多元化课程体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之趋向于合理和完善。 2.激情:激发大学生创业情感。创业是个艰难的过程,若没有足够的热爱和激情,创业者将很难坚持下去。 “良禽择木而栖”以及“美国硅谷是创业者的乐园” ,这两句话隐含了同一个道理: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创业意识的形成和创业激情的迸发。因而,高校的创业教育,要最大限度地为大学生营造一种良好创业氛围,培养其创业意识、激发其创业精神。可通过广泛开展创业精神宣传,创业名人的介绍,参观、访问和聆听创业成功者讲座,经典创业故事片的鉴赏和学习,举行创业设计大赛
17、等活动,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比如,介绍创业成功者的典型事例,像大学生们崇拜的偶像比尔盖茨、张朝阳、马云等人,或者邀请这些创业名人来校讲座等。他们的名字在大学生中并不陌生,他们的创业故事也为同学们津津乐道。作为偶像,这些人的创业经历给大学生提供了自主成功创业的经典,会激发大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出人头地。也可以通过对典型电视剧的鉴赏与剖析,以一种相对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3.坚信:坚定大学生创业信念。 “创业艰难百战多” 。任何创业活动都是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起来的;任何创业过程都离不开坚定信念、自强不息。在进
18、行创业的过程中,信念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支撑力量、精力集中的凝聚力量、9持之以恒的稳定力量和聚集各方的感召力量。 高校应积极拓展有效途径和方法,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创业理想信念教育,将坚定大学生创业信念、培养其创业精神融入科研、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让大学生敢于明确地将自主创业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正如孟子所言“夫志,气之帅也” ,奋斗目标的确立就是给了自己一份坚定的承诺,目标越明确,信念越坚定,奋斗的勇气和动力就越强大越持久。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试敢闯,增强信心,坚信创业也是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很好途径。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将创业理想信念教育寓于各种活动当中,
19、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坚定信念。如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营造创业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强创业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大学生们全面客观认识社会需求,正确做出切合自己、适应社会的创业选择,以消除创业目标上的茫然和空洞。 4.强意:增强大学生创业意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的过程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了不确定性与风险性,创业者必须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万难,必须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为了帮助大学生坚定自主创业的意志力,高校应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以培养身心健康、吃苦耐劳、适应性强、积极乐观的创业型大学生。 历史上,凡有成就者,其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闪光的智慧、不朽的业绩,多
20、是从艰苦奋斗中得来的。艰苦奋斗是成就创业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有经历了患难和在逆境中奋斗的人,才知道理想之可贵,才体会到信念的力量,也才能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在新的历史10发展阶段,缺少创业实践和经验的青年大学生,面对现实中的困难、矛盾或者个人抱负的波折,往往会对创业产生困惑、失望甚至放弃创业而随波逐流。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心理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创业挫折感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焦虑、强迫、盲目、压抑、虚伪、沮丧等症状。这充分说明创业精神的培育必须与艰苦奋斗教育结合起来。要让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艰苦奋斗绝不是一时的权
21、宜之计。要学会正视创业路途中的顺境逆境,增强忧患意识,知晓居安思危,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怕困难、不避艰险,老老实实创业,踏踏实实奋斗。 5.重行:践行大学生创业行为。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及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然而,知行脱节、缺乏实践锻炼正是当今大学生的一大弱势,也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精神扬帆远航的重要因素。 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也不单单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应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实践行动。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学生的创业也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小事做起,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从“纸上谈兵”走向“实战练兵” 。 为此,高校应积极鼓励和推荐学生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科技创新、创业计划等竞赛活动,这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锻炼创新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