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四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摘要】 文章运用单位根、Johansen 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检验了十四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效应,结论认为:Johansen 协整检验结果显示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长期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进一步得出,高等教育经费、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双向因果关系,而在校学生人数和专任教师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只是单向因果关系。本研究结论将对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增长 Johansen 协整检验 一、引言 1992 年,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2、场经济体制。随着经济、政治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原有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变化,如高校大量合并、高校开始扩招、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等。从 19922011 年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经费和在校学生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这 20 年中,高等学校的教育经费净增长了 33 倍,在校大学生人数净增长了 9.5 倍。时至今日,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已经 20 多年,如此庞大的高等教育的经济效应需要进行定量研究。 实际上,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具体关系,学者们一直是非常关注的。毛洪涛、马丹从全国整体层面研究了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真实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
3、系,并且经济增长是推动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原因。赵树宽等人以 VAR 模型为基础,运用 Johansen 协整检验、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实证方法,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学者从地区层面研究了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陈晓、赵修渝和黄仕川、张根文和黄志斌等等。 总的来看,上述研究成果中,不论是从全国整体层面,还是从地区层面的研究,都有共同的缺陷,也就是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指标选取上比较单一,因此难以准确地衡量和评价我国高等教育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
4、。基于以上思考,本文运用多个高等教育发展的指标,对十四大以来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以便更好地区别对待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同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持高等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1、模型构建 为了较好地检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效应,克服变量之间的自相关性,本文构建如下对数模型: LnGDP=?琢 t+?茁 1(LnFEt)+?茁 2(LnSOCt)+?茁3(LnFTTt)+?茁 4(LnFIRt)+?滋 t (1) 上式中,本文用历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指标,也就是因变量,而把高等教育的经费支出、在校学生人数、专任教师和金融发展水平作
5、为自变量指标,?琢 t 是常数,?茁 1、?茁 2、?茁 3、?茁 4为各变量系数,?滋 t 为随机误差项。 2、变量说明 (1)国内生产总值(GDP) 。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主要是整体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里我们选取历年我国整体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未作任何处理,用 GDP 表示。 (2)经费支出(FE) 。经费支出(Fund Expenditure)是关系到教育发展好坏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本文将教育经费支出作为第一个自变量指标,数据未作任何处理,用 FE 表示。 (3)在校生数(SOC) 。2011 年底,我国高等教育共有在校生人
6、数(Students on Campus)164.58 万人,如此庞大的群体对经济发展是否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值得思考,这里的数据未作任何处理,用 SOC 表示。 (4)专任教师人数(FTT) 。专任教师(Full time teachers)人数可以反映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规模,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人群,对地方经济增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用 FTT 表示。 (5)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相关比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FIR)是由 Goldsmith 于 1969 年在其著作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首先提出来的,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实物资产总额加上对外
7、净资产)之比,通常人们将其简化为金融资产总量与名义 GDP 之比。本文中,笔者采用的计算方法为:金融相关比率=(存款余额+贷款余额)/GDP100%,用 FIR 表示。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19932012) 、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72011) 、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20072010)及相关统计网站,部分缺失的数据根据增长比例推算得来。 三、实证结果及解释 1、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的基本原理为:设临界值为?坠,那么对于任何检验的t 值,如果 t?坠,则不拒绝原假设,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单位根;反之,如果 t0.10 时,可以不拒绝原假设,表明不具有因果关系;反之,当P0.10
8、 时,则可以拒绝原假设,表明具有因果关系。同样,由以上所得数据,我们选取滞后期 2。 Granger 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在滞后期为 2 的情况下,LnFE、LnFIR与 LnGDP 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也即 LnFE、LnFIR 是 LnGDP 的因,同时 LnGDP 也是 LnFE 和 LnFIR 的因,这种因果关系表明十四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增长、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全国整体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经费和金融发展水平的进一步增长和提高。LnSOC、LnFTT 与 LnGDP 之间只是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也即 LnGDP 是 LnSOC 和 LnF
9、TT 的因,而 LnSOC、LnFTT 不是LnGDP 的因,这种因果关系表明十四大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有利于高校学生和老师人数的增加,反过来,高校学生和老师人数的增加并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 19922011 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出如下两点重要结论和启示。 第一,Johansen 协整检验结果中表明,在 1%显著水平下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向,在 5%显著水平下至少存在两个和三个协整向量,表明十四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从每个变量来看,高等教育经费的系数是 1.199458,在校生人数的是-0.590048,专任教师人数的
10、系数为-0.085217,金融发展的是 0.322535。这一研究结论说明单纯依靠高等学校的数量扩张是无法实现经济的增长,因此今后需要适度降低高等学校的扩张速度,逐步改进人才的培养方式,尽快将我国高等教育的数量扩大转变为质量的提升。同时,应该注重优化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逐步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第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LnFE、LnFIR 与 LnGDP 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表明十四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增长、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全国整体经济的增长是相互影响、互为促进的关系,今后应该大力提升教育经费的支出,优化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国际化办学为准则,推进传统办学方式和理念
11、的转变,早日与国际接轨,培养出世界顶尖的高端人才。此外,LnSOC、LnFTT 与 LnGDP 之间只是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该研究结论表明: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接受大学教育的群体,提升了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平均受教育程度逐年提高;另一方面,单纯依靠高等学校的数量扩张难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应积极推行高等教育精英化的培养模式,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注重学生和教师素质的提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注: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2 年度项目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 (课题编号为 12YB108)和 2012 年江西省学
12、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教育质量满意度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课题编号为JXYJG-2012-053)的阶段性成果。 ) 【参考文献】 1 毛洪涛、马丹: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J.财经科学,2004(1). 2 赵树宽、余海晴、刘战礼: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9). 3 陈晓:新疆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9(6). 4 赵修渝、黄仕川:重庆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 5 张根文、黄志斌:安徽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