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首都贫困带贫困治理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的视角.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553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首都贫困带贫困治理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的视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首都贫困带贫困治理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的视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首都贫困带贫困治理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的视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首都贫困带贫困治理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的视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首都贫困带贫困治理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的视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首都贫困带贫困治理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的视角摘 要本文通过对环首都贫困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环首都贫困带的存在不仅大大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更不利于区域的均衡发展。虽然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扶贫机制、制度建设、产业集群等角度对于根治环首都贫困带做出有益探索,但现实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本文试图从产业融合视角拟对这一旧有问题进行新的探索,以期寻找一条有效解决环首都贫困带治理贫困的新路径。 关键词环首都贫困带;贫困治理;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2-0070-03 在首都北京周边存在着这样一个区域,这里既担负着保护首都水源和生态的使命,又

2、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这里既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利、林牧业资源的区域,同时又是一个贫困程度较深,贫困人口众多的集中连片贫困区。这片区域就是学界及政府都称为的环首都贫困带。环首都贫困带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当地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且也会影响首都地区的生态安全,更不利于京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多年来,不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学界,从各个维度或角度对于这一区域的贫困治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不论是经济理论的推广,还是政策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效,但离彻底根治环首都贫困带的贫困问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产业融合是近些年新出现的产业经济现象,最初发生在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业三大产业的融合中

3、,随后在各个产业中繁盛起来。所谓产业融合或是指在某类专业技术或通用技术基础上的不同产业间的交叉,或是指因产品、需求的扩展而出现的原本界线分明的不同产业间的相互渗透。主要包括交叉型融合、延伸型融合和衍生型融合。这一新兴事物的出现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有关贫困治理问题的新的研究视角。本文拟从产业融合的减贫传导机制、产业融合路径选择方面对环首都贫困带的贫困治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提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思路。 1 环首都贫困带现状及以往研究的概要分析 环首都贫困带是指在承德、张家口、保定等首都周边,存在一个贫困程度较深且集中连片的区域。主要包括张家口、承德两市所属全部县区和保定的易县、涞水

4、、涞源。据王晓海等人的调研数据来看,这一贫困带在 21 世纪初有 16 个国定贫困县,150.4 万贫困人口1,不论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 GDP,还是县均地方财政收入都远远低于北京远郊区县的水平。时至今日,这一现状似乎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有加重趋势,到 2009 年,首都周边贫困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 GDP 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连北京周边县(区)1/3、1/4 和 1/10 一都不到2。对于这样一个存在于繁荣大都市周边的极贫地带,不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学术界都在努力探索一条有效的治理其贫困的有效路径。 王晓海等通过对环首都贫困带贫困根源的分析指出,制度贫困是其贫困的真正根源,并提出加速环首都

5、贫困地区发展的相关制度创新1。河北省委党校课题组围绕环首都贫困县扶贫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要认为应从扶贫对象识别、扶贫项目选择、扶贫资源整合等几方面进行扶贫机制建设和创新34。王晓霞等人认为,环首都贫困县的经济发展要有跨越性的思维而非传统扶贫思路,因此该研究认为,从产业集群角度出发的产业园区建设不失为一条有效的摆脱贫困的发展路径5。赵玉从项目寻找、引进高新技术、发展旅游经济、借力北京等几方面探讨如何破解环首都贫困县财政困境的有效方法6。这些研究对于环首都贫困带的贫困治理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比于学术界,政府的实践者们,尤其是贫困区域的为政者们不仅对于环首都贫困带的贫

6、困根源有深刻认识,更对该区域的脱贫治富有强烈的渴望。从环首都经济圈,到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再到环首都贫困带,河北努力尝试各种途径向北京靠拢,以期获得北京经济发展的荫泽。但时至今日,这一切的努力仿佛只是河北的“一厢情愿” ,两者之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日益扩大。最近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不论是河北的政界还是学术界都重新燃起希望,希望环首都贫困区域能够得到彻底地贫困治理。但最终会是怎样的一种结果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可以看出,为了治理环首都贫困区域的贫困问题,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制度实践都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但效果并不明显。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视角,通过对产业融

7、合的减贫传导机制的介绍引出产业融合可能会成为治理贫困之全新途径的研究思路,并就环首都贫困带的具体情况提出产业融合模式及路径选择。 2 产业融合的减贫传导机制 产业融合的减贫传导机制是通过产业融合在宏观、微观所发挥的经济、社会效应来发挥作用的。从宏观层面来讲,产业融合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增进社会福利、提升产业竞争力,而通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来带动贫困问题的治理一直是我国独特的减贫战略,事实也证明这种减贫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微观角度来讲,产业融合有助于改变单一的农业结构、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和改善生态环境。而环首都贫困带的农村区域既有着贫困地区都有的贫困共性,同时又有其独有的贫困

8、特征。除了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开发开放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等特征之外,还因这一地区位于首都的上风上水位置,是首都的生态屏障、城市供水水源地、风沙源重点治理区,因此决定了这一区域往往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很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鉴于此,产业融合的发展对于环首都贫困带地区的贫困治理有了微观基础。3 环首都贫困带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分析 众所周知,河北省扶贫开发片区县和重点县集中分布在张承地区、太行山燕山深山区和黑龙港流域,其中环首都贫困带成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2012 年岁末之际,国务院正式批准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由此,河北的扶贫工作不仅是河北自身发展的问题,更是关乎国家

9、战略的重大问题。 环首都贫困带既有内蒙古旱区、又有丘陵山区和丘陵沟壑地带,且从地理特点来讲,多数具备石化、高寒、干旱、少雨等特点,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从地理位置来看,这些区域的农村多处于相对偏僻之地,人口稀少、居住分散,无法发挥人口的集聚效应。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该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开发滞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方便,信息不灵,生存条件较差,在河北省属于后发地区,且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差,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发育不成熟,科技成果转化率、农民组织化程度都比较低。但是,环首都贫困带所具有的优势条件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开发较晚,又多处山脉深处,因此山区资源丰富,特产富饶,不仅有重

10、要的矿产资源,更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张家口、承德一些贫困区靠近北京,既是首都的绿色屏障和水源地,也是环首都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有鉴于此,该区域在发展现代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中,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域的优势资源,合理选择项目,发展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产业融合有效模式,从而促进贫困治理。 3.1 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延伸型产业融合 环首都贫困带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因此在推进现代农村产业融合进程中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解决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优质鲜食、劣质加工的传统做法,从而忽视了农产品深加工的

11、发展,使得该区域的农产品仍以初加工或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环节薄弱,缺少多次增值。这就需要增加对农产品加工工艺的产业投入和研发,按照特色产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科技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加强创新团队和研发平台建设,强化自主创新,加速成果转化,重点解决制约这些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强化与深化,提高特色产业产品附加值,增强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延伸型产业融合。着力以科技支撑和引领环首都贫困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2 利用区位和生态优势,变不利为有利,促进交叉型产业融合 环首都贫困带虽然从地理位置上毗邻北京,但北京的辐射却难以达到该地区,原因在于北

12、京主要是个政治、文化中心,而非制造业中心,因此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也仅仅是庞大人口的消费辐射,而不是工业辐射2。与此同时,这些区域又属于首都的生态屏障,对于改善北京空气和环境质量有着重要生态意义,因此,这就限制了该地区的产业选择和发展。高耗水却收益高的农业被严格控制,一些效益良好的工业企业也因保障首都生态而被迫关停。一直以来,该地区总是无偿奉献,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支持,在担负着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重要生态使命的同时也归属于环首都贫困带。因此,该区域在发展现代农村过程中需要改变常规思维,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山区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以及临近首都的区位优势,在大力推进交通、加强

13、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完美融合,打造现代农村交叉型产业融合的良好典范。 3.3 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以科技促进产业融合,实现衍生型的产业融合模式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目共睹。因此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促进高新技术向传统农业渗透,充分利用环首都贫困地区所特有的丰富的木本生物质能源资源优势,积极培育衍生产业生物质产业。当今人类日益面临着粮食和能源问题的严峻挑战。据预测,到 2015 年全球总能源消费的 40%将来自生物质能源,因而开发木本生物质液体燃料将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而集中连片贫困区的木本生物质能

14、源资源丰富,可用于生物质固体、液体燃料开发的树木有 10 多种,且有大量的荒山荒地适宜发展木本植物,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以此来发展衍生型产业融合模式。 4 河北省发展现代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纵观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现代农村发展经验,无一不是依靠产业融合来实现农村的现代化。但产业融合并非人为因素所致,而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发育达到一定成熟度而自发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在众多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中,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无疑是一条相对有效的路径选择。经验事实亦表明,凡是产业集聚效应发挥好的地方,产业融合程度也比较高;

15、反之,凡是产业集聚没有成形的地区,产业融合也很难出现。 因此,环首都贫困带在发展农村产业融合,治理区域贫困的过程中需要依托产业集群,在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的基础上实现产业融合。只是需要根据不同区域所具有的独特条件和集群特征进行因地制宜的路径选择。环首都贫困地区多属于山区、丘陵地带,这些区域农村的产业集群特征多呈点状分布,且村与村之间为空间相对独立状态,因此在促进产业集群的大发展中,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联盟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把特色产业做强做大。 5 政策建议 5.1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通过产业集聚来对资源实现整合

16、,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因此,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发挥其产业集聚效应,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融合的实现。要结合环首都贫困县产业集群特征,以规模化、专业化与特色化原则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根据现有的产业集群基础进行引导和扶持,尤其根据国家对该区域的生态定位大力发展生态型产业集群,实现消除贫困、发展经济与治理环境的有效统一。 5.2 增加农村科技投入,提升创新转化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已显示出来,科学技术正日益向生产力诸要素、各领域进行全面渗透,并与其融合。农村及其各类产业的发展亦离不开科技的投入和渗透,且科技在从传统农村经济向现代农村经济转化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7、。必须紧紧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必须增加科技投入,尽快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有利于农村产业健康发展,甚至促进产业集群的现代化建设,更好、更快捷地了解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实现产业融合。 5.3 充分发挥环首都的区位优势,努力打造产业融合新业态 环首都贫困带处于北京的重要位置。 “环首都”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以及发达的交通干线使得产业融合有了基础性的条件。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化被动接收为主动出击。不断收集和分析国外国内市场等相关产业的市场信息,判断新的市场需求的出现及形成,从而促进新型业态产生的农村产业融合。 参考文献: 1王晓海,王晓霞.“环首都贫困”及其根源解析J.调研世界,2

18、005(7):11-13. 2刘玉海.“环首都贫困带”再调查:北京依然孤独地繁荣着N.21 世纪经济报道,2011-12-26. 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课题组.环首都贫困县扶贫机制创新的路径J.河北学刊,2005(11):186-190. 4中共河北省委党校课题组.环首都贫困县扶贫机制的若干问题透析J.调研世界,2005(11):17-20. 5环首都贫困县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选择及政府职能J.农业经济,2005(11):15-16. 6环首都贫困县突破财政困境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5):60-64. 作者简介郭晓杰(1975) ,女,内蒙古包头人,经济学博士,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