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问题及其解决对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587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问题及其解决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问题及其解决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问题及其解决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问题及其解决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问题及其解决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摘 要:我国自 1998 年以来实施的高校扩招,利弊兼有,众说纷纭。由于教育市场化条件的不够成熟和市场化运行的不规范及在校生数量的剧增,导致了一定程度上育人质量的下降,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也因此受到冲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深入分析。冷静地思考有助于我们找出结症之所在,对症下药,使我国高教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市场化;高校;扩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238-03 我国自 1998 年实行高校扩招以来,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从 1990 年的60.89 万增加到 1998 年的 108

2、 万,又到 2009 年的 629 万,其后招生规模基本稳定在这一水平,高等教育已经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毋庸置疑,这一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和国家综合竞争力产生了积极作用,对缓解就业压力、稳定社会治安、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也多有裨益。但因国力所限,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国家对大众教育无力全部买单,也无力负责毕业生就业,必须按市场化机制运作。因此,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必然会在教育中涌现,有时出现的问题具有冲击性,其影响深远。需要对此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加以预防或解决,以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快车道上健康地远行。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利弊浅析 2高校扩招和教育市场化利弊共

3、存。中国人做事善于权衡利弊,利大于弊则为之,弊大于利则不为。有时须等待条件成熟而有利时为之,也可创造条件使利大于弊再为之。此均谓“徐图之” 。 高校扩招和教育市场化之利,具体有五: 一是避免遗漏人才,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能圆大学梦。 二是提升学历,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缩小与发达国家教育水平的差距。 三是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四是发展经济,拉动内需。 五是教育设施设备投入可由收缴学费承担,减轻国家财政压力。 其弊有九: 一是扩招实为降分数录取,以降低录取标准为代价,使扩招的普通高校生源平均素质低于以往。 二是变“精英教育”为“大众化教育” ,学生良莠不齐,学校各

4、种不良现象增多,增加了教务管理、后勤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 三是学费高昂,寒门子弟无力承担,使部分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 四是生师比的快速提高,导致年轻教师比例过大,片面注重高学历,轻视实际教学能力,导致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下降。 五是高校业绩攀比下教师负担过重,教育教学精力投入不足,影响育人质量。高校重排名和学科竞争力,重“一年树谷” ,轻“十年树木” ,略“百年树人” ,把精力都用在“多出、早出、快出科研成果”上,轻本专科教育,使之成为口头重视、实际轻视,会上重要,会下次要的“配3角” 。 六是“用所非学” 、 “学所非用”现象突出且普遍,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导致人才市场“高配低用”和“聘低抑高

5、” 。 七是学历教育含金量下降,毕业生缺乏竞争力。很多人不得不接受“再教育” ,才能找到或胜任工作;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层次趋低,也刺激了硕博扩招。 八是精英教育的“机器”不适应生产大众化教育的“产品” 。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一时难以适应急剧扩招的形势。有些学校是边扩招边配置资源,而不是先做好充分准备再扩招,更不是循序渐进地扩招;还有的高校,没有“金刚钻”也揽“瓷器活” 。 “大跃进”式的扩招,怎能把高等教育当成事业来做?又怎能做好?师德师风建设薄弱,教书育人风气渐微;生源质量下降,校园文明程度降低,学风考风不正,增加了高校的管理难度,也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

6、声誉。 九是教育规模宏大、教育力量相对薄弱的形势下,高校和高等教育工作者有很多无奈和力不从心。难以发掘学生潜质、因材施教、精雕细刻,只能高度同化,人才培养势如工厂。 二、高等教育市场化导致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一)人才培养工厂化 工厂是大规模生产同一化产品的地方,用的是规格化原料,靠的是标准化控制。作为教育对象的人则志向、心性迥异,智力高下不等,必须因材施教,对待学生不能像工厂对待原料那样“统一处理、统一加工” 。4要像加工玉石一样,根据玉材质地、色彩、尺寸加工成各色工艺品,这样才能充分显示出成品的独特价值。若不顾材质差异而一律加工成统一规格的产品,就毫无特色与价值可言。而目前的情况是高校

7、工厂化人才培养的做法十分普遍。高考申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对专业内涵及其课程体系并不十分清楚,对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自己也不了解,用所掌握的就业信息很难预测毕业时的就业形势。所以,高校对入学新生还应细分班,对以专业为基础的教育方法适时微调,授课教师更要结合实际,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二)社会人才结构不合理 目前,一方面社会在许多领域缺乏人才,另一方面每年约有三四成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人才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充分暴露出教育市场化的弊端。在国家尚不够富强的今天,应该从产业布局与发展角度对人才培养进行适度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分层次培养人才。对于高考成绩优异、有志于从事各类研究并在将来继续深造的

8、学生,可有计划地培养为创造性人才;对于高考成绩较好,或虽成绩优异但不愿从事第一类工作的学生,应有计划地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于高考成绩不佳,但渴望继续深造的学生,可定位在高等职业或专科类教育层次,有计划地培养为高级操作型人才。这样使人才队伍形成“金字塔”结构,这是最稳固,最合理的。目前人才队伍并未形成这样的结构,亟待国家宏观调控,单靠市场格局下高校自身调控难以解决。 (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目前,国家整体教育资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有些地区高等5教育发达,有些地区却十分落后,呈现地域分布不均;国家对“211” 、“985”院校与地方普通院校的投入差别很大,地方所属院校中,财政投入也分档次。

9、这些都制约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这种政策在精英教育时代尚可,在大众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应该面向受教育的大众,不应该再倾向于少数精英。否则,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发展将受限,在保量的同时难以保质。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是一种“市场”加“计划”的运行模式,其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1)根据受教育者的市场需求确定招生规模,而不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确定招生规模;(2)不是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让高校在相同起点上靠自身“内功”和市场适应能力去在竞争中发展,而是采用“培育”一批、 “保护”一批、 “放活”一批的非市场化方式对待高校。 “计划”部分不合理,“市场”部分不规范。严格说,还不是真正意义上

10、的教育市场化。 (四)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加大 目前的高校生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为了孩子上大学不惜一切代价,有多少家长将半生积蓄(或东挪西凑的钱)全部押上,更不乏贷款者。但是,高校毕业生实际就业率并不高,找一份可心的工作更不容易,很多学子毕业就“失业” 。使教育投资“打了水漂”,还有的因此而债台高筑,一贫如洗或一蹶不振。该问题要靠政府建立人才培养规划、增加财政投入来解决。 (五)人才资源浪费严重,供需矛盾突出 国家每年的教育投资约占 GDP 总值的 3%,庞大的教育开支,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却学所非用,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造成财力和人力资源6的极大浪费。一方面,人才紧缺的行业求大

11、于供,另一方面普遍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再加上低需高配,构成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和浪费。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不够健全、综合国力仍较薄弱的情况下,百业待举,基本设施和养老、医疗、住房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都需要大量资金之时,更应该注重教育投资的计划性和实效性。人才培养适度的计划性是必需的,国民还没有富裕到可以“消费”教育的程度,国家也没有到对人才“饥不择食”的地步。人均教育资源不足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仍在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不把有限的“钢”用在“刀刃上” ,含钢量低的刀还是形同铁片。 “虚胖”的高等教育应该“瘦身” 。不然会举步维艰。 (六)人才含金量下降 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被称为

12、“人才摇篮、民主堡垒”的西南联大,短短的八年时间,创造出中国高等教育的神话。在 3 800 人的毕业生中出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78 位中科院院士、12 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批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它树立的丰碑至今无法超越,也留给我们无尽的思索。从办学硬件资源讲,现在比那时不知好过多少倍;从学生受到的关注讲,现在的呵护和期许也远胜于那时。看来“关爱”与物质条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精神追求。那时的师生将自身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求知精神,所形成的“民主自由” 、 “严谨求实”和“活泼创新”的联大精神影响了那一代人和其后几代人。现在高等教育似乎更受

13、关注,但这种关注中更多的浸染了“自我” ,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找到好工作,个人7有好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似乎没有太多联系。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含金量”较扩招前普遍下降已在全社会达成共识,这是教育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有其内在的精神原因。 (七)教育理念媚俗 市场化就是买方市场,如果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行事,高校就像个饭店。老师是厨师和服务员,学生是顾客。顾客想吃什么点什么;厨师饭菜做得如何完全由顾客说了算。这有利于促进饭店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厨师、服务员的业务水平。饭店要想经营下去并且发展壮大,必须揣摩透顾客的心理,了解并迎合顾客的需要。但是,顾客众口难调,对饭店和厨师的评价莫衷一是。因为顾客是上

14、帝,他们总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试想,如果教育如此市场化,学校该怎么办学?老师该怎样上课?讲什么才能让所有学生都满意?须知,饭店的顾客在饮食方面也有很多盲区与误区,也有不良饮食习惯。在没有办法的前提下,某些学校和老师只能从众与迎合。学生毕竟不够成熟,尤其是扩招后的普通院校的学生(不像精英教育时代的学生) ,对社会了解甚少,对人才培养问题理解不透,自我的东西多一些,也不乏厌学之人、愤青之士、玩世之辈,若一味媚俗,校将不校。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学校该怎样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永恒课题,也是师-生、师-校、生-校矛盾的多发地,在这方面学校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但也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对学生引导、教育,

15、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现实中也确有一些学校和老师,不去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也不了解学生的想法,我行我素,这样会误人子弟。 8教育就是培养有思想、有理想、有学识、有技能的人才。犹如一个军马场,要将一匹匹小马驹训练成为充满智慧、力量与速度的千里马,日行一千不辍,夜行八百不疲;穿枪林,越弹雨,不畏不中;善识途,避坑泽。虽不能保证将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这样的千里马,但须有造就他们的条件和能力。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市场化了,只能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再回归于计划教育轨道,势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那么,在市场化的高教形势下,如何防治上述弊病,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高校及其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思考和身体力行。 三

16、、市场化运作的高等教育应做好的几件事 (一)本科教育应厚基础,并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近年的就业形势证明,高等教育专业人才整体供求关系不平衡。总的来说,毕业生在本专业就业人数一般不足二分之一,甚至少于三分之一。毕业生改行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办学软硬件的配置需要时间,专业建设更需要积淀。因此,即使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也无法跟上市场多变的步伐。目前过于强调专业教育,在专业基础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教育资源相对较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择业适应能力,影响改行人才的发展。本科教育的专业要有效整合,避免过细和重复,各专业课程体系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衔接性和实用性。 (二)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对教学文件、

17、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不能限制过死,要不拘一格。否则就会“千师一面” , “千生一技” 。师风师德对学风影响很大,教师每节9课都在通过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为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健康地成长、全面提升素质,也为提高考研、考公务员录取率及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校应该实施全程导师制,由导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业进行具体指导和管理,并且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提前让学生做好四年学业规划和人生阶段规划,不时地答疑、解惑、鼓励、鞭策。 辅导员应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深入班级,深入课堂,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辅导、学业指导和生活管理。提倡所有辅导员都当班主

18、任,这有利于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目前有不少学校或院系实行辅导员与班主任分开制,如此不利于统一化管理。 以往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都是按照 60 分及格制进行,教师只能严格遵守,不能越雷池一步。从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和主动性角度出发,应给授课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允许其自由选定考试、考核方式,并根据授课对象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自定考核及格线。学校也不应限定考试的不及格率和以及格率及学生评价作为考核教师的最主要依据(在教学监控不到位的情况下,实际上成了唯一依据) 。 (三)学校抓好“四风”建设 师风、学风、考风、校风是学校的办学基础和人才培养的前提,好的“四风”要靠长期培育和上下传承。因此在抓好师德

19、师风的前提下,要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开始,学校要对这“四风”从上到下一抓到底,从始至终常抓不懈。如此经过几届学生,就可形成或恢复良好的“四风” 。 10(四)发挥好学生家长的外援作用 大学不像中小学,经常开家长会,学校、老师与家长联系较多。因此,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并不了解。家长对学校、老师和学生学业的有限了解几乎只有学生一个渠道,这不利于家长与学校的正常沟通和学生的培养。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是老师无法替代的,家长与学校的共同关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故学校要建立与家长的沟通制度并有效运行。 (五)发挥好成功人士的示范作用 社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创业史对激励、鼓舞、引导学生成材有很好的示范作

20、用,其影响深远,其效果是学校常规教育难以达到的。邀请本校毕业的社会精英回校演讲,效果最为突出,传播的“我为学校而骄傲,学校因我而自豪”信息,对学生的爱校、自爱、自强情感的建立十分有益。 (六)搞好校园周围人文环境建设 高校办学不仅需要好的内部人文环境,外部环境尤其是周边环境影响也很大。目前的社会极为复杂,校园周边一些网吧、歌舞厅、麻将馆、洗浴中心等娱乐场所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分散其学习注意力。有的学生因此患上“网瘾” ,荒废学业,甚至不能正常毕业,也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因此,高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呼吁政府,按照国家有关法规予以整治,还校园一个宁静的氛围。 四、结语 高等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育人工程,需要不断探索适应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