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困境及路径选择.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533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困境及路径选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困境及路径选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困境及路径选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困境及路径选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困境及路径选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困境及路径选择摘 要: 文化资源是区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工艺文化、民间建筑文化、民间服饰文化、民间节庆文化、民间山水文化等是罗城仫佬族特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发展文化产业链为主线、培育文化市场为目标、创造文化精品为关键、发展文化旅游业为依托是仫佬族特色文化资源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制定合理完善的文化政策、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大文化队伍培养力度是完善仫佬族特色文化资源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仫佬族; 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 G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3)04-0022-

2、04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 Industries: Development Pattern, Plight and Path Choice Take Guangxi Mulao as An Example SU Hui1 , ZHONG Hong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China; 2. Hechi University, Yizhou 546300, China) Abstract: Cultu

3、ral resourc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regional soft power. The folk arts and crafts, folk 2architectural culture, costume culture, folk festival culture, folk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Luocheng Mulao cultural resourc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a

4、l chain as the main line, cultivate the cultural market as the goal, it is essential to create a culture of quality as the key,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s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cultural resources. There are some path choices: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facilities, formulating reasonab

5、le and perfect cultural policy, establishing diversified financing channels, strengthening cultural team training. Key words: Mulao; cultural resources; cultural industries; national culture 一、仫佬族特色文化资源概况 (一)民间工艺文化 仫佬族的民间工艺文化可谓独具特色。首屈一指的是他们的编织文化,编织主要分为竹编和草编,竹编的竹器主要有泥箕、竹篮、箩筐、竹帽等;草编的有草帽、草鞋、草龙、麻绳、草揽、草墩

6、等。在仫佬族民间有一句这样的农谚:“晴天要打雨天柴,雨天要做晴天鞋。 ”这句话的意思是晴天的时候要多打柴草,下雨天的时候就有柴草可烧,下雨天出不了门,就在家多编织些草鞋,晴天便可以穿着去做工。1仫佬族的煤砂罐工艺技术也是一大亮点。仫佬族人无论是烧饭、煮菜、泡菜还是3烧茶都喜欢用煤砂罐。制作煤砂罐是把未燃烧完全的二炭洗净、舂粉、过筛,把煤粉与白泥和在一起舂匀,制成坯,然后晾干、煅烧、过釉而成。此外,仫佬族人也擅长刺绣,刺绣工艺品有绣花鞋、丝绣童帽、背带芯、腰带、接亲包和花边围裙等。在仫佬族中可以找到不少心灵手巧的妇女,她们把各种花草虫鱼、秀丽风景等精美的图案绣到鞋面、帽子、围裙、背带上面。这些刺

7、绣工艺品由于绣工精美,寓意吉祥,颇受人们喜爱。 (二)民间传统建筑文化 仫佬族是一个聚族而居的民族,有血缘关系,同姓、同宗的人往往同住在一个屯子里,相邻的几个、十几个屯子组成一个群落,许多村落至今保存着规模较大的传统民居建筑群。仫佬族传统建筑多为砖墙、瓦顶、矮楼建筑。砖墙有泥砖火砖之别,瓦有青瓦红瓦之分。仫佬族人居室内外有别,前厅左右两厢房称为“厅房” ,分别居住家中的男女长者,后厅左右两厢房称为“花房” ,分别居住男女后辈。大厅中门隔墙上方内置祖先神龛,设香火牌位以供节日祭祀用。神龛下面摆有三层桌几,上层为长条儿(俗称香几桌) ,上摆茶具、酒壶和古董等。其上方空壁挂座钟,贴字画,挂照片镜框或

8、镜屏等。中层是高方桌(八仙桌) ,供过年节及宴请宾客亲友进餐用。下层是矮方桌,是家人日常就餐用。大厅两旁靠墙还各摆一张约两米长的长条方凳,供家人或客人使用。仫佬族房屋的每一个部位做工别具一格,房屋室内四周通常被粉刷得油光瓦亮。不仅如此,大门墙壁上和堂屋顶端、墙角通常绘有各类人物、花卉、风景、虫鱼等精美图案。 4(三)民间服饰文化 仫佬族人衣着简约大方,新中国成立前无论男女都穿自织自染的青色土布,关于这点史书早有记载,据清代谢启昆的广西通志蛮夷记载:“宜山姆佬(仫佬)即獠人,服色尚青。 ”这种“青布”是用村民自种的棉花,收回晒干后,经过轧籽、弹绒、搓布、纺纱、上浆、牵纱、入扣、上机、梭织等一系列

9、工序制作而成。仫佬族男人都穿青色琵琶襟无领上衣(仫佬族人称之为“布刻” ) ,在仫佬族只有富豪乡绅或者是功成名就的人方可穿有领上衣或长衫。仫佬族妇女多穿大襟上衣、长裤,青年妇女扎长辫,冬寒戴“抹额” (仫佬族称之为“勒子”或“头勒” ) 。中老年妇女挽发髻,戴青布头巾,腰系青色围裙。仫佬族妇女特别喜欢穿戴用白银和玉石制作的装饰品,例如银针、银钗、银环、银簪、玉簪、玉镯等饰物。仫佬族老年人戴硬檐平顶“碗帽” ,小孩则戴无顶或封顶绒绣花帽,前沿饰以银质或铜质的小佛像、小铃铛。随着社会发展,仫佬族人民的服饰大为改观,逐渐趋于艳丽,尤其是女士服装,在颜色的选择上已经不仅仅是青色,还有蓝、红、粉等颜色,

10、但依然保留有传统服饰的样子,独具一格又不失浓郁的仫佬族特色。 (四)民间节庆文化 仫佬族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节日文化。仫佬族的节日文化具有很强的农业生产意识,许多节日往往与生产季节有密切关系。如立春的“开土迎春节” ,这个节日的意义在于组织全民行动起来,不误春耕,积极融入农业生产。又如四月初八“牛诞节” ,这时正是春耕大忙刚结束,耕牛辛苦了一个季节,提醒人5们要注意保护耕牛,让牛休息,让牛吃上新鲜的草。 仫佬族有许许多多的节日,其中最具有仫佬族特色的要属依饭节、走坡节。依饭节是仫佬族人们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称“喜乐愿” “敬依饭公爷” “祖先愿” ,意思是

11、为祖先还愿,是仫佬族祭祖、祭神及庆丰收、保人畜平安的传统节日。2走坡节又称“后生节” ,这是仫佬族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节日,节日定在每年春节期间和八月中秋节前后,在“走坡节”这天,男女青年以唱歌的形式传情达意,寻找意中人。在仫佬族的各村各寨都有固定的走坡地点,一般选在大山场,大草坪,或者是树下、溪边,男女双方对歌结束时,还要唱“惜别歌” 、 “相约歌” ,并互赠信物。仫佬族独具特色的民间节庆文化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民间山水文化 罗城仫佬族地处九万大山南麓,山清水秀,风物含情,民间一直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罗城山水甲桂林”的说法。仫佬族有令人心醉神迷的八景:丹凤衔书、龙潭晚照、黄泥瀑布、

12、乐登仙迹、西江印月、中寨鸳鸯、南峰烟雨、北岭覆钟。3天河还有“九曲龙江、吾溪夜月、北陵钟秀、渔村唱晚、圣水三潮、榜山题名、凤岭晴霞、偕乐仙侗”等天河八景。西部怀群镇的剑江一带群峰林立,有如雄鸡报晓、孔雀开屏、鸳鸯戏水、虎啸龙吟,可谓千姿百态。宝坛乡鱼西、平英一带还覆盖着 30亩原始森林,森林里古树老藤、奇花异草,让人美不胜收。坐落在小长安的水上相思林,碧水清波,山鸟啾啾,溪水潺潺,引来了四方游客,当漫步在幽静的相思林,拾起一颗红豆放入手心,你便能体会到王维那“此物最相思”的深邃意境。仫佬族优质的山水文化定会为其的发展添6砖加瓦。 二、仫佬族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发展模式 (一)以发展文化产业链为主线

13、 文化产业链是一个关于文化产业中围绕文化产品而展开的各个环节之间,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所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概念。4文化产业链的构建可以说是文化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效益的内在驱动力。文化产业链特别强调开发核心产品,并以此带动衍生产品发展,注重形成一个上下关联,左右并进的局面。罗城仫佬族应该重点利用好节庆文化,通过组织举办仫佬族依饭节、三姐桃花节、野生毛葡萄文化节等系列节日,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把民俗节日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罗城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相结合。同时,把仫佬族丰富的文学作品作为主要核心产品,带动发展影视产业、戏剧表演、舞蹈音乐、休闲娱乐等衍生产品。仫佬族具有丰富的文学

14、作品,不论是散文、小说还是诗歌、民间神话,内容鳞次栉比,仫佬族有许多文学作品获得过国家级奖,如红水河畔三月三 、 琴心集 、 乡下人 、 被雨淋湿的河 、 仫佬族文学史等,这些文学作品为仫佬族音乐、舞蹈、影视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为围绕文学作品发展和核心的产业链打造埋下了伏笔。仫佬族在探寻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应以文化产业链的打造为主线,把主要的、突出的文化资源作为主要资源进行开发,同时带动相关衍生产品的发展。 (二)以培育文化市场为目标 文化市场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活动以商品的形式进行交换的场所7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5文化市场的崛起不仅可以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可以有效地

15、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仫佬族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文化资源本身并非产品,只有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并注入现代气息,增加文化的附加值,培育文化市场才能盘活文化资源。目前,仫佬族已初步形成网络文化、娱乐表演、电影音乐、出版物、文化艺术培训等综合发展的文化市场,文化市场的培育有了一定的进展。例如,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村文艺人才培训、组织艺术团队完成各种演出 110 多场。又如,组织编辑出版奇秀罗城外宣画册和录制仫佬族的歌光碟,制作一部反映李德山英雄事迹的电视纪录片铁血赞歌和一部展现韦一平先进事迹的纪录片在群众前面等。但仫佬族所形成的文化市场是低水平的文化市场,丰富的

16、文化资源也只是“低端资源” 。仫佬族应以培育文化市场为目标,注重突出地域特色资源,并把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相互结合,重点扶持文化旅游业、出版业、娱乐业,通过举办展览、节日庆典、艺术表演、文化周等形式繁荣文化市场。同时,还要在文化市场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完善相关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监督,净化文化市场,推动仫佬族文化市场有序、繁荣的发展。 (三)以创造文化精品为关键 文化精品可以说是文化的精髓所在,代表着文化的繁荣,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软实力。罗城仫佬族必须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文化精品,把文化精品建设作为文化资源发展模式的一大关键。一是挖掘一批具有仫佬族特色

17、的文化艺术精品,例如,获得第八届8广西剧展小品艺术展演桂花奖铜奖的唢呐欢歌 ,获广场舞大赛河池赛区一等奖的山歌好比春江水 ;二是打造于成龙廉政文化品牌,罗城是“一代廉吏”于成龙初仕之地,可以以于成龙初仕罗城、廉政为官做题材,组织创编各种电视题剧目,同时还可以把在建的于成龙公园、于成龙廉政文化博物馆作为打造廉政文化精品的基地。三是以罗城荣获“全区文学创作强县”为契机,推动文学精品的繁荣,提高全县文学创作整体实力,以依饭文化、廉政文化、旅游文化、民俗节庆文化、乡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为依托,加大精品创作力度,积极争创“文学精品先进县” 。仫佬族打造文化精品需面对广大群众,贴近生活,尊重历史,

18、用新的表现手法、新的传播方式、新的文化理念推动文化精品工程的建设。 (四)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为依托 发展文化旅游业是国家大力支持鼓励的绿色经济产业,也是广大仫佬族人民近年来不断受惠的增值产业。自 1996 年罗城旅游局成立后,罗城的旅游业已初步形成规模,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开发形成了稳定的旅游路线,配备了一定的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也得到提升。仫佬族在发展文化旅游业的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展示仫佬族特有的民俗风情旅游特色;剑江风光、崖宜风光、古天门奇观等自然风光旅游特色;于成龙公园、古民居古村落、仫佬族博物馆、县文化馆等人文旅游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仫佬族各大产业的发展,使得仫佬族

19、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明显提高。今年一季度,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 10.07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9180 万元,接待入境游客 510 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 20.06 万美元,有力地促进了文化资源的开发。6 9三、仫佬族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困境 (一)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设有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电影公司、仫佬族博物馆、民族剧院、民族文化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和场所,但由于仫佬族经济不发达,财力不足,政府扶持不到位等因素,致使仫佬族文化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不够规范,文化设施管理出现“乏力”等问题。例如,仫佬族各乡镇虽然都建有文化站和图书馆,但建立起来的

20、图书室、戏台和篮球场等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并不能充分为民所用,平时很多村屯的青年老人们都喜欢唱山歌,但是大部分村屯都没有演出场所。又如,文化馆本该是群众学习文化、加强交流的地方,但是仫佬族文化馆数量少,文化艺术团队排练、办公的地方设备简陋、场地狭小。仫佬族文化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制约着文化事业的顺利发展,不利于其优厚的文化资源开发。 (二)文化政策引导不给力 近年来,罗城为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县委“1661”工作思路、 仫佬族文化品牌项目及其创建工作方案通知 、自治县党委办公室、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21、 、 关于做好我市第四批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推荐选拔工作的通知等,这些政策文件涉及扶持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但仫佬族的文化政策很多工作只是处于探索时期,与仫佬族丰富的文化资源相比,这些政策的制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方面体现在政策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扶持力度不够,政10策的针对性不强,缺乏稳定性,目前,罗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化产业政策。另一方面,在文化事业管理、法治建设方面存在政策真空,致使很多文化事业的发展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政策的真空使得文化资源的开发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三)文化资金投入呈“贫血”状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文化资金的投入紧密相连,可以说文化资金的投入对文化资源的开发

22、利用是一种“造血”的角色。罗城在文化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一度呈“贫血”状态,一些乡镇不但没有安排文化站的工作经费,还挤占了上级拨给各乡镇的文化经费,致使文化工作出现“无米下锅”的状态。不仅如此,由于文化投入不足,大部分乡镇文化广播站设备陈旧、落后。同时,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因为没有经费开发,使得景色白白浪费。一些传统的非物质遗产也由于资金缺乏无法得到顺利挖掘和整理,如:少数民歌山歌、民族戏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统民俗风情等,有相当部分面临失传。仫佬族文化资金投入的“贫血”状态,使得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同时致使其特色文化资源开发面临严重的困境。 (四)文化人才资源缺乏 文化人才对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把“利器” ,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文化人才息息相关。罗城仫佬族文化人才资源缺乏,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专业管理人才的角度来看,懂文化、有能力、会经营的人才非常缺乏。多数基层站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没有文化专长,工作能力不强,很多人在文化活动中,没有能够很好地履行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