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台湾泛在信息社会发展评析摘要 介绍台湾泛在信息社会的发展过程,对台湾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缘起、泛在信息社会建设各阶段的推动策略、泛在信息社会建设中的科技应用战略和泛在信息社会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 互联网 泛在信息社会 数字台湾计划 移动台湾计划 优质台湾计划 智慧台湾计划 1 台湾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缘起 20 世纪 50、60 年代,台湾还是以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模式的地区。60 年代开始,台湾从日本和欧美引进机械化生产技术和设备,并由官方提供建厂用地、银行贷款和投资抵扣等支持,利用当时低廉的劳力及土地等优势,使得机械制造业快速发展,外销出口产品的数量迅
2、速增加。到 70 年代,为成为“科技岛” ,台湾开始强化信息技术和精密仪器的研究,直接促进了产业升级与高科技发展。 1979 年,台湾颁布实施“科学技术发展方案” ,成立了“行政院科技顾问组” ,选择 IC 产业作为台湾经济发展的重点,并在新竹地区创建科学园区,全力推动信息、光电半导体工业、通讯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到 1980 年代后期,台湾大量出口外销的产品已经由纺织等传统商品转型为以信息和光电技术产品为主,包括电视、集成电路、电脑和其他光电产品等。这一产业转型,使台湾以有限的土地、人力等资源,维持了以2后长达 30 年的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要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台湾也因此与韩国、香港和新加坡并
3、称为亚洲四小龙。 20 世纪末,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电信市场的产品需求进一步增加,直接促使台湾产业又一次进行转型。台湾以长期积累的高科技生产效率和品质优势,一方面大量承接美国和欧洲信息产品的代加工,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本岛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与国际科技发展同步。 21 世纪初,一些数字化技术领先的亚洲国家纷纷提出 U 化的信息通讯政策,如日本的“U-Japan和“IT 新改革战略” 、韩国的“U-Korea” 、新加坡的“新世代 I-Hub”等。联合国信息社会高峰会议的日内瓦宣言也呼吁, “正视人民所拥有的数字化权利,重视高科技、发展高科技产业,应用高科技创造人民福祉” 。在这一
4、背景下,台湾于 2002 年 5 月提出了“挑战 2008:发展重点计划” ,力图通过一系列重点计划的实施,促使台湾产业继续升级转型。2 台湾泛在信息社会建设各阶段的推动战略 台湾泛在信息社会建设由台湾“行政院”主导,从 2002 年通信基础建设开始,目标是阶段式扩展泛在网络的服务。现在已陆续完成“数字台湾” (Elec-tronie Taiwan,e-Taiwan)和“移动台湾”(MobileTaiwan,M-Taiwan)计划,使泛在网络所需的基础网络和通信设施得以完备。2008 年,面对台湾社会快速进入老龄化的情形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台湾继续实施了“优质台湾” (Ubiquitou
5、s Taiwan,U-Taiwan)计划,并于 2009 年进一步扩展为“智慧台湾”(Intelligent Taiwan,I-Taiwan)计划,力图通过云计算和云存储等3运算技术,在台湾建立起网络数字化生活和商业模式。 2.1 数字台湾计划(e-Taiwan) 2002 年台湾“行政院科技顾问组”制定“资讯通信发展方案” ,提出了“数字台湾”计划,重点是发展台湾信息通信技术(ICT)基础环境,完备台湾的宽带网络,以便为与民众生活相关的应用服务奠定基础。此计划的战略目标主要参考了国际 ICT 指标,包括“计算机网络准备能力指数”和“数字经济指标” ,并具体给出了台湾信息通信科技的基础建设方案
6、及评估指标,要求以 ICT 的建设成果来检验科技应用的目标。计划实施的时间为 2002 年至 2007 年,实现目标包括 5 大方面:宽带到家、e化生活、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以及缩减数字鸿沟。对“数字台湾”计划目标完成情况的评测,由台湾“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于 2008 年进行。 (见表 1) 2.2 移动台湾(M-Taiwan)计划 在“数字台湾”计划实施过程中,台湾于 2004 年又启动了“移动台湾” (M-Taiwan)计划,目标是以宽带网络的建设带动“移动服务” 、 “移动生活” 、 “移动学习”3 项应用服务的发展。具体包括:(1)建立 10 个移动城市,通过移动服务使行政服务更有
7、效率,民众办事更加便利。(2)以民众生活需求为依据,提供创新生活应用服务,主要以生活圈、社区、医疗护理机构等为应用领域。 (3)通过移动学习,促使各种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主要以学校、博物馆、文化中心等艺术文化机构为应用领域。 “移动台湾”总计划包括 10 项分计划,具体为:“宽频网络建设” 、4“宽频网络运营管理” 、 “移动台湾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 “移动台湾应用基础设施运营管理” 、 “共享平台建设” 、 “漫游中心建设” 、 “移动台湾研究” 、 “移动教育训练” 、 “计划宣传与推广”及“双网整合”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建设项目是“电信总局”负责的“先进宽频 e 化服务网络推动计
8、划” ,它由官方投资 300 亿新台币,建设环岛北中南 3 大骨干网络,以完善数字化行政服务目标;同时支持企业参与光纤到户建设,并鼓励厂商投入到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中。 “移动台湾”计划要完成 3 大具体目标:(1)2007 年 9 月,使光纤铺设长度达到 1467 公里,形成覆盖全岛各城市和乡镇的高速网络;(2)通过 260 余家厂商投入技术、产品的研发,促进 WiMAX 产业快速发展,使台湾成为全球网络设备与应用服务的最佳测试场;(3)配合WiMAX 相关产品需求,产业界和官方合作,共同开发微网机移动装置。 3 台湾泛在信息社会建设中的科技应用战略 进入 21 世
9、纪以来,台湾的社会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变化: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台湾经济发展变得相对迟缓;产业结构由制造业转型为服务业;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近 10%,正式成为老龄化社会;自然资源不足,除要求必须节能减排外,更急需开发绿色能源及规划现有能源的使用;数字鸿沟加大,城市及偏远乡镇人口使用计算机的比例分别是75.7%和 54.7%;民众对安全、安心生活的要求更为具体,如医疗健全、住得安全和吃得安全等。经过前述两个阶段网络基础设施的先行建设,如何将信息技术经过无所不在的网络,全面深入到民众的实际生活层面,就是接下来“优质台湾” (U-Taiwan)计划的关注重点。需要指出的是,5此计划的时间跨度是
10、2008 年到 2011 年,由于 2008 年台湾因选举产生政策变化,而此时全球都面临美国金融风暴引发信用贷款紧缩、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U-Taiwan 计划执行不到一年,台湾“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就于 2008 年 12 月 15 日提出了“新世纪第三期建设计划”以取代“优质台湾”计划。新计划中的“发展政策主轴”架构下的“空间再造”概念第 5 项,即为“智慧台湾”计划(I-Taiwan) 。该计划内容包括建构无线宽带与数字化网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运用 ICT 整合创新行政服务,打造智慧环境,推动智慧交通等相关服务与应用。显然, “智慧台湾”计划将能够更好地促使台湾泛在信息社会建设的目标
11、得以实现。 3.1 U-Taiwan 计划指标 U-Taiwan 计划的核心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以创新服务、无线宽带网络、感知环境、安全信赖、人机联动等发展网络化社会的要件为基础,“建设好环境、营造好生活、发展相关产业” 。计划的核心仍是围绕 ICT指标,以日本、韩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泛在信息社会的政策愿景和推动重点为参考。计划内容包括 7 个方面: (1)完善网络化社会环境。研究制定泛在信息社会基本法,维护信息伦理,保障数字化权利;培养充足的专业人才,提升全民的信息素养。该计划明确提出,台湾网络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科学技术与国际接轨,相关法律体系也要和国际接轨。为此,要对网络通讯法如电信法
12、 、电信事业网络互连管理办法进行修订;要健全各种与民生相关的法令,如整并广电三法 、 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及统一发票办法等;要完善全面开放政务信息的相关法令如政府信息公开法6等。 (2)建设新一代数字化网络。即建设高速网络、无线宽带网络与感知网络,以符合新一代网络环境的需求;要推动 RFID 电子标签的应用及物联网的建设。 (3)创造公平数字机会,普及偏乡上网。全岛宽带覆盖率要达到100%,并进一步推动民众对计算机的使用,营造出一个公平运用信息通信技术的环境。 (4)创新科技化服务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强化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发展 ICT 平台事业,带动科技化服务,促使台湾成为全球科技
13、化服务的最佳伙伴。 (5)创新 U 化生活应用。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推动能够解决民众食、医、住、行、育、乐等生活议题的科学技术创新应用。 (6)强化信息通讯安全。宣传信息安全社会责任,建立网络社会信赖机制,提升民众对泛在信息社会相关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接受度。 (7)创新 U 化行政服务。通过强化网络互动,普及信息服务,扩大公民参与,并通过主动的行政服务,为民众创造优质生活,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价值。 3.2 I-Taiwan 计划战略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泛在信息社会发展计划提出以后,一直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在进行新的补充和完善,如韩国的 Smart Korea 和日本的 i-Ja-pan。作为
14、U-Taiwan 计划的改造方案,I-Taiwan 计划根据台湾在 ICT(通讯、信息、光电及半导体)方面的竞争优势,紧跟国际社会7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要重点推动 6 项新兴产业,包括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医疗护理、精致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其中生物科技的发展可支持精致农业与医疗护理两大产业,精致农业与医疗护理又可带动观光产业,观光产业则可以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而文化创意产业中有关数字化内容的部分,又回归到 ICT 产业。 2008 年底,台湾“资讯策进会”调查公众对于信息内容、信息沟通和信息应用的需求,排名前 5 项的为:(1)食品安全认证机制(食) 。要求推动农产品安全标签,从食品的
15、生产基地到民众的餐桌,对食品质量进行全面监控,让民众能买得安心、吃得安心。 (2)社区安全监控系统(住) 。要求推动智慧住家,形成社区居住防护体系,提供安全便捷的居住环境。 (3)电子病历(医) 。要求推动医疗护理、健康咨询服务,让病人、老人、幼儿生活安心。 (4)智慧票证一交通一卡通(行):要求提供移动设备可查询的交通信息服务,让民众上路不堵车,并享受多样化的移动服务。 (5)IPTV 数字电视(乐) 。要求提供多元化、兼具娱乐和知识的数字内容频道。而 I-Taiwan 计划将利用物联网应用服务与民众生活的结合,通过有线和无线的物联网络,达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设备连结网络都能获得所需信
16、息,并得到无所不在的服务。 I-Taiwan 计划涉及高速宽带网络、文化创意产业、优质网络行政、贴心生活应用与产业、公平的数字机会和人才培育等六大领域,各领域在 2012 年计划达成的目标见表 2。 表 2 中所列 6 大领域的具体要求分别是: (1)高速宽带网络在 2016 年全面建构无线宽带网络(50Mbps) ,利8用物联网第 3.5 代的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等技术,及第 4 代高级国际移动通信技术,为民众提供完善的价廉物美的宽带应用环境。 (2)文化创意产业大力促进移动电视、电影、流行音乐、数字内容、设计及工艺等产业的发展,将台湾打造成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 (3)优
17、质网络行政运用 ICT 整合并创新服务,为民众提供申办各项行政服务的便利渠道,并将民众的满意度作为计划实施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 (4)贴心生活应用在食、医、住、行等各方面为民众提供安心便捷的生活环境,并以各类创新科技服务普及率与用户满意度作为计划成效的重要参考指标。 (5)公平信息使用机会缩减数字鸿沟,持续关注偏乡群众的信息素养,提升网络使用普及率。主动向偏乡地区、弱势团体、原住民与妇孺、年老退休人员等提供所需要的数字信息、提供使用网络及教育训练的机会,并整合多元化数字资源,确保全体民众都能获得公平的信息与学习机会,进而提升全民的信息素养。 (6)人才培养除加强对支撑 I-Taiwan 计划所
18、需专业人才的培养外,还要大力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的品质,将强调教学质量与学术水平的“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表”纳入计划实施效果检验的参考指标。 截至 2012 年 7 月,I-Taiwan 计划进入最后成效的检验阶段,并开始在相关网站上定期公布执行成效。2012 年第 1 季度公布的执行进度显示,总计划中的 85 项子计划除 5 项未达到每季度的标准,其他项目均达到了980%以上的完成率。 为了使 I-Taiwan 计划更加完善,最近该计划又增加了“数字关怀”项目,共有 16 个子计划,主要是针对偏远乡镇和社会的弱势族群(如妇女、老人、原住民和身心残疾人) ,这些新增项目预计于 2016 年
19、完成。 4 台湾泛在信息社会发展的成效和问题 4.1 发展的成效 经过 10 年的规划建设,台湾泛在信息社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体现在: (1)政务信息的公开化和行政效率的提升。通过网上的全面信息公开和网上业务申办(如网络报税和电子发票) ,提升了行政机构组织运作的透明性,民众办事的便捷性和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免费或低价上网使得台湾的数字化生活更为普及,民众信息沟通的便利性大大增加。例如台北市规划建立公共场所免费无线上网服务,民众只要在公共场合就可利用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其他具备移动通信的手持阅读设备免费上网。上网的地点包括地铁车站及地下商业街、市行政大楼、市立联合医院的本部及 8 大
20、院区、12 个行政中心、市立图书馆及 28 个分馆等公共场所。全台湾 2520 个行政机构、旅游景点、交通运输节点也将开通名为“I-Tai-wan”的 Wi-Fi 免费上网。 (3)由官方主导并支持 IT 产业追踪国际最新技术,积极应用云存储和云计算技术开发最新的 IT 产品,同时吸引世界知名企业来台投资参与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从而保持了台湾电子通信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0(4)为适应泛在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时制订和修订相关法令,以法制保障了泛在信息社会运行的秩序,增加了政界、企业界和民众对泛在信息社会的信赖度。 (5)分工负责计划的落实,积极拓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为了让 I-Taiwa
21、n 计划惠及全体居民,在全台湾 113 个偏远地区设立了数字机会中心,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同时,对计划实施中的一些具体工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如台湾“经济部”负责提供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辅导与支持;台湾“劳工委员会”负责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方案;台湾“教育部”负责组织具有信息科学相关大学教育背景的志愿者,并向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募集经费,由志愿者参与电脑硬件设备维修、辅导民众使用网络和计算机设备,以提升民众的信息素养等。数字机会中心的设立使台湾 2007 年的城乡数字鸿沟比 2005 年缩小了 3.6%。2004 年,台湾还与智利、印尼、秘鲁、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越南和泰国等 7 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合作,建立了“APEC 数字机会中心” ,将自己在泛在信息社会建设中的经验提供给上述国家和地区共享,台湾企业界也借此拓展了国外商机,提高了台湾电子通信产品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 4.2 存在的问题 台湾幅员小、人口主要集中于城市、IT 技术先进、 “计算机网络准备能力指数”排名在世界上领先、计算机通信产品出口也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因素成为了推动台湾泛在信息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主要原因。但是,客观地考察台湾泛在信息社会的发展过程,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和值得思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