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探要.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990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探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探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探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探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探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探要摘要博弈论源于应用数学研究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个分析理性个体间策略互动的、实质性的社会科学范式,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语言学以及生物学等研究领域。政治学者运用博弈分析范式的理论预设、分析方法和数理模型进行的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经过了试探期、成型期和常规科学发展期三个发展阶段,形成理性选择、演化分析、经验主义、分析叙事和博弈分析马克思主义等分析路线,在策略投票、政治联盟、国际关系、宪政与法治、政治发展与民主转型、公共物品供应、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群体合作、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以及道德习俗演化等一系列理论议题上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政治

2、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理论创新。如何有机地将权力这一政治学核心分析要素纳入分析框架,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有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博弈论;博弈分析范式;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D0;C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3)04-0043-08 一、博弈分析范式与社会科学研究 (一)博弈论与博弈分析范式 博弈论(game theory)源起于人们对扑克牌游戏、国际象棋、市场竞争的数学研究,自 1944 年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与摩根斯2坦(O. Morgenstern)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出版以后1 ,作为一门应用数学分支的现代博弈论(亦称

3、对策论)正式形成并在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应用。在一些博弈论教材中,博弈论多被习惯性地定义为一种形式化的数理分析工具。比如,迈尔森(R. Myerson)将博弈论定义为“对智能的理性决策者之间相互冲突与合作的数学模型的研究。 ”2奥斯本(M. Osborne)和鲁宾斯坦(A. Rubinstein)也认为:“博弈论是一个分析工具包,它被设计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所观察到的决策主体之间相互作用时的现象。 ”3然而,经过多年发展,博弈论已超越形式化数理分析工具的范畴而成为一个分析理性人乃至生物个体策略互动的一般框架,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语言学、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引发了一

4、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博弈论革命” 。 埃尔斯特(J. Elster)认为,有别于功能主义、结构主义、角色理论等社会科学分析范式,博弈论以分析意向性行为人之间的意向性互动为旨归,属意向性解释和因果解释的范畴,能够同时处理人类互动过程所内涵的三类相互依赖性并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提供微观行为基础。4利希巴赫(M. Lichbach)则从本体论、方法论的层面上对理性选择理论(实则博弈论) 、历史主义和结构主义等分析范式做了细致的分析和比较,虽然对前者企图统一社会科学研究的野心不以为然,但并不讳言博弈论已成为一个带有扩张倾向的主流分析范式。 5国内崔之元教授也认为:“博弈论不仅是一门应用数学,不仅是

5、一种方法,而且是关于人类理性选择行为的实质性的理论。 ”6奥曼(R. Aumann) 、宾默尔3(K. Binmore) 、金蒂斯(H. Gintis)等博弈论学者在对理性假设、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假设等隐身于各种精致优美的博弈论模型背后的理论预设进行反思时也将目光转向哲学领域,对博弈论的知识论基础加以探究。 (二)博弈分析范式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比较优势 由于采取了上述理论预设,博弈分析范式使人们能够在一个更微观、更精细的层次上来解析个体与整体、行动与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较好地回避了社会科学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二分带来的紧张与对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阐释各类社会政治

6、现象。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学者将其对社会科学的意义与微积分对经典力学与物理学的意义相提并论。8迈尔森更大胆地宣称:“非合作博弈论实际上实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统一,纳什均衡概念的提出是 20 世纪可与 DNA 双螺旋结构的生物学发现相媲美的理论贡献。 ”9金蒂斯虽然十分清楚博弈分析范式的弱点,但还是禁不住雄心勃勃地试图以之为一般分析框架来统一整个行为科学,因为在他看来, “博弈论对于理解各种生命形式尤其是人类变化过程具有核心作用” ,并且, “忽视博弈论对一个学科来说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10 一旦人们将博弈分析范式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就有可能产生如下几项比较优势:其一,由于它的理论预设具有相当大的

7、一般性、包容性和广涵性,凡研究者认为是理性个体(人、生物、计算机)之间策略互动的现象都可以置于博弈分析范式的框架之内加以探究;其二,通过将微观个体行为与宏观社会实在置于互动的层面上加以理解和阐释,人们4能够更好地化解个体与整体、行动与结构的二分与循环论证问题,在为组织、制度、历史、文化等宏观社会实在提供微观行为基础的同时也为理解后者赖以发生的各种约束和条件提供宏观的语境和背景;其三,通过对博弈情势进行数理建模,研究者可以对博弈各方所处物理环境、信息分布、主观信念、行动策略以及支付(收益)进行直观描述,从而对问题有更准确的把握;其四,由于大量使用数学语言,博弈分析范式为学术对话和交流提供了清晰、

8、精确的形式化语言系统,为检验各种认识在逻辑上是否一致提供了一个基础,使研究者能够根据数学模型自结论回溯至假设,以便理解导致特定结论的假设条件。 11其五,运用博弈分析范式进行研究,有助于研究者提出一系列量化的可检验的理论命题,以便人们根据经验事实对这些理论命题进行证实或证伪。 二、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与理论成果 (一)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涵义 我们知道,政治学研究始终具有海纳百川、包容并蓄的理论传统,十分注意借鉴、吸收、运用和发展其他学科的分析方法与理论成果。博弈分析范式也不例外,倘若政治学者接受它的理论预设,认为社会政治实在是有理性个人间策略互动的产物,就能够将其应用于政治

9、学研究,使它的上述特点和优势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得到充分体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国外学术话语体系中,人们通常将博弈论看成是理性选择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2 ,或者干脆等同于理性选择理论本身,并不严格区分理性选择理论与博弈论这两个概念,也很少使用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提法。然而,国外学者所说的理性选择理论绝大多数情况下实5际指的就是以博弈论为核心组成部分或者说博弈论化了的“升级版”的理性选择理论。鉴于国内外学术话语体系的差异,对二者做一概念上的区分,将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从理性选择政治学研究中抽取出来做一相对独立的系统梳理与评析,仍然不乏积极意义。这样,一则可以使我们更清晰地凸显出二者之间既相联系又相

10、区别、既继承又发展的事实,二则也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国外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更重要的还在于,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用语比理性选择政治学研究的用语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传递出其作为一种主体间、理性主义与建构论式政治学研究的真实意涵和内在精神。 另一方面,随着政治学研究的“专业化、分化与杂化”和跨学科、跨子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日益发展13 ,政治学研究这一概念的涵义与指称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很难严格界定。宽泛地讲,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概念至少可以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指政治学者所从事的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二是指具有其他学科背景的学者针对传统政治学理论议题所做的博弈分析。本文主要采用第一层涵义,即政治学者运用博弈

11、分析范式的理论预设、研究方法、数理模型而进行的政治学研究。这样,一来可以将本文限定在一个相对有限的范围之内,二来也能够将公共物品供应、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群体合作、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与道德习俗演化等跨学科研究议题纳入视野,以真实反映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发展现状。 (二)三个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代表人物与理论成果 毋庸置疑,博弈分析范式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应6用推动了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形成与发展。然而,这一过程并非是一个政治学研究从属于或单向接受博弈分析范式的过程,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有其自身发展的脉络和逻辑,对博弈分析范式的丰富与完善也作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贡献,因而有必要

12、加以单独讨论。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这一过程大致划分为试探期、成型期和常规科学发展期三个阶段并侧重对各个阶段的发展水平、代表人物与理论成果进行扼要评析。 1.试探期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出版以后,著名政治学者多伊奇(K. Deutsch)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理论动向,对其应用于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可能性予以肯定:“在一定范围内,该方法与一些政治学理论问题的相关性是显而易见的。 ”14经济学家赫维茨(L. Hurwicz)也认为:“两位作者用以处理经济问题的方法具有充分的一般性,因而适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甚至军事战略学。 ”15他们的乐观预测很快得到验证。进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里克尔(W. Riker)

13、 、谢林(T. Schelling) 、罗尔斯(J. Rawls) 、诺齐克(R. Nozick) 、谢普斯尔(K. Shepsle) 、奥德舒克(P. Ordeshook) 、奥唐耐(G. ODonnell)等人开始试探性地应用博弈论的概念、方法和模型对政治联盟、组织行为、策略投票、议会过程、国际谈判、军控与核扩散、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政治发展与民主转型等理论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也随之崭露头角。 里克尔 1962 年出版的政治联盟理论被公认为经典之作。 16里克尔在书中提出了“社会法则是建立在博弈论基础上的”这样一个在7当时还显得比较大胆和超前的命题1

14、7 ,并运用“核” (core)这一合作博弈论的重要概念提出了著名的最小获胜联盟理论,在政治联盟、组织行为、议会过程等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政治理论家谢林不但首开先河将博弈论应用于国际谈判、军事冲突、军控与核扩散等问题的研究,还提出了“聚点” (focal point)均衡和“可信承诺”(credible commitment)的重要思想,对博弈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因此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 18比较政治学者奥唐耐通过分析阿根廷各党派之间的联盟与博弈对该国政治发展的影响而将博弈论引入比较政治发展研究19 ,带动了后续民主转型研究的分析范式转型。 博弈论对罗尔斯、诺齐克等人的政治哲学研究

15、也产生了直接而有力的影响。在构建公平正义学说时,最大最小法则(maximin rule)这一严格竞争博弈(零和博弈)的纳什均衡决策法则是罗尔斯推演差别原则的关键,也是人们批评差别原则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20此外,我们看到,罗尔斯从卢斯和雷法合著的博弈与决策以及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在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中加以明晰化的冯?诺伊曼摩根斯坦期望效用理论中获益匪浅。 21罗尔斯本人也承认:“正义论也许是理性选择理论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 22诺齐克对博弈论的运用就更为明显和彻底。在论证最小国家理论时,诺齐克依据的正是囚徒困境这一经典博弈模型。 23有意思的是,罗尔斯等人对理性选择和博弈论的运用将传统的社

16、会契约论改造为精致的道德几何学论证体系,引发了大量的后续研究,形成一个庞大的所谓的“罗尔斯产业” 24 ,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复兴与繁荣。 8总体上看,由于博弈分析范式自身还不十分成熟以及政治学者对其还普遍比较陌生,因此从人数、成果数量和理论影响等几个方面看,该阶段还属于少数政治学者试探性地从事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早期发展阶段。 2.成型期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生物学家史密斯(J. Smith)将经典博弈论应用于生物演化建模并提出演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 ESS)的概念,演化博弈论得以形成并快速发展。在演化博弈论的影响下,演化博弈论对

17、均衡策略的产生、变化与收敛给出了进化论式的解释,赋予其模仿、学习、突变等新的来源,从而使博弈论分析框架更加灵活、全面,理论解释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五个主要的分析路线 得益于政治学分析范式多元化的理论传统,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者在理解“社会实在由理性个体间的策略互动建构形成”这一博弈分析范式理论预设上存在着旨趣、视角和侧重点上的微妙差异,在“策略”是源自审慎推理、遗传演化、模仿学习抑或突变创新以及个体微观行动受到组织、制度、历史、文化等宏观的结构性变量多大程度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观点分歧,分化出里克尔、谢普斯尔、奥德舒克、温格斯特(B. Weingast)等代表的理性选择、阿克谢罗

18、德代表的演化分析、奥斯特罗姆代表的经验主义、贝茨、格雷夫(A. Greif) 、温格斯特等代表的分析叙事以及埃尔斯特、罗默等代表的博弈分析马克思主义等几个主要的分析路线。 9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这些分析路线之间的家族相似性常常多于其差异性,它们之间在学术渊源上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或亲缘关系。另一方面,同一学者在不同时期的分析路线也会发生变化,即使在某一分析路线内部,其观点也不尽完全相同。而且,随着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的深入,各分析路线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吸收、借鉴、融合的发展趋势。因此,上述提法只是为了使我们对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内部存在着多个分析线路这一事实有所了解并方便我们对它们之间的异同

19、进行比较分析而提出的,不应把它们当作标签而固化下来。 (三)理性选择与分析叙事两个分析路线的基本特征 限于篇幅,本文只对理性选择与分析叙事两个分析路线的主要特征进行扼要介绍与评析,其他几个分析路线留待将来再做介绍与评析。 1.理性选择分析路线 唐斯(A. Downs) 、布坎南(J. Buchanan) 、奥尔森(M. Olson)等经济学家对民主投票行为、宪政民主的公共选择过程、利益集团与集体行动的组织困境等问题的研究是理性选择分析路线的直接理论来源,其代表人物有前面提到的里克尔、谢普斯尔、奥德舒克、温格斯特等人。理性选择分析路线保留了较多的理性选择理论的元素,与其他分析路线相比,具有理论假

20、设最少、研究结论最为一般、适用范围最广等主要特征,但也导致产生诸如对人们的理性能力要求过高、难以深度解释一些经验事实或历史个案以及对价值和规范问题关注不够等一些弱点和不足。不过,对这些弱点和不足进行修复的努力却直接间接地刺激了后续其他分析路线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理性选择分析路线在博弈分析政10治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种类似于母体和催化剂的作用。 80 年代初以来,温格斯特开始成为理性选择分析路线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学者,发表了一系列颇有影响的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温格斯特对理性选择分析路线的基本思路和研究程序做了很好的归纳,有助于认识其基本特征

21、,我们将其转述如下: 理性选择途径是从一组具有明确偏好的个人开始的。在明确背景下的个人策略互动是这一途径的特点。制度影响着每个个体的有效行为,影响着这些行为的次序,影响对每一个决策者都有用的信息结构,而这些影响又使制度模型化。 31 需要说明的是,温格斯特这里所说的理性选择途径虽未明确使用博弈论、博弈分析范式一类的术语,但实际上意指的就是以经典理性选择理论的“理性人假设”为基础对“个人策略互动”进行博弈分析的理性选择分析路线。我们认为,上述这段话十分准确、贴切地描述了理性选择分析路线的基本思路和研究程序,有助于认识其基本特征。当然,后期理性选择分析路线也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 “理性人假设”有所放松,较为注意借鉴、吸收其他各派的理论要素和长处,等等。温格斯特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 90 年代后期与贝茨、格雷夫等人一起提出和倡导分析叙事的分析路线,理性选择的色彩有所淡化。 2.分析叙事(analytic narrative)分析路线 该分析路线的核心主张由贝茨、格雷夫、利维(M. Levi) 、罗森瑟(Jean-Laurent Rosenthal)和温格斯特五人在 90 年代末正式提出,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