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哲学视域下以民为本管理的必要性解析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国际化经营,就必须彻底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通过管理创新,真正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国际化。更为重要的是,确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的以民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模式是当前刻不容缓的工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以民为本 管理 核心 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旨在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思想,是管理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管理中重视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的是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能力,去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在市场经
2、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过程中,创造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就要求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民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模式。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民为本管理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建立以民为本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因为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必须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从根本上体现了以民为本管理的宗旨和要求。在社会主义管理活动中突出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强调人民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对我国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问题。人
3、民是国家的主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在社会生产力的诸要素中,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是改革开放的主力军。改革和开放的目的就在于改革对生产力的束缚,为发展生产力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和机制,就在于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大力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繁荣。而改革和完善管理思想和模式不仅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问题,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二、以民为本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 管理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这个活动受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制约,也波及和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由此构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管理思想和模
4、式。其中,由一定生产关系构成的社会制度对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形成、运用和发展起关键作用。社会主义制度也要选择或创造适应自己发展所需要的管理思想和模式。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要体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要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相一致,与科学管理的理性原则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因此,我们的管理思想和模式要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相一致,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必须高度重视管理,这是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心一环。社会主义的民主管理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一定范围
5、内以至整个国家实现直接结合的基本方式。只有通过这种结合,才能使劳动者真正关心生产和工作效率,关心个人和群体的劳动成果,从而可以在根本上解决持久地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指出:“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来管理国家。这是十分艰巨的任务。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一个党所能实现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实现。 ”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的管理思想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一种内在的一致性。综观历史进程,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科学的管理思想是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起发展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曾萌芽并发展于资本主义,而以民为本的管
6、理思想却孕育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中,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这种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以民为本管理的法律依据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不论是法律上,还是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管理者都是代表人民利益管理经济、政治活动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仆,管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管理者的责任。所以,人民对任何部门的管理者都拥有推荐权、选举权、监督权、罢免权、知情权。因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必然在管理方面进行民主管理,这是以民为本管
7、理思想的实质,也是社会主义管理的本质内容。 必须努力创造人民管理的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民管理的前提条件,但能否真正发挥人民的管理职能,则需要其他条件配合,其中包括普遍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熟悉管理程序和专业知识,懂得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并具备参与意识、法律观念、道德规范等。因此,创造条件,鼓励实践,在管理实践中提高人民的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和管理素质,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激励人民关心、参与到对国家、对企事业的管理工作中来,使他们既有愿望,又有能力去开展民主管理。为此,灵活地选择人民管理的组织形式尤为重要。 人民管理是社会主义管理的本质特征和一般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国营企业依照法律规定,
8、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 “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民主管理,由它的全体劳动者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 。基层自治组织如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都要坚持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人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各种形式的机构,基层自治组织起着组织、动员、教育人民参加民主管理的作用,起着党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起着支持各级组织的工作和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的作用。这就需要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组织的实际出发,灵活地选择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对经过实践检验效果好的人民管理的组织形式,
9、必须继续坚持,并加以完善,以更好地发挥其管理、监督职能。 必须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来体现和保障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参加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权力,提供了有益的条件和保证。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是从人民群众中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他们来自人民,并能随时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因此,在讨论决定国家重大问题时,能充分代表和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这样,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也得到了体现。实践证明,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科学内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0、的根本,也是以民为本管理的法律依据。 四、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是以民为本管理的文化支撑 中国管理的现代化既不能西方化,也不能日本化,而只能是中国化,即中国特色的管理现代化。但是中国管理的现代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类管理经验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的运用和再创造。因此,学习和借鉴各国先进的管理是必要的。对于各国的管理经验,必须针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加以修改和调整,并创造性地运用。托马斯彼德斯在致中国朋友的信中指出:“你们创造出来的成功的解决办法,必将具有中国特色,反映出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目标及实际情况;我们发现的新的解决办法则要反映我国的实际情况。 ”索尼公司
11、总经理盛田昭夫也希望中国同行在阅读他的管理书籍时应当注意到,他的书中的“一些部分不能直接用于社会体制不同,且拥有十亿人口的中国” 。他希望中国朋友“有选择地吸收一些有助于中国现代化的经营知识” 。西方国家的经济管理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是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不能“把从共同的劳动过程的性质产生的管理职能,同从这一过程的资本主义性质因而从对抗性质产生的管理职能混为一谈” 。 对于国外经济管理中反映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东西,我们不能盲目引进,而对反映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普遍规律的东西,则要认真研究和借鉴。如果把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规律的科学管理方法也看成
12、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而予以排斥,那是错误的。我国的工业化历史还不长,水平也不高,企业、事业以及各方面的管理科学化程度不高,基础还很薄弱,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乃是提高我国管理水平所必需的。我们不能因强调职工在企业经营行为中的主导性而否认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不能因体现人民的主人翁权利和利益而否认契约关系的必要性。在管理中应注重社会的契约化、法律化和理性化。管理的严密化、定量化和硬科学化是西方管理发展的趋势,其中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必须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培养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观念。这是重视和加强管理,促使管理科学化的必备条件。 同时
13、,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都不可能脱离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管理方面的学习和借鉴必须立足于自己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只有汇入本民族的文化中,与管理实践产生联系,被人民群众所掌握的思想才能生根、开花、结果。历史不是包袱,而是财富,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明留下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和思想,这些在新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加工、改造、提炼、升华,成为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我国传统思想中就有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观点。 礼记一中庸曰:“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即端正自己与他人,成就物业为自我。若将其运用于管理,则意味着最佳的管理行为都应是以双向约束为基本要求,不仅
14、约束他人行为使之端正,同时也为了使自己行为得以规范。先哲们认为, “正己”为“正人”之前提,若连自己都不能“正” ,岂能侈言正人。故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只有正心、诚意、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所以一切管理行为的目的都以己和物双方为目标,仅以“成物”为目标无疑是片面的。 “成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社会行为,是自身能量最大限度的发挥,是合乎规律的行为。这只能在社会进步之中,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即包括各种模式的“成物”来实现。所以管理不能是单一物质的,而必须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必须以人为中心,否则,便不能称之为是合理的、科学的、先
15、进的管理。 五、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民为本管理的核心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 。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 “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一切都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的结果。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不仅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职能,并使人的先天、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而且还包括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达到个体的发展与全社会的发展能够保持协调统一的形态。 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
16、以民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有其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首先,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必须把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同具体的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是个历史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观念,必须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交换形态出发,去规划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创设使人得以全面发展的外部环境。最后,必须全面准确地认识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为此,管理过程应协调和处理好个人与组织、自由与纪律、权威与服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眼前局部目标与长远全局目标等方面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 2成中英.C 理论:中国管理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3张文昌等.管理学理论与实践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4赵景华.现代管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4陈勇勤.管理思维导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6李兴山.现代管理学M.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