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探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1748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探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探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探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探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探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探源摘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正式提出“广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并认为广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没有完成。从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带有广义性质的。尽管资本论第一卷是狭义政治经济学经典,但其蕴含着丰富的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1845 年到 1867 年,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神圣家族 、德意志意识形态 、 共产党宣言等重要的经典文本写作,对这些著作中的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进行研究,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的认识。 关键词:1845-1867;广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 ;经典文本 中图分类号:FO-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2、05-2674(2014)02-005-06 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一部狭义政治经济学经典,并不会因为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新特征而黯然失色,更不能说其已成过时之作。相反, 资本论中蕴含的丰富的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为我们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挖掘世界经济运行复杂表象背后的一般规律、如何厘清和解决经济社会的矛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始于 1843 年底。他曾说:“1842-1843 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泽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

3、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马克思起初是要写一部批判现存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巨著,并在 1857 年前陆续写作了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 (以下简称神圣家族 )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哲学的贫困 、 雇佣劳动与资本 、 共产党宣言等著作,这些为资本论的形成做了重要铺垫,这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本文重点就神圣家族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共产党宣言以及资本论第一卷(包括恩格斯写的书评)等著作中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的提出、体现、作用和影响展开分析。 一、1

4、845-1848 年:从神圣家族到共产党宣言 1845 年 2 月,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合作撰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并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著作神圣家族 ,在法兰克福出版单行本。这部著作一共包含 9 章内容,其中,第 1、2、3章由恩格斯执笔,第 5、8、9 章由马克思主笔,第 4、6、7 章两个人合写。虽然从主体内容上来看,该书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但其中的经济学分析也十分精彩。例如,马克思在第四章批判性的评注 2 中有一段话非常精彩,是这样写的:“认识的宁静告诉我们说,蒲鲁东认为贫困的事实是同公平相抵触的,可见,他认为这个事实是不合理的;可是话音未落,认识的宁静就连忙硬

5、说,对于蒲鲁东,这个事实成了绝对的、合理的。 ”“以往的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运动仿佛为国民创造的财富出发,进行了为私有财产辩护的思考。蒲鲁东从国民经济学用诡辩掩盖的相反的方面出发,即从私有财产的运动造成的贫穷出发,进行了否定私有财产的思考。对私有财产的最初的批判,当然是从那种体现私有财产充满矛盾的本质的最彰明较著、最触目惊心、最令人激愤的形式,即贫穷、贫困的事实出发的。 ”纵观全书,第四章和第七章谈及经济学内容较多,在第四章,马克思恩格斯已经运用还不完全成熟的唯物史观理论提出生产的社会关系思想。第七章着重提出了“生产方式”的概念,并阐述物质的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基本内容。根据恩格斯

6、在反杜林论中对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这样广义的政治经济学尚待创造”可以看出,生产方式概念的提出以及物质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已经属于广义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探讨。不论社会意识形态如何发生变迁,物质产品生产是每个社会阶段都必然存在的社会现象,而且从人类的进化开始,吃穿住行等最基本的生命行为从来没有消失,即便是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些基本生活需要依然存在。 神圣家族提出生产方式的概念,已经触及了政治经济学最核心和本质的范畴。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产品分配条件和形式,根据唯物史观,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

7、是生产力,而其社会表现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辩证统一。 继神圣家族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在 1845-1846 年合著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该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也正是基于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时才能触及根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系统论证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等重要理论。在阐述唯物史观时,马克思恩格斯写道:“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

8、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 ;“这种观点表明:历史不是作为源于精神的精神消融在自我意识中而告终的,而是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 ;“各代所遇到的这些生活条件还决定着这样的情况:历史上周期性地重演的革命动荡是否强大到足以摧毁现存一切的基础;如果还没有具备这些实行全面变革的物质因素,就是说,一方面还没有一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不仅反抗旧社会的个别条件,而且反抗旧的生活生产本身、反抗旧社会所依据的总和活动的革命群众,那么,正如共产主义的历史所证明的

9、,尽管这种变革的观念已经表述过千百次,但这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这段话内容十分丰富,已经形成了某些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的雏形,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正式提出了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起点;其二是物质生产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其三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性质。 广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各个社会物质产品的生产的,并不单纯以某一具体社会形态为考察对象,即说明物质生产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没有物质生产,人类就无法生存,因此,研究广义政治经济学,从最原始的社会形态开始,也只能从物质产品生产人手,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起点。再者,就社会历史形态的变迁来看,当某一

10、社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且已经具备了实现全面变革的物质因素,则社会形态会发生更替,马克思恩格斯用“周期性”一词来表述这种历史更替,说明这是有客观规律拘,只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这种客观规律到底以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详细说明。在该书中,马克思恩格斯首次阐述了社会意识形态更替的次序以及不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也们指出:“按照我们的观点,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此外,不一定非要等到这种矛盾在某一国家发展到极端尖锐的地步,才导致这个国家内发生冲突。由广泛的国际交往所引起的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竞争,就足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产生类似的矛盾(

11、例如,英国工业的竞争使德国潜在的无产阶级显露出来了) 。 ”。这段话已经指出了广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意识形态过渡的内在动力问题,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且生产力占主导地位,这里,生产关系以交往形式概念提出。这段话基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隐含过渡可以提前实现的思想。一般而言,过渡的时间、条件和形式都是由生产力条件决定的,如果不论生产关系,过渡只能严格按次序发生,但因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所以“不一定非要等到这种矛盾在某一国家发展到极端尖锐的地步,才导致这个国家内发生冲突” 。另外,由于国际交往,落后国家可能走上非常态的发展道路。以书中例子而言,德国是工业发展比较落后的,按生产力发展

12、所处的阶段,德国还不足以发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但和英国的工业竞争这种国际交往使德国发生了该冲突。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还对共产主义运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经济性质。他们指出:“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这就是为这种联合创造各种物质条件,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 、 “在后来时代(与在先前时代相反)被看做是偶然的东西,也就是在先前时代传给后来时代的各种因素中被看做是偶然的东西,是曾经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适应的交往形式” 、 “这些不同的条件,起初是自主活动的条件,后来却变成了自主活动的桎梏,这些条件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各种交往形式的相互联系的序列

13、由于这些条件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 ”这段话显然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已经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来考察经济学的规律,并指出社会历史发展也是人的不断发展,而贯穿这个过程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物质条件,这和恩格斯提出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生产是相一致的。 1848 年 2 月,写作于 1847 年 12 月至 1848 年 1 月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德文版单行本。这篇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其中也触及了广义政治经济学的部分内容,与之关联

14、最大的内容是过渡问题的思考。 共产党宣言开头便讲到:“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 “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 “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 。这表明社会形态的过渡是阶级斗争的结果,而阶级是生产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生产关系所表现出的阶级是不一样的,在奴隶时期、封建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时期典型的阶级关系分别为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奴、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过渡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

15、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 、“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 ,显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形态过渡的根本原因,这也是马克思“生产力决定论”的主要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是贯穿于研究广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红线。 共产党宣言不仅仅在其内容中体现了广义政治经济学重要思想,而且在 1872 年德文版序言

16、、1882 年俄文版序言以及 1883 年德文版序言中也有广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在 1872 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告诫我们“原理的实际运用都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他们以二月革命实际经验尤其是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为例佐证大工业发展所导致的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矛盾导致的社会形态更替。在 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广义政治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关于过渡的阶段问题。他们指出:“试问: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必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 ,并且

17、,马克思恩格斯先见性地回答道:“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从实际历史发展来看,俄国在列宁领导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恩格斯的答复成为现实。这个问题对当前落后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1883 年德文版序言是由恩格斯一个人署名的,他指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这个基本思想在序言中的表述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

18、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 ,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 ,显然,这个基本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起点、物质生产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以及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性质的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是一致的。 因此,总的来看,从神圣家族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再到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在写作过程中已经提出了广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些思想,甚至有许多观点在后续发展中成为广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二、1857-1864 年:从政

19、治经济学批判到第一国际 1857 年 8 月至 1859 年 1 月,马克思完成了其政治经济学研究两篇提纲掣领性的文献写作,分别是 1857 年 8 月底至 9 月中所写的导言(以下简称导言 )和 1858 年 8 月至 1859 年 1 月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 导言在阐释“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的末尾强调:“显然,应当这样来分篇:(1)一般的抽象的规定,因此它们或多或少属于一切社会形式,不过是在上面所阐述的意义上。 (2)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并且成为基本阶级的依据的范畴。资本、雇佣劳动、土地所有制。它们的相互关系。城市和乡村。三大社会阶级。它们之间的交换。流通。信用事业(私人的) 。 (

20、3)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就它本身来考察。 非生产阶级。税。国债。公的信用。人口。殖民地。向国外移民。 (4)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输出和输入。汇率。(5)世界市场和危机。 ”。1857 年 11 月,马克思对导言中阐述的写作计划进行了详细修改,形成了六分册计划。其中第一册第一篇资本一般又分为三章:(1)资本的生产过程;(2)资本的流通过程;(3)两者的统一,或资本和利润、利息。这三章成了资本论三卷的基础。 1859 年 1 月马克思为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写了序言,在序言中,他曾说:“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

21、界市场。第一册论述资本,其第一篇由下列各章组成:(1)商品;(2)货币或简单流通;(3)资本一般。前两章构成本分册的内容。 ”。因此,根据上述写作计划不难发现,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计划写作出版的第一部完整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而资本论的全部内容只是马克思计划写作的政治经济学巨著中非常小的一部分。马克思曾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明:“这部著作是我 1859 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 ” 显然,从政治经济学写作计划来看,马克思的理论具有明显的广义政治经济学性质。 资本论只是其六分册的第一分册的第一篇完成的内容,在理论体系和指导思想上,要和其他篇章及分册能够融为一体,这就必然要求资本论以广

22、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去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而从资本论完成前的文献和出版后的书评、序言亦可证明本文的推论是正确的。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对运用到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史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周密的说明。马克思在世时,该书没有再版。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组成内容上看,包括三个部分,即序言、商品章和货币或简单流通章。序言中,马克思对广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说明。他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