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成功观问题探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087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成功观问题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成功观问题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成功观问题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成功观问题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成功观问题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当代大学生成功观问题探析摘 要:从成功观的内涵解读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成功观的误区,诸如把上名牌大学与成功画上了等号;把高学历与成功画起了等号;把权力、金钱与成功画上了等号;把成功与失败完全对立起来等。帮助大学生走出成功观的误区,树立科学的成功观,才能有助于其快乐健康地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成功观;误区;矫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184-03 一、成功、成功观的主要内涵及其解读 成功这一概念,古已有之。成功一词,最早见于孔子中庸里的一段话,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知之,或利而

2、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在 21 世纪的今天,成功又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 辞海的解释:成功就是“成就” 、 “事业上的成绩”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把成功解释为:成功就是获得预期的结果。美国哲学界厄尔南丁格尔对成功的定义是:成功就是逐渐实现有价值的理想;日本成功学大师田中孝显的定义是:成功就是有步骤地实现有社会价值的目标;而居里夫人的定义是:成功就是把未来变成梦想,然后把梦想变成现实1。斯滕伯格在其成功智力中,认为成功的定义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个体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2人生理想目标的成功;其二,是每个正常的个体都可以发展的成功。斯滕伯格还区分了学校里的成功和生活里的成功,他认为

3、生活里的成功是个体用创造和实践的能力去适应环境、选择环境和塑造环境,并最终获得的期待的结果。也有人讲,衡量成功就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 从以上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结果”还是“理想” ,成功均是对某一目标的实现,它涉及个体的自我实现及内在感受,是事业和生活的价值体现,与地位的高低及物质财富的多寡并无必然的联系。成功是个人的内在感受和社会的外在承认的统一,成功的本质是个体生命与社会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和谐发展。 “成功是个体心理的不同满足” , “成功是个体价值观的实现”2。 成功观就是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看法,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具体体现。主要反映人对成功这一概念的体验和认

4、识。 对当代大学生及时进行“成功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成功观,才能有助于其快乐健康地成长成才。 二、当代大学生成功观的主要误区 (一)把上名牌大学与成功画上了等号 进入理想的大学深造是每个学子心中美好的愿望,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曾几何时,许多学生认为,上了名牌大学就是成功,就进入了保险箱。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许多学生坚持一年年复读,非 211、985 院校不上,非二本以上院校不上。 长期以来,由于对成功认识的过于狭隘,加之我国应试教育的模式、3导向及其影响,造成了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渴望进入理想的大学,这才算得上是金榜题名,风光无限。对于许多学生而言,进入二本以下院校实属无奈的

5、选择,甚至无颜面可言。对于参加高考的考生而言,进不了二本以上的院校就等于失败,就没有好的前途;而对于专业选择上,大家都选择就业前景好,较为热门的专业,而对兴趣爱好则考虑较少,从而导致许多学生学非所愿,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领域苦苦地挣扎。 在考研时,许多考生也是更看重学校名气,而对具体专业的实力并不看重。一项全国范围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34 所自主划线的全国名牌高校吸引了近七成的“考研者” 。而事实上,大多数一线名牌高校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从全国范围来看,高学历人才一般集中于东部沿海及内地核心城市,考生们往往不愿意报考偏远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的院校,更不愿意毕业后在那里发展3。 (二)把高学历

6、与成功画起了等号 当今社会,对于莘莘学子而言,能否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能否找到高薪工作,能否去北京、上海就业,习惯性地成了衡量成功的重要指标。如果不符合这些标准,就意味着失败。于是乎,考研热一浪高过一浪。过去,人们一直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竞争的激烈,而今,考研之竞争激烈程度比高考有过之而无不及。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1997 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 24.2 万人,1999 年为 31.9 万,2011 年达到 151.1 万,2012 年高达 165.6 万人3。十多年上升了近七倍。 4其实,很多大学生并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很多学生考研目的过于功利,真正为了钻研学术而考研的

7、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是为了能够有一个所谓成功的未来,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为此,他们埋头苦读,死记硬背,通过一次次研究生考试,走向自己所谓的成功,这也是“高分低能”现象更加普遍,学术层次不断下降,学术腐败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更为可悲的是,有些学生因为一次次的考研,使自己陷入人生的痛苦当中无法自拔,甚至酿成悲剧性的后果。如今,大学生自杀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据统计,2008 年教育部直属院校就发生 63 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北京、上海各 23 起。2009 年,大学生自杀事件有增无减,仅上半年,北京就有 14 名大学生自杀身亡。再有,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杨元元之死事件后,有分析指出,是盲目考研

8、杀害了杨元元(她考了四次,最终在 27 岁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 。其实,盲目考研只是表象,背后的罪魁祸首之一恰恰是全社会畸形的教育观、成功观。 (三)把权力、金钱与成功画上了等号 改革开放 30 多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社会转型也在急剧进行。受市场经济、西方价值观等因素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社会各种病态心理纷纷呈现。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病态成功观。集中体现为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观念;行为失范、理想失落;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幻想一夜成名、一朝暴富的浮躁心态和功利取向。高校是社会的一角,特别是大学生对成功的迫切渴望,使得许多大学生在谈到成功时,直接把成

9、功与权力、金钱划起了等5号。权和钱的标准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对于成功的最直接追求。据一项针对 80 后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认为在职场上必须“当官”的人群高达 3成(权可以换钱) 。他们崇尚政治家的权力,羡慕富豪们的奢侈生活。据香港大学岳晓东博士对香港和内地十几个城市大学生研究显示,大学生心目中最崇拜的人首推政治家,其次是商界精英。这一现象已经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复旦大学校长王玉良教授在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就从当今大学教育的种种怪现象说起,批判了当代大学生错误成功观正在校园蔓延的现象。 近年来,由于对成功的迫切追求,也成就了成功学这门产业。 “成功”的概念被置换为“发大财、赚大钱” ,“

10、出人头地” ,成功人士被塑造为住洋楼、开名车、穿名牌;于是, 厚黑学大受欢迎,风靡神州;怎样拍领导的马屁大受欢迎,火爆畅销,在这种背景之下,社会主流道德和价值处于混乱、缺失的状态,整个社会则处于道德迷失、价值崩溃的病态之中。 当全社会的病态成功观变成狂热风潮,一些所谓的成功上升为绝对真理般的、人人趋之若鹜的主流价值观,成功学就变成了一粒毒药,而许许多多的信奉成功学的 80 后、90 后大学生则沦为牺牲品。正如新周刊上有一篇文章叫有一种毒药叫成功 ,说“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成功学三粒毒药中,以成功学危害最巨它以教育之名毒化社会气氛, 毒化人心,破坏多元价值观之实。 ”4 当社会

11、丧失了多元化的价值观,成功只能用一种评判标准来衡量的时候,也许有人成功了,整个社会却只能充斥着压抑和失败。 6(四)把成功与失败完全对立起来 电影阳光小美女中爸爸信奉的信条是:“人有两种,成功者和失败者” 。这也成了当今时代的普遍价值观。在目前流行的成功学语境中,只存在成功失败的二元对立,对成功者捧得越高,对还没有成功的人必然会造成巨大的压力;如果所有的人都被置于成功失败的二元对立的语境下,这样的社会将会对我们的青年一代传导什么样的主流价值观。当所有 80 后、90 后大学生被“榜样”和“导师”教导着踏上漫漫成功路的时候,还有谁会真正按照自己个人的意愿来生活、依循自己独立的标准来选择人生之路?

12、 三、大学生错误成功观的矫治对策 (一)重视成功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走出对成功认识的误区,树立科学的成功观 1.学校教育方面,尽快弥补成功观教育的空白,纠正过去对学生成功教育的误导。多年来,我们只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 、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成功观教育在高校至今仍然是空白。这一问题的缺失甚至误导,也是造成当代大学生成功观往往陷入误区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成功学的理论和书籍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然而,在这些所谓“成功学”书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把“成功”定义简单化、庸俗化。在这些书籍中,更多的是教给人们怎样走向成功,或者就是成功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更甚者,在有些成功学的逻

13、辑中,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 ,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 ,那你就是失败。所有的成功学理论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7问题成功是什么?怎样才算成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功观。 首先,从教师入手,充分认识成功观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些人自身在成功观问题上就有误区。某大学教授就公然以赚钱多少来衡量学生成功与否,宣称如果学生 40 岁没有赚到 4 000 万,就不要去见他。我们的很多教师常常自然而然、有意无意地以某些名人、政治家、商界精英来作为学生的榜样加以宣传。 所以,高校应该重视“成功观”教育,应将其尽早列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思考,尤其对于广大

14、大学生来说,只有树立科学的成功观,才能帮助其快乐健康的成长成才。 其次,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让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成功。一是要辩证地看待成功与失败。不能将成功与失败绝对地对立起来。正如人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失败、挫折从某种意义上也是财富。而很多时候,人生的乐趣就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之中。同时,成功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才可能实现。二是目标的确定要切合实际,不能盲从,更不能好高骛远。三是目标的确立,要体现个人的价值。每个人的兴趣不同,所处的岗位不同,但一定要选择自己适合的目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

15、好的。四是成功应该是多元的,不可能千篇一律。成功的目标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成功的道路,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成功观。只有选择了自己喜欢和适合的发展道路,成功的目标才会变成现实。 2.社会大环境方面,应该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们认识科学成功观的8内容和意义。以金钱为中心的现代社会,给大学生灌输的成功观念过于单一,其所追求的无外乎赚钱、成名。由于对“成功”的模糊认识甚至歪曲理解,对大学生成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科学成功观的形成不仅需要个人认识的提高,还需要依靠整个社会的努力。全社会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将成功观的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尽力落到实处。 3.从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该

16、首先树立起科学的成功观,对成功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以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成长成才。文凭(学历)是一个人的招牌,是一个人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但是,拥有高学历、文凭并不等于就一定有才能(高分低能的大有人在) ;即使学历和才能兼备,还有许多重要的东西,比如品德、胸怀、机遇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成才、成功的必备条件。生活中,成功人士并不都是高学历者。相反,古往今来,许许多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正所谓行行出状元。 4.从个人方面来讲,应避免过于看重外在物质标准而忽视内心感受,真正实现社会外在物质肯定与内在心理需要的统一。同时,应注重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成功目标,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过程)

17、中实现成功。真正的成功绝不意味着单一性的金钱的积累,它更可能是人的存在状况的改善以及生活意义的获得。离开这一点,所谓的成功无非就是一种引诱人们为一个子虚乌有的目标而奉献自己全部心力的但实际却离开人的本性极为遥远的意识形态。这显然不是现代社会所真正追求的,更9不是人所真正需要的5。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曾经针对大学生要树立正确职业观时指出的:每个人工作岗位不同、职位高低不同,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把工作做到极致;一位社会学者也曾经说过,真正能成功的都是利他主义者。 (二)逐步改变应试教育的导向与模式,确立更利于人才选拔与成长的导向与方式 长期以来,大多数的国人对于成功的理

18、解都是一元的,即小时候看成绩,长大了看名利。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警句几乎家喻户晓。似乎人生失败与成功的比拼,从孩子刚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这也几乎毁掉了绝大多数孩子的童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和铺天盖地的特长班、补习班将孩子们本该拥有的童年欢乐扼杀在摇篮里,使孩子们成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牺牲品。由于分数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至高的也是唯一的标准,高分数成了成功的代名词,自然就成为学生奋斗的唯一目标。学生也就被迫成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学习机器。这种应试教育的导向与模式,其弊端早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它也成为错误成功观产生的原因之一。 所以,改变应试教育的导向与模式,确立更利于人才

19、选拔与成长的导向与方式,就成为当今时代的当务之急。 (三)规范社会秩序,完善道德体系 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市场交易规则、道德、法规建设、执行上滞后或不力,致使经济主体从个体和企业所处的立场和利益出发,唯利是从、不讲诚信、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盛10行。社会领域,传统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已经遭到破坏而崩溃,新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造成信仰缺失、价值冲突、道德迷失的真空或者混乱状态。人们在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诱导下追逐金钱,抛弃了原有的合理的价值规范、伦理规范,一味强调物质利益,并将其视为判断一切事物价值的标准。这也是错误成功观蔓延的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市场

20、经济是法制经济,这是当代世界的共识。法制的健全和完善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加快规范社会秩序,建立和完善法律、道德体系。按照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的要求,建立日益完善的道德体系,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努力发展先进文化,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在中国社会, “学而优则仕” 、 “出人头地”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的国民,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要克服传统文化思想对人们造成的影响,引导大学生走出成功观的误区,一定要发展先进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文化环境和氛围;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参考文献: 1英怀定.一克的保证M.北京:中日友谊出版社,2006. 2淑曼.成功心理与人才发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