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时期“双十节”赏功制度述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984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洋政府时期“双十节”赏功制度述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洋政府时期“双十节”赏功制度述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洋政府时期“双十节”赏功制度述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洋政府时期“双十节”赏功制度述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洋政府时期“双十节”赏功制度述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北洋政府时期“双十节”赏功制度述论摘要:北洋政府建立了一整套“双十节”赏功制度体系,在国庆日对那些于民国有功之人授予勋位、颁给勋章,以示褒奖。授勋范围广泛,人员众多,且与政治风向密切相关。此项制度有利于奖励有功,激励有为和点缀节日气氛。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勋等与官级的结合、各级官员趋之若鹜以及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等因素,勋位、勋章授予日渐浮滥,各种质勋、辞勋现象也接踵而至,这种现象反映了民国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 关键词:北洋政府;“双十节” ;赏功;授勋 中图分类号:K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3)02006307 奖赏制度作为一种精神激励机制,对功勋卓著

2、和品德高尚者进行奖励,以达到维护政治制度、纲常名教和社会风尚的目的,自古有之。清代的奖赏制度主要包括加官晋爵、承荫封赠、建坊画像、配享太庙等方面。清朝末年,由于中外交涉场合的需要,逐渐出现勋章授予。有关勋赏制度,主要研究成果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宣统年间清政府拟定颁发勋章章程 (历史档案 ,1999 年第 3 期) ,彭小舟、杨英杰的民国军人的至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初探 (兰台世界 ,2011 年 1 月) 。前者为我们了解清末勋章章程的产生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后者考察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青天白日勋章的产生、授予和意义。目前,关于北洋政2府时期“双十节”赏功制度的考察尚付阙如。 北洋政府在前代勋赏制

3、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赏功制度。赏功活动一般选择在黄道吉日,以大总统令颁布,尤以“双十节”期间最为频繁。1912 年 9 月 29 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庆纪念日法令,并于1916 年 12 月 22 日修正,规定武昌起义之日(阳历 10 月 10 日)为国庆日,举行“放假休息、悬旗结彩、大阅、追祭、赏功、停刑、恤贫、宴会”等事项。从某种程度上看, “双十节”赏功是北洋政府时期赏功制度极具典型的案例。研究“双十节”赏功制度的实施,对考察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一、 “双十节”赏功制度的构建 勋章的发端,源于清末外交交往的需要,后逐渐发展为酬奖国内外有功官员的一项制度。北洋政府

4、时期勋位以古代的封爵制度为原型,但又不同于爵位与宗法制度之间密切的关系。在南京临时政府勋章制度的基础上,北洋政府形成了一整套赏功制度体系,为“双十节”赏功活动提供了政策依据。中华民国建立伊始, “仿照各国酬庸之例,厘定赏勋办法,特制各等勋章,以备给与有功民国各将士,借资鼓励” 。南京临时政府时,将勋章分为九鼎、虎罴、醒狮三种九等,授予在战场上有特别、寻常战功之陆海军官佐、士兵及为国家办事人员。北洋政府时期,进一步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将勋章分为普通和陆海军两大类。 1912 年 7 月 29 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颁布勋章令和颁给勋章条例 ,规定普通勋章分为大勋章和九等嘉禾章共十种:大勋章为大总统

5、佩带和由大总统特赠外国大总统、外国皇帝君主;一至九等嘉禾章分给3“有勋劳于国家者”和“有功绩于学问及事业者” ;各级勋章,配以不同颜色的绶制和勋表,以示区别;嘉禾章的授予,除大总统特令颁给外,须由各主任长官向大总统申请批准;受勋者的官级对应一定的勋等, “初受嘉禾章特任官自三等起,简任官自四等起,累功俱得递进至一等。荐任官自七等起,累功得递进至三等。委任官自九等起,累功得递进至五。凡著有功绩于学问或事业者,初受嘉禾章时自九等起,亦得因所著功绩自七等起,但俱得累进至一等” ,由铨叙局发给执照和勋章;已受勋章者因犯罪或违反其他法令时将被褫夺。1916 年 10 月 8 日,北洋政府对上述规定进行修

6、订,增添五等宝光嘉禾章,并对勋章绶制、佩带规则、章绶图式等进行调整,明确颁授对象兼及文武官员。 北洋政府还调整陆海军勋章的规制,适合战时、平时两种情况。1912 年 12 月 7 日,北洋政府颁布实施陆海军勋章令 ,将陆海军勋章分为“白鹰” 、 “文虎”两种,规定“凡民国陆海军人于平时、战时著有勋劳,或非陆海军人及外国人于陆海军特别任务中著有勋劳者,皆得分别给与” , “各种勋章均分九等,一、二等给与上等官佐,三等至六等给与中、初等官佐及准尉见习军官,七、八、九等给与士兵” 。同期施行的陆海军叙勋条例对战时、平时 35 项勋绩进行分类,分别“殊勋”和“武功或劳绩” ,作为叙勋“白鹰” 、 “文

7、虎”的衡量标准;1913 年 4 月10 日,进一步修正陆海军勋章令中官勋对应级别, “一二三四给与上等官佐,三四五等可给与中等官佐,四五六七等可给与初等官佐及准尉见习军官,六七八九等可给与士兵” ;1914 年 1 月 15 日,又调整佩戴规则;1918 年 12 月 28 日,陆军部呈准施行限制文虎章勋章办法 ,规定4凡文职非于军事确实出力者,或虽军人而出力事迹非属军事者,不得奖给陆军勋章;剿匪人员在同一战役,虽可得奖两次,但须满六个月以外;请奖人员应由所属长官切实考核,不得冒滥,并不得附名搭保;凡克复城邑,请奖后因保守不力复行失守者,或因战胜请奖后复溃败者,则前次奖案应即注销等,以促使军

8、人恪尽职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陆海军勋章比普通勋章授予严格与规范。段祺瑞任临时执政时,一度设想精简勋章种类, “除勋位暨大勋章毋庸另定新章外” ,普通和陆海军勋章遵照圈定星云、金狮两种名称,各分九等,并于 lO 月 9 日公布。但是,此项勋章在当年并未颁发。 除颁给勋章之外,授与勋位也是“双十节”赏功中的一项重要活动。1912 年 8 月 9 日,北洋政府公布勋位令 ,规定“凡民国人民,有勋劳于国家或社会者,授与勋位” ;勋位分为六级,分别为大勋位、勋一位到勋五位,由大总统以亲授方式授予;凡受有勋位者,发给徽章和证书,除依刑法受褫夺公权外,终身保有;凡受有勋位者,依法律受一定之年金。次年 1

9、月 14 日,编定勋位授与条例 ,规定了勋位徽章样式、佩带规则、授勋仪式等。11 月 4 日,又颁布代授勋位礼节 。为适应多位受勋者同时参加授勋礼的需求,再次颁布授勋礼节作为举行授予礼的法律依据。 为具体实施颁给勋章、授与勋位事务,北洋政府规定了由铨叙局、临时稽勋局专司其责。1912 年 1 月, 铨叙局官职令草案规定,铨叙局直隶于临时大总统,掌给予位阶、勋章、荣典、赏恤等事务。同年 7 月,国务院颁布铨叙局官制,后经 1914 年 2 月、5 月两次修正,划拨国务院5管辖,增加了“勋绩考核”等职掌。此外,临时稽勋局在早期赏功制度的实施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筹议设立临时稽勋局。1

10、912 年 7 月 23 日,北洋政府公布临时稽勋局官制 ,职务分为“恤死” 、“赏生”两部分。 “赏生”事务为派遣调查员“稽查开国时关于各地方战事宣力著功者,稽查开国时军事上建议画策、奔走运动,成绩卓著者” 。1914 年 2 月 19 日,临时稽勋局撤销,其职能划归铨叙局,由受勋人员的“该管长官”向铨叙局或陆海军总长呈报受勋人履历和功绩事实,再由后者呈请总统以命令颁给。相关的勋章和勋位徽章铸造,交由国务院印铸局专管。 二、 “双十节”赏功活动的实施 以“酬庸勤劳”的赏功活动是北洋政府“双十节”庆典的一大例行事项。19241926 年,因政局不稳、军阀混战、中央政权过渡,国庆日赏功活动一度停

11、顿。1927 年 10 月 4 日,北京国务院致电军、民两署,“以国庆纪念日期已迫,所有各机关职员应奖实官或勋章,均宜查照简章办理,并饬附属机关一体遵照,于五日内开单送院” ,重新恢复嘉禾、文虎勋章的颁授。直至 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制定了一套全新的勋赏制度,北洋政府“双十节”赏功制度实施才宣告结束。 “双十节”赏功范围广泛,人数众多。勋赏对象包括文武职官,涵盖中央地方,不论当朝权贵抑或前清遗老、革命元勋还是守旧官僚。1912 年国庆典礼, “凡民国革命之新人物,识时之旧官僚,迥翔于政界、党界、军界之中者,或膺上赏,或被殊荣,几无一夫不获矣” 。10 月 9 日,对辛亥有功之人孙中山、

12、黄兴与曾经屠戮革命人士的段祺瑞、冯国璋并列,分别授以大勋位和勋一位,其他如南北议和代表伍廷芳和唐绍仪、6反正参加革命的清朝封疆大吏程德全等均给予勋一位,清朝遗臣赵尔巽,中央各部部长、地方各省都督等被授予二等嘉禾章。1913 年国庆纪念日,“追念赞助共和人员,特给清室太保世续、徐世昌及前总理赵秉钧勋一位。盖一表彰劳绩,无问新旧” , “此次国庆,凡各都督除勋一位外,其未有勋位及已有勋位而未及勋二位者,一律加以勋二位” ,如浙督朱瑞、滇督蔡锷、川督胡景伊、黔督唐继尧、晋督阎锡山、陕督张凤翔、奉督张锡銮、皖督倪嗣冲、豫督张镇芳等均授勋二位。1916 年 10 月 10 日,适逢共和再造, “凡新旧伟

13、人,内外将吏,同膺懋赏” ,除孙中山、黄兴等人重颁勋位外, “现任各省督军、省长皆分授勋位勋章,各护军、镇守使、军师旅团长等全体皆给各等勋章,计不下 300 人” , “此次反对帝制有力之政客,亦一律给予勋章” 。国庆日赏功对象,大致分为清朝遗老、民党领袖和在位要员三部分。但凡那些手握实权、执掌一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人物均被纳入勋赏范围。 资料来源:京外特任文武职官勋位勋章表(1916 年) 、 续开省长等官曾得文虎勋章补遗表 、 京内简任文职勋位暨嘉禾勋章表(1916 年) 、 京外简任文职勋位暨嘉禾勋章表(1916 年) 、 陆军部暨所属各机关勋位勋章表(1916 年) ,参见天津历史博

14、物馆编:北洋军阀史料 (黎元洪卷 3)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年,第 14-105 页。 说明:京外特任文职中,有三人因武功而获得文虎章,他们分别是山东省长孙发绪、河南省长田文烈和广东省长朱庆润;京外特任武职中除 1 人即海军总长程璧光外,其他 28 人均与陆军部所属各机关人员重合,因而在武职人员总计时未计入。 7在人数众多受勋者中,高等文官和武职人员占较大比例,普通文官和士兵很少受勋。截至 1916 年,全国近 3/4 的高级官员均受懋赏;现任筒任以上高等文官共 555 人(包括国务院总理、各部总长、各省省长、各部次长、多数司长、各省厅长、高等审判厅厅长、各道道尹等) ,67.93%的

15、人员均受勋章;由大总统特令任用的武职官员(即陆海军总长、参谋总长以及各省都督等)29 人,高达 93.10%受勋,近 60%同时授予嘉禾、文虎章;陆军部暨所属中央和地方各机关共 321 人,上至上将,下至少校,受勋比例亦达 87.54%。这种勋赏分配和倾向在北洋政府时期一直被延续。 据 1922 年“双十节”前夕在任官员的受勋名单,北洋政府各部部长和次长、各地巡阅使和护军使、各省督军和省长、驻各国公使等共 109个文武官职、108 人中,仅新上任的陆军总长张绍曾等 6 人未受勋章,其他 102 人均获不等次数的嘉禾章,勋章授予比例达 94.44%;授给勋位人数有 41 人,勋位授予比例为 37

16、.96%。嘉禾、文虎等章的授予人数也不在少数, “本年双十节为共和满十年大纪念,例于是日发表各项给勋等事。本年给勋文武各官之大绶宝光嘉禾、文虎等章者,约 100 以上(六等以下,尚未发表,不在数内) ”,而授予勋位者则有张绍曾等 22 人。1923 年,得受勋章者亦有约百余人。虽然赏功制度明文规定,普通勋章授予对象包括委任官等普通文官,陆海军勋赏对象包括初等官佐和士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鲜见他们的身影。嘉禾、文虎章的授予几乎均为四等以上的级别,适用于普通文官、士兵的六等以下的嘉禾、文虎章很少被颁发,更不用说人数相对较少、要求更加严格的勋位授予。 8需要强调的是, “双十节”赏功变化与政治风

17、向密切相关。这在勋赏对象的选择以及褫勋、复勋等事件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勋赏的变迁,还反映了南北两方、北洋军阀内部各派势力的消长。每年双十节期间,往往会产生一批新的“勋贵” ,有观察者指出, “去年之荣膺封赏,得勋位受勋章者,至今年已消灭若干” 。一旦被勋赏者与执政者政见不合,所受勋赏有可能被褫夺。民元赏功令中, “凡民党要人,项城无不加意笼络” ;1913 年“二次革命”后, “项城对于民党,一变而堕落诸九渊,如大勋位也,大绶章也,悉予褫夺,甲也名之日国贼,乙也名之日国贼” 。该年7,月 22 日,袁世凯下令褫夺黄兴、柏文蔚等一切荣典,并指责其反袁活动为“明目张胆,倒行逆施” 。次日,再次下令“

18、孙文应即销去筹办全国铁路全权” ,依照规定,凡依刑法受褫夺公权者,勋位随之褫夺。因此,民元“双十节”对孙中山“大勋位”的赏功随之注销。一旦政治风向逆转,被褫夺的勋赏又可能失而复得。1916 年 6 月袁世凯逝世后,共和大旗被再次高扬。该年双十节,凡系国民党人勋位勋章经袁世凯褫夺者,黎元洪均一律复还,明令特授孙文以大勋位,黄兴以勋一位,柏文蔚勋二位等。赏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成为大总统对各方势力笼络和牵制的一种“名器” 。如此,一方面,赏功对象不论是否有功,均被无限制地增多;另一方面,被勋赏者一旦与执政者政治立场不同,便有可能遭到褫夺。 三、 “双十节”赏功的社会反响 “双十节”赏功是北洋政府实行

19、的国庆庆典各项重大活动之一,与放假休息、悬旗结彩、大阅、追祭、停刑、恤贫、宴会等活动配套,构9成一系列的庆祝仪式,借以达到懋赏有功、激励有为、缅怀革命、感怀盛世、普天同庆、凝聚人心的效果。在历年“双十节”庆典中,普通民众积极参与到庆祝活动之中,商家于店面悬挂彩旗,学界举办提灯晚会。与此成鲜明对照的是,普通民众和部分官员对“双十节”赏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质疑勋赏之声时或有之。 在国庆吉日,国家对有功之人进行论功行赏,授勋以示褒奖,这一制度与军衔评定、官级晋等、奖章给与等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官员奖励制度。一方面,它的实施有利于点缀“双十节”节日氛围,增加普通民众的爱国情怀和荣誉感;有利于劝善扬烈

20、,缅怀共和来之不易,以激励有功,继续奋勇为国;有利于增强官员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激励军人的斗志。而各受勋之士则纷纷致电、致函中央,表达感激和惭愧之情,誓师勉尽职守。例如,1916 年 11 月 8 日,浙江督军吕公望致电大总统黎元洪,代表属下 15 人,敬谢 10 月 10 日授予各级嘉禾、文虎章。1917 年 2 月,吉林督军孟恩远致函大总统称:“自惟有勉秉驽骀,以仰副大总统殷殷固圉绥边之至意” 。1923 年 3 月 19 日,陕西统领憨玉琨谢授勋四位,电称:“窃玉琨兜牟下士,革马微劳,乏扶危戡乱之功。荷施爵析琏之赏,抚躬滋愧,刻骨泐铭,益当感激酬恩,驰驱许国。 ”另一方面

21、,执政者却视“勋赏”为笼络人心、党同伐异的工具,这使得难免在勋赏标准上失衡。被勋赏者范围广泛, “众望所归”的革命元勋、 “富有名望”的清朝遗老以及“位居高位”的北洋各派系均被囊括,尤以后者居多,且不论是否实至名归。如是,勋位勋章已失去了“赏功”的原本意图,而成为不少在职官员、部分受勋者以及民间社会不满的对象。 10首先,不少在职官员对勋赏持有审慎态度。1914 年“双十节”后,针对政府大规模勋赏的情形,将军那彦图条陈总统府,规劝“慎重爵赏” 、“功赏适符” 。1916 年,发生了一起参议、众议两院议员质问滥颁勋位勋章案。10 月 12 日,适值“双十节”赏功令发布不久,众议院议员刘盥训提议、

22、刘彦等 23 人连署,向国务院提出议案, “本月九日命令,颁赏至数十人之多,其中固多有功民国者,然如朱家宝、阎锡山、张敬尧、曹锟、胡瑞霖、沈铭昌等,或以赞成帝制,首倡称臣;或始终反对义师,通电联合抵抗;或亲督三军与义师血战;或诛戮志士;或筹备大典,人言喷喷,铁案凿凿” ,追问“不知政府何以不加裁抑,反锡懋赏。谓宽其既往,诸人并未闻有悔罪之诚;谓策其将来,诸人亦未闻有立功之迹。但令人疑政府对于国家前途、是非赏罚无一定标准耳。况勋位、勋章,国之公器,私意滥与,实招轻侮。本议员于九日命令,认为惑人心,违国体,政府行之理由何在” ,他们言辞犀利,对北洋政府将赞成帝制复辟、扼杀革命运动及参与帝制活动之人纳入勋赏表示强烈抗议。10 月 17 日,参议员某咨请大总统:“颁发勋赏,虽为大总统特权,非各方面所得干预。惟查勋位、勋章均为民国最尊贵之名器,断不可稍涉滥冒此后务请斟酌至当,赏其功,以免有末世敝风之讥,而启各国以笑柄等语” ,言语之间,对当年“双十节”赏功活动充满讥诮。从史事上分析,1915年袁世凯称帝前夕,朱家宝曾给袁上“奏折” ,内称“奏请皇帝陛下圣鉴”;阎锡山向筹安会提供经费银币二万元,又连电劝进;张敬尧和曹锟多次充当镇压革命的急先锋,并积极鼓吹复辟帝制。1916 年赏功活动的重点为庆祝“共和再造” ,将参与和赞成帝制复辟以及镇压革命活动之人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