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15016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研究【文章摘要】 三项制度改革即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本文以深圳市转企事业单位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工作为例,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管理层激励、劳动契约、员工激励、改革的平稳过渡等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三改工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制度经济学;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 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国家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201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推动国内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将现有事业单位按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事公益服务等三个类别进行划分,其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要逐步转为企业进行运作。早在

2、2006 年,深圳市率先进行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将当时 124 家市属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和部分公益类事业单位转为国有企业,并将 100%股权划转至深圳市国资委下属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2007 年起至今,由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导逐步推进这些单位的整合重组及三项制度改革工作。 三项制度改革即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从 2001 年起逐步推进此项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加快建立“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机制,促使国有企业不段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从根本上讲,三项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引导国有企业全面导入现代人力资源管

3、理体系,其核心的两项工作是:1)建立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调整下的现代企业劳动关系;2)导入与市场接轨与业绩挂钩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 转企事业单位与传统国有企业相比,具有比较显著的特点,对深圳市正在进行三改工作的转企事业单位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如下: (1)业务市场化程度不高,经营管理团队市场经营意识薄弱; (2)人员臃肿,生产服务效率不高; (3)员工年龄结构老化,素质结构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员工流动率低; (4)薪酬及激励机制不灵活,内部分配不公平现象严重; 以下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以上问题的解决路径做深入探析: 1 委托代理理论与管理层激励 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委托一代

4、理制是指所有者将其拥有的资产根据预先达成的条件委托给经营者经营,所有权仍归出资者所有,出资人按出资额享有剩余索取权和最终控制权。经营者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按企业法人制度的规定对企业财产行使占有、支配、使用和处置的权力。所有者是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两者之间通过预先达成的契约将双方的权、责、利作了明确界定,从而形成相互制约,相互激励的机制。现代企业是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的基础上,因此也就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深圳转企事业单位基本是以有限责任公司制进行运作,由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国有资产代表及唯一股东进行管理,履行出资人义务。一人有限公司不设董事会,设执行董事,一般情况由执行董事兼任

5、公司总经理,由此产生了深圳市投资控股公司(所有者)与下派经营管理人员(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所有者希望的是他们投入的资本实现尽可能大的增值,而经营者则可能通过更多的职务消费,降低努力水平,进行超过最优规模的投资以提高其支配能力,甚至侵吞股东资产来最大化的增加自身的利益。这种利益的不一致,导致代理成本的产生。由于代理成本的存在,且现实的国有企业管理存在着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如国有资产的真正所有人(人民)与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之间也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由此导致了国有资产代表履行出资人义务不到位的情况比较普遍,这将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

6、”的产生,从而损害出资人利益。因此,国有企业经营层的激励便成为国企改革中关键的一环。激励机制的作用在于控制代理成本,促使代理成本最小化。 深圳转企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在深圳市投资控股公司的监督指导下,由各企业自行组织开展。只有建立起良好的管理层激励机制,使经营者更多地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将经营者报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切实挂钩,才能最大程度降低代理成本。由于历史体制因素的存在,转企事业单位的三改工作在冗余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方面存在较大的压力,如不能将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利益切实捆绑起来,三项制度改革就失去了最根本的组织保障,改革将不可避免地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转企事业单位经营规模一般不大,经营者的经营管

7、理能力与企业业绩是高度相关的,在激励机制的缺失的情况下,仅靠经营者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去管理好企业是很难实现的。 在加强管理层激励的同时,也应该加强监督。多种力量的博弈是强化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监督动机有利因素,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或通过员工持股等方式实现产权多元化的方式,值得在改革实践中充分借鉴。 2 企业契约理论与劳动关系 以科斯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一种契约的集合,企业的参与者,即员工、管理者、出资人提供不同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和资本,并以契约的形式组合在一起,这种契约的集合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因而能够替代市场交换关系从而产生企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本质上是人力资本交易契

8、约。交易的具体内容是:劳动者在一定期间将人力资本使用权让渡给企业,完成一定的劳动任务,企业支付劳动者的报酬并提供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条件。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劳动契约中可能存在对某一方权益的损害,受损一方可能对这种潜在的损害作出一些消极反应,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 劳动法 、 劳动合同法等劳动契约法律制度就是为降低劳动契约交易成本所作出的制度安排。 传统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与国有企业的铁饭碗现象无异,员工“能进不能出,职位能上不能下,薪酬能高不能低”现象非常严重,长期以来,导致了某些老事业单位人员臃肿、人员结构老化、工作效率低下的现状。事业单位转企业后,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人力资本只有实现市场化,

9、才能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三项制度改革核心任务之一便是彻底改变这种僵化的劳动、人事制度,促进企业人力资本交易的自由流动。在三改的实施过程中,全面建立劳动法 、 劳动合同法调整下的劳动关系,解决人事关系历史遗留问题是改革的关键环节,要在法律框架内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人流冗余人员,并客观、公正地推行竞争上岗工作,优化人岗匹配。 3 人力资本理论与员工激励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指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它表现为个人所具有的才干、知识、技能和资历。人力资本产权则是人力资本所有人拥有人力资本的权力。德国学者柯武刚和史漫飞认为, “作为人力资本产权载体的人并不

10、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单独靠自己而很好的活动,他们都需要其伙伴的反应来控制和激励。人完全是因为与其伙伴的个人联系才在智力上、道德上、文化上合情感上不断成长的” ,这里说明了员工激励的必要性。可以考虑从两方面对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激励:1)物质激励:赋予人力资本所有者以交易活动中的剩余价值所有权,这里指鼓励允许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甚至允许获得工作量要求以外的剩余利润。这一点与委托代理理论的要求是相一致的。2)文化激励:将交易中的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视为平等的利益共同体,且激励必须给予对人力资本所有者自由意志的尊重。这一点说明了企业文化需要体现对员工的劳动价值的尊重。 三项

11、制度改革目标中对于“薪酬能高能低”是建立科学的分配、激励机制的具体表达,是三项制度改革的第二项核心任务,在实践中,需要同时做好物质激励与文化激励两项工作。通过导入与市场接轨,与业绩挂钩的薪酬分配体系,将员工(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企业利益挂钩(参与剩余利润的分配) ,最大程度激励员工;通过建立基于平衡积分卡、关键业绩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支撑公司战略的实现,同时也为薪酬分配体系效能的发挥提供坚实的依据;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出员工队伍焕发强大的活力及创造力,在改革中,企业经营者应高度重视良好企业文化的塑造。 4 制度变迁理论与改革的平稳过渡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变迁存在路径依赖现象,类似于物理

12、学中的“惯性” ,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制度会产生自我增强机制。其主要有四种表现:1)设计一项制度需要大量的初始设置成本,而随着这项制度的推行,单位成本和追加成本都会下降。2)学习效应。通过学习和掌握制度规则,如果有助于降低变迁成本或提高预期收益,则会促进新制度的产生和被人们接受。3)协调效应。通过适应制度而产生的组织与其他组织缔约,以及具有互利性的组织的产生与对制度的进一步投资,实现协调效应。4)适应性预期。当制度给人们带来巨大好处时,人们对之产生了强烈而普遍的适应预期或认同心理,从而使制度进一步处于支配地位。三项制度改革属于自上而下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在改革实践中,应充分利用好路径依赖现象,

13、促使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转企后,员工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特别是对于老龄化员工群体,因工作技能的缺失以及生活压力因素,很难接受下岗分流这一现实。需要通过充分地动员、宣传、辅导,让员工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及收益,使员工态度完成从抵制、消极对待到接受、欢迎改革的转变;相同类别企业间的改革是具有示范效应的,成功的经验需要予以宣传、推广;此外,在法律框架内,切实做好分流员工的经济补偿工作,是改革的必要成本,需要认真对待。5 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对国内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转企后的三改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是改革根本的组织保障,只有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报酬与企业效益紧密

14、挂钩,才能激发企业经营者推动改革的动力,避免改革流于形式; (2)完善法人治理机构,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员工持股等方式实现产权多元化,利用多种力量的相互制约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3)劳动关系的规范与竞争上岗工作是改革的核心工作,也是转企事业单位减轻包袱、优化人力资源效能、形成竞争力的必要途径,需要合法、客观、公平地进行此项工作; (4)导入与市场接轨与业绩挂钩的薪酬绩效体系是对员工队伍物质激励主要手段,需要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科学设计; (5)国有企业经营者应重视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价值,特别在规模不大的企业中,需要通过经营者自身的表率去引导、塑造企业的理念与文化,避免大而空的企业文化塑造运动; (6)合法、公平、客观等原则的落实是改革平稳推进的重要保障。要积极进行改革的宣传工作,充分阐述改革的必要性及效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依法、以人为本地做好人员分流的经济补偿工作。 【参考文献】 1美埃里克弗鲁博顿德鲁道夫如切特著,姜建强、罗长远译, 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的分析范式 ,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 1 月 2美斯蒂文G米德玛编,罗君丽、李井奎等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 12 月 3美奥利佛威廉姆森,斯科特马斯腾编,李自杰、蔡铭等译,交易成本经济学经典名篇选读 ,人民出版社,2008 年 1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