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特点及答题策略.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45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近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特点及答题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近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特点及答题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近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特点及答题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海近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特点及答题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海近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特点及答题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上海近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特点及答题策略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自 2004 年以来已形成基本固定的结构,即两大部分共七块内容组成,包括两篇现代文阅读、默写、古诗词阅读、两篇文言文阅读和一篇大作文。其中古诗词阅读中的鉴赏和评价类题目,不少考生不知道答到何种程度为优秀,常出现答不全、答不准的情况;一些语文教师对这类题目也琢磨不定,因此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有效的指导。 其实,考察近年来的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以下简称“试卷” )便可发现,这类题目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近 10 年来上海试卷的古诗词阅读题中,只有 2010 年试卷第 16 题不属于“鉴赏与评价”这个能力层级,题干中的两问(“不羡日夕佳”化用

2、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分别检测教材中古诗文名句的记忆和作者情感的把握,分值为 3 分,比其他年份的鉴赏评价题少 1 分,这道题检测的能力层级属于识记与理解、分析与综合两个能力层级,与鉴赏与评价能力层级相比,能力要求要低一些,试题的思维容量小。10 年中有 9 年检测了鉴赏评价能力,这 9 年中只有 1 年检测了评价能力,该题为 2005 年第 16 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 ,其他 8 年均检测考生古诗词阅读中的鉴赏能力。再从阅读材料的类型来看,也有鲜明的特点,如一般不选择单首绝句,基本为律诗和词曲,所选诗词曲在朝代、风格

3、、题材上也有一定的指向性。当然,本文对上海2试卷中古诗词阅读试题并不做全面论述,仅以 20042013 年的语文试卷为例,从测量目标和答题规范两个角度,谈谈对古诗词阅读中的鉴赏题(不包括 2005 年古诗词阅读中的评价题)的特点和相应答题要领的理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从试题的角度分析这些年的古诗词阅读鉴赏题,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一、古诗词阅读鉴赏题检测试题题型基本稳定,测量目标明确 这些年上海高考试卷中古诗词阅读的鉴赏试题的基本信息如下: 年份 试题 分值 测量目标 2004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荒矾鸥鸟满烟芜) ,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 字

4、左右) 。 5 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 2006 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4 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2007 16.就作品中画线句(琼珠碎却圆) ,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4 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 2008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 的表达效果。 4 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2009 16.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新脱冬衣体乍轻) 。 4 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 2011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4 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

5、现手法。 32012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 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 2013 16.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 4 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上海古诗词阅读中的鉴赏题均为主观题,如简要论述某一词语、某一手法的好处等,分值自 2006 年以来均为 4 分。从某种意义上讲,8 年的试题除了 2010 年(动作描写赏析)和 2011 年(两联的赏析) ,其他 6 年的鉴赏题其测量目标均可看作“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如果就其题干的关键词来看,这 8 道题测量目标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鉴赏作品中

6、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该目标的检测出现在三年的试卷中(2006、2008、2013) ,而且三年的试题均属于“炼字”类试题;二是“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或表现手法” 。例如 2004、2007、2012 三年的试题都明确地提出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作品;2009 年和 2011 年分别检测了对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特点的赏析;2009 年试题的题干用“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这样的描述代替了细节描写,命题者用诗作中描写的内容代替了描写手法,其目的是让题目的指向更清晰一些,考生相对容易作答,但背后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还是细节描写。值得注意的是,8 年里鉴赏题没有涉及对诗词语言风格的赏析,但这不是忽

7、视,因为相比较而言,从一首诗词赏析诗人的语言风格,的确有勉为其难之嫌。 这样看来,8 年的鉴赏题测量目标都很清晰,炼字类、情景关系类出现频率非常高,其他手法题出现频率较低。 4二、古诗词阅读鉴赏题的难度在提高 近年来,上海古诗词鉴赏题的难度似乎有比较明显的提高。这种提高一是体现在试题开放度上的变化,二是体现在检测的内容上,或测试的内容难度直接增加,或试题涉及的阅读材料范围扩大,都意味着增加考生的思考难度。 2004 年的试题开放度最大,试题要求考生“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画线句” ,该试题属于 8 年同类试题中开放度最大的。考生可以任意选择答题角度,自由度大,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擅长的答题点;即使

8、考生一时想不起什么好的角度,题干中也有善意的提醒如景和情的关系。所以,这样大的开放度,降低了诗词鉴赏题的答题难度。2004 年以后的诗词鉴赏题,题干中的测量目标越来越清晰,开放度很小,考生可选择的空间几乎没有。从这个意义上看,古诗词阅读的鉴赏题难度在增加。 试题检测的内容难度直接增加的如炼字题,2006、2008、2013 这三年的诗词阅读鉴赏题看似题型一样,测量目标相同,但是难度逐年在增加。2006 年考是对“倦”字的鉴赏,这个词的意思较清晰,分析其在下文中的铺垫作用也比较容易明确。2008 年考了“雪”和“朱”两个词,从词语的数量上就翻了一倍,思维容量也随之增加。不仅如此,除了分别赏析这两

9、个词语之外,还需要看到这两个词语的联系。2013 年考了一个“过”字,看似与 2006 年一样,但实际上这个词语用得巧却又极为平实,分析的着力之处一下子很难找到,说清楚其表达效果也就难得多。 再如同样是考情景关系的赏析,2004、2007 年均是针对某一句的赏析,但 2012 年是对两联 4 句诗的赏析,思考的范围增加,思考容量加大。而52011 年的试题在表述上、2012 年试题在测量目标赏析动作描写上都比较少见。 再分析这 8 年的古诗词阅读中鉴赏试题的参考答案,也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一、古诗词阅读鉴赏题参考答案控制性越来越强,得分点越来越细。比较 2006 年与 2012 年两年的情景

10、关系赏析题,除了上面分析的试题难度增加以外,参考答案的要求也增加了不少。 2006 年的参考答案为要点提示: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 ,水珠圆润晶莹(2 分) ,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2 分) 。 2012 年则为答案示例: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景色 2 分,情感 1 分,两者关系 1 分) 无论是 2006 年的要点提示,还是 2012 年的答案示例,比较其得分点则不难发现,2006 年只需要写出什么景、什么情即

11、可,得分点为两项;2012 年得分点则为三项,除 2006 年的两个得分点之外,增加了景色与情感的关系一项。 再看 2012 年参考答案对两联情景关系的分析,思考量与文字表述量几乎为 2006 年同类试题的两倍,而分值则均为 4 分。类似的变化在炼字题中也存在。 二、参考答案有个性化倾向,在严谨性上还有待商榷。 6古诗词阅读属于文学阅读,其理解鉴赏的个性化是不言而喻的,而高考作为大规模高风险的测试,试题(包括答案)需要比较好的规定性,这之间的矛盾历来存在。古诗词试题的参考答案被质疑的可能性也一直存在。 2013 年对“过”字的赏析,与参考答案的商榷文章就见诸杂志。向明中学周容老师撰文依据“过谓

12、历其时,非历其地”等评论,进一步指出“再从情感角度而言,从鹊乳到莺啼,作者感觉历时并不长久。但自然界已经经历了春草到落花的生死过程。在内外强烈对比之下,引发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尾联自述暮年老矣,当加倍珍惜岁月的情感是一脉相承的” 。可以说很有见地。 再看 2008 年的参考答案,具体为:“雪”隐喻了白发(1 分) 。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 分) 。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 分) 。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 分) 。该参考答案的表述均侧重在“雪” 。对“朱”字只是略略提过,没有解释其所喻的内容,也欠

13、严谨。 基于以上的分析,高三的古诗词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与帮助学生建立应对策略。 所谓理性的认识,是指学生看到古诗词鉴赏试题中出现新的试题类型(如 2009 年的表述) 、比较陌生的测量目标(如 2011 年的动作描写) ,要坦然面对,高考是选拔考,出现从没有做过的新试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其次,如果该年试题有瑕疵,参考答案有偏颇,也要坦然面对,7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只能接受。再说,毕竟还有阅卷组对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的理解与把握。 而建立应对策略,则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归纳起来,与现代文、文言文中的表达效果分析题这类试题答题要点一致,总结起来为 4 个方面7 个要点,排列组合即可。 4 个方面

14、7 个要点具体为:一是明确所问的词语(或句子、某一部分)的意思;二是判断该词语(或句子、某一部分)形式上的特点,如比喻、动作描写等,或者判断该词语(或句子、某一部分)其内部的关系,如“雪”和“朱”的对比等;三是该词语(或句子、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分析,该处有两个要点,内容上(突出、渲染等)和结构上各有什么好处;四是联系上下文(或者全诗)进行表达效果分析,该处有两个要点,内容上(突出、渲染等)和结构上各有什么好处。 如 2009 年的画线句赏析,其参考答案为: “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 ,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15、。 (一点 1 分,语言 1 分) 第一个要点分别解释“新脱冬衣” “体乍轻”的意思,该要点为两个得分点,共 2 分;其次对这两部分的呼应关系进行分析,这属于第二个方面的分析;第三个方面再分析其效果为“描写入微” ,最后是该句情感上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将该句与全诗做了关联,第三第四两个方面和在一起表述了。 再如 2011 年的古诗词鉴赏试题,题干中已经给了动作描写,那么第8二个方面“判断该词语(或句子、某一部分)形式上的特点”不再是得分点。答题时,首先从第一个方面分析,将所描写的动作具体描述,明确意思所指;其次分析该动作表现了人物什么心情、状态、性格等;这属于第三个方面的第一个得分点,看看该动

16、作描写对上下文起到什么作用,如衬托、铺垫等,则考虑了第三个方面的第二个得分点。如果有必要,联系全诗再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其表达效果。这一年的参考答案如下: “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动作 1 分,状态 1 分,情绪 1 分,情感 1 分) 在你无法判断得分点是什么时,不妨将四个方面七个要点尽量全地写出来,其实也就是 46 句话。一般情况则是根据试题中答题范围、答题对象等提示,可以明确主要得分点。当然,答得全不等于答得准,答题要点是否表述到位,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对古诗词的理解。这当然不是一日之功。许多老师高一高二不好好教学生如何读懂古诗词,一味进行模拟试题的训练,这就是本末倒置了。到了高三冲刺阶段,再想把一个不会读古诗词的学生教会他读古诗词,可能就有点困难了。本文提供的分析与建议是针对阅读古诗词理解其大意不太困难的学生而言的。至于如何读懂古诗词,当然也有很多阅读策略,只不过不是这篇小文能讲得清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