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八卦楼的建造历史及建筑特点.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2428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鼓浪屿八卦楼的建造历史及建筑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鼓浪屿八卦楼的建造历史及建筑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鼓浪屿八卦楼的建造历史及建筑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鼓浪屿八卦楼的建造历史及建筑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鼓浪屿八卦楼的建造历史及建筑特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鼓浪屿八卦楼的建造历史及建筑特点【关键词】厦门鼓浪屿;八卦楼;近代建筑;风格特点 【摘 要】八卦楼是厦门鼓浪屿近代建筑的代表,其包含的历史人文内涵和中西融合的建筑艺术,使之成为厦门近代历史的缩影和旅游胜地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是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核心要素之一。本文对八卦楼建造的时代背景、历史变迁和建筑特点进行了简述。 厦门市鼓浪屿因保存着大量近代欧式建筑而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馆” ,其中的八卦楼坐落于鼓浪屿东北部的笔架山东北麓,屹立于鹭江之畔,居高临下,尽览厦鼓两岸风光,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色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是旅游胜地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因其建造的历史背景和传奇经历

2、,成为厦门这座港口城市近代历史的缩影。 一、八卦楼建造的时代背景 鼓浪屿位于厦门西南部,是九龙江出海口与厦门西港交汇航道上的弹丸小岛,面积仅 1.88 平方公里。其地理位置独特,海上交通便利,四周有岛屿和大陆环绕,东隔 600 米鹭江可与厦门本岛对渡,西面和西南面与厦门海沧和漳州龙海等大陆相距数里之遥,周围地形如同可避风浪的港湾。岛上环境优美,零散分布着小丘陵,最高峰日光岩海拔 96 米。 鼓浪屿自宋代开始逐渐得到开发,明末郑成功以此作为训练基地,起兵收复台湾。鸦片战争时期,曾在岛上设立炮台抵御入侵。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厦门被迫成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西方人开始2占据鼓浪屿作为居留地,

3、从此西方文化通过多种渠道逐渐在这里传播,相继在岛上设立了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机构,建立领事馆、海关税务司、洋行、教堂、教会学校及医院等,陆续建造了一批西式或殖民地样式的建筑。1895 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一批台湾望族避居鼓浪屿,在此建造住所。1903 年,鼓浪屿被辟为“公共租界” (也称“万国租界” ) ,设立了以洋人为主的工部局,作为岛上的行政管理机构,形成国际化的居住社区,同时也吸引了大批闽台富商、南洋(东南亚)华侨、台胞及中外文化精英群体来此居住生活。在此期间,中西文化多种元素在此广泛融合和交流,兴建了一大批文教、医疗、金融、体育、市政道路等公共设施和休闲娱乐场所、住宅别墅

4、等。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鼓浪屿进入日本独占时期,多元文化传播和交流就此中断。直至 1945 年日本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政府收回鼓浪屿,文化经济才得以复苏。1949 年 10 月鼓浪屿解放,随后成立鼓浪屿区,岛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 从 19 世纪中叶至 20 世纪中叶的百年历史中,鼓浪屿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政治、文化环境,成为当时较少受动荡时局影响的安全岛,并发展成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近代居住社区,至今遗留下大量文化遗产,其中以西式建筑风格为主,并融合闽南乡土建筑技艺和工艺特点的大量近代建筑最为突出。在鼓浪屿保留下来的 1000 多栋近代建筑中,八卦楼以其所处

5、的居高位置、雄伟外观和杰出造型等特点,成为鼓浪屿近代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2006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二、八卦楼的建造始末和历史变迁 八卦楼原为私人别墅,始建于 1907 年,创建人是台湾富商林鹤寿。林氏家族是鼓浪屿的名门望族,鼓浪屿著名的私家花园别墅菽庄花园的主人林尔嘉是其堂兄,其家族的发展与台湾密切相关。 由于厦门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两岸来往频繁,早在明清时期就有大量闽南人迁徙和开发台湾,清代还曾在厦门设立机构分管台湾的军事防务。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 ,龙溪人林应寅携子林平侯赴台湾,在台北新庄开塾授徒。林平侯最初在米店帮佣,后自设商号而发家,又购船

6、进行海上贸易,并从政数年,最后重返台湾从事米、盐运输,大规模招丁垦殖,成为台湾最大的地主。此时,林氏迁徙台北板桥定居,开拓建房,奠定了日后声名显赫的“板桥林家”之基础。林家传至第四代,形成三大房,共同以“林本源”为商号,经林维源统管和发扬光大,终于发展成富甲台湾的五大家族之一。与此同时,林维源仿造苏州留园建造的板桥林家花园,在其倾心经营下,也成为台湾最著名的私家园林建筑。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后,林维源举家内迁,定居鼓浪屿。林维源在 1906 年去世前,在众多子侄中选择具有经商才能的三房之子林鹤寿,将许多经商事务委他办理。林鹤寿在厦门水仙宫开设“建祥钱庄

7、” ,在上海法租界投资房地产,均取得了成功。此时鼓浪屿上的建筑大多是外国人建造的领事馆、洋行、教堂及洋楼等,林鹤寿心有不甘,且自认财力丰厚,决定在鼓浪屿建造一座独具风格并能够纵览厦门、环视鼓浪屿的大型别墅。经过多方选址,最终向英属和记洋行购买了鹭江西岸、笔架山东北隅的临海制高点的山坡4(今思明区鼓新路 43 号) ,建造了八卦楼这座地标性建筑。 八卦楼由时任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的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救世医院是 1898 年由美国归正教会开办的教会医院,因建造过程中曾得到林鹤寿的白银捐助,作为回报,通晓土木建筑工程的郁约翰主动为林氏设计了别墅。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美国正处于欧洲古典建筑复

8、兴热潮之中,尤其以复兴罗马建筑为主,在此思想指导下,郁氏的设计以西方古典建筑风格为主,兼具本土风格,从而成就了鼓浪屿“万国建筑博物馆”中最为壮观的建筑奇葩。 八卦楼在设计之初就定下了“不计工本”的建造计划。但开工后,由于建筑规模庞大,需要大量建筑材料,而且石料、木料和红砖等选料极为考究,各种原材料都购自外地甚至海外,通过海上运抵鼓浪屿码头,再由人力搬运到山坡上,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在建造中强调精工细作,因此工程费工耗时,开支庞大,日久经费不敷,林氏虽典卖家产并以钱庄担保,但仍不济。至 1913 年,大楼因资金短缺而停工,不得已将此楼作抵押,向日资台湾银行贷款续建。此后工程时续时停,至 19

9、20年大楼内部尚未完成、楼顶未封之时,林鹤寿终因无力支撑,宣告破产,避走台湾和海外,自此再未回到鼓浪屿。1924 年,八卦楼由日本领事馆接管,进行了简单修整,楼顶加盖成浅色的半圆顶,于此开办了“旭瀛书院鼓浪屿分院”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侨民撤退,八卦楼成为空楼。1938 年至 1945 年厦门沦陷期间曾作为难民所,又复办“旭瀛书院”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以“敌伪财产”加以接收,一度作为厦门大学文学院的新生院,但因无力维修,任其荒废。临近解放之际,大楼百孔千5疮,十分萧瑟,其楼板、檩条、天花板尽数被抽,房顶破漏可见天空,人称“鬼楼” 。新中国成立后,此楼收归国有,1954 年福建省

10、财政拨款进行了全面维修,在此创办了鹭潮美术学校(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前身) 。1958 年市科委迁入,开办中医学校。1959 年美术学校迁出后进行了翻修,开办业余科技学校、补习班等。上世纪 60 年代末,作为厦门电容器厂、计算机厂、电子研究所等单位用房。1983 年辟为厦门市博物馆后,1987 年对大楼进行了全面彻底翻修,砖木地板更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水磨石地面,翻新了红色铁皮半球形楼顶,建筑整体保留了原有风貌。2004 年厦门市博物馆搬迁到文化艺术中心新址,八卦楼成为鼓浪屿管风琴博物馆。 三、八卦楼的建筑特点 八卦楼坐西南朝东北,是一座以隔潮层为基础的四层楼砖混结构西式建筑,通高 26

11、.6 米,总建筑面积 5436 平方米。建筑主体为一、二层楼,平面呈长方形,面宽 54 米,进深 32 米,建于长宽相同的隔潮层之上。二层的楼顶为大露台,四周围砌女儿墙。三层是大露台中央的八边形平台,其顶部也是观景露台,周围砌女儿墙。四层为居中的圆塔,深红色的半球形塔顶成为该建筑的标志。 八卦楼因顶部塔楼坐落于八边形平台上、八面开窗、圆顶有八条棱角而得名,也因其内部门道四通八达、形同八卦迷宫而得名。其整体雄浑刚劲,典雅端庄,具有典型的西方古典建筑复兴风格,在装饰和建造工艺上又具有厦门本土的地域特点,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 (一)坚实稳固的主体造型具有古罗马建筑风格。 八卦楼体量巨大,基础极为稳重

12、牢固。最下面是层高 2.2 米的花岗6岩隔潮层,既是隔离地下潮湿的地下室,又是建筑的坚实基础。隔潮层内部为十字形对称分隔布局,四面各有一出口,布局与上层的主体大楼基本相同,房间砖混隔墙厚实,达 0.7 米,与上层墙体对齐,起到最佳承重作用。整体外墙以大石块砌筑,四面是采光通风良好、行走便利、具有强大力学支撑的连拱柱廊。花岗岩廊柱粗大,四个角落耳房的拱窗也是采用牢固的“井”字形石栏。 八卦楼主体大楼四个端角为单间的大耳房,内部是极为稳重的十字形平面分区,结构安如磐石。一、二层楼都是以十字形内廊将建筑分为四个对称区域,各区有 23 间房,均房间高大,门窗宽阔,且每间房都有三、四扇门,有的甚至多达五

13、扇,室内采光极好。各房都与内、外廊开门相通,相邻的房间也都有门相连。楼内中央十字交汇处设计为一个直径 10 米的圆形天井,上下贯通,直达大楼顶部的穹隆顶。各层中央围绕天井形成圆形回廊。三层楼的八边形平台建在长方形主体建筑中部,向内收缩,围绕中央天井十字形对称布局,唯体量减小,楼层降低。各区仅有一间矩形房间,至上世纪 80 年代,于四个角落各加建一间延伸隔楼和坡形屋顶。大楼顶部的圆塔小巧轻盈,下半部的八边形外墙间饰 8对双柱式圆形壁柱和 8 根方形壁柱,柱与柱之间共开设 16 扇窗户;上半部是深红色铁皮穹隆顶,呈八楞攒尖的半球形。 除四周外墙用粗大的转角壁柱外,八卦楼的外廊采用古罗马塔什干柱式。

14、一、二层四面宽大的立柱外廊总共分布着 78 根圆形巨柱和 4 根方柱,尽显敦厚大气。梭形圆柱底径 0.85 米,方柱边长 1.05 米,上、下两端分别承接巨大而简略的花岗岩基石和柱头石。建筑正面的柱廊不同7于其它的三面柱廊,强调了建筑的雄伟气势和装饰、布局的变化:一层主大门前有半圆形凸出的门廊,6 根直径近 1 米、高 10 米的挑高巨柱直接支撑至二层楼顶的天花板,并构成三楼的半圆形露台;门廊两旁各立一根大方柱,一、二层上下对接,是该建筑中仅见的方柱。门廊两侧的正面长廊也不同于其它廊道的单柱式圆柱,而是采用较细的双柱式圆柱。八卦楼的东、西、南、北四面均设出入门道和石阶,布局均衡,出入便捷;正面

15、门廊前的石阶为“八”字形双向台阶,由两侧拾级而上(图六) ;其它三面为长条形宽石阶。楼内东南部宽大的“之”字形扶手楼梯衔接一、二楼的十字内廊及隔潮层,是楼内上下活动的主要通道;而东北面正大门旁的扶手楼梯由隔潮层盘旋而上,经各楼层并抵达楼顶和户外露台,是大楼上下贯穿和直达楼顶观景台的重要通道。 大楼以西式风格为主,但内部门道众多、复杂,四通八达,使人如入神秘而变幻莫测的八卦迷宫之中,故也被赋予典型的中国传统式名称八卦楼,而外方内圆的平面布局和天圆地方的整体造型,也隐含了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 (二)上等的建筑材料、精湛的工艺和中西合璧的装饰风格。 八卦楼大量采用闽南特有的花岗岩材料,就地取材,坚固

16、不腐,抗风耐用。隔潮层的承重外墙全部以花岗岩砌建,不论是外廊立柱支撑的巨大横梁,楼顶檐口的挑檐线脚、水平条石,还是窗框窗套、窗楣和红砖墙上的叠涩楼层线,以及廊道柱基、护栏、门楣门匾及户外石阶等,这些花岗岩建筑构件均光洁平整,色地均匀,料大色白,是上等的“泉8州白” 。通过密缝精细构建,不仅使建筑更加牢固,其白色石质更突出了装饰效果,使整体建筑显得和谐典雅。 八卦楼在建造中也吸收了闽南本土建筑的一些特点,尤其是借鉴了清末民初闽南红砖民居的某些特点。譬如主体大楼屋檐下一圈内凹的水平空间,可能是模仿闽南红砖民居屋檐下的“水车堵”装饰带,而廊道护栏中使用精致小巧的辉绿岩(青斗石)宝瓶式栏杆,也源自闽南

17、近代民居的绿色琉璃瓶栏杆装饰,这种南洋建筑的装饰风格是由当地的东南亚华侨引进的,别有一番异域风情。大楼四端的耳房外墙采用闽南建筑特有的清水红砖墙,选用优质细腻的“胭脂砖”密缝砌建,并模仿红砖民居山墙上的鸟踏线设计出叠涩出檐的楼层线,可给窗户和墙体遮阳避雨,也使建筑更美观大方。隔潮层地面采用闽南红砖民居习用的“尺二”方砖。建筑中最为显眼的是大量采用白色的水洗砂装饰,如粗大的立柱以红砖砌成,外表抹上掺杂细白砂粒和细小贝壳的水泥,待半干时用清水轻微冲刷表面,显露出平整的细白砂粒和贝壳,从而表现出质朴、素雅的外观质感。水洗砂技法还运用于大楼四周的转角壁柱和楼顶圆塔。这种近代建筑的装饰技法,使建筑轮廓线

18、条突出,简洁明了,尤其是红墙上的白柱,浓烈而典雅,廊道的梭形巨柱,仿佛支撑着天穹。整座建筑既体现了古典建筑的严谨、庄重风格,又强调了雄浑大方和恢弘气势,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世俗建筑的纪念性和神圣性。 大楼内墙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墙体和白灰墙面,房间和廊道的地面原为以圆木架梁后铺设的木地板,门窗则用南洋进口红木制作,质地坚硬,三洞三开的百叶窗和高大的门扇开启灵便,采光、通风良好。至91987 年翻修时,地板更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水磨石地面,大部分红木门窗也被更换。 八卦楼在细部装饰上处处显现出欧式古典建筑风格。在正大门上方采用稳重的花岗岩三角形大山花,正中嵌入欧洲流行的椭圆形勋章造型的青斗石,山花两侧

19、以卷曲的 S 形短柱支撑,带有古典欧式浪漫色彩的装饰特征。廊道立柱的基石和柱头石均为简约大方的方圆组合花岗岩石,正面二楼的扁方柱头石则加饰了翻卷的边沿和西洋建筑常见的齿状纹。大楼外窗不仅用于采光,也是建筑的重要造型构件,因此设计讲究,精雕细琢。一、二层的外窗分别采用三角形和弧形窗楣,用小条石拼出的纤细造型在粗犷的建筑中显得秀气和别致。长方形门匾上浮雕的也是西式风格的花叶纹。 如今,经历了百年历史变迁的八卦楼风貌依旧,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建筑特色,使之成为鼓浪屿近代建筑的代表和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核心要素之一,它的古往今来也正等待着人们去细细品味。 主要参考书目: 1.龚洁:鼓浪屿建筑丛谈 ,鹭江出版社,1997 年。 2.龚洁:到鼓浪屿看老别墅 ,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年。 3.吴瑞炳等主编:鼓浪屿建筑艺术 ,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 年。 4.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区管委会: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报名录申报文鼓浪屿 ,2009 年。 5.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区管委会:鼓浪屿文史资料合订本。 10责任编辑:成彩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