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中的党建前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782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语境中的党建前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化语境中的党建前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化语境中的党建前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化语境中的党建前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化语境中的党建前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文化语境中的党建前瞻摘要:中国共产党经历着革命党、政治党、 “文化党”的文化形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党”既有现实依据,也有理论基础。文化建党体现了一个政党高度的文化自觉。中国共产党需要从精神家园、生活世界、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推进文化建党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文化建党;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3)05-0065-05 一、文化建党的内涵与重要性 文化建党具有特定的内涵。文化建党是指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文化领导权的建设,使党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实力得到增强,使党的执政合法性在文化层面获得人民群众广泛认同的动态

2、过程。它遵循政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即要求政治组织从“自在”走向“自为” 。文化建党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理解。 (一)政治组织的建设维度 当前,党员人数规模达到新高,逼近 8300 万。有效治理如此规模庞大的政治组织,不仅要从制度和立法着手,更要从文化着手,不断保持和增强党的精气神,使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大组织建设力度,成效十分显著。近期,中央批准出台了中国共产2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 ,以党内立法的形式进一步强化权力约束。中央之所以在这一时期不断加强组织

3、建设,主要缘由在于一方面加强党的建设具有优良的传统。另一方面,党对自身组织建设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从管理学的角度或组织建设的一般性层面而言,党的组织建设的本质是团队建设,而要凝聚团队力量、调动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除了必须拥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还必须建设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因而,中国共产党意识到组织建设内在地包含着党的文化建设。从组织建设的特殊性层面而言,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目标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一个终极的理想目标。因而,党的文化建设就必然体现浓厚的政治色彩,彰显强烈的政治价值诉求。 (二)巩固执政的合法性维度 从学理角度来说,党的执政地位不仅是历史选择的结果,也关系执政合法性问题。党的执

4、政地位不是理所当然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过去党领导人民群众从“三座大山”中解放出来,人民就拥护、就支持。随着时代变化,党的历史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伴随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建设催生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在面对时代变化时,他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如何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党必须对此作出积极回应,必须与百姓呼声同频共振。唯物史观将百姓这一诉求指认为“历史主体性” ,而文化哲学则将这一现象理解为百姓心理和思维日渐从政治斗争的宣传中释放出来,转而寻求文化意识的自我觉醒和判断,考量现实问题要比考量理想多。中国共产党定位自身在民族复兴文化版图中的角色就更加重要。 3(三)文化领导权的建设

5、维度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前我国的 GDP 产值远超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拐点,折射到党的建设上来意味着党的领导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对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这要求党逐步摆脱政治领导的单兵式突进模式,朝着政治领导和文化领导的弹性互动方向发展。因此,加强和夯实党的文化领导权就成为党最紧迫的任务。 文化建党是大势所趋。从历史演进的逻辑来看,党经历了革命党、执政党和“文化党”的成长历程,现阶段正处于执政党向“文化党”转化的前期。 “文化党”的建设也不会一蹴而就,必然是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阶段。从文化精神具化的

6、实际来看,文化建党是文化自觉的必然延伸。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 ,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3。这是一种关于文化的自知之明、自我批判的态度。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文化自觉要求党理性正视自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科学分析不同阶段党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二、文化建党的依据与基础 (一)文化建党的依据 文化建党的依据和基础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主题、三个方面” ,即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核心,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认识和改造世4界的过程中创造民族色

7、彩鲜明、科学特征突出、大众情趣厚重的文化形式或样式。这个判断可以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整合历程和党的奋斗目标所彰显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使命得到说明。 1. 文化建党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整合的必然要求。两次鸦片战争使现代性以一种粗暴的形式与孱弱的中国文化第一次遭遇。它迫使中国文化接纳它,于是启动了第一次文化整合。第二次文化整合是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它是由一大批先进的并且是接受西式教育的知识分子推动的,他们充满激情和知识、充满理想和抱负,因此要进行与历史和传统的彻底决裂,要实行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专治。第三次文化整合发生于马克思主义已经作为主导意识形态确立的背景下,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大革命”使全社

8、会陷入几近于疯癫的非理性状态。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文化又进行了一次整合。这次转型与以往不同,从现在来看它是基本成功的。它总结自 1840 年以来的历史变迁,得出深刻的见解要搞改革开放,要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要更加重视思想和文化建设,积极融入到世界历史舞台中去。2. 文化建党是党历史使命在现阶段的必然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追求的各阶段的伟大目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长远目标的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理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文化自觉,表明了党是真正的“文化党”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能单从政治学角度进

9、行简单化理解。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主义” ,更是一种“文化” ,并且“要将马克思主义5生活化,内化为人民群众的内在素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不仅仅是政治宣传,宣传是外在的,理解和践行是内在的”4。作为现实的建设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已成共识。在此基础之上,党的十八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建党100 年的奋斗目标。党同时提出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两项任务。对于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实现这些目标任重道远。其可能途径有二:或者武力争夺,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此路不可行;或者软实力掘进,即综合实力基础之上的中华文化影响力

10、,这具有可行性。 (二)文化建党的理论基础 1.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与文化方针初步奠定了文化建党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在 1940 年 1 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论述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1694。同时,毛泽东创造性地对中国新文化的性质作出了界定:“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1698。 这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党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是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强调文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和文化方针的形成发展,体现了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文化自

11、觉,体现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自信。在当前,文化建党也是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体现。 2.在领导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党再次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党的第二代6领导核心,邓小平立足改革开放的实际,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略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5。邓小平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他说:“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

12、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他反复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当前以 GDP 论英雄依旧存在,反映到党的建设上来主要呈现为党内还没有完全形成持久的学习氛围,浮躁之心、实用主义、形式主义泛滥。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党的文化素养。 3.在改革开放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观,更加凸显党的文化担当。江泽民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能搞指导思

13、想的多元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允许毒害人民、污染社会和反社会主义的东西泛滥;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这些基本要求,极大地提高全民7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6党的十六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思想,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14、。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7。以上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自觉的文化担当。 (三)进一步明晰文化建党的理念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命题。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在新时期的重大任务,认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

15、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8,同时还作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的论断,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大基本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共产党也将肩负更加重大的历史责任。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文化创造的先锋作用,8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

16、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强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 三、文化建党的路径选择 (一)坚守共产党人共有精神家园 在新形势下,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课题。作为执政党的普通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有高度的自省意识和实践品格,坚守共有精神家园应成为每个党员以及党的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党的普通党员及其领导干部要更加注重内在修养的提高。 (二)在现实生活世界中张弛有度 “生活世界”是西方现象学集大成者胡塞尔发明的概念。它

17、是一个凭我们的直观就能把握的世界,它是日常的、伸手可及的、非抽象的世界。在今天错综复杂的世界面前,党员及其领导干部要做到正确应对。党员及其领导干部的“生活世界”包含“职责”和“为民” 。 “职责”即职位之责,意味着责任和担当,要求在其位谋其政、充分履职。 “为民”即为人民服务,指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这是党员及其领导干部应有的“生活世界” ,并在其中遵守一定的规矩、保持一定的张力。 9(三)打造历久弥新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日常生活在精神层面的机制化,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中华民族是注重学习的民族。当今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更要求认真学习,科学研判复杂形势,善于

18、从实践和书本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党员及其领导干部在辛苦工作之余适当放松和娱乐无可厚非,但要提升思维水平、提高执政能力,离开对书本和理论的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正如习近平所提倡的“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党员及其领导干部不能把读书学习看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应该将读书学习打造成为一种固有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06. 3 费孝通.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笔谈)J.文史哲, 2009, (3):25. 4 陈德玺.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艾思奇大众哲学带来的启示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学报,2012, (4):11,14. 5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9. 6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 (2005-02-17).http:/news. 2587463.htm. 7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中国新闻网,(2002-11-17).http:/ 8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7-10-25).http:/ 104099/6429414.html. 责任编辑:林华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