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雅贼遇上名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0905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雅贼遇上名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当雅贼遇上名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当雅贼遇上名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当雅贼遇上名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当雅贼遇上名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当雅贼遇上名画曾经有两幅富春山居图摆在乾隆皇帝面前,他深思熟虑了一整天,最终把假的当成了真的。乾隆喜欢在画上题字,在伪造的富春山居图上题了五十五处,真富春山居图因此幸免。 如果你真的喜欢富春山居图 ,不妨用眼睛把它偷走,然后把它藏在你的心里。 是名画总会被偷的。 想象一下博物馆之夜,除了四周墙壁上那些大师的名作在注视着你以外,四下无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你的鼻子越来越清晰地闻到画上的尘土味道,随着你的指尖触碰到画纸,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你的耳边响起: “还等什么?干吧!” 于是,你就“干了” 。在警铃大作声中, “拿了就走” ,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我们经常会在影视剧中看到技艺高超的盗贼旁若无人

2、地出入博物馆,偷画对他们来说如同探囊取物一般。然而,真实的博物馆只是个放着大玻璃柜子的地方,安保人员唯一能禁止的是胆小的参观者在大厅里拍照。现实中的贼也缺乏技术含量1983 年,惊天的湖南省博物馆被盗案,盗贼只是简单地砸了展柜就把东西偷走了,被奉为国宝的素纱禅衣被当成了打包用的包袱皮。2002 年故宫盗宝案中,作案的道具就是一个破布2兜儿,看守装满稀世珍宝库房的只有两个人加条大狼狗。真是一点儿含金量也没有。 不过,偷名画是要坐牢的,尤其是像富春山居图这样享誉海内外的旷世名画,即使偷了,也没人敢买,代价太大,除非除非这画一开始就在你手里,所以,你大可以想象自己做一把“时空大盗” ,从古人手里把它

3、“拿”过来。这样,你就可以得意洋洋地说:“某某传之某某,某某又传之某某,最后又传到了我手里。 ”这可真是件雅事啊。 不妨就以富春山居图作为第一笔交易吧,现在,开始 踩点 像所有的雅贼一样,第一步就是要知道画在谁手。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是一位相当慷慨大方的画家,对至交好友,更是从不惜力,这幅足有三丈的画就是他慷慨送给朋友“无用师”郑樗的小礼物,当然,按照黄公望在画卷上的长题,这画可是从至正七年(1347 年)一直画了三年,直到至正十年(1350 年)还没画完。为了向朋友保证这幅画他不会欠着不给或者转手给了别人,在画还没完成前,黄公望就把这幅画许给了郑樗。这一年黄公望都已经 79 岁了,距离他

4、仙逝还有 4 年的时间。而这幅画据说直到他去世的那年才全部画完。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伟大友谊,想来郑樗既然自号“无用” ,大抵也不会像编辑催稿一样天天催着黄公望交活儿。毕竟那时郑樗也就四五十岁的样子,他还得等着瞧朱元璋领着那帮豪杰进军金陵,一统天下呢。 面对如此执着的老人和如此高尚的友谊,你舍得在画完的那一刻把画偷走让一位老人哭死吗?当然不会!而且,从他的手中直接把画偷走3也相当不明智。因为一幅画之所以成为名画,不仅仅是因为画作本身的高妙,更是因为时间赋予它传奇色彩。如果,你直接把刚画好的富春山居图拿给买主看,一定会出现下面的对话: “画得不错,是你画的吗?” “不是,是黄公望画的,黄公望您知道

5、吧?可是元代最著名的大画家哦!这幅富春山居图也被后世称为画中兰亭 。 ” “黄公望,好像有点儿印象,活了八十多岁,最后好像因为丢了幅什么画哭死了,那画叫什么来着?他好像没什么画传世的样子。你说的什么画中兰亭 ,没听过啊。不过,你这幅画好像很新的样子,墨迹也还没干透” “呃,全球变暖嘛,湿气重” 然后你就只能夹着画退出来。跑到今日美术馆和人聊点儿后现代之类的东西。 看来,下手还真是不能急于一时。 没人知道郑樗得到画时的心情怎么样,反正他自号“无用” ,所以他也“无用”在这幅画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而且他本人是个方仲永之流的人物, 书史会要说他早年“初学孙叔敖碑 ,一时称善,后乃流入宋季陋习,无足观者

6、。 ”所以他没有在画上留下“无足观”的笔墨,没准儿倒是件幸事。 但在“无用师”之后,百年间此画不知所踪,现今画上的题跋和印鉴中也没显示出这段时间内这幅画究竟落在谁手,直到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才再一次浮出水面,这也是这幅画传奇色彩上的第一笔。4这一笔,是由一个人和一件不那么愉快的事加上的。 这个人就是沈周,与唐寅、文徵明和仇英并称“明四家” 。相比起唐寅和仇英以风流故事和春宫艳画流芳百世,沈周可绝对是个老实人。从传世的画像上就能看出他长着一副温厚敦实的样子。有一则轶事足以说明他的性格:沈周家乡来了位新知府,想画个壁画,竟在旁人的撺掇下发了个传票把沈周拘了来,让沈周就站在府衙的屋檐

7、下作画,沈周老老实实地画了幅焚琴煮鹤图呈给这位父母官,知府观画后的评语“亦平平耳”证明了他不仅不通风雅,连一般的文史知识也很成问题他没有看出沈周在借唐代杂纂中“焚琴煮鹤”的典故讽刺他侮辱斯文,大煞风景。 不过沈周也就只有这点儿小嘲讽而已。沈周之所以为富春山居图留下传奇,是因为居然有人在你我动手之前就捷足先登,先趁着沈周拿这幅画请朋友题字的机会把它偷走了。而偷走这幅画的人,就是这个人的儿子。 (“请题其上,遂为其子干没” )沈周后来在市面上看到这个人的儿子又把画拿出来卖,但是这个老实人太穷,买不起,就天天想着,想啊想啊,终于决定自己按照印象默记临摹一遍(“余贫,又不能为直以复之,徒系于思尔。即其

8、思之不忘,乃以意貌之” )对一个穷画家来说,这是纪念失去挚爱的最好方式。沈周把这段事情作为题记题在自己临摹的富春山居图上,这是这位伤心老人(这年沈周已经 60 岁了)唯一的纪念,即使朋友的儿子偷了这画,老实的沈周仍然给对方留足了面子,没有把他的名字点出来。 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这幅画又被沈周的一位朋友樊舜举购得,具5体从谁手里得来的,史无明载。不过,这幅画是如何到的樊大人手中一直是个谜。这个樊舜举在当时可是以清廉著称,凭明代官员的那点儿俸禄,他是无论如何凑不起买画的钱的。但是当樊可能半是同情、半是炫耀地向沈周展示富春山居图时,后者还是相当激动,很快应允在这幅失而复见的画上做了题跋,还很大方地把

9、自己的临本也送给了樊。于是沈周很开心地一幅富春山居图也没落下,而樊一箭双雕得了两幅稀世珍宝。顺便提一句,沈周的临摹作品在 1996 年的北京瀚海公司春季拍卖会上,以 880 万的巨额成交价卖给故宫博物院。 动手? 樊舜举之后,这幅画又归安绍芳所有。这位收藏家当时正在忙着打官司为父伸冤,所以只在画上留了两枚印章,根本顾不上好好儿对后人讲讲他是何年何月从何人手中得到这幅画的。他倒真是哭死的1591年,这个可怜人在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中被刷了下来。不久,他的妻子和母亲又相继去世,安绍芳就这样哀恸而死。随后,在 1570 年,这幅画又归了谈志伊所得,他倒很有雅兴,找来明四家之一文徵明的儿子,著名的收藏家文

10、彭为这幅画写了题跋。又招呼了当时名噪一时的诗书盟主王穉登(你不记得他很正常,尽管王世贞在弇州山人四部稿中吹捧他“百诗取独诣,婉尽人巧俏绝” ,还没等他死就已经开始过气了)和文徵明的得意门生周天球观画赞叹。1596 年,这幅画又到了董其昌手中。这可是晚明最知名的集书画收藏一体的大家,名声不在沈周之下,不过大抵是因为董其昌生活太优渥,没像黄公望、沈周一样过过清苦生活,所以他故作高洁的书画总给人一种隐隐的娇贵之气。 董其昌有钱有势(他最高官职是南京礼部尚书,又和史上最著名的6邪恶太监魏忠贤的党羽保持着暧昧关系) ,所以这幅画很是安稳地躺在董家超过 200 幢亭台楼阁组成的超级豪宅里,接受董其昌及其朋

11、友的注目和爱抚,当然还包括题跋。 不过,这位书画大师的人品实在不敢恭维,权力和金钱在这里滋生的不仅仅是腐败,而是邪恶。这个邪恶的故事发生在 1615 年 10 月,一个叫陆兆芳的小士绅家的使女绿英被董其昌奸淫得逞,藏娇于白龙潭“护珠阁” 。考虑到那时董其昌已经 60 岁了,而且在行乐图中总是表现出一幅清心寡欲的模样,你不得不嗟叹有些人真是老当益壮,人不可貌相。绿英后来乘隙逃回泖口,董其昌唆使其子带领家奴一百多人前往陆家庄,劫走绿英,地方官府不敢办案。那时的学生就像现在一样嫉恶如仇,一名叫范昶的学生将董其昌的恶行编成评书到处传唱,结果董其昌的家奴又将范昶暴打致死,并且威胁他的家属不许惹是生非,当

12、范家提出抗议时,董其昌的打手将范家 80 岁的老太太推到河里。 这种恶行,再加上董氏一家长期以来的霸道行为,当然激起了民愤。1616 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人们喊着“若要柴米强(强,方言,指廉价) ,先杀董其昌”的口号,冲进董家豪宅,将一切砸毁焚烧,董其昌的大量收藏被付之一炬,这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惨烈的几幕剧之一。如果,你跟着这些被激怒的暴民一起冲进董宅,趁乱把富春山居图偷走不是更好吗? 这个机会不是不存在,但此画作为董其昌的挚爱,一定被他带在身边,小心宝藏,看得死死的,不然也不会在那场劫难中侥幸兔脱。 画保存了下来,但造反的人却没有,领头的几个书生因为有功名在7身,所以只是被申斥一番,革了功名

13、,却被捧成大众英雄。而那些跟着起哄的老百姓却被作为替罪羊而掉了脑袋。历史一向如此。 大概在这个时候,也许为了解决家庭危机。董其昌将富春山居图抵押给了吴达可(字之矩,看来他还不够爱这幅画) 。吴达可收藏了富春山居图以后,在画卷每段纸的接缝处都盖了自己的防伪印章,以防止某个不肖子孙将画割裂卖掉,但即使如此,他还是没有提防他那个书画狂热爱好者的儿子吴洪裕的狂热行为。而他做的最明智也最不智的一件事,就是把画留给他。 吴洪裕对富春山居图爱到不行,他特意盖了个“富春轩”专门收藏这幅画。 (这不正是给盗贼指路吗?)不过他实在对这幅画看得太紧,紧到了溺爱的程度:“与之周旋数十载,置之枕籍,以卧以起;陈之座右,

14、以食以饮;倦为之爽,闷为之欢,醉为之醒” 。想象一下,一幅你最喜欢的画,随时看看也就好了,居然睡觉吃饭甚至喝酒时都带着它,即使不被睡觉时一翻身压烂了,也会在吃饭时溅上油点儿或是喷得满纸酒气这究竟是爱画还是毁画? 不过吴洪裕还是很对得起这幅画的,1644 年明朝覆灭,吴洪裕逃难时身上没带别的东西,只带了富春山居图 ,他是铁了心要和这幅画同生共死了。所以在七年后,当他临终时,他才做出如此疯狂的决定,要将这幅画烧到那边供自己继续把玩爱抚。 于是,就在他的病床前,当着他的面,先将初唐书法大家智永和尚的千字文真迹焚毁了。第二天一早,吴洪裕亲眼看着家人把富春山居图放进火盆里,不过因为火烧起来太热,他把脸刚

15、背过去一刻,他的8从子吴静安就用另一幅画把它换出来了,可惜已经焚毁了起首的一部分,断成了一大一小两截。现在,就算你得手,也缺了一段,实在令人痛心,不过,它的传奇色彩算是在这里补足了。对现代人来说,维纳斯只有断臂才是最美的,管她残疾不残疾呢? 断成两截的富春山居图 ,小的那截被重新装裱,被称为剩山图;大的那截继续以富春山居图为名存在。 也许,吴洪裕还在那边奇怪呢:“千字文我已经收到了, 富春山居图怎么才发过来一部分?还有,这幅画是怎么回事?我没要啊!” “行家” 分成两段的富春山居图继续着自己的传奇之旅。在吴洪裕之后,它辗转于多位江南名家之手,包括张范我、季因是、高士奇、王鸿绪还有扬州巨商安岐。

16、不知道是不是这幅画被吴洪裕狂热的爱情之火吓着了,它总是急不可耐地从藏家手中脱身,转到另一个人手中。也许,它想做的,是寻访到一个行家,但一定不是那种爱他爱到粉身碎骨的行家。 这个“行家”终于找到了。1746 年, 富春山居图到了一个相当特殊的人手里,这个人便是自诩文人天子的乾隆皇帝。 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哪位皇帝像乾隆一样幸运而长寿,安享了超过一个甲子的太平时光,他 89 岁的高寿也使他可以不断地搜罗各地的珍奇书画。不过,这位皇帝在书画方面的水平确实令人不敢恭维。他确实一生做了 41863 首诗(只比全唐诗少六千首,但只要翻开他的御制诗集,你就会发现,这位皇帝是无论脑子里突然蹦出任何鸡零狗碎的念头都

17、会抒9发一下感情) ,但被后人记住的,恐怕只有“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这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诗句。这样附庸风雅的君主是绝对不会放过收藏这一项的。就像吴洪裕为富春山居图盖了一间“富春轩”一样,这位皇帝也为自己最爱的收藏建了一个“三希堂” ,所谓的“三希” ,是指在乾隆皇帝眼中引以为傲的三件稀世珍宝: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可惜呀,可惜,这三件被乾隆目为真迹的“希物”里头,除了伯远帖是真迹的可能性最高以外,其它两件都是不折不扣的赝品。而鉴别这两件作品是赝品的理由也相当简单作品用的那种纸,在写字的那个时代还没发明出来呢。 也许是假货见得太多的缘故,当真品富春山

18、居图到达乾隆皇帝手中时,这位行家皇帝早已倾心于另一幅先入宫的富春山居图了。因为那幅富春山居图的题跋写的是黄公望送给一个名叫“子明隐君”的人的,所以,它又被命名为“子明卷” ,而真迹则因为是送给无用师郑樗的,所以又被命名为“无用师卷” 。 当两幅几乎一模一样的画同时出现在乾隆皇帝面前时,这位君主也颇不自信地怀疑过一会儿,还找了懂画的大臣,包括先前见过“无用师卷”的大臣沈德潜。 皇帝苦苦琢磨了一天,臣子也陪着皇帝装模做样地思考了一整天,每个人,包括沈德潜都在等待着皇帝的“英明圣裁” 。直到晚上,已经冒了一天冷汗的臣子们终于等到了皇帝的最终判决:那幅先入宫的“子明卷”是真的,而后入宫的“无用师卷”是

19、假的,只不过画得也不错,所以为了展示天子的胸怀宽广,也一并留下了。 10在一片称颂圣明当中,乾隆皇帝命沈德潜将他的钦定鉴定意见写在那幅假画上,沈德潜明知其伪,还是很开心地写了一首颂圣诗,不过这位大臣很是留了个心眼儿,把鉴定的责任完全推到乾隆皇帝身上只要老大看上了就是真的,我们这些无知小弟说话是不作数的。 既然一错不妨再错,乾隆真心将那幅假画当做了真品爱抚宝藏,乾隆尽管眼力不如吴洪裕,但是对富春山居图的奇特爱好则不亚于这位前辈。而他喜爱这些书画的一个方式就是想方设法地用自己配不上这些名画的诗文来糟蹋画家精心设计的留白。对那幅伪造的富春山居图 ,乾隆皇帝一共提了 55 处,凡是山水树石,逮着个空白

20、,他就要把他浮艳的诗文和俗丽的书法填进去,直到最后实在没地方再题了,他只能写上他最后的题字: “以后展玩不复题识矣。 ” 算了吧 真品富春山居图终于逃脱了行家的魔爪,一定好好儿地歇了口气,安安心心地躺在一个终日不见阳光的库房里,做着它的春秋大梦。在以后的上百年岁月里,除了偶尔被后世帝王拿出来盖个“某某御览之宝”以外,就彻底清净了。直到半个世纪前,它重新被请出来,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玻璃展柜里,接受游客赞叹目光的沐浴。再也不用担心和人同吃、同卧、被火烧或者被题上一大堆字的厄运了。真正的瑰宝本身已经说明了它的高贵,无需多余的赞叹。 时间已经到了现在,大概也没有必要再偷了。作为一点小小的建议,如果你真的喜欢富春山居图 ,不妨用眼睛把它偷走,然后把它藏在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