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铜仁市碧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扶贫需求分析【摘 要】 文章在阐述铜仁市碧江区地理区位特质和优势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概要介绍了目前碧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与方向,分析了区内主要的致贫因素与扶贫需求。认为碧江区当前农业扶贫的急需资源有:先进的发展理念、农业科技服务资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特色农业培育。希望能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参与。 【关键词】 铜仁市碧江区;区位特质;农业产业化;扶贫需求 铜仁市碧江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区南部,是铜仁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历来是湘、鄂、渝、黔边区商品集散地,素有“黔东门户”和“黔东重镇”之称。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城市” 、 “省级
2、文明城市” 、 “省级园林城市” 、 “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 “中华十大生态亲水美景” 、 “中国传统龙舟之乡” 、 “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等荣誉称号,区内聚居着汉、苗、土家、侗、仡佬等 26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73%,正阔步迈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但由于历史因素,目前区内经济社会发展仍比较落后,人民生活贫困面较广,是武陵山扶贫规划中 6个重点建设的中心城市之一,扶贫攻坚需求较多。 一、铜仁市碧江区区位特质与自然资源 1、地理区位 铜仁市碧江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武陵山脉中段,武陵2山区南部,东临湖南省凤凰、麻阳、芷江三县,南连本省万山区,西抵江口县,北接松桃县。地形
3、地貌复杂多样,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境内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最高海拔 1149 米,最低海拔 205 米,平均海拔600 米左右,山地占 67.8%,丘陵占 28.2%,河谷坝子占 4%。 2、气候条件 碧江区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区内气候具有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的一般特点和贵州高原黔东气候的特点。 3、资源条件 碧江区境内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主要有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等。 (1)水能资源:碧江区属沅江水系,水能资源有锦江干流及其支流,水系呈辐聚状发育。河流总长 447.3 公里,河网密度为 28.8 公里/百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 1
4、1.44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为 8.858 亿立方米,地下水 2.78 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 5.5 万千瓦。 (2)土地资源:全区土地总面积为 109895.1 公顷,其中全区农用地 99333.4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90.38%(其中:耕地面积 24713.09公顷、园地 1275.18 公顷、林地 64007.34 公顷、草地 9337.86 公顷) ;建设用地 4184.2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8%;水利设施用地 2266.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12%;其他土地 4110.4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全区土壤主要有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红壤、黄
5、红壤,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第四季粘土发育而成的红壤,新冲积层发育而成的3洪积冲积土以及耕作土。 (3)生物资源: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现已查明的各种动植物有 996 种,其中动物 97 种、植物 899 种,珍贵物种有以大鲵为代表的 10 余种。森林面积 5.5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54.2%,森林蓄积 134.73 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 145.2 万立方米。自然植物种类 3700 多种,其中树种 320 多种,有属国家一、二类保护树种的珙桐、水杉、银杏、贵州紫薇等;中医药植物有红豆杉、金银花、五倍子、桔梗等 400 多种;经济林木有杜仲、猕猴桃、柑橘、淡竹、油桐、油茶、吴茱萸等 100 多
6、种。 (4)旅游资源:区内拥有九龙洞国家风景名胜区、十里锦江水墨画屏、六龙山峡谷风光、大明边城、云林仙境、天生桥山水风光等景区景点和众多乡村旅游景点,自然、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 二、碧江区农业产业化扶贫发展重点与方向 贵州省的农业产业化的十大优势产业是核桃、蔬菜、油茶、中药材、茶、马铃薯、草地生态畜牧业、乡村旅游业、烤烟和农产品加工业。碧江区农业产业化的重点是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生态旅游业三大特色产业,引导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2012 年,碧江区实施了 “三个万元”工程,启动了坝黄、和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成专业蔬菜基地 1.2万亩、油茶基地 2.3 万亩、竹子
7、基地 0.9 万亩、中药材基地 0.2 万亩,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稳步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16859 公顷(25.29 万亩) ,比上年增长 0.1%;油料种植面积 3113 公顷(4.67 万亩) ,下降 0.7%;蔬菜种植面积 5900 公顷(8.85 万亩) ,增长 1.3%。 41、实施坝黄蔬菜产业化扶贫规划 按照规划,坝黄蔬菜产业化扶贫现代农业园区将建设成为铜仁城区蔬菜保供基地,打造成主导产业的发展核心集聚、先进科技转化、生态农业循环、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型农民培养的示范区,实现种植、养殖、加工、生产资料与废弃物处理综合生态经济循环协调发展模式。目前已在实施。 2、建设和平乡扶贫现代农
8、业示范园 和平乡扶贫现代农业示范园以“打造生态农业乡,推动蔬菜产业化”为目标,采取土地流转、扶持大户、招商引资等方式,发展蔬菜产业,重点推广“猪沼菜”以及“猪沼果”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建成以主导产业为商品蔬菜,配套生态畜产品及油茶等的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目前,仅和平村就已有种菜、养猪、养羊、养鸭等大户20 多户,有蔬菜、油茶、葡萄等 4 家专业合作社。 3、稳步铸造武陵山中药材大市场 “黔地无闲草,草草都是宝” 。贵州中药材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气候特征兼具,是全国最适宜中药材种植中心区域之一。作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实施的重点项目,铜仁武陵山中药材大市场于 2012 年2 月
9、15 日启动,计划投资 15 亿元,占地面积 300 亩,建设工期 3 年。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 50 亿元人民币,覆盖农户 3.3 万多户,是目前贵州省乃至武陵山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覆盖面最广的中药材交易市场 。铜仁武陵山中药材大市场项目的建设,一头连着种植基地,一头连着加工企业,带动性很强,将加快铜仁市中药材市场体系建设,促5进全市中药材产业加速发展,带动广大药农增收致富。该项目的建设,也将带动碧江新区建设和发展,完善商贸物流体系,提高商贸物流水平。4、脱毒马铃薯产业化扶贫项目成效日显 全区已完成种植 5704 亩,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种植脱毒马铃薯 6 万多亩。截止 9 月初,碧江
10、区脱毒马铃薯秋种工作已全面完成,其中种植一级原种扩繁 25 亩、二级扩繁 100 亩、大田推广 3400 亩,购进原种薯种436 吨 。 5、油茶产业化扶贫项目高质高效开展 碧江区油茶产业发展主要依托“公司+ 基地+农户+合作社”产业发展模式,2012 年,全区共完成新建油茶基地 7015 亩,完成低产油茶改造10000 亩。今年来,铜仁市碧江区通过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加大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力度,油茶产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根据规划,2013 年计划实施油茶基地建设 2 万亩,目前已完成 2.1425 万亩,占任务数的107.1%。落实油茶一般示范基地 2 块,总面积 1000 亩,同时在辖区和平
11、乡与坝黄镇落实油茶引领示范基地 2 个,面积约 600 亩,并完成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 1 万亩,占 2013 年任务数的 100%。 (碧江区政府办) 6、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扶贫项目初成规模 在项目乡镇打造高标准扩繁场 2 个,以大户带动散户的形式,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其中。2012 年羊存栏数达 6.4324 万只,带动发展周边农户 854 户。2012 年,碧江区新建标准化养殖场 10 个,发展竹鼠、大鲵等特种养殖场 40 个,完成原种猪推广 540 头;完成良种牛推广 1100 头,人工种草 12000 亩,完成良种牛推广 1100 头,良种羊推广 3200 只 。 67、乡村旅游扶贫项
12、目不断发展 依托九龙洞、大明边城等主要旅游景区,农家乐接待、农产品展销为主的旅游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2012 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424.06万人次,增长 48.58%,实现旅游总收入 75.69 亿元,同比增长204.24%,创外汇 547.07 万美元,增长 50.28% 。 三、碧江区农业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 碧江区贫困面广量大,程度较深,有自身的特殊原因。 1、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 区内农民平均素质较低,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长期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个体农民缺乏利益联结,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成本高,获得利润的风险大。农业生长周期长、收益慢,缺乏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 2
13、、农民收入较低,农业投入不足 碧江区贫困乡镇较多,农民收入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农村贫困依然严峻。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生产者市场观念落后,地方财政农业投入有限,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农业推广部门技术力量较为薄弱、服务水平低、服务功能不全,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3、自然灾害多发,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弱 碧江区内地形地貌较复杂,使得区内气候变化较大,灾害性气候时常发生,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较大,而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特别是排灌体系不健全,综合抗灾能力较弱。 4、产业化经营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7农产品加工落后,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品牌建设落后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农业
14、产业化发展。同时还存在农产品市场规模小、市场环境较差,专业交易市场少,市场信息缺乏,交易成本高,经营粗放等问题。 5、农村劳动力外流较多,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农业效益比较低,区内缺乏就业岗位,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从事农业生产人员比较少、素质比较低,对现代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生产设备接受能力较差。由于碧江区属于山区,耕地比较零碎,多数还采用原始的生产方式,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很低。 6、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 2012 年,区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591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6310 元,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时,碧江区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大多居住在高寒、偏远山区,生存条
15、件和基础设施差,环境恶劣,通讯信息条件差,对外信息不灵,就业渠道单一,田土少,并且文化素质不高,大多集中在第一产业,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额小,靠天吃饭,投入产出比例小,劳动生产效率不高,收入微薄,造成贫困状况恶性循环。 四、碧江区农业扶贫的急需资源 1、先进的发展理念 以更先进的理念作指导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做到更好地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按产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现代生产经营组织,做大做强产业,创新产业发展理念和生产和经营方式,尝试引入农业标准化生8产,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更好地建立有效的产供销各环节经营单位利益联结机制,稳定产业联系,使农民能更多分享产业化收益。2、农业科技服务
16、资源 能进行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增强农业科研力量;能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新型农民。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能依托区内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积极向优势农副产品产区集聚,依托产业园区打造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能出名牌产品,发挥碧江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构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骨干企业为龙头、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的新型农业
17、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 4、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 能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加大旱作节水示范项目的建设,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开发适合山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耕作制度的新型农机具,加强机耕道路等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提9高农业机械的应用水平。 5、特色农业培育 依托蓬勃兴起的旅游业,培育和发展城郊型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鼓励发展以蔬菜、瓜果、花卉苗木为主的园艺产业和集种养加、生产休闲于一体的农业园区或工厂农业,吸引大中城市目标消费群投资和消费,协调城
18、乡统筹发展。 借助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22 号)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历史性机遇, “稳中求进、提速转型” ,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文化旅游化”战略, “武陵之都、仁义之城” ,铜仁市碧江区热忱欢迎有识之士在此共创财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 号)EB/OL.http:/ 2 2012 年碧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 【作者简介】 戚 敏(1981-)女,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养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