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坚定“三个自信”.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628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坚定“三个自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坚定“三个自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坚定“三个自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坚定“三个自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坚定“三个自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坚定“三个自信”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的伟大文明作用”促进“生产的国际关系”逐步形成;一方面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揭示的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推行资产阶级的文明制度。从而造成当今世界,意识形态的冲突,成为影响世界稳定与人类共同发展的主导因素。在这种的历史背景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构建我们的“价值原点” ,是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本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需要。 一、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增强道路自信的本质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全党同志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

2、自信。 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 回顾中国的历史,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一度向西方寻求方法,试图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实现强国梦。然而,帝国主义的入侵,却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犹如印度一样,失去民族独立,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从太平天国革命到戊戌变法,以至辛亥革命和各种救国思潮的兴起,都以失败告终,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贫

3、穷落后,任人宰割的状态。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中国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这条道路,中华民族逐步实现繁荣富强,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建国以后,我们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我们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政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

4、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 ” 党的十八大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特别是苏联解体及西方敌对势力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一系列“颜色革命”的成功后,中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国家,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我们增强道路自信的内在需要。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马

5、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作为我们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旗帜,引领先进文化的建设,就必须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引导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价值、历史观,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在“转型期”抵御资本主义文化冲击的有力武器。同时,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按照时代发展规律和趋势发展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导思想。让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通过实践“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 ,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 ”(恩格斯语) 。 在党员干部中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6、人与动物的差别在于,动物仅仅生活在现存世界之中,而人则既生活在现存世界中,又生活在由他自由创造的理想世界之中” , “理想主义不是幻想,而是一种真理” ,反映人们对改造世界的一种主体性需要,包含了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既是抵御信仰危机、精神空虚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道路自信的内在需要。 二、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确保理论自信的必然要求 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的基本方式分为理论精神、艺术精神、宗教精神和实践精神,是社会成员与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共同具有的认识、思想、信仰、价值的总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最广泛的影响力和行动支配力。 特别是理论精神,作为人们认识

7、和实践的对象化活动,通过对外部世界的理性把握和历史总结,形成了符合民族需要和历史规律的基本人文精神,并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思想指导,是一定历史阶段、一个民族围绕共同目标奋斗的思想基础和执政党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 。我们的党一向把是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视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这表明思想路线问题决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价值观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实践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思想,把握住观察和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可以直接用来指导实

8、践的哲学理念。这个哲学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发展,成为我们抵制“和平演变”的“精神武器” 。 尤其是在当下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多种价值观并存,既需要认同,又需要构建统一的核心价值观,明确我们以什么样的理论,举什么样的旗。这就必须从国情出发,维护我们的民族性。正如梁启超所言的“以界他国而自立于大地”的“国性” ,使之成为立国根本,彰显民族特性,全民奉行的理论精神。先进的理论,才能引领先进文化的方向,并成为我们抗击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攻势的“批判武器” 。 历史告诉我们,加强理论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始终是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最重要的思想保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到如今,在 90 多年的历程中,带领全国

9、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形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每个历史阶段取得的成就,都为理论建设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实践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代领导集体的实践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中华民族奋力实

10、现“中国梦”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 固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身的说服力和解释力。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实践来说,唯物主义最基本的涵义和要求就是尊重客观事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在我们继续深化经济改革过程中,必须有强烈的国情意识,运用马克思主义原则正确解决理论规范和客观实际的关系,倡导解放思想和敢做敢为精神,允许闯、试、冒,在探索中提高理论建设水平,在创新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发展成就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的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面对国内国外各种社会思潮

11、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不断冲击的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而不是回避,必须主动出击,教育党员干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和辨别各种思潮的虚假性和欺骗性,用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来回答挑战,才能不断增强理论自信。 三、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引领制度自信的基本途径 我们知道,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社会需要,在各个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规范体系。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它是一系列规定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分配的制度安排。社会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下的人,真正推动历史发展和制度变迁是代表先进生产力

12、的阶级或利益集团。无产阶级是共产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主体,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埋葬者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者,人民群众始终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和制度的变迁。 制度因素往往是影响社会发展快慢以至发展方向与前景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制度理论就告诉我们,中国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和先进生产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与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具有历史决定性。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

13、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 ”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历史实践证明,我们实行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具有无比的优越性。首先,它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其次,它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最后,它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消除剥削,避免两极分化,人民的地位和

14、生活得到彻底改善,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生产关系更加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当然,作为崭新的社会制度,相比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暂,还处于初级阶段,正如马克思所指出,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新社会制度代替旧社会制度,或者建立和完善一种社会制度,从来不会是历史的瞬间,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

15、的努力。我们要充分估计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虽然我们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国家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逐渐展示出来。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断解放生产力,是我们实现“两个一个百”宏伟目标的思想保证。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就是要在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坚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着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培育广大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在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切实增强制度自信。 综上所述,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现实状态和发展趋势中,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时代课题,需要在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建设途径,才能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增强“三个自信” ,为奋力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 (作者单位:华电香港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