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观之比较论略.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513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观之比较论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观之比较论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观之比较论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观之比较论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观之比较论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观之比较论略摘 要:生命是一切活动的基石,生命观直接影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伴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观相碰撞,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也启示着人们对生命的思考。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两种生命观的语境出发,分析比较了二者的渊源历程,探讨了其基本内容和特征的不同点,并分析了各自的价值及现实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中国传统生命观;价值;比较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1-0073-03 所谓生命观,指的是人们对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观是指基于马克思主义

2、的立场,对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的看法,它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伦理观指导下确立的。 “人的生命”与“人”的区别在于,后者是前者的展开;实现了的人的生命即为“人”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实践生成为其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体现。而中国传统生命观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关照下对于人的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观的语境迥异,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生命观,都对人的生命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本文拟对两者的渊源历程、本质内涵、特色价值等作一比较论析。 一、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观的渊源历程之比较 2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产生的背景与中国传统生命观的背景截然不同。前者产生的经济背景是

3、 19 世纪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使得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欧洲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者备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因此,社会政治背景中蕴含的意义十分深刻。19 世纪 30 年代,随着无产阶级劳动者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以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以及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为代表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人们的生命观发生了转折,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开始关注生命,寻求更好的生活。这些劳动者们不再一味迷信传统的宗教和鬼神文化,不再一味迷信宿命,他们开始相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期盼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

4、义社会,人们拥有更加积极的人生。另外,从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理论来源上看,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都体现了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是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的主体性到费希特和谢林的自我,从黑格尔的主体即客体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都是高扬时代的主体精神;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则以劳动价值论宣告了人类依靠劳动而生存的道理,它启迪马克思从黑格尔的抽象精神劳动中看到了人类通过现实的物质生产劳动而诞生成长的过程;英法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以政治学的形态直接关注着人类和无产阶级的命运,并第一次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总之,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产生的时代是主体性实现的时代。 中国传统的生命

5、观自远古时代就具有了雏形,这从女娲造人等神话3传说可见一斑。奴隶社会中,被压迫的奴隶没有丝毫生命和人生可言,他们只是奴隶主的经济附属品,是一种财产。封建经济建立后,劳动者的人生依附性降低,但仍然是地位低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时期,思想意识和信息都十分闭塞,人们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劳动。受儒家思想影响,对鬼神敬而远之,但遇到不理解和无法解释的事情则依靠膜拜鬼神来解决。只有皇权贵族的生命高人一等,劳动者的生命则卑微低下。 “刑不上大夫”就体现了这一点。因此,相比较处于转折期具有鲜明革命性的马克思主义生命观而言,中国传统生命观中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思想,则都很平稳、温和。当然,

6、在这种平稳、温和里,也蕴含着一定的变化的思想。中国人在理念上既肯定一套生命永恒的哲学,也肯定一套生命变化的哲学。人为万物之灵,其灵在于觉知自身的处境。一方面是在时间之流中,思索如何面对刹那生灭的变化,如代表变化哲学的周易的基本原则是观察变中有不变的自然规律以安排人的言行,从而使人事循环不已而永葆生机;另一方面,又想辨明自身存在的意义,如代表永恒哲学的尚书洪范中指出“敬用五事” ,1“五事”就是人的五种本能,即“容貌、言语、视察、听受、思虑” ,这些本能的表现有一定的要求,如容貌要恭敬,言语要有条理,视察要清楚,听受要聪敏,思虑要通达等等。 二、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观的本质内涵之比较

7、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内容十分深厚和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命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人是一种高等动物,人跟动物一样都具4有生命,是一种自然存在,这就是生命的自然属性。然而人又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都与其他人发生一定的联系,形成了社会,人们在社会中生存、生产、生活。这就是人的生命的社会属性。马克思认为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也只有在社会活动中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意义,总之,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是通过与他人的联系、交往、协作而存在,正是在同他人联系、交往和协作过程中,显示出人具有名副其实的社会性

8、,昭示了其本质属性,体现了高等动物的含义。二是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主张个人的生命价值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对内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对外要奉献社会。生命统一于对社会的奉献和对自己的提升之中。既然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社会性,人依存于社会中,人生命的价值就是要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做贡献。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的生命价值就越高。马克思在其中学时代就坚定而明确地以人我关系为尺度来衡量人生的价值了,他曾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2三是通过异化并且扬弃异化

9、实现人的自我发展和自由解放。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精神,把异化看作是人的自我发展的辩证过程。在早期的劳动异化理论中,马克思用人本主义观点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劳动,指出只有扬弃异化劳动,才能恢复人的本质。而异化的扬弃“只有通过共产主义的实际实现才能完成。要消灭私有财产的思想,有共产主义思想就完全够了。而要消灭现实的5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历史将会带来这种共产主义行动,而我们在思想中已经认识到的那个正在进行自我扬弃的运动,实际上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3231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基础上产生的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是

10、导致人的本质全面异化的决定性条件。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 ,3182 所以异化作为社会现象是自然形成的,但异化的消除则要靠作为主体的人正确地发挥主体能动性。四是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趋势。人的全面发展内容包括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发展,每个人在体力和脑力方面的一切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每个人在生活需求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每个人在生存条件和活动范围方面共同发展,在社会关系方面得到普遍发展。这些基本内容渗透着人文精神,就是对每个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关怀;作为一种历史趋势,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传统的生命观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以儒、

11、道、释三家学说为代表的。在儒家学说中,我们不难发现,儒家重视生命、珍惜生命并且以道德价值的实现为人生目标,把内圣外王作为人生理想,强调个人对社会应承担责任和义务。孟子提出了仁者爱物,人性本善,人类要爱护其他生命。但是,儒家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缺乏对生命的神圣感,致使几千年来中国人面对死亡时往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政治化倾向,使一系列关于死亡的问题被弱化或简化。道家对生命的态度是重身贵生,重视个体生命的存在,视个体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强调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精神的自由。老子认为人应该善待世间6的一切生命,不可动杀心。庄子虽然对道有比较复杂的阐释,但最后归

12、结于自然,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所遵循的共同原理就是顺其自然。天是自然的,人也是自然的,人就应该尽可能地依照天道自然来完整实现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是上天赋予人的,人就应当使自己的生命过程体现出自然之道、符合自然之道,这样才“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 (庄子杂篇让王 )而要做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首要条件就是个体生命的存在,作为老子“重身轻物”思想的继承者庄子就非常重视个体生命的存在。如果说在生命观上,儒家以“人”为本位,道家以“自然”为本位,那么佛教则是以“解脱”为本位来观照人生。佛教认为人生是历经苦难的过程,众生只有通过修持才能从无明、痛苦和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从而进

13、入大自由及大自在的“涅槃”境界。在这里,佛教主张以慈悲为怀,众生平等。人乃至动物都有生命,有佛性,山川、河流、植物都有生命,都有佛性,应受到平等的尊重。 可见,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观二者的内涵及外延不同,侧重点也不同。但二者都提到了生命的多样性,生命观的不同方面。前者强调了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以及通过共产主义革命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后者虽然也强调人的生命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但本质上缺乏科学性。 三、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观基本特性之比较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知,二者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不同,基本内容不同。从其发生发展逻辑上看,各自特性也不同。 中国传统生命观深深渗透着中

14、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中国人认为整个7宇宙是充满生命的,即宇宙没有任何孤立的地区或物质。 “大化流行”就是说宇宙是一个生命流行的场所,在其中,任何东西的生灭都与人有关。这就使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变得比较亲切,因为任何东西与人的生命不止是外在的关系,而是能与人的生命互动的,所以在谈到生命的时候,往往把生命与大自然统合起来考虑,不会认为这是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中国传统生命观的另一个特性是以人生价值为中心的人生观。宇宙万物的生命不断在变化,而人类的生命除了变化之外还有另一个特色,就是需要不断地实现人生价值。孔子所谈的从一个人三十到七十岁每十年都会有所成长,都会上升一阶,所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15、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方向是由外而内,由人而天,最后则是天人合德,这是以价值为中心的生命观。中国传统生命观认为生命与价值可以统合于超越界,超越界即儒家所说的“天”或道家所说的“道” ,价值是生命过程所追求的目标。生命与价值需要合二为一,合一之处在于超越界。与超越界相对应的是内存界。从生命的角度看,内存界包括理性与经验所能掌握的范围,人类的各种变化、各种细致的情感等。简言之,内存界就是大自然加上人类社会。然而,大自然和人类社会都无法证明与保证自己的存在,它为什么是如此这般而非他者,这个答案就是超越界。孔子两次遭遇危险都毫不迟疑地诉诸于天,“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16、(论语述而篇第七 )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篇第九 )老子谈“道” ,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老子五十六章 )这个超越界是超越一般宗教之8上的,基本上是一种信仰,信仰不同于宗教,却是宗教的核心。可见,中国传统生命观既注重自然生态,也注重社会生态。认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倡导敬畏天命,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要珍视生命,不可随便杀生。传统生命观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强调人的生命自身的尊严,重视对人类生命的保护;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开始,更强调众生平等,尊重万事万物的尊严。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最大的特性就在于它的

17、革命性、辩证性和科学性。这种生命观表现在革命性上,即为最高宗旨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鼓励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些观点是中国传统生命观中或敬天畏大人、恪守伦常、或出世修行、或无条件为善所不具备的。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辩证性体现在强调生命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主体性与对象性的统一、自发性与自觉性的统一、表现性与体验性的统一、构成性与生成性的统一。生命源于自然,存于自然,但生命的自然又是在社会性的实践中生成的,这就形成了人的社会性联系并打上社会烙印。同时,社会性因素如政治原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等也以不同的水平影响人的现实的生命活动。人的生命是物质性的存在。这种物质性的

18、存在是对象性的,是由人的实践特性决定的。人的生命是实践的存在物。脱离了实践,人的生命就不存在。人的生命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总有实践活动对象,这就决定了人的生命是对象性活动的存在物。换言之,人的生命存在通过实践、实践又通过实践的对象来显现人生命的存在,所以,人生命的存在通过实践的对象得以确证。人的生命的实践是多样的,所以,人的生命在实践过程中具有多重主体,也9有多重客体(对象) 。这些多重客体就构成了人的生命的对象世界。此对象世界也是人的生命存在的现实具体的确证物。根据人的生命的对象世界就可以判明人的生命的存在状态。人的生命作为物质存在是对象性的,并且其精神内涵一旦形成,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象性的存

19、在。 “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因为它感到自己是受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3211“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3162 人在同对象性即受动性中理解人的主体性,才不至虚妄。自然性与对象性势必造成人的生命活动的自发性,即本能性、原发性、无意识性。由感性生命在对象性联系中激发的被动而盲目的自发欲望和激情需要人发挥主体精神进行自我调节,以此实现有效的满足方式和途径。另外,人的生命本质主要在实践中确证,同时,人的生命水平还借助于人对自己生命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内心体验。最后,人的生命是由具有丰富内

20、涵的系统构成。马克思一方面揭示了构成人的“全面的本质”的诸因素,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情感、愿望、活动、爱” 。另一方面又从“感觉通过自己的实践直接变成了实践家” ,3189 揭示出感觉得以理性化的事实;实质揭示了人的生命机制的构成。人的生命系统不仅是构成的,而且还具有生成性。人既从动物生成,它的本质包括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也在实践的过程中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生产出来;一方面使人的感觉在质上成为人的,另一方面还使其在量上与人和自然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 “生成了的社会,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 。3192 人的生命本10质的生成性,使人自觉的超越性成

21、为生命的主导精神,对崇高理想包括自身完善的追求成了人的生命光辉之所在。 比较上述各自的特性可知,中国传统生命观与马克思主义生命观都强调生命与自然、社会的联系,但是前者的生命本身是服从于天命、自然的,强调生命的受动性,而后者强调了生命本身的能动性,使生命本质在自身意识指导下的活动中得以确证。其次,中国传统生命观带有一些唯心主义宿命论和鬼神色彩,而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的革命性和实践性。最后,对于生命的归宿,前者带有一些悲观色彩,而后者倡导革命的乐观主义。四、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观的价值及现实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旗帜鲜明地倡导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保障人的生命的存在与发展,即以

22、人为本,其中具有丰富的民生思想。它启示和要求我们始终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坚持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发展和实现人的生命的价值。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务都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和现实需求。在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马克思所主张的最终目标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没有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分,人与人将在平等基础上交往协作,创造美好的人生。同时,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革命性;人在实践过程中生成人自身,这就给人以精神动力。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克服。要克服消极情绪,充满信心地面对新的挑战。同时严以律己,不断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