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论方志馆建设的必要性及几点建议摘 要方志馆具有大型公共图书馆和档案馆及其他文化机构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它以专门的、独有的、权威的资料为馆藏,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高效、快速、准确地提供地情文献资料,为社会服务。本文围绕建设方志馆的必要性,阐述方志馆的特殊性、功能与作用,最后提出建设方志馆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方志馆;建设;必要性;建议 近年来,各省市的方志馆筹备与建设工作如雨后春笋,正表明方志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方志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它集编修、研究、收藏、服务和组织领导等功能为一体,发挥编鉴、用志、储存、学术交流等多方面的作用,利用已有的修志成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
2、各类服务,是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地方志体现了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特质、特色和个性, “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优势,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世致用的价值” 。地方志、地方史志、方志、志书,泛指“记载某一地方的地理、历史、风俗、教育、物产、人物等情况的书” 。地方志以特殊体例的著述,汇集各地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的历史和现状,是全面、系统、准确的国情书、地情书,是传统思想文化、当代思想文化的共同载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编地方志,以先进思想为指导,反映区域内各行各业的2整体情况,内容丰富新颖、资料翔实可靠,是其它图书难以比拟和替代的。方志馆是地方志工作者以此为依托,走志、鉴
3、、库、馆、服务开发五业并举的发展方向。 一、建设方志馆的必要性 随着方志事业的不断发展,方志馆建设成为一个新生事物。地方志提供比较全面、准确和系统的历史、现实资料的基础,而方志馆的建成必将进一步形成地方志知识与信息发展的集散地。 (一)搜集、保存、管理和开发利用地方志是方志机构的法定职责 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图表、照片、音像资料、实物等以及形成的地方志文稿,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指定专职人员集中统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损毁;修志工作完成后,应当依法移交本级国家档案馆或者方志馆保存、管理,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出租、出让、转借。 ”并把“搜集、保存地
4、方志文献和资料” , “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作为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职责。 (二)建设方志馆是地方志事业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设方志馆是实现“志、鉴、库、网、馆”整体推进的地方志工作新格局的一项重要工作。 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每 20 年左右编修一次” 。不断出版的各类方志、年鉴,编纂地方志过程中搜集的各类资料和形成的志稿等,仅仅是资料室已无法承担新形势下赋予的日益繁重的收藏利用任务,需要方志馆进行有序的收藏整理,最大化的开发利用。同时方志馆是纂修地方志书资料搜集的重要途经之一,是完成地3方志编纂工作的重要基地。 二、方志馆的特殊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了世界记忆工程,方志馆建设也是民族文
5、化记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有 3000 年的历史。数千年间,代代赓续,撰修出的方志著作难记其数,虽历经劫难遗失,幸存数量仍令人叹为观止。据诸葛计所著中国地方志五十年史事录介绍,至今我国大陆仍存有通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乡土志、里镇志、卫所志、关隘志、岛屿志、盐井志等近万种共 11 万余卷,占我国现存古籍的1110。另有山水志、寺庙志、名胜志、书院志等超万种,其卷部也难记其数。 如此浩瀚的方志文化遗产及历代各类志书,早已被分散收藏于各类藏书馆,成为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新修志书续修的普及为方志馆的产生应运而生、择时显现孕育了充足的条件。悠久的修志传统是方志馆产生的前提,纷繁浩瀚的现
6、存志书是方志馆形成的基础。方志馆的建立,就是把我们祖先的历史保存下来,将零落在各地、收藏在各类图书馆、分散无序的大批志书,搜集、整理、集中,不仅保存历史的真实记录,还要研究和开发利用方志宝库,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提供服务,确实是益于当代、惠及后世的创始之举。 (一)方志馆是集存储、研究、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地情历史文化资源与开发利用的重要载体,是集中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与特色的重要窗口 它既是一种物质文化的地理标志,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地理标示” 。4通过方志馆去深人探索各省所具有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史迹的兴趣,可以大大增强本土历史文化的凝聚力和辐射力。通过开展地方文献的收藏、编研、展示、交流等活
7、动,集中发掘和培育城市人文精神,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历史文化的凝聚作用,同时在对外交流辐射中扩大影响,成为本地文化之传统与现代的最佳连接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方志馆是延续本土文化“根脉”的重大举措,是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文化大省融合创新的重要工程。 (二)方志馆是当今社会复杂系统文化网络中不可或缺的纽带 全国各地文化设施已较具规模,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艺术馆、档案馆、展览馆、音乐厅等等均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的文化网络。当方志馆建成使用后,它将成为这个网络上不可缺少的纽带,必将发挥它与众不同的作用,并且随着科学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历史文化价值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现,是保存与
8、研究各省历史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 三、方志馆的功能与作用 一个馆藏丰富、管理规范、设备完备的方志馆,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一)地方文化储存功能 目前,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具有文化储存功能的主要有图书馆、档案馆、方志馆。但有较强地方文化储存功能的应首推方志馆。因为,图书馆虽然文化储存容量大、辐射性强,但它收藏的重点是全国乃至世界各国出版的图书、期刊,对地情资料的收集远不及方志馆全面。档案馆5收藏的内容主要是辖区内各机关、团体、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对辖区内地方志、年鉴、内部资料及河流、山川、地形地貌、民俗风俗、气候物候、口碑资料等需经实地勘察、调查获取的资料收集的较少。而方志馆以征集、收
9、藏、利用、开发、编辑本地的各类地情资料为主业,兼顾历史、兼顾外地和其它。它的收藏范围,既涵盖了档案馆所藏档案的精华部分,也有档案馆未列入收藏范围的内容。从已建成的方志馆看,其收藏的地情资料范围十分广泛。方志馆收藏的这些资料,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自然到社会,从政治到经济,从历史到现在,从人物到风貌,一应俱全,其地方文化储存功能是图书馆和档案馆无法比拟的。 地方文化储存,是社会赋予方志馆的一项基本职能。因此,方志馆对地情资料的收集、挑选、整理和提供利用,实际上是围绕着文化储存这一首要目标进行的。它以服务现实为方针,以开发为己任,以优质服务求生存,以快捷高效求发展,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独
10、特的作用。它的作用是一般图书馆、档案馆及其它文化机构无法取代的。人类所进行的文化储存,不但是对文化载体的收集、保存过程,同时也是对文化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方志馆对收集的地情资料进行挑选、鉴别、分类、编目乃至数字化处理,其目的在于使繁杂、零乱的地情资料变成系统、有条理的集合体,既能对其进行实体控制,又能对其职能控制,从而便于对地情信息的提取利用。所以说,对地情资料进行鉴别、整理,实质上是方志馆为正常发挥文化储存功能而对馆藏进行优化处理的过程。人类进行文化处理的目的,在于文化的分配和应用。因此,凡是被6赋予了文化储存职能的机构,都肩负着向社会传播文化信息的使命,方志馆也不例外。在社会公众的眼中,
11、方志馆不仅是一座地情资料中心,同时也是连结着历史和现实的桥梁。通过它的中介作用,人们在追忆往昔的同时,对周围的现实社会产生更深刻地体味。提供地情资料为读者所用,正是方志馆发挥这种中介作用的主要方式。也正是由于有这种中介作用,方志馆才具有资政和教育功能。 (二)资政教育功能 众所周知,地方志有资政、教育功能。方志馆收藏了大量的地方志和其他地情资料,成为一地的地情资料中心,其资政和教育功能要比一本或几本地方志强大的多。 首先,方志馆有较强的资政功能。地方志是由政府主持编修的“官书” ,这种“官书”真实地记述了各机关过去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各机关在制定新的方针、政策,
12、各级领导干部在做新的决策时参考这些地情资料,能少走弯路,减少失误,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地方志是一定地域地情的载体,它记述的是一定地域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从横的角度看,方志横陈门类,无所不包。它涉及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历史、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民俗、人物等。是一种巨大的地情资源和信息资源,这些地情资源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参考材料。 地方志记述的内容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并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这就决定了在一地具有较大影响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都是地7方志记述的重要内容。地方志记述的这些资料能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方志馆收藏的地情资料
13、,综合记述了一地从自然到环境、从历史到现在、从人物到风貌的基本情况,是专家学者研究本地自然环境、地方历史、城市建设、人物等不可多得的基础资料。地情资料还可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查阅馆藏的地情资料,能尽快获得一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社会发展等情况。 其次,方志馆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方志馆作为保存地情资料的中心,它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教育功能。一是爱国主义教育。方志馆收藏的地情资料中,有许多记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史,利用这些资料可以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历史教育。馆藏的地情资料中,许多记述了我国人民反抗封建主义、帝
14、国主义压迫和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利用这些资料可以开展历史教育。 (三)方志馆研究功能 方志馆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编修地方志积累资料。因此,一个常设的实体方志馆,应担负起地方志研究的重任。方志馆对地方志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承担地方志编修任务。方志馆成为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地情资料的实体后,有利于修志人员的相对稳定和修志业务水平的提高,这为编修高质量的地方志奠定了基础。同时方志馆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地情资料收集、整理和提供利用中,熟悉了馆藏资料,由他们编修地方志有8利于资料的取舍。方志馆可以选拔业务水平高,有丰富修志经验的人员,专门从事地方志的编修工作。这部分人,在一部志书编修完成
15、后,即可转于下轮志书资料的筛选、整理以及篇目的拟定工作。这样做可以真正实现专家成书,确保志书的质量。 二是进行修志经验的总结。每一次修志都会积累极为丰富的经验,这是方志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应及时将这些修志经验进行理解消化,系统科学地进行总结,使之成为理论形态。这项任务也应由方志馆专职修志人员来完成,使他们在总结经验中,深化对方志编纂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修志水平,为下轮修志提供导航和借鉴。 三是开展评志活动。方志馆收藏了丰富的地方志,方志馆工作人员可以有计划的开展评志活动,通过对某些有特色的地方志书的点评,努力探求地方志编纂的特征和规律,学习他人的修志经验,丰富自己的修志知识。 此
16、外,有条件的方志馆,还可以进行方志学应用理论和基础理论的研究,推动方志事业的发展。 三、建设方志馆的几点建议 严复说:“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 ”我们在保持优秀文化传统的延续性、稳定性的同时,也要形成新思路,开展新实践,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 (一)树立网络意识 国际化是文化发展的要求,我们需要开拓思路,以博大的胸怀走向新世纪。我们应当抓住发展契机,将文化的涵摄力与新思维、新技术有9机结合,加快电子文本的制作和上网推广。 (二)加快资料征集 方志馆是方志界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但是再伟大的工程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湮没,只有汇聚着人类文明精华的系统的知识宝库,仍然会在人们的记忆中闪耀光辉
17、。方志馆应当是知识信息的汇集、传输和成果转换的中枢系统。要加强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开发,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占有全面、系统的方志资料。 1.明确藏书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积极关注宏观资料(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军事、科技等方面的文献、数据、图片、实物等) 、微观资料(如城市地图、广告、电话号码簿、地方音乐、文稿、谱碟、著作、老手艺、老招牌、老方言、老照片等)等地情资料;积极关注各种线索,关注学术热点、社会热点。 2.采用多种渠道和方法收集、交换、采购、征集和抢救有关地情资料;重新发掘全国地方志资料协作中心的作用,减少经费缺项。 3.通过对地情图景的认识,分清资料书、版本书,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版本
18、书中最重要的是善本书,清康、雍、乾以前的雕版书、手抄本以及日本、朝鲜刊刻的古籍称为善本书,价值连城。我们在力求资料齐备的同时,可以考虑收藏清末民初精刻本、民国初版本、纪念印刷品、老报刊画册、旧志书。 (三)提高服务意识 在信息、资料、存史等方面挖掘功能,提高藏书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101.实现数字方志馆和实体方志馆的共建。目前图书管理工作已不再是青灯黄卷的枯燥劳作,而是引领时代潮流的信息前沿。只有积极参与知识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运作和循环,才能充分发挥方志的独特作用。应当在思想上尽快与时代接轨,为方志馆进行快速高效的资料准备工作,建立完备的信息储存与传递系统,使志书中的各类信息动态化、
19、智能化,建立方志信息检索和传输的社会共享机制,引进企业管理机制和竞争机制,降低管理成本和信息处理成本。 2.加强内引外联。进行积极的国内联网(出版社、书商、兄弟馆、书店、各省市县修志机构)和国外交流(学术研讨、图书征集) 。主动“走出去”积极掌握第一手的图书信息,与境内外中国地情研究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广开图书发行渠道,实现以书养书。 3.强化管、用结合的意识。方志信息资料藏之名山固然好,但如果只管不用,或用不到位,就无法体现方志资料的真正价值。可针对政府上网工程、续志工作、年鉴编辑、地情书编写等工作打开资料利用的渠道。 (四)形成人才优势 人才短缺是书家大忌。我们应当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活资源的观念,以人为中心进行资源配置。并且,任用对象也应从单纯的文人、学者向征集、发行、编研、管理、行政、市场推广等复合型人才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