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研究述评.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744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研究述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研究述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研究述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研究述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研究述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研究述评摘 要: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本世纪以来一度成为党建研究的热点问题。其研究视角与理论观点主要集中于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内涵以及构建新格局的目标、路径等方面,形成了关于城乡结对帮扶和社区党建的探索,党员动态管理与基层互帮互助机制的创新,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机制、模式、载体、方法、体系等阶段性成果。同时,在研究取向、内容、视野、作用的发挥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其原因与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发展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需从理论建构和实践路径上作深度探索,寻求更多的创新突破。 关键词: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社区党建”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1008-7168(2014)01-0017-08 关于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研究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逐步出现,进入本世纪开始引起关注的。这是中国共产党面对世情、国情发生的深刻变化,针对党组织自身矛盾和执政环境变迁,为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而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以后,党中央对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顶层设计思路日益明晰,工作部署安排和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强,由此形成一个新的研究跨越阶段,无论是学术理论界,还是党的实际工作者对其关注度迅速提升,相关理论研究也成为党建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课题,大量的研究论文和经验介绍文2章在这一阶段产生。但从数量与质量的

3、总体关系来看,其研究显得深度还不够,尤其是基于学理层面的思考不足。 一、相关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对国内已发表的与“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研究相关的期刊、会议文章进行收集统计,可以描述出该领域研究的历史及其变化趋势,并总体把握其研究变迁状况。 本文的统计分析来自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文章,文献类型包括学术期刊和重要会议两类数据库的论文(不含年鉴数据库的条目资料类文章和报纸数据库的通讯报道类文章) ,统计的时间范围为 1990年2012 年收入上述数据库的全部资料,匹配为“精确” 。检索的“题名”,根据统计需要,先设定首次检索的题名范围,分别为“党建” 、 “党的建设”和“党组织”3 类;然

4、后基于研究相关度的匹配因素,对首次检索结果分别设置若干二次检索题名关键词,分别为“统筹” 、 “城乡” 、 “一体化” 、 “区域” 、 “新格局”等,进行“首次检索”+“对首次检索结果的二次检索” ,筛选取得符合检索要求的论文,再剔除重复取词的篇目。检索结果显示,与“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研究相关的论文共有 646 篇(参见表 1) 。 上述论文中,相关度较高的最早的论文是关宇辉等人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建设关于上海构筑党建新格局的调查 。而与“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主题最为贴近的最早的论文是周放的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 二、研究视角与理论观点 3统筹城乡基

5、层党建概念的产生,前后经历了若干不同词语的表述,产生了一个“用语”变化的过程,它首先来自党的基层组织的“实践用语” ,后来成为研究中的“学术用语”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成为统筹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规范用语” ,近年来在推进过程中已日益成为城乡基层普遍应用的“大众用语” ,这一变化可以大致反映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发展轨迹,从而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其理论发展与实践路径。近年来,学术理论界对统筹城乡基层党建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其主要研究视角与理论观点有四个方面。 (一)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内涵问题 大多数研究从

6、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特点、功能、架构出发,对其内涵进行探讨。周放认为,要以统筹城乡党的建设为主线,以城乡基层党组织为主要对象,以社区、 “两新”组织、农民工和流动党员党建工作为重点,以建立健全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和共建共享机制、城乡党建整体交融体制为目标1。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课题组提出,要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整合城乡党建资源,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建立健全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党员管理、支持保障和领导责任等五个体系,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实现党建工作与城乡发展

7、相互协调、融合和促进2(p.456) 。何建萍认为,其内涵是创新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建构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组织链,发挥两级组织和党员作用,4实现城乡两级组织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从而为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提供强大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3。张书林认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组成,其基本内涵就是适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从改变城乡党建自成体系、相互分割的状态入手,按照城乡党建工作目标、部署和成效相互协调、呼应、促进的要求,建立健全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以形成城乡党建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

8、益、共同提高的新的工作格局4。 田芝健等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内涵,重点应回答构建什么样的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这种新格局必须与党的立党宗旨、根本性质、历史任务、执政理念、执政体制的要求相适应,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固本强基、巩固执政地位的要求相适应,与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基本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与国家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信息化的进程相适应,与党员、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期待相呼应5。这些研究成果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构建新格局的基本内涵,对促进城乡基层党建格局的转变和推进统筹城

9、乡基层党建理论框架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二)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目标问题 其探讨主要围绕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一是目标的阶段性问题。兰亚宾认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目标可分为终极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其终极目标是激发和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真心拥5护和认同的坚强领导核心。三个阶段性目标是:在以城带乡阶段确立起有效的帮扶机制,提升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互动相融阶段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机制,提升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在一体化阶段,完善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机制,持久发挥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的作用6。二是目标体系问题。中共大连市委组织部课题组提出,应

10、根据传统和新兴领域基层党组织的不同特点,构建新格局的目标体系。基层党建工作要以机关党建为龙头,以农村、社区党建为重点,依次带动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实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7。三是目标取向问题。对于一个确定的目标模式,存在着从不同取向进行选择的问题,而这也是理论界在探讨中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从目标取向来探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目标问题,是为了更好地优化目标模式,依据城乡基层党建中涉及的主要工作任务的性质和特点来明确取向,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新格局的建设。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课题组认为构建新格局的目标取向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组织阵地上的均衡布局;党建资源上的均等配置;

11、党务管理上的协调统一;服务网络上的均匀分布;党员权益上的平等保障;党内文化上的同步发展2(p.458) 。夏行在认同上述六个方面的目标取向的同时,强调构建新格局要切实改变城乡分割、各自发展的模式,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形成关系密切、有机融合、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城乡党建一体布局8。张书林提出,在目标取向上要实现和达到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体化。其实现状态可以描述为:城乡党的组织网络均衡布局、城乡党建资源均等配置、城乡党员管理均匀覆盖、城乡党建力6量均势作用,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党务人才配置、党组织活动、党员管理服务、党建资源配置、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等均实现一体化,对城乡基层党建

12、工作统一规划、统一运作、统一测评9。四是目标要求问题。这实际上是基于基本目标与工作要求之间互动机理的一种理解。其理论依据是把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作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来理解。认为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是做好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把握的总的目标要求。提出这一观点的有大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编写组和郑懿等10(p.150) 。黄杰则重点把“协调发展”作为基本目标来探讨,认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基本目标就是协调发展” ,其理由是当前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进

13、度同经济社会环境快速变化之间存在不协调问题,城乡基层党组织本身在其价值、组织等方面的资源整合和开发方面存在不协调问题。所以,在当前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党组织自身建设中价值和组织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基层党组织建设同它的外部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只有将这两个问题解决好,统筹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目标协调发展才能取得切实有效的进展11。 (三)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方法路径问题 其探讨重点集中在如何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推动城乡二元党建向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跨越的问题上。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在分析7重庆基层创建的具体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必须把统筹城乡基

14、层党建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确定建设的基本内容,把发挥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作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着力点,充分调动城乡党组织参与建设的内在动力12。夏行提出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路径选择:一是把固核强基作为解决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重心问题;二是在布点联网上解决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空间形态问题;三是从多元渐进中解决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形式多样化问题;四是以联动运转来解决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问题;五是通过完善机制提升城乡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物质保障和动力机制问题;六是不断理顺关系来正确处理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过程中的相互关系问题13。谢方意认为,在实践上应重视如何

15、重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如何通过服务理念、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统筹城乡发展能力、服务能力、凝聚能力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变革组织构架、拓展组织空间、实现体制共融、形成联动合力等14。光华则针对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普遍面临的内在动力不足、与城乡发展大局结合不紧、缺乏有效的工作载体和激励保障机制、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从组织设置、人才交流、资源整合、责任落实等四个方面实现城乡党建的一体化,作为创新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有效路径选择15。胡上山认为,要在实践中树立城乡党建协调发展的整体观、城乡党员都是党内生活主体的平等观,以优化配置、城乡共享、城乡党建一体化推进

16、为主要内容,着力建立“十个体系” ,形成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发展的实施路径16。程勉中认为,切入点、着力点、根本任务和保证措8施四者构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实践取向,其重点应从破解理论困境、破除体制分割、强化功能拓展、落实责任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探究17。这些对策路径,有的重在概括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经验启示,有的重在提炼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框架模式,有的重在探索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内容途径,等等,都为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18。 (四)对实践探索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研究分析 近年来,各地就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通过着手调整组织设置、

17、创新党员管理模式、改进工作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建立必要制度,积累了一些新鲜经验,大量的文章主要反映了这方面的进展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点在城乡结对帮扶和社区党建方面的研究。如江苏江阴市以城乡基层党组织帮扶共建为核心,自 1992 年开始进行每三年一轮的市级机关与薄弱村结对扶持活动19(p.183) 。安徽省淮南市自 1997年探索开展机关与居民区党支部的结对共建活动。2004 年四川省宜宾县在全国首次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城乡共建”工作模式,2005 年浙江省直各部门与联系村开展党建共建活动,2006 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开展“双推双建” ,实行“城乡结对子,党员手拉手”活动

18、6。在城乡一体化社区党建工作的探索方面,上海的经验和研究出现得比较早。1999 年首创“支部建在楼上”党建模式,建立起非单位制的以区域性网络化管理为主要模式的新型组织类型。在此基础上,全市逐渐形成支部建在园区、支部建在市场、支部建在工地、支部建在商业街等多种党组织设置9模式20。2001 年上半年,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建立了由社区内 25 个单位党组织参加的朱泾镇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负责指导和协调社区党建工作21。社区党建之所以率先突破城乡二元党建的旧藩篱,是因为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基层工作者首先面临新的实践问题。一方面,转型时期的众多社会矛盾主要反映和集中在社区基层;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结构变

19、动给党建带来的挑战、传统党建体制和新的社会结构之间的不适应,社区基层党组织体会得最敏感、最深切22(p.8) 。 第二阶段,着重于党员动态管理与基层互帮互助机制的研究。自 1994 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任务后23(p.970) ,根据中央精神,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在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围绕解决基层党建中长期存在的流动党员党组织关系难转接、党员教育难开展、党员管理无依托、流动党员无“家”可归的局面,各地纷纷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有了新的改观。在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实践中,城乡基层组织主要探索如何通过

20、城乡联动,有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山东省诸城市建立城乡联合党组织;江西省九江市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湖北省荆门市实行城乡党建协调联动;青海开展城乡党组织、党员结对帮扶和“企地共建”活动,全面推行党员公开承诺制,等等。这些探索尽管是初步的,但已经对城乡党建工作统筹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阶段,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比较集中地形成了统筹10城乡基层党建的机制、模式、载体、方法、体系研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纷纷加大了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工作力度,组织开展了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实践活动。各地的探索从自身实际出发,

21、针对解决农村党员发展难、流动党员管理难、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培养难等关键性问题,在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城乡党建资源共享、密切党群关系、实现党员一体化管理等方面,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重庆市提出了推进三个统筹(观念、资源、工作) ,建立六大体系(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基层干部人才互动、党员动态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基层组织互帮互助) ,以实现城乡基层党建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6。广东省提出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思维模式,谋划城乡“一盘棋” ,以实现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山东省诸城市通过城乡、区域、产业党组织联建推进城

22、乡统筹24。江苏省无锡市着重在统筹党建规划、创新组织设置、城乡组织联管、整合各方资源、创新活动载体、统筹各种要素六个方面进行探索25。湖北省荆门市大力推行“专业合作组织+支部” 、 “协会+支部” 、 “商会+支部” 、 “村企联建”和“村居联建”等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发挥城市党建示范效应26。陕西省榆林市探索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六联六创”基层党建工作机制27。在这一阶段,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发展较快的上海、浙江、江苏、重庆、四川、广东、辽宁、山东等省市,纷纷依托高校、党校或党建研究会等学术机构,积极开展这一领域党建工作的研究,成果较丰。研究形成了几个主要特征:在党建理念上探索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加强从全局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