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情绪的现状、成因及疏导对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089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我国社会情绪的现状、成因及疏导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当前我国社会情绪的现状、成因及疏导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当前我国社会情绪的现状、成因及疏导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当前我国社会情绪的现状、成因及疏导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当前我国社会情绪的现状、成因及疏导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当前我国社会情绪的现状、成因及疏导对策摘 要:社会情绪对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影响日益凸显,当前我国民众的社会情绪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各种消极的、非理性的甚至极端的社会情绪也呈现增长趋势。因此,努力协调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完善社会诉求表达机制,提高民众政治参与水平,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是缓解社会情绪,疏导民众心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社会情绪;社会心理;舆情疏导;主流舆论 中图分类号:C9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3)03-0104-05 社会情绪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情境的知觉,通过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较为复杂

2、而又相对稳定的态度体验。1应该说,当前我国民众的社会情绪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深入人心,主流社会舆论不断巩固,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越来越成为民众共识,奋发进取、理性包容、成熟开放正逐步成为社会情绪的主流。但也应看到,伴随着社会转型和改革向纵深推进,民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各种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更加复杂,不可避免地反映到社会情绪上,一些消极的、非理性的甚至极端的社会情绪呈现日益增多、趋于严重的态势,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人们心理带来不利影响,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疏通和引导。 2一、当前我国社会情绪的主要特点及表现 (一)积极进取、理性包容、成熟开放是

3、当前我国社会情绪的主流 一是面对改革与发展中的种种挑战,社会情绪总体呈现积极进取的态势。多数民众面对各种压力和生活难题,能够正视自我,调整情绪,合理预期,化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奋发进取。二是面对社会的多元化和差异化,社会情绪在整体上趋于理性包容。越来越多的民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能够理性地思考,面对社会结构调整和阶层、群体利益差距,能够克服非理性情绪,呈现尊重他人、理解差异、求同存异的包容性。三是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社会情绪更加成熟开放。无论是面对世界格局加速调整引发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还是面对西方势力的种种质疑、非难和施压,能够保持情绪的冷静平和,不急不

4、躁,有理有节,积极作为。 (二)改革深化和社会压力引发民众焦虑情绪加重 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是影响社会情绪的最重要因素。凡涉及收入分配、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治安、环保等民计民生问题,都会牵动整个社会的情绪神经,影响着社会情绪走向。而社会的快速转型变革,将收入、住房、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与就业等诸多问题推到人们面前,使人们经常面对日益加重的生活成本和社会压力,从而加剧了民众的焦虑情绪。2特别是不断上涨的物价和过高的房价,导致民众情绪强烈波动。此外,有关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食品安全问题、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大学生就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完善社会保

5、障制度等众多民生问题也成为3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引起民众情绪的起伏波动,也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整个社会的焦虑心理。 (三)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加速引起社会的浮躁情绪蔓延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加速转型的同时,社会的规范和制度还不够完善,甚至许多制度还来不及建立。受逐利本能的驱动,一部分人利用某些制度空白,甚至通过钻制度不完善的空子,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引起社会上一些人的躁动和仿效,实用主义的金钱观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们之间的情绪感染容易形成浮躁的社会氛围,导致认知和判断上的偏差乃至扭曲。近年来,一些人通过炒房、炒股迅速致富,通过极端表现迅速走红,更强化了整个社会蔑视劳动、崇尚投机的浮躁心理,缺乏脚踏

6、实地的精神,渴望一夜成名、一日暴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成为一些人的价值导向。3 (四)分配不公、自身利益受损和权力腐败导致群体性不满、失衡情绪增多 伴随着社会的转型,不同社会阶层、群体的生活境遇和社会地位的持续分化,民众的社会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群体性冲突特征。改革过程中各种利益的受损,使得一些阶层、群体相对剥夺感加重;体制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趋于扩大,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感;市场化、城市化进程中侵犯民众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加上各种官僚主义、权力腐败行为和各种投机暴富现象,助长了社会上一部分人的“仇官” 、 “仇富”心理;社会差异显明化,个人向上流动的

7、机会受到阻滞,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更使得一些弱势群4体改变现状的心理极度敏感和脆弱,往往会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五)价值观模糊和社会信仰缺失助长了民众的冷漠情绪 在快速变动的社会环境中,思潮纷涌,多种价值观念并存交织,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信仰面临实用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等消极、负面价值观念的冲击,并由此一定程度上造成价值判断标准上的迷失,进而导致政治冷漠和道德冷漠。政治冷漠表现为对政治活动的冷漠和对政治问题的漠视,对政治参与的疏远和逃避,其背后是对现实政治责任感的弱化,还暗示着人们一种潜在的离心倾向,以及对政府不信任感的加剧。道德冷漠表现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对公益活动缺乏热情,缺

8、乏社会参与积极性,缺乏对他人、对生命、对社会、对自然的爱心,对需要帮助的陌生人表现冷漠。近年来,见死不救、见义不为、袖手旁观、麻木不仁、受助不感恩等与社会公德相悖的行为和事件频频发生,深刻反映出社会剧烈变迁时期因信仰淡化、价值观模糊和人文关怀缺失而凸现的社会冷漠、麻木心理。 (六)生存困境和潜在危机使一些群体的抑郁、悲观情绪趋于严重 一些人面对快速的社会变迁、文化冲突和阶层矛盾心绪烦乱,对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和潜在危机充满无力控制和消极悲观情绪。一些职场人士,如都市白领因社会竞争压力和未来不确定感而导致精神紧张,情绪压抑;青年特别是 80 后群体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和就业困难而产生悲观失望情

9、绪;部分边缘群体对自己的生存困境感到苦闷和自怜,因无力改变这种现状而常常感到自卑和无奈,产生消极的悲凉情感。4近年来出现的“犀利哥” 、 “神马都是浮云” 、咆哮体等网络流行语,形象5地刻画出了相当数量的民众尤其是新生代对现实社会的那种戏谑、悲观、无奈的心理。 2.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利益是缓解社会情绪的重要保证 一是切实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把服务群众作为首要工作,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注意观察,注意总结,善于把握群众心理,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和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开

10、展群众工作。二是健全和完善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要大力健全和完善科学民主的群众工作决策机制、民意沟通机制、群众诉求反映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监督考评机制等群众工作机制,综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构建群众工作网络体系,形成群众工作合力。三是加强党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各级党员干部应当紧紧围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一重点,从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入手,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在宣传群众中接受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在发动群众中感悟自身思想作风中的差距,在服务群众中增强宗旨意识,在接受群众的监督中锻炼党性,使党的群众工作具备坚实的群众基础。 3.加强社会建设,完善诉求表达机制是缓解社会

11、情绪的重要环节 构建社会情绪的表达机制是促进社会心态良性发展的内在需要。要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通过建立适宜的机制和平台,让群众能畅所欲言,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让群众不满情绪能得到宣泄,失衡心理能恢复平衡。要加强制度建设,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容纳6和规范表达,提高表达的理性化程度,形成制度化的利益表达空间和情绪释放机制,使社会的各种矛盾、冲突得到及时化解。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反映利益诉求、协调利益矛盾、推进社会沟通方面的积极作用,强化工、青、妇和其他民间社团的群体利益表达功能,使社会组织成为政府与民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4.推进民主建设,提高民众政治参与水平是缓解社

12、会情绪的有效途径 针对当前民众的政治参与渠道还不够畅通,诉求表达意识和行为还存在许多不足的现实,必须正视民众在政治权利上的诉求,拓宽他们的政治参与途径,提高他们政治参与水平,缓解消极社会情绪。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加强决策过程中的政府回应机制建设,推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反映民众诉求的职权,维护人民的利益。要推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要开辟新的组织空间,更多地吸纳新社会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到组织中来,代表新阶层的利益,表达新群体的诉求。要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13、丰富基层参与方式,积极拓展新的参与渠道,提高基层民众的政治参与水平,使越来越多的民众能够通过基层选举、基层自治等政治过程,利用监督、评价、建议等方式,参与到政府决策和社区管理等民主政治生活当中。 5.强化舆论引导,巩固主流思想舆论是缓解社会情绪的思想保证 要充分发挥媒体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7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各类新闻媒体要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形成合力,切实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工作,使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成为时代最强音,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成为舆情热点、社会亮点和群众关注点。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

14、,依托主流媒体,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打造主流网络媒体。要加大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充分发挥各媒体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努力放大正面舆论,促进网络舆论健康发展。同时,加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利用专业技术人才,创建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搭建政府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通过网络评论员的正面言论,引导和启发网民思考和判断是非,使网民与政府产生共鸣,从而把握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权;通过培育网上“意见领袖” ,用网民自己的声音引导、感染网民,实现网民自我教育、自我引导。 6.加强心理疏导,培育和谐文化氛围是缓解社会情绪的心理保障 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养社会文明风尚,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

15、民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消解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要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文化的伦理约束和礼仪规范,促使人们主动服从社会道德和制度,实现心理的和谐与平衡。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加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文化元素,实现文化整合和文化创新,为民众营造精神家园,提供精神支柱和价值导向,通过积极的心理导向作用促进民众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增强和心理调适能力的不断提高。要切实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开设心理咨询网站,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帮助人们保持心8理健康、调适不良心理,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注重培养民众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学会科学健康地生活,使人们用更愉快的心情面对人生和社会,用更友善的方式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达到心理和谐,情绪平和。 参考文献: 1 刘行芳.社会情绪的网络扩散及其应对J.新闻爱好者,2011, (12)上. 2 湖北社科院日前开展社会情绪调查N.湖北日报,2011-02-12. 3 薛素芬.当前网络社会情绪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1, (14). 4王俊秀.中国社会心态:问题与建议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 (5). 5 于建嵘.社会泄愤事件中群体心理研究对“瓮安事件”发生机制的一种解释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 (1). 6 安同发.群体性事件震动中国N.国际先驱导报,2008-11-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