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宋金石窟题记内容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46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北宋金石窟题记内容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陕北宋金石窟题记内容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陕北宋金石窟题记内容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陕北宋金石窟题记内容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陕北宋金石窟题记内容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陕北宋金石窟题记内容分析内容摘要:本稿基于陕北宋金石窟题记资料,分析了石窟的施主身份、工匠班底、住持与经营、开凿背景四方面内容。认为石窟施主可以划分为家族、结社、军人、军民类型,前两者开凿洞窟以小型为主,兼有大中型号,所在地点多比较偏僻,周围环境易于形成相对独立的居住区,后两者开凿洞窟多数属于大型和超大型,个别为中型,大多处在重要交通线经过的山谷之中,往往与军事城寨伴生。各种施主普遍祈求天下太平、合家安乐、亡者升天,反映了战乱不安的社会环境。 北宋晚期至金代早期,活动着以鄜州介端、介处为首的介氏家族工匠班底,以及延长王志为首的工匠班底,他们持有较高的雕刻技艺,拥有较大的活动范围。还有散见的其

2、他工匠班底,其中以王信为首工匠班底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准。这些工匠班底都出自民间,他们自发地从事开窟造像事业,以此为谋生之道。少许题记表明,伴随石窟开凿也就出现住持僧人,有的石窟寺院具有丰厚田产。陕北宋金石窟在宋、夏对峙的战争氛围中获得巨大发展,军人参与开凿石窟,石窟与城寨关联,金人据有陕西后延续了这种惯性,不寻常的社会环境赋予了陕北宋金石窟特殊的内涵。 关键词:陕北宋金石窟题记;施主;工匠 中图分类号:K8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3-0103-13 2Interpreting the Inscriptions in the Song and Jin

3、dynasty Caves in North Shaanxi LI Jingjie (School of Fine Art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scriptions in the Song and Jin dynasty caves in north Shaanxi,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onors social status, artisans, organizers, and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It argues

4、that the donor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family members, community members, army men, and those with dual roles, both military and civilian. The first two groups mainly contributed to smaller grottoes and individual large or medium caves in rural places where it was relatively easy to form a

5、n independent residential area. The last two groups mostly contributed to large and very large caves and individual medium caves, most situated in the valleys along vital travel routes, co-existing with military fortresses. The donors prayed for peace and a happy life for their families, which refle

6、cted the then unstable social condition. From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 the early Jin dynasty, both Family members of Jie led by Jie Duan and Jie 3Chu in Fu County and artisans led by Wang Zhi from Yanchang County had high engraving techniques and were active in an extensive region. There we

7、re other artisan groups too, and among them the group led by Wang Xin represented the highest technical level. These artisan groups came from folk sources, and they spontaneously constructed caves and created statues to make a living. A few inscriptions indicate that alo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

8、he caves, Buddhist monks appeared and some cave temples owned much land. The Song and Jin dynasty caves in north Shaanxi were developed rapidly during the war between the Song and Jin. The soldiers also participated in building the caves to connect them with their fortresses. This practice was follo

9、wed by the Jin people after the Jin dynasty took control of Shaanxi. Therefore, the Song and Jin dynasty caves in north Shaanxi possessed special meaning owing to unusual social environments. Keywords:Contents of grottoes of Song and Jin dynasties in north Shaanxi; Benefactors; Artisans 陕西北宋、金代石窟,分布

10、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高原,邻近西夏的西部与北部边境地带尤其集中。 这些石窟多数开凿于北宋晚期,少许开凿于金代早期,大多处在几条河流谷地的交通要冲,有些与当时军事防御城寨伴生。特定的社会环境,使得陕北成为北宋、金代石窟最发达区域。 4陕北宋金石窟涵盖十余个市县的近五十个地点(图 1) ,保存相对完整、内容比较丰富的洞窟占四十个左右,其中约半数见有题记,文字数量近两万。题记涉及诸多方面内容,为深入了解陕北宋金石窟内涵乃至当时社会提供了便利条件。 笔者基于 2006 年、2007 年、2012 年三次系统调查陕北石窟所得资料1,在通盘梳理石窟题记内容的前提下,就石窟的施主身份、工匠班底、住持与经营、

11、开凿背景四个方面分析,作为系统地认识陕北宋金石窟的一环,造像题材方面另文讨论2。 一 石窟的施主身份 陕北宋金石窟施主亦即出资营造者之身份,就题记所见差别,可以将诸洞窟划分为家族施主、结社施主、军人施主、军民施主四种情况。不同类型施主开凿洞窟的规模存在较大差异,所在位置也有所不同,发愿内容则比较一致。 1. 家族施主 已知 4 例。北宋早期 1 例,晚期 3 例,包括三个洞窟和一处摩崖造像,即实例:1富县石泓寺第 5 窟,为小型中心佛坛窟(面阔 392进深 346通高 214 厘米) ,北宋开宝二年(969)竣工。2合水莲花寺石窟,为摩崖造像,北宋绍圣二年(1095)雕刻。3富县阁子头第 1

12、窟,为中型设支柱佛坛窟(面阔 520进深 434通高 207 厘米) ,北宋元符三年(1100)开工,政和二年(1112)竣工。4富县马渠寺第 2 窟,为中型中心佛坛窟(面阔 517进深 512通高 339 厘米) ,北宋崇宁五年(1106)竣工。三个石窟均属于中小型洞窟,摩崖造像亦面积有限,集5中分布在富县及邻近地方,所处地点比较偏僻,周围环境适于聚族而居。实例1系鄜州直罗县罗原乡村民李庭宝以及一子、二孙、二孙媳三代人出资开凿,为达成合家安乐目的3。2系庆州合水县王惠家庄村民惠文夫妻以及二子两代人出资开凿,另一同姓地主推测是提供石窟场所之人,不见发愿内容4。3系当地平泉村施主皇甫吉夫妻,以及

13、一子、二孙三代人,连同另一同姓人出资开凿。发愿文首先书写当时流行的格式化颂文,为北宋兴起的通行作法,其后书写的合家安乐表述则是重点,并希望这所石窟造像能够长久保佑施主5。4系王松夫妻与其子两代人,以及另外二同姓、二异姓施主出资开凿,王松已故父母也写在施主之列,是为亡者添加功德之举(图版 41) ,题记亦不见发愿内容1。 以上可见,家族施主为当地平民百姓,由家族中长者牵头,两代或三代人共同参与开凿石窟。实例1、2规模较小,所费有限,推测当地中等人家能够承受。实例3、4为中型石窟,而且雕刻精致,所费不赀,若非当地大户人家,恐难以担当。开凿石窟是积功累德行为,实例1、3施主希冀以此功德祈求合家安乐,

14、后者还将石窟造像作为家族的保护神,另两所洞窟没有言及发愿内容,推测其目的亦无外乎家眷平安之类。 2. 结社施主 已知 8 例。北宋早、中期各 1 例,北宋晚期 4 例,金代早期(附属政权)2 例。即实例5富县大佛寺第 3 窟,为小型中心佛坛窟(面阔6305进深 250通高 205 厘米) ,北宋开宝六年(973)竣工。6富县柳园北宋石窟,为中型中心柱窟(面阔 417进深 282通高 222 厘米) ,北宋庆历三年(1043)竣工。7黄陵万佛寺石窟,为大型设屏壁佛坛窟(面阔 918进深 845通高 516 厘米) ,北宋绍圣二年(1095)始刊纪年,政和五年(1115)竣工。8宜川贺家沟石窟,为

15、小型后壁佛坛窟(面阔 268进深 291通高 222 厘米) ,北宋崇宁二年(1103)始刊纪年,崇宁三年竣工。9安塞石寺河第 3 窟,为大型设屏壁佛坛窟(面阔748进深 742通高 321 厘米) ,北宋宣和元年(1119)始刊纪年,宣和四年竣工。 (10)佳县云岩寺第 3 窟,为大型前廊后室佛坛窟(前廊面阔730进深 140通高 310 厘米,后室面阔 380进深 340通高 290 厘米),北宋宣和四年竣工。11富县马渠寺第 3 窟,为小型后壁佛坛窟(面阔 195进深 183通高 187 厘米) ,齐阜昌五年(1135)竣工。12佳县龙泉寺石,窟摩崖造像,齐阜昌六年竣工。这些实例包含大、

16、中、小三种型号洞窟,大型与小型洞窟占有绝对多数,大多分布在陕北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带,个别处在陕北东部,所在地点多比较偏僻,周围环境易于形成相对独立的居住区。 实例5施主包括任广为首的子孙三代家族成员,连同姓三人及各人妻,应为当地大姓家族,他们出资开凿石窟空间并雕刻主尊佛像2。另有十余姓氏成员分别出资雕刻胁侍弟子、菩萨以及十七罗汉、门神、灵花之类,其中出现地主、亡者题名。6题记严重残缺,中心柱前面中层龛左侧残存三人分别出资雕刻禅宗祖师、罗汉情况,右侧现存不同姓氏“社人”十余人,从痕迹观察当初应有数十人。7最初有糺首苑广等7四人出资造像,希冀天下太平、长居禄位、成就佛果3,尔后相继有周万、赵兴父子、

17、王义夫妻出资造像,发愿合家安乐、亡者升天、成就佛果4。题记多达 20 条,施主狄文顺出现在三条题记中,明确记述为该石窟大施主(图版 42)5,前壁门左侧又雕刻此施主之像。延安府张诚、张用和父子分别出现在二、三条题记中,推测也是重要施主,延安府为宜川当时所在丹州的北邻,推测张诚父子或与石窟所在地村民有亲属关系。其余十数条题记姓氏各异,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多数为父子两代人及其家眷,均未提及籍贯,应为当地人。仅一条题记见有施主希冀生者平安、亡者升天的发愿文6。9主要施主有安塞堡糺首何主月、白贵等 20 人,以及察那川施主白友、掌合社施主张进等1,发愿消灾得福。石窟竣工后曾有监兵留宿石窟所在寺院2,从侧

18、面说明此地具有重要军事守卫价值。又见有僧人在金国占领延安之后逃匿于此的记述3,真实地反映了陕北宋金政权交替的情况4。10罗列不同姓氏施主十余人。11为施主 30 人出资开凿,希冀各自合家安乐5。12系金代早期战乱环境中,分别由山西隰州逃难而来的高直兄弟等6,以及来自山西岚州的李宣子孙三代人出资建造7,他们祈求天下太平、合家安乐。 以上可见,结社施主身份均为当地平民百姓,由不同姓氏人共同出资开凿石窟,施主数量由数人到数十人不等。实例5、8、12施主明显有主、次之别,后二者兼有家族窟的性质,其余诸窟施主基本众人平列,这些情况应主要取决于各人所出资金的多少。以上 8 所石窟造像雕刻水准迥然有别,实例

19、5、8比较粗糙、朴拙,其余诸窟则比较细致、生动,这与工匠班底的水准密切关联。4 所石窟见有发愿文,8祈求合家安乐、消灾得福、亡者升天、长居禄位,唯有实例 7 提及成就佛果,在陕北宋金石窟中也仅见于此。3 所石窟没有发愿文内容,推测施主着意于开窟造像之功德,希望因此带来好运。 3. 军人施主 已知 4 例。北宋晚期 3 例,金代早期 1 例。即实例13安塞樊庄第2 窟,为大型设支柱佛坛窟(面阔 680进深 680通高 300 厘米) ,北宋元祐八年(1093)开工,绍圣三年(1096)遭西夏入侵而停工,政和三年(1113)竣工。14安塞招安第 3 窟,为大型设支柱佛坛窟(面阔950进深 900通

20、高 380 厘米) ,北宋元祐九年(1094)始刊纪年,绍圣二年(1095)前后竣工。15志丹何家坬石窟,为中型前廊后室佛坛窟(前廊面阔 406进深 121 厘米,后室面阔 465进深 384通高 317 厘米) ,北宋元祐八年(1093)开工,绍圣二年(1095)竣工。16合水安定寺石窟,为大型前廊后室佛坛窟(前廊面阔 698进深 305通高 278厘米,后室面阔 379进深 477通高 278 厘米) ,附属于金国的齐政权阜昌二年(1132)开工,尔后长时间停工,金大定十八年(1178)竣工。这些实例以大型洞窟为主,兼有中型洞窟。其中北宋晚期 3 例分布在邻近西夏的边境地带,而且处在重要交

21、通线经过的山谷之中,周围环境适于军事防御。金代早期 1 例处在更加靠近西夏的边境地方。 实例13系招安警戒点、隶属于第五将籍的 9 名军人出资开凿,开凿期间樊庄遭受西夏侵略。开窟造像的目的在于使威武不屈的宋朝军人,通过瞻仰佛教造像而萌生善意(图版 43)8。14开工时间应早于元祐九年,5 条题记施主来自京东兖州武卫三十四指挥,包括指挥使及其部众99,占现存题记数量之半,以及来路不明的其他两支正规部队10,他们应为调拨而来的中央禁军。还有延安府蕃落,即地方蕃兵(由羌人熟户组成的西北边防军)1。可见,招安一地驻扎着以兖州武卫三十四指挥为中间力量的四支中央和地方军队,当时驻军人数之多可以想见。发愿文

22、多次提及“天下人安”或“国泰民安” ,尽管属于格式化颂文,依然透露人们祈求结束战争、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该石窟竣工数年之后,曾有一般平民出资装修佛像2。樊庄、招安地处延河西部支流长尾河谷地,西东呈掎角之势,为当时延安府西北部重要交通隘口,更是阻止西夏军队入侵延安的重镇。樊庄第 2 窟、招安第 3 窟开凿时间相近,而且樊庄第 2 窟也是隶属于招安警戒点的军人开凿,此两所石窟的施主和功能具有相当的一致性。15系隶属保安军德靖寨的小胡族第二十四指挥,以首领吃多遇为首的军人 110 人出资开凿,施主概为部族姓氏,一如小胡族冠名,为地方蕃兵。发愿天下太平、合家安乐3。16系华池寨主、管汉蕃本门人马巡检李

23、大夫,以及其子敦武校尉、主管华池寨本门汉蕃人马巡检李世雄等两代人,经过四十余年方始完成4。施主为邻近西夏边境的地方军队,由番号可以看出,系金国占领陕北之后收编的当地汉族与外族军人,属于地方乡兵(即民兵)性质,发愿生者平安、亡者升天(图版 44) 。 以上可见,3 所北宋晚期石窟与边防城寨的关系十分密切,施主可以划分为中央禁军与地方蕃兵两种。中央禁军由北宋政府调拨而来,地方蕃兵则来源于缘边外族蕃落,中央或地方驻军首领牵头出资开凿石窟。这些石窟不仅规模可观,而且雕刻精致,这种情况与军人施主人多势众,10可以募集到更多资金有关。发愿文强调天下太平、合家安乐,反映了人们厌倦战乱生活的心理。实例13为使

24、军人萌生善意的出发点,似乎内含丰富驻军文化生活的用意。一所金代早期石窟,具有地方军队为自己设置保护神的功能。 4. 军民施主 已知 4 例。北宋晚期 2 例,北宋晚期开工而金代早期完成 1 例,金代早期 1 例。即实例17子长钟山第 3 窟,为超大型设支柱佛坛窟(面阔 1643进深 978通高 560 厘米) ,北宋治平四年(1067)始刊纪年,熙宁八年(1075)前后竣工。18延安清凉山第 1 窟,为超大型设屏壁佛坛窟(面阔 1770进深 1300通高 670 厘米) ,北宋熙宁九年(1076)始刊纪年,元丰六年(1083)前后竣工。19志丹城台石窟,为超大型前廊后室佛坛窟(前廊面阔 253

25、2进深 621通高 430 厘米,后室面阔 977进深 655通高 480 厘米) ,北宋大观二年(1108)始刊纪年,金贞元三年(1155)前后竣工。20富县石泓寺第 2 窟,为超大型设支柱佛坛窟(面阔 1030进深 1070通高 540 厘米) ,金皇统元年(1141)始刊纪年,贞元二年(1154)前后竣工。这些石窟均为超大型洞窟,或处在重要交通线经过的山谷之中,或坐落在比较开阔的城邑附近。 实例17最初由当地百姓、佛教徒张氏牵头开凿5,惜失其名字,又不知何以筹得工程所需巨额资金,发心天下太平、合家安乐。尔后出现诸多军人施主与平民施主,就军人施主而言,又有禁军、乡兵、蕃兵、弓手之别。此地驻扎禁军概为保捷(列为禁军的西北缘边地区军队) ,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