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46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摘要根据对山东省高校教师、高校学生、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问卷调研,全面了解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总体情况。制约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员参与和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岗位不足、经费缺乏、大学生动力不足、指导老师数量不够、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等。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转变教育理念、理顺管理体制、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运行机制,以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各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广泛深入和可持续开展。 关键词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3-0095-0

2、9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促进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的一种重要方式。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社会实践目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了逐步兴起、走向规范、调整发展、完善深化等阶段,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全面了解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一、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情况 为全面了解情况,我

3、们对山东省 20 所高校、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高校工委、青岛市高校工委、山东省 6 个地市的团市委、青岛科技大学的 21 个社会实践基地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在 2012 年暑期对青岛科技大学部分社会实践团队进行了个案跟踪调研。在设计调研方案和问卷时,考虑到大学生社会实践系统包含党政部门、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关键要素,我们分别设计了针对高校教师、高校学生、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问卷,从对社会实践的认知、实际参与或支持情况、获得的支持情况、评价和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对政府支持情况的调研收到了团省委和威海、烟台、济宁等 6个团市委的问卷回复,对青岛市高校工委进行

4、了电话访谈,也在高校教师和学生问卷中设计了有关政府支持情况的问题。对社会实践基地的调研收到了临沂新四军部旧址、山东鑫泉医药中间体公司等 21 个青岛科技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的问卷回复。对高校的调研,涉及教育部直属高校 3所,普通高校 14 所, 职业、民办高校 3 所,共收到教师问卷 117 份,发放学生问卷 400 份,回收 395 份。所调研学生的性别比例、年级分布、专业类别、政治面貌、家庭状况等见表 1。调查群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统计意义。 (一)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环境氛围初步形成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这个大系统中,高校、政府和社会作为外部支撑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调研的结果,大部分高校都

5、比较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如,有 90%以上的高校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体系,3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落实了领导责任制;95%以上的高校建立了考核制度;83.7%的高校采取了一定的保障措施,比如资金保障,大部分高校都设有专项基金,少的 2 万,最高的 50 万;大部分高校都能积极寻求社会多方支持,在实现社会实践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政府作为牵头部门,发挥了一定的导向作用。2005 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后,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也制定下发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

6、践工作的意见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原则、内容形式和制度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各级政府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和功能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于暑期“三下乡” 、 “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山东省共青团每年都有活动通知、表彰决定,还从 2009 年开始每年举办“调研山东”社会调查活动,支持鼓励一大批学生团队深入开展了社会实践调研。 在影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因素中,社会环境因素在数量和重要性上排第 1 位。大学生需要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学习、锻炼、成长。社会实践基地作为校外现实生活与高等教育之间有效对接的平台,成为大学生最终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演练场。根据问卷调研显示,所有的高校都已经建立了大

7、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有 4 所高校的社会实践基地数量在 100 个以上,有 4 所高校的社会实践基地数量在 20 个以下。从认知和态度上看,社会实践基地都表示欢迎大学生来进行实践锻炼,并安排相关的部门和人员进行指导,但大多是临时性的,没有专门的部门4和人员专职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学生认为,70%的社会实践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态度是欢迎和非常欢迎(见图 1) 。学生认为社会所提供的实践项目不能满足需求的接近 70%。近 60%的高校认为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力度一般(见图 2) ,可见,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环境氛围已初步形成,但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二)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内容日

8、趋多元 1.功能定位综合化 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最初的指导思想是了解国情、接受教育。而根据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功能作用的问卷调研显示,当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见图 3) ,同时也更加重视与自己所学专业相联系,运用自身所学习和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校也开始意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几乎涉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各个领域,如职业、学习、健康、人格、道德、心理、交际等等,有一些还着眼于个性、个别差异和个体需要,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奉献及合作精神,是正规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随着大学

9、生社会实践广泛、深入的开展,其功能定位也日趋综合化。 2.形式内容丰富化 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主要包括“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文体、科技、法律、卫生四进社区 ”等主要形式和 “公益劳动” 、“社会调查” 、 “勤工俭学” 、 “钟点工” 、 “家政服务” 、 “志愿者翻译” 、“会场礼仪” 、 “基层挂职锻炼” 、 “理论宣讲” 、 “社区共建” 、 “科技支农” 、5“环境保护”等主要内容。根据调研,学生所喜欢的社会实践形式开始趋向多样化(见图 4) 。根据对青岛科技大学 2012 年社会实践团队的跟踪调研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实践由以前的单纯的“三下乡”和“四进社区”志愿服务,开始

10、转向与“科研课题立项调研” 、 “就业实习” 、 “特长兴趣爱好”相结合的趋势,选择与专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形式的学生团队逐年增多,团队的组建形式也更为多样。比如青岛科技大学 2011 年社会实践除了传统的校级团队和院级团队,还有团中央重点团队 3 支、中国青少年基金会资助团队 1 支、中国红十字会资助团队 1 支、调研山东团队 17 支、大学生骨干训练营 2 个、市级调研课题 2 个等等,2013 年的社会实践团队组建既有专业特色的海洋环保、安全调研,又有和校外的公益组织联合组建的社会实践服务团队,还有跨学科组建的宁夏贵州支教团。 3.活动组织社会化 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意识的增强,实践

11、活动组织的社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由社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仅靠高校的力量组织已很难满足学生需要,必须更多地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参与,这已成为与社会多边的互动行为。以当前的重大赛事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为例,其组织和运作都是由重大赛事或项目的主办方政府或社会团体在进行,高校只负责组织选拔学生报名参与。还有很多社会实践团队的组织是靠社会热心人士或和高校有联系的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资源的单位来提供支持,是靠社会力量的支持来完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当前学校组织的重点团队,其组织和实施有 55%以上得益于社会力量的支持。 6另一方面,随着大学生就

12、业压力的增强,社会实践活动所涉及的社会领域越来越广,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锻炼平台。青年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其职业生涯规划,还是就业指导、创业训练,都离不开社会生活的舞台,而这种个体与社会生活不断调适、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要求必然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的日益社会化。更多的社会平台、社会因素参与,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使他们更加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方向和努力方向。关于参加社会实践的动机如图 3 所示,排在第 1 位的是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排在第 2 位的就是了解社会。 (三)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尚未实现全员化参与 根据

13、调研,如果按照大实践的概念,包括军训和专业实习,各高校大学生参与度普遍比较高,另外学生在校期间有过校外打工经历的多了起来,学生参加过勤工助学或社会兼职形式社会实践的占 61%(见图 5) ,除此以外的社会实践无论是学校统一组织的还是学生自己参加的参与度都很低,不到 10%(见图 5) 。 按照广义的社会实践内涵,从调研的 20 所高校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老师共 117 份问卷以每个高校为单位的统计结果来看,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范围和规模已不断扩大,但除了参与范围比较广的军训、专业实习外,大部分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度不到 50%,有的甚至仅为1.86%(见表 2) 。 目前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

14、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由政府牵头,以学校7组织、集中组织为主,分散组织为辅。就当前普遍受到重视的暑期“三下乡”和“四进社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来说,表面上开展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上很多学校通过只扶持重点实践队的形式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以报道宣传, 而忽视了大多数没有组织形式、没有经费支持的所谓自主社会实践。有组织的、指向性明确的社会实践重点小分队每个学校每年不过几十支。大部分学生的社会实践虽然有通知、有部署,但实际上是“放任自流” 。这些社会实践大都因学生自己联系单位,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实践盲目性和风险性很大,可行性和实效性弱,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并没有在面上广泛开展起来。根据调研

15、结果,校院统一组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的人数占在校生比例 10%以下的占到被调研高校的 82%,最高的仅为 20.17%(见表 3、图 6) 。所以,社会实践全员化参与的格局并没有形成,当前我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只能称为是精英实践,达不到教育部和团中央要求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及开展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两周的要求。高校有目的地组织少数大学生进行专题社会实践活动只是一种示范行为,当前缺乏的是对大多数非组织性的大学生个体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或创造机会,并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岗位供给不足 由于高校大学生社

16、会实践活动主要依靠社会资源来开展,而目前我国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尚不紧密,各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资源有限,社会能够提供给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数量远不能满足全部大学8生的参与需求。关于社会各界提供的项目对大学生的满足情况的调研显示,70%的同学认为一般或不能满足需求。另外,目前所调研的高校基本上都已建立了实践基地,但是社会实践基地数量在 100 个以上的仅占调研高校的 20%,根本满足不了动辄上万名甚至几万名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另外,普遍存在的“重建立、轻建设”现象使得各高校都缺乏稳定及高质量的社会实践基地,有些高校只管挂牌,却不重视后续的联系和沟通,使得一些社会实践基地徒有虚名。基地

17、数量少、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的学生实践锻炼。根据对山东省高校调研得出的结果,师生普遍认为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最大的问题是实践项目或实践岗位供给不足(见图 7) 。 (二)经费来源渠道不畅 根据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社会实践经费应由政府、高校、学生、实践基地等参与主体共同承担。但调查发现,政府目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没有专项经费投入,在全省抽样调查的 6 个地市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均无任何经费投入,更没有像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文件要求的那样“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奖励和补贴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目前各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费的主要来源是高校、社会实践用人单位赞助支持和学生个人的自筹

18、资金,大部分高校都有或多或少的专门的经费,但社会实践用人单位的支持一般是随机性的、临时性的,即使是社会实践基地,其连续性和固定化也不容乐观,政府更是没有动力和制约措施设立专项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费。尽管近年来山东重点团队的评选和支持以及一些影响范围大的公益类项目的申报和奖励逐渐多了9起来,但经费来源渠道的不畅确实制约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的广度和深度。 根据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调研,表示愿意为大学生提供一定资金支持的占 84%,大部分社会实践基地表示愿意提供实践所需经费的 20%左右,有 16%的实践基地认为没有条件提供实践经费或不应该由基地来提供。从高校来看,根据对学生的问卷调研,有接近 60%

19、的学生认为学校对社会实践的人财物的投入一般、比较小甚至没有投入(见图 8) 。山东省高校开展的暑期“三下乡、四进社区”实践活动中,能得到学校经费资助的学生占参加实践学生总数的 3%5%,实践经费存在巨大缺口。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耗资较大的项目,根据对全省 21 所大学的调查,大部分高校社会实践经费投入在 2 万10 万,按照生均经费计算,人均 10元以内的高校占 94%(见图 9) ,人均实践经费最高为 30 元。根据我们的了解,还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和保障,而是在组织活动之前,临时向学校申请或向相关部门筹措经费。无论是学校、政府还是社会实践基地用于大学生社会实

20、践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的实际需要。所以,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各高校只能以压缩时间、减少开支、减少参与人数等方法来满足实际的运作。 (三)实践主体动力不强 大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其认识程度和参与情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范围和效果。在对山东省大学生的抽样调研中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表示愿意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占 71%,无所谓的占1027%,不想参加的占 2%;主动参与的占 55%,跟随其他同学参加的占36%,因学校组织迫于无奈参加的占 9%;愿意为社会实践支付成本费的占40%,表示不愿意的占 20%;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但也有近

21、 47%的学生选择了前 4 项(毕业需要的学分、物质报酬、提高综合测评成绩和学校及有关部门的表彰) ,体现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还存在一定的功利性(见图 10) 。从影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积极性的调研来看,排在第一位的影响因素是“耽误时间、影响学习” ,排在第二位的是“报名审批难” (见图 11) ,这说明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参与的主动性不够、动力不强,对于学校组队进行社会实践具有较大的依赖性。 (四)指导队伍建设不够 指导老师数量不够,是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度的第二位因素。根据调研,即使是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指导老师也大多是辅导员(44%)和党政干部(23%) ,业务老师所占比例仅为 17%,两课教师占9%,其他占 7%。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和指导老师进行培训的情况,很少培训或从不培训的高校占 47%。有 5. 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专业教师的指导,而绝大多数学生的社会实践是自己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的。已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也基本没有专门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负责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都是临时指定人员。可见,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既没有充分利用专业教师这一优势资源,也没有庞大的社会指导教师队伍支持,社会实践的过程指导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队伍建设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