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互助金融的案例调查摘要:河南省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通过独特的制度安排和产品设计,有效地支持了农业生产者的资金需求。大量非社员贷款业务的开展保证了各类股东利益的实现;“统分结合、三层经营”的组织经营模式构建了资金从城市回流农村的通道;“内联外引”的运作机制降低了该社的信贷成本和风险,增加了对农村地区的信贷供给,为我国农村金融创新模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农村金融;资金归农;所有权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4-0090-04 河南省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以下简称助贷社) ,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濮阳市开展的小额信贷试验基地项
2、目。助贷社成立的目的是利用小额信贷来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短缺难题。自 2004 年 12 月开始筹备,经过 7 年多的发展,该社已发展为纵跨 2 县 2 区、拥有 12050 户社员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目前,助贷社已在全市城乡范围内累计放款 4.04 亿元,贷款余额 9172 万元,缓解了 4000 多户农民生产经营和家庭生活中的资金难题。而且,在未使用外援资金和政府资金的情况下,助贷社从2009 年以来实现了财务盈余。与现阶段农村资金要素过度流向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助贷社通过独特的制度安排和产品设计,实现了资金从城市向农村的回流,支持了三农的发展,其经验值得关注。 一、助贷社的所有权结构 濮
3、阳贷款互助社的产权结构主要包含五类股金,即原始股、员工股、资格股、投资股和流动股。 原始股是该社最初成立时的注册资金,总额为 60 万元。在助贷社成立之初,创始人及其亲朋出资入股助贷社,成为原始股持有人。在助贷社的发展过程中,认同助贷社合作互助金融理念的人不断增多,纷纷人股助贷社。原始股持有人承担了机构成立初期的经营亏损风险,是最大的风险承担者。作为风险补偿,助贷社实现盈余后,他们也分享了更多的发展红利。 为鼓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010 年和 2011 年助贷社给员工分配了股份。配股多少主要根据员工在助贷社的工作年限和业绩来设定。员工的工作年限越长得到的股份就越多,最多的员工股达 14000
4、 元。享受到配股的助贷社员工达 60 多人。2011 年,助贷社按 50%的标准对员工股进行分红。从 2012 年开始,助贷社将员工股并入原始股。 在助贷社建立的村中心范围内,认同合作互助理念的农户可以购买资格股。农户通过认购资格股获得贷款资格。在满足风险控制的条件下,资格股持有人有权获得股金五倍范围内的贷款,并在村中心内享有议事表决权、监督客户经理和其他贷款人及股金分红等权利。资格股在村中心内封闭运行,资格股持有人与该社共担村中心的风险。资格股实际上是村中心内社员的互助基金。农户认购资格股的主要目的是为获取贷款服务,满足自身的贷款需求,而不是为实现资金的增值。可见,资格股的设置表明该社的组织
5、形式具有合作制的特征。 在该社的服务区域内,城市居民和农户都可以认购投资股,而且投资股股东大部分是城市居民,来自城市居民的资金占投资股股金的大部分比例。在不能吸收储蓄的情况下,投资股为该社起到补充资金的作用。此类股金是该社村中心资金与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的重要来源,也确保了该社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截至 2009 年 12 月份,投资股在该社总股金中的比例达 82.7%。投资股持有人主要是有闲置资金的城乡居民。与普通存款相比,投资股的收益率明显比较高,投资股利率一般是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 2 倍左右。城乡居民认购投资股的目的除了帮助农民融资以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较高的股金收益,实现资金的增值。
6、这表明,该社的组织形式也包含了股份制的成分。 在助贷社的服务区域内,城乡居民也可以认购流动股。助贷社设置的流动股类似于银行的活期存款。此类股金最大的特点是存取灵活。与其他股金相比,流动股的股金收益最低,该股的利率略高于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息。流动股可以起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作用。 二、助贷社的组织管理模式 助贷社建立了总社、分社和村中心三级机构。截至 2011 年 11 月份,助贷社共建立 1 个总社、5 个分社(市社分社、城关分社、清丰分社、柳屯分社和五星分社)及 595 个村中心。 助贷社的总社设在濮阳市。总社统一管理 5 家分社和 595 个村中心的员工和业务,所有的股金汇集至总社,并由总
7、社统一调拨。在组织架构上,总社下设 5 个分社,其中市社分社和城关分社分别在濮阳市的新城区和老城区,清丰分社设在离主城较远的清丰县,柳屯分社、五星分社都设在镇一级,分社下辖村中心。 分社连接总社与村中心,是业务和信息的桥梁。分社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们承担着吸收投资股、管理村中心信贷业务、业务拓展、风险信息收集整理、风险预警等工作。分社主要由分社社长、客户经理、会计出纳人员等构成。助贷社的客户经理在不同村落间流动办公,把贷款直接发放给农民;并对贷款的营销、管理和收回实施全程跟踪。一般情况下,在提出贷款申请后,农户当天就能拿到贷款。 村中心是助贷社的最基层组织,是农村社区内农户按照一定条件自愿结成的
8、互助组织,是助贷社为农户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组织载体。在实际操作中,助贷社通过村中心向农户发放信贷资金、村中心并不单独管理资金,而是把资金汇集至上一级的分社。村中心主要起到对贷款人进行筛选、风险防范、贷前审查以及贷后监督的作用。 三、助贷社的经营管理现状 为有效吸收城乡闲置资金,助贷社设置了利率较高的投资股,投资股的利率一般是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 2 倍左右。 (见表 1)对城乡居民而言,与银行存款利率相比,助贷社的投资股利率更具有吸引力。城乡闲置资金流向助贷社,也使得助贷社能够保持充足的资金。 助贷社对社员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具体做法是,助贷社根据农村信用社利率来设定贷款利率,但对社员贷款和非社员
9、贷款实现差别利率政策。非社员贷款利率普遍要高于社员贷款利率。差别化的利率措施将社员与非社员进行明确区分,这既降低了社员的融资成本,达到帮助社员的目标,也增加了助贷社的收益,保证投资股持有人的股金收益,同时也起到激励非社员积极人股助贷社的效果。 (见表 2) 虽然非社员贷款利率高于社员贷款利率,甚至高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但由于贷款审批手续非常简便,办理贷款的时间很短(3 天内) ,所以助贷社依然吸引了大批的非社员客户。在助贷社发展的各时期,非社员贷款笔数占总贷款笔数的比例都接近 50%。 (见表 3) 绝大部分的非社员贷款申请人是城市小企业经营者、规模较大的经销商、个体从业者等。这部分贷款
10、客户的盈利水平较高,还款能力较强,因此,他们能够接受高利息的贷款。大量非社员贷款的利息收入为助贷社带来丰厚利润。这就保证了助贷社有能力以两倍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承诺,向投资股持有人发放股金分红。可见,非社员贷款业务的开展是助贷社在保证自身盈利的情况下,实现投资股的增值,满足投资股持有人盈利需求的关键。 然而,助贷社在发展的初期,也遇到一些难题:一是农村居民的富余资金很少,助贷社仅靠吸收资格股股金无法汇集足够的可贷资金,助贷社面临“无钱助农”的难题。二是城市居民的贷款数额一般较高,而农户申请的贷款绝大部分为 5 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小额贷款的盈利水平低,很难弥补贷款成本,助贷社面临经营难题。三是小额
11、贷款业务的收益少,按照原有的薪酬计提方案,与大额贷款相比,员工办理小额信贷业务的工资收入低。助贷社面临员工激励不足的难题。为解决上述难题,增加对农村地区小额信贷的供给,助贷社在组织管理模式创新、贷款业务设计及薪酬制度改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一) “统分结合、三层经营”的组织架构,解决“无钱助农”的难题 统分结合的“统”即总社统 5 家分社、分社统各个中心。总社统一调拨资金,管理员工和运营;“分”即总社向分社分权,分社向中心分权。在这种组织结构中,每个村中心都与总社相连,成为一个多层互助的体系。同时,在全体员工都实行业务承包的情况下,总社把资金集中起来运用。资金由总社统一调配,把从城市投资户
12、、各分社、各中心汇集上来的资金,又通过分社回流到各村中心,保证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支持。 (二)大额贷款补贴小额贷款,解决村中心的持续经营难题 助贷社将贷款业务分为四组,5 万以下的为小额组,510 万为中额组,10-20 万为大额组,20 万以上由总社信贷部负责。由表 4 可知,小额组贷款笔数占比一直高于 50%,虽然经历了 2009 年的占比急降,但随后略有提升且趋于稳定。这种贷款结构明显对农村贫困人群更为有利。大额组贷款加上总社信贷部贷款,两项业务占比约 20%。小额贷款单笔利润远远低于大额贷款,在这个意义上说,助贷社贷款结构的确具有“大额补贴小额”的效果。助贷社可以将开展大额贷款业务的利润
13、,用以弥补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亏损,从而解决村中心面临的持续经营难题。 (三)完善薪酬制度,解决员工激励不足难题 为达到既定目标,如何对员工进行激励是任何组织管理者都要解决的问题,其中薪酬制度是激励因素集合中的核心因素。本着“城乡互助,善行助贷”和“服务三农”的理念,为了提高员工开展农户小额贷款的积极性,助贷社对原有的薪酬制度进行了完善。薪酬制度完善后,助贷社缩小了员工办理 15 万元贷款和 5 万元贷款业务之间的工资差距。同时,助贷社对 15 万元以上的贷款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以保证资金能够真正的帮助农户。完善薪酬制度提高了员工开展农户小额贷款的积极性,有效缓解了员工激励不足的难题。 四、助贷
14、社“引资助农”的效果及启示 助贷社成立的初衷是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短缺难题。助贷社采取的各种“引资助农”的措施,起到了改善农户小额信贷服务、增加农村信贷供给的效果,从中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应鼓励农村金融组织进行制度和机制创新 助贷社成功实现“引资助农”的重要原因,是其建立了“统分结合、三层经营”制度和“内联外引”机制。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助贷社既调动了城市居民的投资积极性,吸收到了充裕的可贷资金,也调动了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降低了信贷成本和风险,保证了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鼓励农村金融组织积极进行制度和机制的创新。 (二)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
15、税收优惠 助贷社成立的目的是利用小额信贷来缓解农村地区弱势群体的资金短缺难题。由于单个农户的资金需求额度一般较小,因此绝大多数农户贷款为小额贷款。实际上,小额贷款业务也一直是助贷社开展的主要业务,小额组贷款笔数占贷款总笔数的比例一直高于 50%。然而,由于小额贷款的单位成本较高,助贷社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收益往往无法弥补成本。而助贷社确实能够起到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缓解农户资金短缺的效果。因此,政府应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以支持该机构的发展。 (三)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 近年来,国内不少担保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因管理不当、风险防控措施不严而屡屡发生资金链断裂,甚至倒闭的事件。助贷社作为一家由城乡居民自发组成的金融机构,并不具备非常专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和风险管理能力。因此,应尽快提升这类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以利于其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