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泛政治化”与“政治弱化”探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7064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泛政治化”与“政治弱化”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泛政治化”与“政治弱化”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泛政治化”与“政治弱化”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泛政治化”与“政治弱化”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泛政治化”与“政治弱化”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泛政治化”与“政治弱化”探析内容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政治导向问题,关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实现,关乎社会群体观念、行为的形成。随着时代发展,多种综合因素作用下的“泛政治化”和“政治弱化”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两大影响因素。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必须要正确把握正确政治导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泛政治化 政治弱化 中国分类号:G621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过程中的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必须承认,在某些时期,某些问题上也确实存在着很多缺憾、失误,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收效甚微,甚至出现负效果。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的“泛政治化”倾

2、向和新媒介发展起来后的“政治弱化”现象尤为凸显。 一、思想政治教育“泛政治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泛政治化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斗争思想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自始就被打上了“政治化”烙印,像以人的思想政治水平衡量个人品德,以政治理论教育作为个人教育的主要方式等,这在战争年代确实起到了鼓舞人心、团结人民的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中国国情和人民的各2种观念都得以改善并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仍以“泛政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去进行传播,必然不会适应广大人们的心理和社会需要。表现在: 一方面,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的现象严重存在。一旦以政治代道德,道德教育政治化和

3、意识形态化,就损伤了政治教育应有的品质,同时也使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丧失了独立的地位而成为政治的附庸。在实践中也势必会用一种政治立场和尺度来认识道德问题,使人们对道德问题的认知出现偏差。 另一方面,道德教育本身也存在着严重的顺序错倒问题。像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教育的现象,就是使理应循序渐进的道德教育颠倒先后,忽视受教育者的认知与接受能力,忽略个性品质修养等等,使德育不能实现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作用,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不稳,发展不畅。 思想政治教育“泛政治化”现象的出现,从传播学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成因。 1、教育者传播目的的绝对化 教

4、育者的动机与传播的效果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从自身利益考虑培养与之政治目标和价值观相同的接班人,多注重直接或间接的政治教育,将政治教育渗透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中,同时采取灌输、宣传的方式,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政治化倾向。 2、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缺失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受教育者迷信教育者的权威,3绝对确信和服从教育者传授的政治内容以及相关观点,政治思想逐渐渗透并发展成为自然意识,即便发挥其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是在政治思想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思维,奉政治为首,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政治教育的附庸。 3、传播内容的相对滞后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发生了重大

5、变化。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内容应相应进行变革。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由于缺乏自我更新的能力而使之传播内容相对陈旧并脱离实际,致使其依旧围绕政治教育中心的传统向某些新的思想观念靠拢,以期符合现代社会的思想需求。 4、传播渠道的正统化 尽管当今新媒介的出现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多样化、小范围传播,但其还不足以影响整个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学校、社会组织、电视、广播等正规途径大规模进行。通过这些传统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需要以传统理念对赋予新内容的传统观念进行传播,那么政治教育则是必不可少,政治化倾向也就不足为怪。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弱化” 随着新媒介的运用

6、,网络信息在我国迅速普及,使各种文化迅速在我国转播。我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使人们的思想行为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同样影响着政治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导向问题,甚至出现了“政治弱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个人主体地位的凸显。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对象来看,个4人地位的日益突出、个人选择的多元化使得传播对象的目标已经不仅仅锁定在思想政治方面,从而削弱了政治教育传播的效果。 第一、态度中立。指人们对事物多不作明确判断而采取不表态、容忍态度,目前该现象已经在生活的各方面和各层次上表现出来,尤其是大部份传播对象对政治观念的反映上。对政治观点的不置可否,对政治现象的不在意,充

7、分看出当今社会原有主导价值规范的弱化和新的主导价值规范尚未形成,不利于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架构的构建。 第二、选择自主。现阶段,传播对象在行为选择中“自主”因素加大,突破了以往对集体、单位、上级绝对服从的约束,个人权利意识得到强化,固然有利于调动传播对象的能动性,发挥个人作用;但同时也会减少个体对集体、组织的依附性,淡化传统的“组织观念”和“服从观念” ,对长久以来的“集体意识”形成冲击,弱化政治观念,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化影响。 第三、心理焦虑。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个体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表现出个体内心世界与外部社会现实的矛盾,是当前社会群体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会造成传播对象情绪上的

8、过分紧张和莫名压抑,以自我为中心而无暇他顾,政治方面问题更是不在其关注范围内,因而会产生忽视政治教育、忽视政治问题的现象。 其次,教育主体日常行为的失范。政治本身就是标榜信仰和模范作用的,好的榜样会引导民众积极向上,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秩序中来。但受市场经济和西方某些价值观念的影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目的不再单纯以育人为根本,而是追名逐利,导致日常行为的失范,台5上台下的行为表现差异太大致使其教育者形象不得服众,从而之进行的政治教育效果发生了偏差和下降,较大程度地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 再次,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目前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自产生以来,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9、和相互链接的专门课程,这是长期努力的结果,无疑是教育史上的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思想政治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即单纯的满足政治理论内容的宣传、讲授,缺乏政治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就无法提高人们进行政治教育学习的兴趣,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理论化、知识化的怪圈,枯燥无味,从而会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坚持正确政治导向,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 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发展变化了的主客观条件,要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注重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正视政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在突出政治方面优势的同时把握其他方面围绕政治进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加强教育

10、者的模范带头作用 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教育者亲传身受的进行各项活动,为受教育者起到榜样作用,远比单纯理论上、口头上的所谓“教育”更有效。只有这样,受教育者才会信服,才会按照教育者的领导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会使政治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因而,教育主体必须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多收集民意,体察民心,考虑受教育群体的切身利益,亲身参与到符合受教育群体利益的各项活动中,突出教育者的模范带头作用,群众也自会纷纷效仿,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6谓“上达下效” ,正是这一观念的反映。 (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内容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新时期思想政

11、治工作的客观实际,注重创新,以符合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 1、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 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仅仅看作是政治宣传的一种手段,而应该将其与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切合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客观实际,真正实现人性化传播,才能在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并最终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实现从单一“灌输”向全方位“互动”观念的转变,讲究方法、策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 “灌输”固然是理论原则的要求,但在实践中单纯的将“灌输”理论简单化、片面化、观念化是无法真正达到进行传播的目的的。只有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管理、寓教于生活

12、,思想政治教育才会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收到良好的效果。 3、实现传播内容由生硬晦涩向直白易懂的转变,增强传递信息的可接受性。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只有被受者乐于接受,与受者的心理倾向性相一致,才能更好的实现传播效果。因此在实践中,不能违背受者的选择意向,强行灌输能引起其逆反心理的晦涩难懂的教育内容,而必须进行为其所愿意接受、容易理解的内容进行传播,才会在受者原有立场基础上实现教育内容的趋同,实现受者心理满足,传播目的也就更容7易达到。 4、实现传播信息量由“多而全”向“少而精”的转变,循序渐进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作为传播对象的人各不相同,人的思想观念形成也不是一蹴而

13、就,因此要针对不同受者的吸收规律,分批适量的进行传播教育,切忌“毕其功于一役”的错误观念。只有这样,一定时期内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真正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并消化吸收成为自身意识,才能更有效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社会环境建设,既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保证传播效果的实现。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社会环境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社会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既要靠人们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自觉性来实施,又要靠制度所具有的稳定性、强制性予以保障。要站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

14、运的战略高度,把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社会环境提高到重要地位,在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中,把社会环境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营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社会大环境。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阵地 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工作是党和国家命运所系的工作,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们之福” 。当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正确处理好媒体经济效益和社8会效益的关系,舆论宣传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展示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充分反映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更好调动人们群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

15、育传播要及时、前瞻地调控传播活动,防止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倾向,避免产生传统传播活动中时而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时而“贴近现实” 、急功近利的现象,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优化效果。 3.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网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渠道,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网络融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可以充分调动听、说、视、触等多种感官系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和感染性。一是要推广多媒体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将现代教育理念与网络信息资源、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将高质量的文字材料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政策性、理论性、实用性较强的教育专题

16、制成形象生动的影像,增强教育的直观性和感染性。二是要开辟第二课堂。网络的开放性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开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将课时量有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延伸到课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课件、音像资料和其他教学资源放到网上,通过网络提示教学要点、活动安排,明确研讨问题、阅读书目,布置课后作业、组织答疑,进行成绩评定和反馈,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正确选择思想信息。三是要注重寓教于乐。大学生思想活跃、热衷竞技、敢于挑战、善于表现,娱乐性强的教育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好网络文化娱乐功能,把高校思想政9治教育融于文化娱乐之中,研制开发带有思想性

17、、娱乐性、吸引力的网络教学软件,可以将学习教育内容镶嵌于动漫作品和过关升级游戏之中,让大学生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王仕民主编.德育功能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年。 2戚万学,唐汉卫编著.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陆学杰,元 林.思想政治教育需重视与传播的交叉研究N.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年 2 月第 1 期第 31 卷。 4 张绍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讨N.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年 2 月第 1 期第 25 卷。 5 赖井洋.思想政治教育效度弱化的原因管窥N.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 年第 26 卷第 1 期。 本文为天津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舆情视角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研究”中期成果,项目编号:TJJX12-023 作者简介: 杨丽英(1964) ,女(汉族) ,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