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阶层关系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550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阶层关系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农村阶层关系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农村阶层关系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农村阶层关系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农村阶层关系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农村阶层关系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内容提要 随着农村阶层分化和农村阶层关系在农民日常生活和村庄政治社会事务中扮演的角色日益凸显,农村阶层关系研究应成为农村阶层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既有研究较少关注农村阶层关系,更缺少对农村阶层关系的经验考察,因而未能形成相关的理论框架、方法论和概念体系,进而严重阻碍了研究的拓展。本文就农村阶层关系研究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希图在理论和经验双重逻辑上理解农村阶层关系问题,以明确农村阶层关系研究的主题、对象和问题意识,掌握相关的分析概念和工具,为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做准备。 关键词 阶层关系 阶层结构 关系性质 阶层组合 血缘地缘关系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

2、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3)04-0108-09 前言 农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由原来经营农业劳动、收入水平相对均等的群体,分化为从事多种职业、收入差距加大的不同阶层。阶层关系越来越成为农村社会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它在农民的日常生活和村庄政治社会事务中的角色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村庄的主要政治关系,阶层之间的博弈关系是当前农村主要的政治社会现象,也是乡村治理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农村阶层关系是农村社会关系的一种基本形态,是由于社会资源在不同农村群体中的分配方式2或配置方式的差异而造成的一种纵向差异关系,它体现为处在一定地位结构中不同位置的农村成员之

3、间的交往关系、互动模式与行动逻辑。农村阶层关系的性质与状况,制约和决定着农村其他社会关系的性质和状况,也决定和形塑着阶层结构的性质与状况。农村阶层关系及其性质和状况的调整与变动,实际上是农村阶层结构变迁在阶层关系中的体现。从农村阶层关系的性质与状况可以透视农村阶层结构、社会结构的合理与整合程度,它也是衡量社会和谐与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因此,分析农村阶层关系的性质、状态和发展趋势,理应成为我国农村阶层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但是,笔者发现国内学界对农村阶层关系这样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缺乏实证关注。这也正是为什么农村阶层研究还停留在对一些表面现象和问题的描述和理解,而没有揭示其背后机制的缘故。其实

4、不独农村阶层研究如此,中国社会学主流对城市阶层的研究也尚未完全脱离这个窠臼。著名社会学家仇立平教授就极力主张阶层研究要实现从“实体论”向“关系论”转向,仇立平、顾辉:社会结构与阶级的再生产:结构紧张与阶层研究的阶级转向 , 社会2007 年第 2 期。他认为阶层关系研究是探究深层社会结构的路径,他本身也是这个转向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仇立平:回到马克思:对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反思 ,社会2006 年第 4 期。由于既有研究较少关注农村阶层关系,更缺少对农村阶层关系的经验研究和实地考察,因此在农村阶层关系研究中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框架、方法论和概念体系,使得对农村阶层关系的研究缺少应有的理论工具和理

5、论资源支撑。其结果是对农村阶层关系研究3流于空泛,大多为宏观的判断和逻辑推演,缺少事实依据和经验论证,甚至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清晰的问题意识。 鉴于此,笔者在最近几年致力于农村阶层关系的经验研究,在全国不同区域农村的村庄对阶层关系展开参与式观察,撰写相关报告,并逐渐就相关现象和问题进行概念化和理论化。本文就农村阶层关系研究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是这种努力的一个切面,希图在理论和经验双重逻辑上理解农村阶层关系问题,以明确农村阶层关系研究的主题、对象和问题意识,掌握相关的分析概念和工具,为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做准备。 一、阶层关系与阶层结构问题 阶层关系与阶层结构是阶层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6、体系,它们从不同侧面对阶层展开分析。两个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是指二者都从总体上分析阶层之间的关系模式和关系状态,区别是二者在具体的研究主旨和指向、研究方法和立场、研究价值和兴趣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总体上来说,阶层结构研究是对社会系统中不同成员的构成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依据某些特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对社会成员阶层归属的划分,从而确定各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在这个层面上,阶层结构研究更注重于宏观分析,整体把握我国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的状况,告诉读者我们的社会主要是依据那些标准来划分阶层的,是由哪些阶层构成的,它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组合成结构的,以及它们各自在总体中占有量的多少,

7、从而可以判断阶层分化的状况与特点,与西方社会来比有什么样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如果不合4理,应该通过什么的政策进行调整。 阶层结构研究呈现出来的是一个静止的、平面的阶层分化状况和阶层结构形态,尽管也对不同阶层在阶层结构中的位置进行了确定和分析,但它仍然是一个平面的安放,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阶层在等级结构中的位置,却看不出它的立体结构,更看不到各阶层在阶层结构中是如何互动的。阶层结构研究无法呈现动态的、立体的阶层交互作用的过程,更不可能将阶层化的过程勾勒出来。在农村阶层研究中体现得很明显,几乎所有的农村阶层研究的作品都十分雷同地呈现全国农村、不同区域农村或不同村庄阶层的划分标准、构成、比

8、例,以及各阶层的具体状况、分化的特点、功能及不足。这些研究只给我们呈现出了阶层结构、阶层分化状况“是什么” ,而无法解决阶层分化和阶层关系“怎么样”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阶层结构分析主要是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即把社会想象成一个整体的结构,它是由不同的部分构成,如阶层,阶层间的有机结合能够产生出大于单个阶层的功能,也只有阶层间的恰当匹配、组合,才能形成整体的社会秩序。 所以,阶层结构研究适合于对那些社会结构已趋定型、阶层分化只有量变没有质变、阶层关系相对稳定、阶层利益和矛盾相对清晰的社会做定量分析,通过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整体把握社会结构的状况。但是,在我国农村社会,不仅社会结

9、构的定型化远没有完成,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还在进行当中,各个变量一时难以确定,并且不同区域农村的社会结构的构成、变迁方向、变化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异,难以确定统一的量化标准。并且可能出现这样的境况,数据越海量,对事态的理解5就越偏离原本的方向和性质。量化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对社会有整体的质性的判定。在农村阶层研究中,不首先对不同区域农村的阶层分化状况做质性调研,就不能确定自变量和应变量,以及一整套的指标体系,也就做不了量化研究。事实上,对农村阶层分化的质性研究还没有开始,更不用说量化研究。 阶层关系研究侧重于阶层之间的关系性质、状态与方式的定性分析,它考察的是具体的群体关系,也就是处在一定地位结构中的

10、、具有阶级差异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关系与互动模式。周晨虹:近年来关于阶层关系问题的研究述评 , 唯实2007 年第 2期。较之阶层结构的宏观分析,阶层关系研究分析的是具体的阶层关系,必然更多采取微观的研究方式。微观研究的长处是,既能够具体到场域、关系和事件当中去窥探阶层关系的实践机制,能够发掘具体的、微妙的、灵动的关系互动,又不失宏观的判断和视野,因而能够对阶层关系进而对阶层分化状况作出定性。 阶层关系研究是对阶层分化和阶层结构的立体的、动态的、全方位的观测,它不仅能够观测不同阶层在关系互动中所凭藉的资源和策略,还能检测到具体的互动过程、互动模式及各阶层的行为逻辑,亦能在阶层的交互关系中判断不

11、同阶层的结构性位置,从而判断出阶层关系中的主导阶层、阶层组合,以及对阶层关系组合进行排序。下面几组变量在阶层关系研究中较为重要: 1 阶层的结构性位置 尽管阶层结构研究也能勾勒出不同阶层等级位置,但是它是一个静态的等级排序,无法判断阶层结构中主次,因为很可能处在阶层结构上6层的并不是阶层结构的主导阶层,它对阶层结构和村庄政治社会的影响都较小。主导阶层只有在各阶层的关系互动中才能呈现出来,只有那些在关系互动中能够影响其他各阶层和各对阶层关系的阶层,才可能是阶层结构中的主导阶层;反之,不影响(或较小影响)其他阶层和阶层关系的阶层是阶层结构中的次级阶层。主导阶层通过对其他阶层和阶层关系的影响而影响农

12、村政治社会生态,因此从阶层关系中找出主导阶层是必要的。 2 阶层组合 阶层结构也看不到阶层的组合关系,即合纵连横关系。因为在静态的阶层等级结构中,阶层之间是有界线的,看不到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就看不到它们的组合关系(如何组合、为什么组合) 。阶层组合也只有在阶层关系研究中才看得清楚。单个阶层在社会结构和政治社会中的影响可能较小,但是阶层组合就可能影响较大,在具体的阶层关系中揪出这种阶层组合对分析阶层结构和村庄政治社会现象也是至关重要的。 3 阶层关系组合 阶层关系组合是指某一具体的阶层关系,如富人阶层与中等阶层的关系是一对阶层关系组合。阶层关系组合的排列也只能在阶层关系研究中展开。在具体的阶

13、层结构和阶层关系中,可以划分出多对阶层关系组合,但不同的阶层关系组合对阶层关系、阶层结构和村庄政治社会事务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因此,阶层关系组合也是有主次差别的,对它们进行主次排列十分有必要。当前关键是要协调当前农村社会中那些规模大、发生频率高、易于激化矛盾的阶层关系组合。 7总而言之,我国农村走向一个阶层结构更加分化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将日益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状况的基本变量。建构和谐农村的一个关键就是协调农村各阶层的关系,形成农村社会阶层之间良性的、公正合理的互动结构。阶层结构研究显然跟不上形势发展,农村阶层关系研究势在必行。 二、农村阶层关系的性质与状况问题 农村阶层关系研究主要是通过定性的

14、方式,对农村阶层关系的性质与状况的分析。农村阶层关系的性质与状况,体现了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的合理与整合程度,是衡量农村社会关系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指标。不判断阶层关系的性质,不解释阶层关系组合的重要程度,就不能真正把握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及其后果的状况,就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建构和谐的社会关系。有学者将阶层关系的性质与状况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阶层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和谐与矛盾的性质、范围与发展趋势;二是各阶层之间的沟通方式、交往状况和频率;三是各阶层之间的冲突状况。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231 页。这个划分很有启发,确实囊括了阶层关系性质和状况的主要方面,但

15、它可能是依据城市阶层关系做的概括,农村的阶层关系情况可能包含更宽阔的内容。根据农村调研的经验,对农村阶层关系性质和状况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关系的形式 阶层关系的形式包括,一个阶层运用什么样的资源,以什么样的策略、方式和手段与其他阶层进行沟通、交往和交互作用,还有互动的状8况、频率和后果,以及各阶层对互动的基本态度。每个阶层都有其自身的资源禀赋,包括经济资源、社会关系资源和权利资源的存量,它们不仅会依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去与其他阶层打交道,也会考量对方阶层的资源禀赋来考虑自己怎么出牌。资源禀赋是阶层交互关系的基础,不同资源禀赋差别的阶层在互动中的策略、方式和手段完全不一样,在关系中的

16、地位也不一样资源量大的阶层,可选择的方式就多,在关系中的地位就高。考察不同阶层关系组合中各自的资源禀赋,然后考察在这对具体关系互动中双方的行为方式和策略,就能够判断这对关系是处在什么样的状况。譬如,富人阶层通过协商、沟通的办法与下层阶层进行交往,那么这对关系是处在一个和谐状态。因为富人阶层所持的资源要比下层农户丰厚得多,在交互过程中,富人阶层是处在上风的,如果它用的是协商的策略,那么意味着双方关系是平等积极的。相反,如果下层阶层运用的是上访的策略来对抗富人阶层,那么双方关系就是对立的,因为下层所能援引的资源较少,只能借助国家的力量来为自己抗争。所以,既要考察阶层交互过程中的资源占有量,也要考察

17、各自的沟通方式,方能判断关系的状态。 阶层互动的资源对比和互动方式决定了互动的结果,而各阶层对互动结果的基本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下一次互动的方式和关系状态。若一个阶层对该次互动结果认可,下次就会运用同样的策略与方式进行交往,若双方都认可(不一定是满意,有可能不满意但认可) ,则该互动就会成为基本模式。若有一方不认可,则在下一次互动中会改变行为方式和策略,以期改变互动结果;另一方认可,希望维持该结果,那么双9方关系的紧张程度就会出现或加深。若双方都不认可,关系就会极其紧张。 2 关系的类型 阶层间关系的基本类型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这三类关系又可分为一致性关系、矛盾性关系和无关系

18、性。一致性关系的阶层会在行动中采取联合行动,阶层间有可能结成联盟,构成阶层组合。参与阶层组合的阶层越多,说明一致性关系越广泛,说明阶层关系越和谐、紧密。相反,矛盾性关系则是对立关系,矛盾越深刻,阶层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矛盾性的阶层关系组合越多,说明阶层间的分裂状况越严重,阶层关系越复杂,阶层沟壑越难以愈合。无实质性关系表明的,既可以是无瓜葛状态,也可以是一种阶层的区隔状态,或者阶层的冷漠状态,要根据具体的关系实践而定。 经济关系就是物质利益关系,它是当前农村主要的阶层关系类型。经济一致性关系指的是阶层之间在获取物质利益的方式、范围和内容上具有相似性;经济矛盾性关系则是阶层间的利益关系具有

19、相悖性,一个(些)阶层的所得就是另一个(些)阶层所失;经济上无实质性关系是指阶层间在物质利益取向上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互不干扰。经济上一致关系的阶层较多,说明在利益的再分配上是比较公平合理的;而矛盾性利益关系对立越严重,说明分配越不合理,阶层间或阶层组合间的斗争就会越激烈,阶层关系就越紧张。农民阶层对于利益再分配的公平性与否最敏感,如果分配不公,很容易造成阶层对立,严重的会导致群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田先红、焦长权:社会中心范式下的农民上访研究及其拓展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3 期。最近10几年我国一些农村地区连续出现“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现象,于建嵘:社会泄愤事件中

20、群体心理研究对“瓮安事件”发生机制的一种解释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 年第 1 期。表现为社会冲突的众多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无直接利害关系,而是表达、发泄一种负面情绪。这表明近年由于利益再分配领域的不公,极大地冲击了农民的公平感和公平观念。 农村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政治社会态度和政治行为取向,它们在村庄政治上的交互行为就表现为不同的政治关系。农村各个阶层的政治社会态度都较为明确,但政治行为取向却并不是每个阶层都较明显。政治行为取向比较明确的是精英阶层、富人阶层和中间阶层,下层(含中下层)农民的政治行为取向具有依附性。如果后三个阶层达成政治上的一致性,就可以完全垄断村庄政治(一致性) ,因为在某些时候,下层农民在政治上是依附于中间阶层的(无关系性) 。如果没有中间阶层存在,或不起作用,上层与下层在政治上的沟通就要难得多,容易形成上层对下层的政治排斥,造成下层的政治无力感和尊严受损。在这个时候,如果下层阶层中出现政治领袖,那么就会形成上下阶层政治上的对立(矛盾性) 。 社会关系是指各阶层在社会交往中的交互关系。一般意义上,阶层分化是指经济、权力、职业、声望等方面的分化在社会交往关系上造成的相应分化。阶层分化本身就意味着各阶层在社会交往上的一致性被打破,社会被分割为一个个小的交往单位,即阶层。阶层内部社会关系一致性要比阶层之间的一致性要高。按照布劳的说法,人们更多地是与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