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入声字在《中原音韵》、洛阳方言以及普通话中的调类分派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237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入声字在《中原音韵》、洛阳方言以及普通话中的调类分派比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入声字在《中原音韵》、洛阳方言以及普通话中的调类分派比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入声字在《中原音韵》、洛阳方言以及普通话中的调类分派比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入声字在《中原音韵》、洛阳方言以及普通话中的调类分派比较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入声字在《中原音韵》、洛阳方言以及普通话中的调类分派比较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古入声字在中原音韵 、洛阳方言以及普通话中的调类分派比较研究摘 要:中原音韵是汉语语音史上重要的一部韵书,对于汉语语音研究有重要价值。学术界对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问题分歧很大。本文通过对古入声字在中原音韵 、现代洛阳方言以及普通话中的声调比较分析,得出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正是当时的大都话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音系。 关键词:中原音韵 洛阳方言 普通话 古入声字 古入声字是一种发音短促,以不除阻的塞音“b、d、g”作韵尾的字,因其声调、韵母结构与阴声韵、阳声韵和“平、上、去”三声不同而自成系统。由于语音系统的不断发展变化,入声韵与入声调在普通话及绝大部分北方方言中均归入相应的平(阴平、阳平) 、上、去阴

2、声韵中,随之中古入声字也因此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地位。 洛阳方言与普通话同属于北方方言,在语音的声调方面都具有“阴、阳、上、去”四个调类,没有入声类。古入声字在现代洛阳方言中的分布,特别在声调类别方面,既不同于中原音韵的“入派三声”也不同于普通话的“入派四声” 。因此,收集常用的古入声字,从声调角度比较中原音韵 、普通话以及洛阳方言之间的差异,以此作为考察论证中原音韵的音系性质的重要线索,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参照铁琴铜剑楼影印的元本中原音韵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2所方言调查字表及宋本广韵 ,录出中原音韵中派入三声、在现代普通话和洛阳方言中均常用的的古入声字 652 个(古入声字在现代普通话、洛阳

3、方言和中原音韵中有两个读音的,均以两字计入,如:普通话:“塞、劈、扎”等;现代洛阳方言:“袱、辟、液”等;中原音韵:“极、局、别”等) ,进行声调读音分析,并将这 652 个入声字在中原音韵 、普通话以及洛阳方言声调分派之异同进行具体对照,这不仅可以为研究古入声字分归洛阳方言以及普通话四声规律提供依据,还可以为探求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到底是洛阳音系还是北京音系提供有力的证据。 与其他方言一样,中古入声字在中原音韵 、普通话以及洛阳方言各声调中的归并,同这些入声字声母的清浊有很大的关系。因统计的这652 个古入声字声母的清浊不同,所以分归中原音韵 、普通话以及洛阳方言的比例也会有区别。具体统计情况

4、如表 1(表中“”表示古全浊声母入声字“”表示古次浊声母入声字“”表示古清声母入声字)所示: 表 1: 声调 例字 中原音韵 普通话 洛阳方言 夕突跌凸撅 阳平 阴平 阴平 3淑 阳平 阴平 上声 疾嫉及舶箔(歌戈)勃渤泊(歌戈)竭碣 阳平 阳平 阴平 实十什石食蚀拾直值姪集习席荻狄笛敌糴极 1 劾賊独读牍渎犊毒伏袱 1 服鹄鹘斛槲赎秫俗逐(鱼模)族局 1 孰熟(鱼模)塾白帛宅择泽 擢薄(萧豪)着(萧豪)涸凿(萧豪)芍合盒盍跋 1 魃佛(歌戈)活薄(歌戈)铎(歌戈)浊(歌戈)濯(歌戈)镯(歌戈)学(歌戈)凿(歌戈)着(歌戈)夺达沓滑猾狎辖鎋侠(家麻)峡匣乏伐筏罚拔杂协穴挟傑叠迭牒喋谍垤绖蝶折舌

5、别 1(离别)捷截绝轴(尤侯)熟(尤侯) 阳平 阳平 阳平 袭袱 2 仆 1(仆从)淑闸 阳平 阳平 上声 踱度(歌戈) 阳平 阳平 去声 属 1(属于)1 蜀属 2(属望) 阳平 上声 阳平 秩掷復 1 鹤(歌戈)挞涉 阳平 去声 阴平 寂惑術术述缚(歌戈)镬 阳平 去声 阳平 洽 阳平 去声 上声 续划 阳平 去声 去声 笈觉 上声 阳平 阴平 极 2 涤覡局 2 辙跋 2 上声 阳平 阳平 檄 上声 阳平 上声 辟 1(开辟)甓復 2 上声 去声 阴平 4柞 上声 去声 去声 剧 去声 去声 去声 一 2 揖约(萧豪约多重)约(歌戈)压押鸭刷 1 噎 去声 阴平 阴平 乙 去声 上声 上

6、声 恶 1(歌戈-恶心) 去声 上声 阴平 恶 2(歌戈-恶劣)刷 2 谒 去声 去声 阴平 益邑 去声 去声 阳平 厄 去声 去声 上声 沒 2(沉沒)忆郁 去声 去声 去声 博 阳平 阳平 阴平 佛(鱼模仿佛)睫鏃 阳平 阳平 阳平 着(萧豪高着)仆 2(仆倒) 阳平 阴平 阴平 逼 阳平 阴平 阳平 葺 阳平 上声 上声 逖 阳平 去声 去声 塞 1 隻織汁只劈 1 击激失湿唧积喫昔惜息锡淅滴剔踢吸翕黑一 1骨 1(骨朵)缩 1 踘麯屈哭窟出督扑秃屋忽拍摘捉郭剥削作 1 割鸽钵拨泼塌杀扎 1(扎针)扎 2(包扎)挿鍤发夹 1(夹子)搭瞎八掐薛切 1 接歇蝎阙 1(阙失)缺帖 1(妥帖)贴

7、瞥撇 1(撇开)鼈拙说(车遮)粥(尤侯)鴂 上声 5阴平 阴平 戳聒脱 上声 阴平 阳平 叔菽撮咂匝撒 1(撒手)刮 上声 阴平 上声 吉棘汲识德得国福幅蝠足菊烛(鱼模)竹(鱼模)伯骼革隔格摘掴则角(角斗)觉脚(脚色)桷卓驳阁(萧豪)閤蛤剳(同“札” )扎3(挣扎)夹 2(夹衣)颊荚铗节楫决决谲蕨摺(存折)折(折断) 上声 阳平 阴平 急嫡拂卒責幘迮琢斫酌灼橐爵察结劫別 2(分别)哲 上声 阳平 阳平 的 1 上声 阳平 上声 色 1 匹劈 2 戟给(供给)笔北脊尺谷穀轂骨 2(骨气)曲(歌曲)笃百柏索廓葛渴塔獺法甲胛血铁帖 2(帖子)撇 2(撇捺)褶雪宿(尤侯)脚 上声 上声 阴平 卜窄索(

8、萧豪)撒 2(撒种)角 上声 上声 上声 乞 上声 上声 去声 澁瑟塞 2 质炙僻适饰释稷绩迹鲫赤叱隙缩 2(缩砂密)谡速腹覆不粟宿(鱼模)酷黜畜束沃笏築策册測客(车遮)刻側昃仄色 2 穡吓(车6遮)鹊(萧豪)雀(萧豪)魄(萧豪)作 2 各壑绰谑粕括阔榻发切 2 怯阙 2 闋餮帖 3(字帖)辍撤澈掣浙设摄啜 上声 去声 阴平 陟室必毕筚蹕簇促蹙烁铄拓柝朔矟 上声 去声 阳平 的 2 触霎飒靸恰 上声 去声 上声 拭轼壁碧璧辟 2(复辟)别 3(别扭)勑泣讫栅檗错屑泄绁燮褻妾窃挈箧 上声 去声 去声 兀抹 1(抹灰) 上声 去声 上声 抹 2(塗抹) 上声 上声 上声 勒 1 肋 1 拉抹(家麻

9、)捏肉六 去声 阴平 阴平 沒 1(沒有) 去声 阳平 阴平 額(皆來)额(车遮) 去声 阳平 上声 辱 去声 上声 阴平 日觅蜜立粒笠力栗液腋肋 2 勒 2 禄鹿漉麓木沐穆目録绿陆戮律物褥(鱼模)入(鱼模)狱欲浴讷麥貊陌脈搦药(萧豪)钥(萧豪)瀹落(蕭豪)烙(萧豪)酪(萧豪)珞箬疟(萧豪)岳(歌戈)乐(歌戈)乐(萧豪)跃(歌戈)钥(歌戈)末(歌戈)沫(歌戈)若弱(歌戈)7蒻(歌戈)落(歌戈)洛(歌戈)络(歌戈)酪(歌戈)烙(歌戈)垩略(歌戈)掠(歌戈)虐(歌戈)疟(歌戈)蜡腊辣纳衲袜聂蹑镊啮蘖臬蘗灭蔑叶烨业邺裂冽猎鬛列月悦说(车遮古通“悦” )阅軏越钺樾刖劣褥(尤侯) 去声 去声 阴平 逸译

10、驿溢镒鹢疫役佾泆翼逆液愕寞(歌戈)莫(歌戈)鹗(歌戈)萼(歌戈)鳄(歌戈)鄂篾 去声 去声 阳平 诺(歌戈) 去声 去声 上声 曆歷枥沥雳易埸射 2 翊匿睦牧勿玉育鹆幕(歌戈) 去声 去声 去声 踏 阳平 去声 阴平 射 1(无射) 阳平 去声 去声 从声母的清浊方面看中古入声字在中原音韵、洛阳方言以及普通话中的分布情况如表 2(表中括号内数字分别为全浊、次浊和清浊的总字数): 表 2: 话别 洛阳方言 普通话 中原音韵 8声调 清浊 阴 平 阳 平 上 声 去 声 阴 平 阳 平 上 声 去 声 阳 平 上 声 去 声 全 浊(163) 26 123 8 6 6 133 3 21 149 1

11、3 1 次 浊(156) 112 21 6 18 7 3 2 144 2 3 151 清 音(333 242 42 22 27 100 68 43 122 9 304 20 由表 2 可以看出,三者调类的分派规律分别为:一、 中原音韵:1.全浊声母入声字大部分归入阳平;2.次浊声母入声字大部分归入去声;3.清音声母入声字大部分归入上声。二、普通话:1.全浊声母入声字大部分归入今阳平;2.次浊声母入声字大部分归入今去声;3.古清音声母入声字零散的归入四声,无明显规律可寻,大致是归入今去声调和阴平调的入声字居多,其次是阳平,最少的是上声。三、现代洛阳方言:1.9全浊声母入声字大部分归入今阳平调;2

12、.次浊声母入声字大部分归入今阴平调;3.清音声母入声字大部分归入今阴声调。 显而易见, 中原音韵 、普通话以及洛阳方言三者之间在调类的归并上有一致之处,如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三者均归入到今阳平调中,但是古次浊和古清音声母入声字的调类分派规律三者却不是十分的相同。洛阳方言声调的分派规律与中原音韵的相差甚远,只有全浊声母入声字的归并规律与中原音韵的相同,次浊声母入声字和清音声母入声字均与中原音韵不同,而普通话和中原音韵的调类分派规律更加接近,二者的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和古次浊声母入声字的调类归并规律大体相同。唯一不同的则是清音声母入声字的归并规律, 中原音韵里清音声母入声字大部分归入到上声,普通话中的清音

13、声母归并则散归四声无规律可循。 关于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问题至今众说纷纭,学界大致有三种主要观点:一种认为中原音韵代表当时的北方话,代表人物主要有陆志韦、杨耐思、邵荣芬、廖珣英等。陆志伟首先提出:“中原音韵不能代表今国语的祖语。 ”1杨耐思认为:“十三四世纪的北曲用韵代表当时北方话的实际语音系统,这样, 中原音韵所代表的语音也就是当时的北方话语音,这对于我们探讨北方话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2这一派认为中原音韵的基础语音是通行于当时的广大中原地区,应用于广泛的交际场合的一种共同语言。此种说法似乎夸大了中原音韵基础语音的范围。另外两种说法的共同点都是以一个特定的、比较狭小区域的方言作为中原音韵

14、的语音基础,但具体所认定的地方不10同:一种是当时的河洛之音,此种说法的代表人物为李新魁。李新魁说:“中原音韵所代表的的语音系统,正是那时的洛阳音系。 ” 3;一种则是当时的大都话,持该种说法的主要有宁继福、赵遐秋、曾庆瑞等人。宁继福认为:“中原音韵是在大都的论争中写成的,它所记录的中原之音即是大都话。 ”4赵遐秋、曾庆瑞认为:“中原音韵音系的基础正是当时的大都话;中原音韵的声韵调系统正是这大都话的反映。 ”5 通过上文中的调类分派比较,不难发现洛阳方言声调的分派规律与中原音韵的相差甚远,而普通话和中原音韵的调类分派规律更加接近。所以说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应该是当时的大都音,而非洛阳音系。 对于

15、古清声母入声字的调类分派不像中原音韵那样规律的现象,众多学者做了深入的分析,如黎新第先生认为:“影响古清入字归调的因素,大体上说,来自口语的读音与来自书面语是不同的。普通话古清入字来自口语的读音主要受到邻近次方言(或底层方言)古清入归调的影响,来自书面语的读音则显示出古清入归调二次分化的迹象,同时又受到文字对语言(语音)反作用的影响。 ”6李荣先生也说:“北京话作为普通话的底子,事实上已经吸收了大量的方言成分。古清音入声字北京话分读阴阳上去四声,就体现出北京话的综合性。任何方言在逐渐演进为全国标准的过程中,必然要吸收书面语和其他方言成分。 ”7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不是范围很大的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