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创始人的魅力将在历史中永生舍英雄几无历史 没有创新便没有发展。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创新生态系统,也有一系列培养引进人才、鼓励刺激创业的法律政策和运作机制,保证了美国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源源不断,促成了美国在工业和信息化时代一直独领风骚。在美国人贡献的所有创新中,互联网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可以说,迄今为止,一部互联网的创新史,就是美国人的光荣史。 美国互联网创新史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首先是政府项目驱动的孵化阶段,确定了互联网的大部分基础技术和标准协议,这个阶段从 20世纪 60 年代一直到 90 年代初期;第二阶段是互联网第一次浪潮阶段,从网景掀起的互联网商业热潮,经历了雅虎、亚马逊、eBay
2、 等第一代互联网公司的崛起,然后到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第三阶段起始于互联网泡沫之后,从 Google 的崛起,到 Facebook 的神话,到今天 Groupon的团购、Twitter 的微博,等等。 今天我们回顾美国互联网的创新史,也许从制度视角切入更有利于我们学习美国创新制度机制。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梁启超说:“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今天我们从最核心的人物和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入手,回顾美国互联网创新史上的精彩纷呈,或许更有利于我们直接感受美国创新精神,更有利于我们去追随创新这一发展之魂。2互联网之父 1957 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Sputnik,美国
3、国防部为应对卫星潜在军事用途带来的军事安全威胁,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 ,以重新树立美国在军事科技应用开发方面的领导地位。1969 年,美国国防部创建 ARPANET(高级研究项目局-NET) ,为了军事用途探索计算机联网的不同方式。 在 ARPA 网产生之初,大部分电脑互相之间是不兼容的。想让硬件和软件都不一样的电脑联网,更不可能。为了让电脑之间能够分享成果,必须在这些系统的标准之上,建立共同的标准,使不同的电脑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谈判,并且能够“握手”言欢。而确定今天各台电脑间“谈判规则”的革新性历史使命,留给了文特?瑟夫和鲍勃?卡恩。 互联网的生命之光 文特?瑟夫在加州大学洛杉矶
4、分校攻读博士时,他的论文导师是爱斯金。爱斯金当时与 ARPA 签有研究协议,研制一台 Super 计算机,专用于监测另一台机器上的程序执行情况。瑟夫的论文课题与此相关,从此与计算机网络结下不解之缘。1968 年秋,该课题转至克兰罗手下,他用ARPA 拨来 20 万美元设立网络测试中心,召集了瑟夫等 40 名学生为他干活。这些研究生自称为“网络工作小组” (NWG) ,聚集了全国通讯编程人员中的精英,试图为联网主机的操作规范达成统一意见。他们创造出一系列新术语,比如“协议” (Protocol) ,但很长一段时间并无实质性进展。 1970 年初,瑟夫碰到 BBN 公司的硬件专家鲍伯?卡恩。两人一
5、见如3故,一起在 UCLA 做测试。他们为电脑网络间的协调问题绞尽脑汁,看怎样将不同的网络焊接得天衣无缝。瑟夫不仅参与过“网络通信协议”(NCP)的设计,而且对现有的各种操作系统的接口也非常了解。所以,卡恩把自己关于建立开放性网络的指导思想和瑟夫在 NCP 方面的经验结合起来,一起为 ARPANET 开发新的协议。而他们合作的结果,就是“传输控制协议” (TCP)和“互联网协议” (IP) 。 1972 年 11 月,瑟夫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电脑科学与电子工程的助教职位。瑟夫在那里组织了一系列的专题讨论。大家通过讨论,对建立一种新协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就这样,瑟夫在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里完成了对
6、TCP 协议的初始设计工作,开启了互联网诞生的生命之光。 互联网的起飞之翅 1973 年春天,瑟夫去旧金山大饭店参加会议。在休息室过道里,他灵感骤至,连忙拿起一个旧信封在背面胡乱画起来。正是在这张普普通通的纸上,瑟夫提出了能够连接不同网络系统的网关(Gateway)的概念,为 TCP/IP 协议的形成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1973 年春夏,瑟夫和卡恩决定合写一篇论文,两人经常一连几个小时地讨论,轮流在黑板上涂涂写写。1973 年底,论文大功告成,题目为:关于包网络相互通信的协议 。在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中,瑟夫和卡恩首次正式提出了 TCP 协议。这就有了电脑网络“联合国宪章” 。 1974
7、 年 5 月,论文发表。就像七年前罗伯茨勾勒出 ARPA 网初步设想一样,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事件。论文描述了传输控制协议(TCP) ,还介绍了网关的概念。有了 TCP,跨网交流才成为现实。如果 TCP 足够完善,4任何人都可以建造起任意规模和形式的网络,只要网上有能为信息包作解释并选择路经的网关机器,它就能与任何一个网络交流。TCP 成为开拓新世界的技术,为互联网插上了起飞的翅膀。 互联网的创始之父 1974 年论文发表后,瑟夫继续深入研究,将 TCP 变成更详细的规范,使人们可以为它开发多种软件。 1977 年 7 月是重要的历史时刻。在南加州大学的信息科学研究所(ISI)里,瑟夫和卡恩等十余
8、人举行了一次有历史意义的试验。他们一举成功,通过电脑“联合国宪章” ,把一个有数据的信息包通过点对点的卫星网络传到卫星信包网又连接到阿帕网,没有丢失一个比特的数据信息! 1978 年初,瑟夫在 ISI 主持召开 TCP 会议。他和卡恩及另两个同事向小组提交建议:将传输控制协议中用于处理信息路径选择的功能分离出来,形成单独的互联网范围协议,简称 IP。1978 年,TCP 正式变为TCP/IP。 1983 年,瑟夫曾劝说 IBM、DEC、HP 支持 TCP/IP,但都遭拒绝。不过最关键的是,国防部选择了 TCP/IP。1983 年 1 月 1 日,ARPA 网正式转换成 TCP/IP 系统。这次
9、转换具有里程碑意义,数据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从一个网络传送到另一个网络了。 1988 年,ISO 终于制定出开放系统网络互联标准。连美国官方也将OSI 作为官方标准。但是借助 Unix 的威力,TCP/IP 已无所不在。凭着无声而凶猛的冲击,TCP/IP 击退了 ISO 的强攻。并从此形成了互联网的一5个新规则,即“标准只能被发现,而不能被颁布” 。 1974 年,在论文署名问题上,瑟夫和卡恩决定让上帝作主,掷了一枚硬币。结果,瑟夫受上帝的青睐,赢得了论文第一作者的署名权。这是瑟夫更多地被媒体承认为“互联网之父”的重要原因。事实上,虽然瑟夫和卡恩一起构建了 TCP,但主要由瑟夫不断将其完善,并且
10、主要因为瑟夫的美言善诱、软硬兼施,最终让用户采用这种规范,推动 TCP 成为标准并走向世界。从这一点来说,瑟夫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之父” 。 互联网商业点火人 瑟夫的成果促使全球的所有电脑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形成因特网,辐射全球。而 1991 年,蒂姆?伯纳斯?李在 alt.hypertext 新闻组上贴了万维网项目简介的文章,标志着万维网公共服务的首次亮相。万维网支持 WWW 协议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客户机与服务器的集合,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存取世界各地的超文本文件。从因特网到万维网,意味着互联网真正从科学界和研究界走向了现实世界。正因如此,蒂姆?伯纳斯?李也被视为互联网之父。但真正掀起互
11、联网席卷全球浪潮的,却是安德森和克拉克两位。他们完全从实务角度看待万维网,创建网景公司,点燃了互联网商用的熊熊火焰。 窗门洞开 1992 年,伊利诺大学的安德森到大学内美国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打工,第一次见到了万维网。当时万维网上已有SMTP、FTP、IRC、NNTP 等许多通讯协议,互联网资源已十分丰富,但大多数软件基于 Unix 系统,需要专业和熟练的技术输入命令才能使用。6“如果想上网的话,你得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有专业知识” 。而且当时的万维网只有文本,没有图象、声音和色彩,更没有视窗图形界面。 “电脑高手”兼“网络老兵”安德森在百无聊赖中,决定做件好玩的事为万维网添加图形、多媒体
12、。他一改“60 分万岁”的风格,与他招来的相交数年的恩里克?比纳(Eric Bina)废寝忘食地投入编程,经过 6 个星期的辛苦工作,终于在 1993 年 1 月有了成果:Unix 版的马赛克浏览器问世了。 与任何伟大的创造一样,Unix 版的马赛克浏览器简洁到只有 9000 行代码,却能够使漫游互联网成为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这个浏览器支持HTML 语言,而且可以解读“IMG” ,即图形标识,使其具备了图形功能,而且更加简单、易用和稳定。1993 年冬天,当安德森试着将 Unix 版本的马赛克放在 NCSA 的服务器上时,它立刻像病毒一般迅速扩散开来。短短几周,就有数以千计的人开始下载,几个月
13、内就达到成千上万。马赛克的出现,使万维网变成了一种全新的出版媒体。 马赛克的问世,使网络第一次以无可阻挡的动能涌向大众。1993 年夏,万维网发展会议首次在坎布里奇举行,安德森成为会议的焦点。同年 12 月,马赛克和万维网成为纽约时报商业版头条新闻,该刊预言:“马赛克以其无可比拟的实用性,令一项新兴工业平地而起” 。NCSA 总载称:“马赛克为通向互联网开辟了第一扇窗” 。 伯乐出山 纽约时报头版报导了马赛克和万维网,却只字未提安德森。他感到很不平,获得计算机学士学位后,就离开了 NCSA,作为一位普通的7大学毕业生直奔硅谷,最后定居在山景城。 这座小镇还住着一位高人吉姆?克拉克(Jim Cl
14、ark) 。这位 SGI公司的创始人刚从一场公司内战中败下阵来。离职前,他把亲密伙伴Bill Foss 叫进办公室,问他是否认得一些优秀的电脑工程师。Foss 向克拉克推荐了安德森。 克拉克听完安德森的想法,说:“虽然我不知道我们怎么在这个产品上赚钱,但我会投资,而且能想办法赚到钱。 ”1994 年 4 月克拉克投资400 万美元,注册“马赛克通信公司” (6 个月后改为网景通讯公司) ,开始大干特干起来。 来自 SGI 的公关经理罗姗?西诺(Rosaanne Siino)到这家新公司上任后不久,就已让这家二十多人的小公司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1994 年 7 月, 财富杂志为这家公司做了一
15、篇特别报道,打动了 McCaw无线公司总载兼 CEO 巴克斯代尔(Jim Barksdale)和硅谷著名的投资家约翰?杜尔。这两位投资家为这家公司不仅带来了投资,还带来了一个强大的管理阵容:一位 CEO 和七位副总载。 作为公司技术副总裁的安德森在原马赛克浏览器思路上,推动开发了新的网页浏览器,对服务器发来的超文本信息和各种多媒体数据格式进行解释、显示和播放。安德森认为:“最关键的是使航海者浏览器到处可见,这是使公司腾飞的唯一方法。市场份额会带来未来的收益,如果现在不占领市场,将来也就不可能有盈利。 ”到 1994 年秋天,网景浏览器面市,几乎所有人都可免费获取。很快,网景浏览器就获得压倒性的
16、胜利。 8神话喷涌 1995 年 1 月,巴克斯代尔加盟,接管网景。这时万维网开始呈现狂野之势,数以千计的企业和个人开始注意到它的传播力量,用户数更是以百千倍的速度增长。各种 ISP 也以炮弹般的威力冲破传统有线服务的障碍。一道又一道新“菜”摆上万维网的桌上,新奇而刺激。尤其是网景的航海者浏览器,大有成为新的电脑平台之势。 克拉克开始从网景幕后走出,为网景上市而奔波。1995 年 8 月,成立仅 16 个月、未盈利过一分钱的网景公司在纽约上市。事先估计每股仅14 美元左右。结果一开盘,90 分钟内手持卖单的经纪人仍一张也没出手。但不是没人买,而是投资者竟相报出高价,从 14 美元不断上升,一跃
17、进入蓝筹股行列。最后才确定了令人目瞪口呆的开盘价:每股 71 美元! 一位金融专家分析说:“流行观念是:这是家独一无二的公司它很快会成为互联网上的微软 ,因此,每个人都想变成第二个微软的股东。 ”这家投资 1700 万美元的公司一夜之间成为市值 20 亿美元的新巨人。克拉克身家达 5.65 亿美元,24 岁的安德森也达 5800 万美元,成为互联网创造的第一批巨富。 安德森一夜成名,成为新的偶像,并博得媒体“全美最有结婚价值的单身汉”称号。1997 年 7 月,美国旗帜周刊更把安德森们称为“无限制资本家” ,并预言“技术马克思主义已经到来” ,这股巨大的力量正从根本上重塑着美国社会,推动着从工
18、业经济向信息时代经济的过渡。 网景浏览器成为网络热潮的第一象征物。网景共同创始人安德森和克拉克推出第一个靠广告支持的网站,点燃了互联网商业之火。9从此,一个个互联网商业神话不断喷涌。安德森和克拉克,也因此被称为“互联网点火人” 。 互联网门户酋长 马赛克浏览器的问世,使得用户可以存取世界各地网站各种各样的内容。此后,帮助用户筛选信息的搜索引擎,成为新一轮互联网创新浪潮。当时,网上有许多自动搜索网站软件,如WebCrawler、Lycos、Worm、Infoseek 等,搜索范围都不太准确。而且,相互之间一派混战,争夺一个从没有被证明过的市场,大家都不知道如何逐利,收入的增加总是追不上支出的看涨
19、。直到 1997 年初,雅虎把搜索引擎从单纯的技术打造成最有效的广告平台,创新出至今仍在互联网称霸的商业策略。而打掉搜索引擎与网络媒体之间的墙隔,率先踏入互联网商业原野的,是两个年轻的斯坦福博士生,杨致远和费罗。 走运的年轻人 杨致远 1968 年生于台湾,两岁时父亲去世后,随母亲迁往美国加州。1990 年,杨致远进入斯坦福大学,4 年时间就修完学士、硕士学位。费罗 1988 年毕业于杜兰大学,两人在斯坦福大学结识,毕业后留校工作的实验室相邻,友谊与日俱增。这时马赛克浏览器问世,两人整日泡在网上,连博士论文都搁在一边。两人都想建立自己喜欢的网站名单,后又决定集合起来,形成了“致远万维网导航”
20、。 他们搜集的网站越来越多,两人就一一分类。每个目录又容不下时,再细分成子目录。不久,他们的网站招来了许多用户。人们纷纷反馈信息,还附上建设性意见,使内容更加完善。到 1994 年冬,两人忙得连吃10饭、睡觉都成了奢侈,学业也扔在了一边。他们开始着手网站的商品化。他们非常走运。当时,网景公司的马克?安德森非常喜欢雅虎的网站目录。1995 年 1 月,他把网景浏览器一个最重要的按钮网上搜索指向了雅虎。当网景浏览器的用户按那个按钮时,他会被自动地带到雅虎的网站。网景浏览器的成功使得雅虎迅速名震万维网。 这时,AOL、微软、Cnet 等都想收购雅虎,但两人不想签下卖身契。网景也提出正式的合作方案:动
21、用公司股票将雅虎纳入网景之中,但也被回绝。他们为网站的商业化运作与好几家风险投资公司接触。最后是美洲杉(Sequoia Capital)慧眼识英雄。1995 年 4 月,在“美洲杉”资助下,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资产约 400 万美元。1995 年上半年,他们的网络已是世界网络访问率最高的网址。 赚钱的新公司 “美洲杉”投资的同时,还给雅虎找来了一位合适的总经理人选蒂姆?库格。蒂姆上任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公司像个赚钱的公司” ,于是扩充了广告版面。开始几天他们收到了不少责骂的邮件。但不久人们就接受了,毕竟大家都要吃饭。同时雅虎还与路透社合作,推出新闻在线服务,将网站的功能推向一个全新境界。 1995 年 8 月,公司出现资金短缺,他们开始了 4000 万美元的征资活动。看起来好像是狮子大开口。但应征者却连眼皮都不眨一下。路透社和软银(Softbank)成了伙伴。其中软银买下 5%的股权,并开始共建雅虎日本网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