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生态正义伦理思想解读摘要: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恩格斯分析了劳动从体力向脑力劳动发展,尤其是由基础向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发展,人在劳动方面的计划性越来越强,进而产生了认识的误区,出现了劳动的计划性及其悖论劳动计划的第一目标实现了,但却破坏了那些地区长远的、整体的、普遍性的生态平衡。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反思,恩格斯阐释了以历史唯物辩证法的相互联系性为核心的协调人-自然-社会的生态正义伦理思想,以及超越历史上生产方式处理人-自然-社会关系的局限的生态伦理方略。 关键词:劳动;生态伦理悖论;生态正义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1671-1165(2013)01-0032-07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是恩格斯于 18731886 年在研究自然辩证法过程中未完成的一篇论文。尽管这篇论文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但是恩格斯关于劳动及其悖论的生态正义的道德哲学反思通过分析人的劳动的计划性及其悖论,反思其悖论产生的认识根源与方法论基础,阐释了以相互联系性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及其协调人-自然-社会的生态正义伦理思想,在此基础上,恩格斯提出了超越劳动生态伦理2悖论的生态正义伦理方略,这对于我们认识“人能够认识什么?” 、 “人应当想什么?” 、 “人能期待什么?”以及“人是什么?”这些由康德提出的悬而未决的一组问题,进而建构当代
3、生态正义道德哲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性。 一、劳动的本质及其生态伦理悖论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通过将动物的计划性与人的计划性加以比较以后指出,这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劳动。就这种有计划的行动而言,甚至在原生质和有生命的蛋白质受到某种由外面的一定的刺激所引起的极简单运动的地方,就以一种萌芽的形式存在着;在哺乳动物那里,这种计划性则已达到了相当高的阶段。人们在猎狐时,可以观察到狐是怎样正确地运用地形来躲避它的追逐者,怎样出色利用一切有利的地势来中断它的踪迹。然而, “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自然界上打下它们的意志的印记” 。它们“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
4、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 。 与此同时,恩格斯以其生态正义的伦理视角指出了人劳动的计划性蕴涵了生态伦理悖论。尽管人“能在自然界上打下它们的意志的印记” ,“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3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这种生态伦理悖论表现为,人的劳动的确比动物
5、基于本能的活动更有计划,即人可以有计划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因而远远超过了动物基于本能的有计划的活动。然而,人的这种劳动的计划性在时间上蕴涵近期或者短期与长期的生态伦理悖论;在空间上蕴涵局部(生态)与整体(生态)的伦理悖论;在认识维度上蕴涵特殊与普遍、单一与多元的生态伦理悖论。恩格斯还以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说明了上述的生态伦理悖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尽管他们的确在短期内得到了其想要的耕地局部的、特殊的、第一目标实现了,但是他们却破坏了这些地区长远的、整体的、普遍性的生态平衡这些地方由于他们的作为,使其失去了森林,也失去
6、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进而在今天竟成为荒芜的不毛之地。这就说明人的这些看似有计划的劳动,由于认识上的急功近利,在时间上缺乏长期规划,在空间上缺乏整体布局,最终导致生态伦理悖论。 二、反思劳动的生态伦理悖论,阐释生态正义的伦理思想 恩格斯不仅揭示了上述生态伦理悖论存在的普遍性,而且通过反思这些悖论的普遍性,进一步阐释了其以相互联系性的历史辩证法为核心的生态正义的伦理思想。 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恩格斯列举了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由于砍伐松林,摧毁了其所在区域里的高山畜牧业的基础,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但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在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也把
7、瘰疬症和多粉的块4根一起传播过来了。在这里,恩格斯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具有多元维度,其中包括人-地(山)关系、人-林关系、人-畜关系、人-水关系、人-植物及其病虫害关系等。同时这些多元维度的生态伦理关系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旦其中一种关系被破坏,就会产生类似“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不仅危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危及作为自然的产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由此,恩格斯从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的多元生态伦理关系中警示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
8、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在这里,恩格斯反思了上述生态伦理悖论产生的直接的思想与认识根源:其一“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统治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其二未能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其三恩格斯还进一步反思了上述两者更为深刻和隐蔽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根源从古典古代崩溃以后在欧洲发生并在基督教中得到最大发展的“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 、 “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唯心主义观念。 那么,如何才能超越上述生态伦理悖论呢?恩格斯提出,一是我们要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特别从本世纪
9、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以来,我们就愈来愈能够认识到,因而也学会支配至少是我们最普通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因此,人们愈会重新感觉到,5同时也认识到人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性,进而处理好人-自身-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二是要学会处理好人-社会的伦理关系。因为处理好人-社会的伦理关系要比处理好人-自身-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复杂得多。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 “如果我们需要经过几千年的劳动才稍微学会估计我们生产行动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那么我们想学会预见这些行动的比较远的社会影响就困难得多了” 。恩格斯以上述列举的马铃薯以及随它而来的瘰疬症的传播作为典型案例展开分析。他认为,尽管传播栽种马铃薯带来了瘰
10、疬症的传播,但是,这和工人的生活降低到吃马铃薯这一事实对世界各国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所发生的影响比起来,瘰疬症算得了什么呢?1847 年,爱尔兰因马铃薯受病害的缘故发生了大饥荒,饿死了一百万吃马铃薯或以吃马铃薯为主的爱尔兰人,并且有两百万人逃亡海外,和这种饥荒比起来,瘰疬症算得了什么呢?实际上,恩格斯将人-植物及其病虫害生态伦理关系与人与社会的生态伦理关系进行比较,权衡这两者生态伦理关系产生的正负效应比重,凸显其生态正义的伦理思想。接着恩格斯又列举了近代地理学的伟大成果哥伦布发现美洲所引发的社会生态正义伦理问题复活了在欧洲久已绝迹的奴隶制度,并奠定了贩卖黑奴的基础。17 世纪和 18 世纪物理学
11、和动力技术的革命蒸汽机的发明,进而造成了巨大的社会伦理效应“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 ,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生态正义伦理问题在欧洲, “由于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绝大多数人则一无所有,起初是资产阶级获得了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后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发生阶级斗争” 。对于这一阶级斗争,恩格斯坚信:6“只能以资产阶级的崩溃和一切阶级对立的消灭而告终。 ”但是,恩格斯也意识到,要学会处理好人-社会的生态正义伦理关系,须“经过长期的常常是痛苦的经验,经过对历史材料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在这一领域中,也渐渐学会了认清我们的生产活动的间接的、比较远的社会影响,因而我们就有可
12、能也去支配和调节这种影响” 。 三、超越生态伦理悖论的生态正义伦理方略 恩格斯回顾了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式,在协调人-自然-社会的伦理关系方面隐含的生态伦理悖论:“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 ”就原始的土地公有制而言,在协调人-自然-社会的生态伦理关系上,一方面完全局限于眼前事物及人们的发展程度,另一方面则有一定的剩余的可用土地,进而为应对这种原始经济的不虞灾祸提供了一定的活动余地。但是一旦其剩余的可用土地用尽了,公有制也就衰落了。而一切较高的生产形式都导致其居民分为不同的阶级,
13、形成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的对立。因此,恩格斯指出:“只要生产不局限于被压迫者的最必需的生活用品,统治阶级的利益就成为生产的推动因素。在西欧现今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这一点表现得最完全。 ”在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支配着生产和交换的每一个资本家,他所关心的只是他们的行为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出售时要获得利润,这成为其行为的唯一动力,甚至连其所制造的或交换来的商品的效用已完全退居次要地位了。 在这里,恩格斯揭示了历史上处理人-自然-社会的生态伦理关系的7三种生产方式下隐含生态伦理悖论的三种逻辑:(原始社会)完全局限于眼前事物及人们的发展程度的逻辑、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
14、利益就成为生产的推动因素的逻辑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运作逻辑。事实表明,这三种处理人-自然-社会的生态伦理关系的逻辑都无法超越上述的三种生态伦理悖论,甚至还会加剧上述的生态伦理悖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多数情形下,需要和供给之间的协调,变成二者的绝对对立,不仅如此,劳动者丧失了财产,而同时财富却愈来愈集中到少数资本家的手中。即使是古典政治经济学, “主要只研究人在生产和交换中的行为所产生的可以直接预期的社会影响。 ”由此,恩格斯指出,要协调人-自然-社会的生态伦理关系,仅仅依靠认识是不够的, “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15、。 四、恩格斯关于劳动生态正义伦理思想几点启示 首先,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尽管是一篇没有完成的论文,但毋庸置疑是一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正义伦理思想的奠基之作。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 ”然而,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深谙“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任务是批判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因而没有深入研究人自身的生理特性,也
16、不8能深入研究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人们所遇到的其他条件。后来马克思恩格斯都由于领导工人革命、批判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一直没能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阐发,而恩格斯这篇论文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从人类发展史、自然史的视角,系统地考察了“劳动”如何“创造了人本身” 、人-自然-社会生态伦理关系何以产生,进一步论证了“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连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进而填补了并完善了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 其次,恩格斯以历史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相互联系的方法论,揭示了人的劳动的本质及
17、其蕴涵的生态伦理悖论:在时间上蕴涵近期或者短期与长期的生态伦理悖论;在空间上蕴涵局部与整体的生态伦理悖论;在认识维度上蕴涵特殊与普遍、单一与多元的生态伦理悖论。因此,他警示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还告诫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实际上,马克思在1844 经济学-哲学手稿也有相关的生态伦理思想,马克思指出:“自然界
18、,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 ”只不过马9克思当时是以一种人本主义诗意般的哲学思辨语言进行了阐释,而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的告诫是基于历史唯物辩证法和实证分析基础之上的道德哲学论证。这为我们认清和协调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以生态正义的伦理思想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再者,恩格斯通过反思人的劳动的生态伦理悖论产生的直接的思想与认识根源及其深层的方法论与认识论根源,阐释了以历史辩证法相互联系性为核心的协调人-自然-社会的生态正义伦理思想要学会
19、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要学会处理好人-社会的生态正义伦理关系:学会预见这些行动的比较远的社会影响。恩格斯意识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注意其多元因素的相互联系性,同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离不开协调人-社会的伦理关系,而且后者比前者更复杂。这种复杂性在当代表现得日益明显,正如阿多诺指出的那样, “我们在支配自然上的进步或许正日益促成那种据说这种进步会保护人类免遭的灾难,或许正在编织社会粗鄙地长成第二自然” ,其结果却越来越表现为主体的人自身的自我沦丧,同时人的生存条件越来越转变成一种统治人的异己力量。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人与人之间伦
20、理关系的紧张化,而且导致人与自然生态伦理关系的愈发紧张。恩格斯回顾了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式,在协调人-自然-社会的伦理关系方面隐含的生态伦理悖论的三种逻辑:(原始社会)完全局限于眼前事物及人们的发展程度的逻辑、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就成为生产的推动因素的逻辑和资本主义10生产方式的资本运作逻辑。事实表明,这三种逻辑“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 。为了超越这三种逻辑的生态伦理悖论,他提出了协调人-自然-社会的伦理关系的生态正义伦理方略:要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
21、学会预见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行为的比较远的自然-社会影响,他还深刻地指出,仅仅依靠认识是不够的, “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因为在恩格斯看来,只有通过这种变革,产生的新型的社会生产组织及其生产方式才能实现人的“第二次提升” 。他指出:“只有一种能够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 ”因此,他认为,历史的发展将使这种社会生产组织日益成为必要和可能。他乐观地预测,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将从这种社会生产组织开始,人们自身及其活动的一切方面包括自然科学在内,都将出现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尽管恩格斯提出的生态正义伦理思想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但是在当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