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多维解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134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多维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多维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多维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多维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多维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多维解读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要论断,进一步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和当前的工业文明时代有着重大不同: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它标志着人类在价值观念、社会形态、生产生活方式方面的重大变革。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理应通过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生态文明;价值观念;生产方式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3)04-0067-06 作者简介郭秀清(1971) ,女,山东济南人,法学博士,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讲师,主要从

2、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上海 200433) Title: Multi-dimens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New Era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uthor: Guo Xiuqing Abstract: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esents an important thesis of making efforts towards a new era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3、 civilization, further highlighting the status of ecological 2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current era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have material differenc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new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it marks sign

4、ificant change of such aspects as human values, social patterns, production and lifestyle. As a socialist country, we should make new contribution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

5、ization; values; production mode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它和当前的工业文明时代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和不同?其内涵和特征又是什么?应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它标志着人类在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方面的重大变革,它是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环境与经济相协调、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一种新的文明发展阶段。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通过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新贡献。 一、倡导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念 人

6、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对二者关系的不同认知和回答,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不同价值观念,在不同的价值观念影响下,3人们会形成不同的人类对待自然的方式和态度,进而形成人与自然的不同关系,这成为划分文明发展变化的基本因素。 (一)工业革命以来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产生以及近代工业化的形成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可以说,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正是当代生态环境危机得以产生的深层次的思想根源。 “人类中心主义”指的是在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中,以“人类为中心” ,一切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哲学基础是近代以来“主-客”

7、二分的认识论,它以机械论和二元论为特征,过分强调对立和二分,因此,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强调: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价值评价的尺度掌握在人的手中,任何时候说到价值,都是指对于人的意义;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人是目的,自然是手段。 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类看为“主体” ,把自然界作为“客体” 。既然如此,二者之间就存在着极不平等的关系:人在自然界中是至高无上的,人类的需要和利益是第一位的,人类有权利也有能力认识和掌握自然界的规律,并且可以任意支配自然界。因此,在价值观念上,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才是价值的主体,自然界只具有工具意义而本身没有价值,自然界的价值应

8、以人类的需要为前提,处在人的道德关怀范围之外,只是满足实现人类欲望和需要的工具。因此,工业革命以来盛行的“征服自然” 、 “控制自然”即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主题。在这种价值观念下,人们对自然进行了无情的利用和控制:一是把大自然作为索取资4源的仓库,向自然界索取越来越大量的自然资源;二是把大自然作为排放废弃物的垃圾场,向自然界倾倒数量越来越多、性质越来越复杂的废弃物。而这一切,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表面上看,自然好像是奴仆一样匍匐在人类的脚下,而这又给人类普遍带来一种错觉,似乎人是自然的上帝,无所不能,可以为所欲为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界,这就是“人类中心论”意识。但实际上,长期的生态破坏、环境污

9、染、甚至文明的消亡,都在或悄无声息或轰轰烈烈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由于割裂了人类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加之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不多,更不懂得生态平衡规律,忽视了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人类只是一味地把自然界当作被掠夺的场所,特别是过分地高估人类的理性力量,认为在工业文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类可以操纵自然界、控制自然界、战胜自然界。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倡导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念 与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式不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倡导给予自然以平等态度和充分的人文关怀,倡导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念。这种认识上的巨大转变是建立

10、在“人-社会-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生态哲学基础上。 生态哲学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它不是以物质或自然界为本体,也不是以人为本体,而是以“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本体。这是一个有机自然整体,建立在这种哲学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之间不存在截然对立的主-客之分,而是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撑的整体。实际上,5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两者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博弈游戏。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自然界对人的优先存在地位,认为自然界规定和制约着人的生存发展。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

11、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既然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为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所谓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处于对等的地位,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要把自身的活动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尽管人类可以有意识地对自然界进行改造,但是人类只能按照自然界的特有规律来进行。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人类都不可能脱

12、离自然、超越自然,凌驾于自然界之上。正如恩格斯强调的:“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只有尊重自然,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到顺应自然。这个顺应不是被动的服从,而是积极遵循、契合的意思,因此,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被动和无奈不同,这里强调人类在积极和正确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按自然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6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所谓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进行了过渡利用和

13、滥用,只利用,少保护。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强调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会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对自然进行保护性的利用,即有度和有序的利用。通过保护性利用,使破损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使退化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人类可以利用自然,但利用必须是有度和有序的,以不超过自然弹性阈限为准。不超过自然阈限的利用,对自然的负面影响极小,这极小的负面影响还能通过自然本身的修复得以消除。 所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奉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这既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它既强调以人为本,同时也反对工业文明时代的极

14、端人类中心主义,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是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坚持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的结合 我们努力实践并追求的社会主义是一种有着多方面质的规定性的社会,虽然这种质的规定性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进程,但毫无疑问的是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生态原则必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而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的结合将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要特征。 (一)生态原则的缺失及其带来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改变贫穷落后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7为此,我们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从根本上来说,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条基本路线是社会主

15、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这也是我们唯一而正确的选择。但问题是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过程中,似乎把经济建设当成了唯一,把追求 GDP 数字的增长当做唯一。虽然 GDP 增长迅速,但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产生。尤其是在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方面,我们长期忽视自然生态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忽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持续健康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一方面,这源于工业化初期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还在自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源于我们对自然生态规律的无知和忽视。因此,过去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深入,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日益显露。虽然我们一直讲“不能走发达国家先

16、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然而,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污染既不分国界,也没有所谓意识形态偏好,曾经在资本主义国家上演并造成严重危害的环境问题,如今正在我们国家重演,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重大障碍。因此,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生态原则的重要性。 同样,在社会和政治领域,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对人们环境权利的损害、环境不公平、环境不正义问题频繁发生,对社会主义本质所追求公平、正义原则形成严峻挑战。大量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目标相违背的,或者说是影响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重要因素。而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很

17、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贯彻生态原则以及生态文8明思想和理论的缺失。 (二)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不意味着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与生俱来的问题,实际上,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与人的矛盾和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而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这两大矛盾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的历史观指导下,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这个复杂和长期的历史使命,这就是 100 多年前马克思预言的人类共产主义的实现。他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

18、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任何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这两大矛盾之所以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根本解决,是因为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和人与人的矛盾密切相关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了人与人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密切联系和彼此相互制约性。他们说:“自然界和人的同一性也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的狭隘的关系。 ”只有在人与人的矛盾得到解决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才能得到真正彻

19、底解决。 不仅如此,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也认为,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结合产生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生态社会主义。潘岳指出:“生态社会主义由于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9的重大发现。 ”胡锦涛同志也说过,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如何让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伴随良好的生态?这就要靠生态文明建设。当生态文明成为发展的导

20、向,传统的发展理念、模式、制度、方法,都应当也必须在生态文明的要求下进行调整,应当用生态文明的标准来重新衡量和评价。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 三、实行生态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不仅体现在生产领域,同时也体现在生活领域,也就是社会的生活方式要符合自然环境和生态学的要求。因此,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遵循生态原则,实行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 (一)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社会却不是一个合乎生态法

21、则的社会,某种程度上来讲,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存在巨大的生态代价,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巨大的。 从生产方式来看,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的对象来自自然界,资本主10义机器大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大规模利用和改造自然提供了可能性:蒸汽机、电动机、轮船、火车、飞机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人的自然力,为人类大规模干预自然提供了条件;从生产目的来看,资本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为了实现资本的不断增殖,需要不断扩大再生产,这必然会增加自然要素的投入,造成对自然的剥夺;从消费方式来看,大量消费不但是实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目的的必然要求,同时过度消费也被认为是幸福的象征。消费者通常认为,消

22、费与幸福之间是正比例关系,消费越多,幸福越多。本来,作为人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的消费,却被赋予了过多的社会性意义,过度消费成为幸福的代名词。因此,资本主义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大超过了自然的承载能力,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要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实行生态型的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并不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简单的否定和抛弃,而是对资本主义的继承和超越,因此,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同样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只不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物质文明的生产方式与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有着本质不同。建设生态文明,生产方式必须向“原料和能源低投入、产品高产出、环境低污染”转变,因此,与工业文明时代的大量投入大量生产大量废弃的线性生产方式不同,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以非线性和物质循环利用为特点,生态文明建设特别强调通过发展循环、绿色经济、绿色科技和实施绿色和谐管理来发展生态生产力。因此,从生产过程来讲,生态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