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党的网络执政力与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24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提升党的网络执政力与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面提升党的网络执政力与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面提升党的网络执政力与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面提升党的网络执政力与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面提升党的网络执政力与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全面提升党的网络执政力与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来,一直努力探索推动国家社会管理职能实现方式在社会领域方面的创新工作。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尤其是进入网络时代,党的执政,不仅要能驾驭国家,治理网下社会,而且要能够驾驭网络,主导网上社会。因此,应该把建构和提升党的网络执政能力作为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党执政方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命题。在网络信息时代,党的网络执政力建构应该围绕透明、参与、服务、对话、吸纳、合作、稀释、平衡等八个方面维度展开。提升党的网络执政力的现实路径是解决党在网络中存在、有用、整合与影响等四方面的现实问题。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需要在网络平台上建构党的工作

2、体系,包括党的自身工作体系、社会工作体系和意识形态工作体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网络执政力;执政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D25/C93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3)02008306 一、全面提升党的网络执政力是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一项重要命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国家具有内、外两方面职能,其中,内部职能包括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方面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的执行取决于政治统治职能,而政治统治职能的维持又必须以社会管理职能为基础。其中,所谓社会管理是指,国家运用公共权力对国家内部社会事务的管理,2从而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政治统治的巩固。

3、它包括公共权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两方面的主体建构和秩序建构。另外,在国家推动社会建设中还存在着以社会秩序建构为重点的行为,这部分行为在实践中我们也将之称为社会管理。这就意味着社会管理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两种内涵,前者是与国家职能实现相联系,后者是与社会建设相联系,是前者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社会结构、政治形势以及思想观念等都对广义上的社会管理的具体实现方式以及狭义上的社会管理行为产生影响,因此社会管理的参与主体、涉及范围、干预深度和具体手段等都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和政治状况而发生变化和创新。 在建国之初,为了克服中国社会“一盘散沙”局面与现代化建设对组织化诉求的矛盾,中国共

4、产党通过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位社会体制,使国家社会管理职能以国家权力和政党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和直接的统合和管理的方式来实现的。改革开放之后首先启动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标志着国家社会管理职能在经济领域的实现方式开始从国家一元化管理向政府宏观管理和市场微观调节相结合的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单位社会体制逐渐退出,原来由单位所包办的社会事务也被抛进社会。如何使这些社会事务得到有效承接以及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福利得以保障,就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后所面临的一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社会问题。因此,从上一世纪末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探索推动国家社会管理职能实现方式在社

5、会领域方面的3创新工作,党的十六大明确将社会建设作为重大战略提出,并将“改善民生”作为本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 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全面加速等原因,导致社会结构状况和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因此而大量出现。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网络社会从本世纪初开始在中国逐渐生成,市场力量和网络力量的共同作用,不仅使社会组织以有别于其他发达国家的生成方式在中国开始大量出现,而且使中国社会区分成“网上社会”与“网下社会”两个空间,并相互建构和相互促进,形成了强大的动员和组织能力,这就意味着社会中已经出现了社会自我组织化和自我服务性的力量

6、。能否有效化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不和谐因素以及将这些已经形成的社会组织化力量转化为社会建设的建设性要素,不仅关系到社会建设问题,而且关系到政治建设问题。这就意味国家社会管理职能方式在社会领域的创新除了要在“改善民生”的问题上继续下工夫外,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社会秩序,即对狭义的社会管理工作予以创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 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管理创新是党中央为了应对中国社会结构变化而采取的一项具有政治意义的战略性举措,而中国社会转型是在市场经

7、济体制改革和网络社会生成两种力量推动下发生和发展的,前者是制度变迁所带来的社会转型,而后者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转型,相对4来说,后者更具有冲击力和影响力,它不仅改变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结构,而且还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空间观念。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网络社会不再是简单的“虚拟社会” ,它实际上是以“虚拟方式”存在的“实在社会”,因为,这个社会已经联系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每个人的生活实际运行与实现也基本上都通过网络社会来实现。这种基于网络交往形成的“网上社会”与基于物质生产活动和人际交往形成的“网下社会” ,就成为当今人类存在无法摆脱的两大空间。如果加上

8、人类基于制度所建构起来的政治空间,即国家,我们可以断定,在网络时代,人们实际上生活在三维空间中:即网上社会、网下社会和政治社会之中。与此相应,形成三种身份:即网民、市民和公民。这决定了党在网络时代的执政,不仅要能驾驭国家,治理网下社会,而且要能够驾驭网络,主导网上社会。如果党在网络社会无能为力,那么党在网下社会与政治生活的所有努力都可能瞬息之间化为乌有。在这方面,有越来越多的实例提供相应证明。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把建构和提升党的网络执政能力作为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党执政方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命题。 二、建构党的网络执政力八大维度 根据现代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网络社会运行的内在逻辑,我们认为,在网络信

9、息时代,党的网络执政力建构应该围绕着八个方面维度展开: 第一,透明。所谓透明,就是指党的领导执政的信息公开、程序民主和过程透明。网络具有很强的穿透性,组织的封闭性与过程的模糊性,5往往成为网络穿透的对象与目标。这决定了网络时代,政党的信息公开,程序民主与过程透明,是政党执政保持与网络秩序适度协调的关键。否则,政党执政,不是被网络社会所抛弃,就是成为网络社会穿透的对象,并因此与网络社会对立起来。一旦出现这两种情况,党的执政能力必然被削弱。为此,党应该借助网络,增强自身组织、制度与行为的透明度。第二,参与。所谓参与,就是指党的组织和人员,包括党的其他资源,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社会之中,并在其中

10、积极活动,发挥作用。为此,党应该在两个方面作出努力: (1)在场。即党不仅在“网下社会”在场,而且要在“网上社会”在场,并保持两种“在场”的互补与呼应关系。 (2)联网。党在“网上社会”在场的关键,就是党的组织能够与网民、网上组织建立“联网”关系,从而保持信息沟通的通畅和交流的便捷。在网络时代,党的组织没有“联网”的功能,就不可能参与到网络社会之中。 第三,服务。所谓服务,就是党通过网络改变党服务社会和服务民众的方式,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网络已经深刻改变了各种服务方式,不仅使服务走向多元,而且使服务更加深入、细致和便捷。作为执政党,其服务社会和民众的能力直接决定其赢得

11、社会和民众支持的水平。这是执政的铁律,它决定了网络时代,党必须增强其在网上社会的服务能力。为此,要从体系、技术与方式等维度改进和增强党在网上社会服务社会和民众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们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6第四,对话。所谓对话,是指通过网络建立有效的协商对话机制,从而使协商民主成为网络时代党推进民主的重要平台。网络对现代政治的最大意义就是使得各权利主体都可能参与到利益表达之中,并使得各种大范围直接的表达和对话成为可能。对话是协商的基础,协商是民主的本质。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直接表达与参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民主形式,在网络使得这种民主运行获得强大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党在网络社会中的对话和协商能力就

12、成为党推进人民民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不能参与网络对话,不能借助网络建构协商机制的政党,是难以实现执政现代化的。为此,党应该努力从两个层面建构起对话和协商机制: (1)党内的协商对话。这体现了党内民主。通过协商对话方式来促进党组织内部的民主运行,加强党组织内部的监督与认同。 (2)党与社会的协商对话。这体现了人民民主。党与社会的协商对话使得党与社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整合社会,表达多方意见,凝聚共识。这样就在技术上解决了人民民主的运行问题。 第五,吸纳。所谓吸纳,是指党通过网络来有效吸纳网上社会的意见表达和各种网络社会的组织力量。任何政党执政都必须通过凝聚社会,表达社会意志来实现,中国共产

13、党执政也必然如此。在网络时代使得人民的生活空间从一元拓展为二元(即“网上社会”与“网下社会” )的情势下,党的吸纳体系就必须从“网下社会”延伸到“网上社会” ,否则,党对民意和社会力量的吸纳是不完全和不全面的。吸纳能力不足,必然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在“网上社会” ,党的吸纳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7(1)吸纳意见。要注重联系群众及各类社会组织,吸纳其意见与建议。 (2)吸纳组织。要加强与各类网络组织的联系,尤其要重视对新型的通过网络生成的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与这些组织建立密切关系。(3)吸纳网站。要将具有强大网络能力的网站吸纳到党的周围或者有意识地培养能够为党服务的各类民间性的大型知名网站。只

14、有这样,党才能在“网上社会”建构起多层面、全覆盖的网络吸纳体系。 第六,合作。所谓合作是指在网络社会中建立党组织内部以及党组织与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合作关系。具体包括:一是党组织内部的合作。合作关键在于党内部组织部门各级党委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合作体系,包括信息共享与交换,打破原先党内部工作部门的隔离障碍,提高组织内部工作效率。二是政党与社会各种社会力量的合作。 第七,稀释。所谓稀释,是党通过积极正面工作,稀释网络社会中的“非主流的强势意见和势力”的影响,以保持党在“网上社会”的主导权。网络社会打破了既有的权力结构和权威模式,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能利用网络所弥漫的各种情绪和氛围来塑造自己,从而成为某

15、种权威力量或意见领袖,并由此聚集起大批的网民与网络力量。网络社会必然创造这种力量和权威,而要削弱这种力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相应的网络权威和力量来抵消和稀释。任何强力和简单的压制,都可能使这种网络力量与权威得到放大和增强。因而,执政党对网络所塑造的权力与权威必须具有有效的稀释和融化的能力。这种能力8的基础是党与网络社会之间的紧密与通畅的关系。除此之外,党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培育自己的网络权力和权威,赢得意见的表达权和话语的引导权。党在网络上的任何脱位和失语,必然导致网络权力关系和权威结构的失衡,其后果就是冲击党执政的基础与权威。 第八,平衡。所谓平衡,主要是指平衡“网上社会”所形

16、成的不同的利益、阶级、民族、宗教等关系。必须注意的是,网络不仅使得个人的存在有“网下社会”存在与“网上社会”存在之分,而且使得社会各个阶级、民族以及宗教力量也有这两种存在之分。平衡各种社会力量的关系,创造有机的社会和政治共同体,是现代宪法和民主制度的使命,也是执政党执政的核心任务。但是,随着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个体获得“网上社会”存在,既有的宪法、制度以及政党组织在平衡关系,维持社会和政治共同体内在团结与统一方面,就有了许多灰色空间。在当下,这个空间就必须通过执政党在“网上社会”的有效空间来弥补。许多事实表明, “网上社会”的失衡和分裂往往是“网下社会”失衡和分裂的导火索和推进器,而且一旦它们之

17、间形成共振,整个国家与社会就可能分崩离析。所以,强化党在“网上社会”的平衡协调能力,已成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提升党的网络执政力的现实路径 根据网络时代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我们认为,党要达到全面提升自身的网络执政力的目的,就必须解决党在网络中存在、有用、整合与影响等四方面的现实问题。 第一,解决在位问题,即地位与在场的问题。诚然,在网络中建有9政党网站是党在网络中存在的第一步,但是,仅仅如此,并非意味着党在网络中的完全或真正的存在。我们认为,政党在网络中存在的本质,在于解决政党网上存在和网下存在有机统一问题,即政党能够借助网络特性在网络空间中实现真实在场。所以,党要建立一

18、个能够体现政党整体存在并与社会有机互动的具有较强主体性的网络存在体系。这种存在体系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指政党组织在网络上不论是在形象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应该反映出相应的整体性,而不是各自为政的碎片化。 (2)体系性。所谓体系性是指党组织网站应该体现组织和功能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以及形式多样性与体系完整性之间的有机统一。 (3)管道性。所谓管道性是指党组织网站应该具备较强的沟通管道功能,群众可以通过这种管道式存在进行参与表达意见,使之成为一种能够与执政权力形成沟通的管道。 (4)服务性。所谓服务性是指党组织网站应该具备完善的政党服务系统,使群众有困难通过网站就能够找到责任部门

19、,并能够得到及时服务。 第二,解决有为问题,即解决党组织能力问题。党要将党的组织网站建构成为一个适应网络社会交往方式的具有较强政治功能的有用的平台,从而为提升党组织在网络空间中的驾驭能力奠定基础。具体来说,政党网站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功能: (1)运行民主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让党员和民众能够表达意见,提出批评,起到监督作用。党组织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听取党员和民众10的意见。 (2)群众工作的平台。党组织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来收民意、解民情、答民惑、暖民心,进一步丰富党的群众工作内容,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 (3)党组织活动的平台。党组织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党的干部与党员、民众之间交往互动,成为加深党

20、组织与社会互动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党组织活动内容和范围。 (4)资源交换或者共享的平台。构建这个平台的任务是如何使社会一部分的资源服务另一部分的资源。当人们遇到困难了,可以找到这个平台来解决,从而使资源能够变成交换的、共享的。虽然政党网站不可能变成热门的网站,因为人们的生活中,只有一部分的生活是政治生活。但是,当人们面临问题了,可以使党作为第三方的力量来给予保证,使党成为第三方的公信力保证资源交换的进行,使大家可以放心地进行资源交换。 第三,解决整合问题。主要是指通过党的组织网络形态再造,实现网上和网下党组织内部资源整合,具体包括: (1)创新党员联系方式。随着代际的更替,许多人都在网络空间中存在了。这就需要通过采取一定技术手段,在网络上建立相应机制推动组织内部有效整合,创新党员联系方式,实现市场经济背景中的流动化党员的再组织化。 (2)整合党的外围组织。在现实政治中,工青妇是党的外围组织,是党整合社会的组织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空间中,党同样也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