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史前中华阴阳观念的萌生摘要:阴阳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哲学观念,这一观念在史前就产生了,它集中体现在距今五千年前的史前凌家滩文化的玉版中的符号系统中,这符号系统透露出类似易经八卦的信息和诸多的关于阴阳的观念。史前的阴阳观念在马家窑文化的陶器上的纹饰上有也有突出的体现。史前阴阳观念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基于农业需要对于天象、气象运动的的观察和对于人分男女的认识。阴阳观念实际上最早酝酿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由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影响,中华民族的阴阳观念在史前就体现崇阳恋阴的意味。 关键词:阴阳;史前;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B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3)04-0005-0
2、10 阴阳观念是中华民族哲学精神的核心,这一观念的起源,人们一般只是追溯到周易 , 周易成型于商末周初,而据周易系辞下传说, 易是远古圣王包牺氏即伏羲氏创造的。 1150 包牺氏是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具体不可考。又周礼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 ,二曰归藏 ,三曰周易 ”2。这话的意思是周易之前还有两种易连山和归藏 。 连山 归藏在什么时代,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连山在夏代, 归藏在商代,然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连山包牺所创, 归藏黄帝所创。3所有这些说法,均将阴2阳观念的产生追溯到史前,由于史前没有文字,这些说法均只是传说,许多学者认为不可靠。然而,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不是非得要找到确切的文字记载,
3、那么,现在出土的史前文物已足以证明史前早已存在阴阳观念。 一、 从凌家滩文化的玉版看阴阳观念 寻找史前有没有阴阳观念,当然最好的途径是寻找史前有没有类似周易八卦这样的符号。虽然目前的史前考古,八卦这样的符号还没有发现,然而,某些史前文物中的图案,是明确地传达出阴阳的意味来的,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凌家滩文化玉版。 此玉版出土于安徽凌家滩含山遗址,标本编号为 87M4:30,长 11,宽 8.2,厚 0.20.4 厘米,颜色牙黄。玉版主要由两个元素构成:方形与圆形。这方与圆可以理解成宇宙创立最初的分,也可以理解为阴阳之分。中国古代神话有天圆地方之说。 (1) 如果此玉版具有观测天地之功能,或具有占
4、筮之功能,也未尝不可以将这玉版的方形理解为地,而将圆形理解为天。 (2)至于这样理解是否存在天在地中的困惑,那倒是不必担心的。 周易中的大畜卦,它的卦象下为乾为天,上为艮为山,整个卦象就是天在山中。方圆设置只是为了明理,并不是写实。 方框形的玉版内有两层圆,里层的圆中有八星状物,八星中有一个方形。图案所显现的方圆关系具有多层次性:1.就最外层的方与最外层的圆的关系来看,是方中有圆;2.就最里层的圆与最里层的方来说,是圆中有方。这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图案结构,与阴阳观念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正相切合。玉版正中部位的方虽然面积很小,但居于核心地位,3其作用、意义不可小看,它是影响全局的因素。 外部方
5、框与大圆之间的四角各有一圭状物,头部是尖的,后面则是倒梯形,倒梯形边线延伸必然相交,出现尖状。由于倒梯形的边线止于圆的边线,故没有出现尖,但是,这尖是可以在人们的心理中完成的,相比于直接呈现于视界的尖实有的尖,这只是浮现在人们心理中尖是虚的尖。圭壮物所体现的阴阳意味又是很多的:1.尖形与梯形的关系:阴阳相成。2.实尖与虚尖的关系:阴阳相反。 圭状物不只出现在方框与大圆之间,还出现在两圆圈之间,形状完全一样,只是数目不同,外圈圭状物为四支,内外圈之间圭状物为八支。玉版向外凸起,其上部、左右部自然形成一条直线,这直结与框边构成一个空间,上边空间有八个孔(可以看出九个点,然而右角两个点相叠,疑是钻错
6、地方补正造成的,故正确的点数应为八) ,下部的边钻有四个孔,左右边各钻五个孔。 这里体现出来的数字关系是耐人寻味的。上八下四,让人联想到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上下数字的关系,体现的是分的观念,是动,是发展;左右边孔均为五,它们的数字关系体现出来的是合的观念,是静,是稳定。所以,这上下左右的数字关系,总体上体现出来的是平衡中发展,和谐中前进,稳定中前进。这正切合阴阳观念。 八这个数在此玉版用了三处:八个孔、八个尖头圭状物、八只尖角。中华民族对于八这个数情有独钟。联系文明时代出现的周易 ,我们合理地推测,八的最重要含义就是周易系辞上传中所说的“是故4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7、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1147。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中凡是制作比较精美的均有八角星的装饰,其八星的造形与凌家滩文化玉版中八星造形完全一致,星的中部也是四方形,这当然很可能是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相互影响所致,但它说明,史前虽然中华民族统一的国家政权还没有出现,或者只是有准国家的政权,但它并不妨碍有全民族的思想观念存在,像八角星纹肯定具有特定的含义,而且这一含义为全民族首肯。 玉版四角各有一个圭状物,这四支圭状物连着玉版外圈的大圆圈,大圆圈与其内的小圆圈之间有八支圭状物,说明圈外的四支圭状物是统领圈内的八支圭状物的。也可以理解为圈内的八支圭状物是圈外的四支圭状物发展出来的。这切合“四象生八卦”的意思
8、。四,在周易的阴阳观念中意义重大。虽然世界万物是八卦生出来的,但四是生八的关键。无四就无八。 五这个数在玉版中出现了两处,除了上面说的它表示均衡、对称、稳定、和谐之外,联系周易它还有别的意义。 周易系辞上传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1142。如果这样,这玉版的左右两边的五各代表天与地了。如果是这样,这玉版其实不应平放的,它应竖着放,上边五孔,下边五孔。左边八孔,右边四孔。上下各五孔用来标志天地,左右一八孔,一四孔,用来表示天地变化之规律。 二这个数虽然没有明确显示,但实际上是显示了它就是圆与方。二具有最大的概括性,在周易中它名为阴阳。宇宙万物中,只要是具5有一定的相对性,不管它是什
9、么,均可以将它们联系起来,用阴阳来表示。 凌家滩含山遗址出土的玉版上数字关系,让我们联想到河图110。 周易系辞上传云“河出图 ,洛出书 ,圣人则之”1147。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凌家滩的玉版在数字关系上有些像河图,特别是五这个数字。玉版左右边各有五个孔,河图上下边也各有五个孔。如上所言,玉版不应平放而应竖放,那么,这种数字关系就完全同于河图了。 周易系辞上传说的“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也就体现在玉版 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地猜测:凌
10、家滩的玉版就是远古的河图呢? 凌家滩含山遗址还出土有玉龟甲二片,标本为 87M4:35 为背甲,长9.4,宽 4.6,高 7.5,厚 0.60.7 厘米;87M4:29 为腹甲,长 7.9,宽7.6,厚 0.50.6 厘米。龟甲上有孔,背甲的上方四个孔,左右两边各两孔,一共八孔;腹甲上方一个孔,左右两边各两孔,共五孔。这八、五两个数目正与玉版上的主要数目相应。出土时玉版置于两龟甲之间。这说明玉版与龟甲是配合着用的。在中国古代,龟甲均是用来占卜的,因此,玉版与龟甲最大可能是占筮的用具。既然玉版最大的可能是筮具,那么,我们可以猜测,玉版上的尖头圭状物,很可能是占筮要用到的蓍草。 (3) 无独有偶,
11、凌家滩含山遗址还出土一件玉鹰,标本为 98M26:6,通6高 3.6,宽 6.35,厚 0.5 厘米,玉色灰白,体扁平,鹰作展翅状,鹰喙如钩,两翼为猪首状,腹中有一圆圈,圈内有八角星。与玉版不同的是,此八角星中不是由纵横直线构成,因此,它的中心没有构成一个四方形,八角星的中部特意画了一圆圈,圆圈中心有一圆孔。此八角星与玉版上的八角星的含义应是一样的,但因为此八角星的中部不是方形,而是圆形,整个图案的含义就应有所不同。虽然此八角星的中部不是方形,而是圆形,但三角与圆的关系仍属于阴阳关系。因此我们认为,这图案仍然含有阴阳观念。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鹰首与猪头的组合。鹰是飞禽,猪是走兽,已豢养为家畜。这一
12、禽一兽的组合,就其具体的意义来说,它可能寓有渔猎与养殖两种生产方式的统一,反映了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但如就其抽象意义来说,它仍然含有阴阳的观念。鹰与猪分别为阴阳象征物。 玉鹰与玉版不出土于同一墓,说明它们是分开用的。玉鹰是不是占筮的用具就难说了,它作为佩饰的可能性更大。即使它不作为筮具用,它的图案中所包含的阴阳信息仍然具有沟通天地神灵的功能。 含山遗址出土有玉巫师多尊,结合此遗址所出土的玉版、玉龟、玉鹰等物,可以想象此地的筮风是炽烈的,占筮成为部落中的重要事务,也许除了例行的日常生活外,其余的事情均要以占筮来决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促使占筮的理论的产生, 易原本是占筮理论。既然凌家滩出土了成套
13、的筮具,说明在这个时候就应有占筮理论的产生了。从筮具玉版所透露的信息来看,它的占筮理论与后代的周易是相通的,理论基础是阴阳观念。 7阴阳观念要义:一是相分而相合,因分而合,因合而分,分与合可以都是实在的或只是意义上的,也可以一是实在的,另只是意义上的。玉版图案充分体现出这分合之道。二是相反而相成。 “反”为道之动,“成”为道之功。这点在玉版上也体现出来了,玉版上的对立事物,它们力的方向是相反的,但其合力却创造了新的事物(意义) 。尖头圭状物所体现的力外向拓展;圆所体现的力内在收敛,而其合力则体现在圆中的方形上。这种构图与古阴阳鱼太极图有异曲同工之妙。阴阳鱼太极图的奥秘在两只鱼眼,它们分别为阴中
14、之阳,阳中之阴。它们均是阴阳合力的产物,作为新质,它们是发展,是创造;作为关键,它们又是推动事物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的核心动力。 凌家滩文化距今 5000 年左右,据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载:“中国文物研究所对墓地的两件标本进行了 14C 测年。其中红烧土层下木炭标本,14C 测定为距今 4960+-180 年。树轮校正年代为距今5560+-195 年。墓地探方地层出土木炭标本,14C 测定结果为距今 4725+-160 年,树轮校正年代为距今 52900+-165 年。依据以上两个碳样测试数据,凌家滩遗址年代约为距今 56005300 年左右。凌家滩遗址年代与红山文化年代相当,而早于良渚文化
15、年代。 ”4 从凌家滩的玉版、玉龟、玉鹰,我们有根据说,五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有了阴阳观念,有了初步的阴阳哲学。当然,那时还没有阴阳这两个名词。 二、 从史前陶器的诸多构图看阴阳观念的产生 众所周知,最准确地概括并表达阴阳观念的是名之曰阴阳鱼太极图8图案,中国各地的道教寺院均有这样的图案,通常有东西太极图(阴阳鱼左右对峙)和南北太极图(阴阳鱼分居上下)两种模式。虽然模式不同,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下面两幅太极图均来自周至县楼观台老子说经台十二石刻图,分别为混元太极图和九宫八卦时空螺旋图。前为东西模式,后为南北模式。太极图的关键处有四:阴阳二鱼相对而相抱,是谓“负阴抱阳” ;阴鱼的眼为白,阳鱼的眼为
16、黑,是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鱼头起于阳鱼尾,阳鱼头起于阴鱼尾,是谓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鱼与阳鱼相对抱拥中形成一条 S 形曲线,是谓阴阳消长,无平不陂,无往不来。 中国史前文化诸多图案具有这样的太极图的意味。仰韶文化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一种陶盆,陶盆内除了有一对的人面鱼纹外,还有一对鱼纹。此相对的两条鱼,方向不同,可以试着在它们之间画一条 S 形的曲线,那么,它就是一幅阴阳鱼太极图。 史前陶器的纹饰中,有一种鸟啄鱼的图案,此图案的意义通常理解为以鸟为图腾的部落与以鱼为图腾的部落的交战,这种理解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如果深层次去领会,它似也包含有阴阴的观念。鸟与鱼,一为禽类,一为水族,它们之间的关系隐
17、隐地指向阴与阳的冲突。北首岭遗址出土一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蒜头壶,壶身就有这样的图案,从壶的上面俯看此图案,能看出阴阳鱼太极图的意味(见下图) 。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崇拜为龙崇拜与凤崇拜。龙凤均为想象的动物,龙基本上为水族,而凤则为禽类,龙与凤的关系就是阳与阴的关系。因此,北首岭出土的这件鸟啄鱼图案,堪为龙凤崇拜的原型。 9如果说,半坡的陶盆北首岭的陶瓶,其图案只是能看出阴阳鱼的意味的话,那么,在马家窑文化中许多陶器纹饰则能看出阴阳鱼太极图的形式。 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有一件陶盆。图案的核心是两组曲线,每组曲线均是三条线,这三条线束成一组,头尾部展开,而在中部则束成一团,成为一条线了。仔
18、细观赏会发现,这图案很像是两只背飞的鸟。从它的抽象意味来说,与阴阳鱼太极图极为相似。两只鸟眼分别是阴阳鱼的眼。从阴阳观念来看,两鸟相背具有阴阳反向运动的意味。这反,在阴阳观念中十分重要,似是反,实是合,或者说正是因为反,它才能合。 周易坤卦六二爻辞“不习无不利”131, “不习”是“习”之反,就因为有这个反,才能“无不利” 。 老子举出若干这样的例子,如“明道若昧,进道若退”5227。宇宙就是靠这种反向的力推动才得以运行的。所以,老子说“反者道之动”5223。马家窑人既然能做出具有“反者道之动”意味的图案,就说明他们对于“反者道之动”的哲理有所把握。 再看马家窑一组关于鸟造型的陶器纹饰: 这些
19、图案构图的元素均为鸟,但都抽象化了,抽象的程度不一样,有些仅为一条曲线,有的则还能看出鸟的头部和尾翎。这些图案有一个共同特点,均为二(或二组)鸟构图,在二鸟关系的处理上,隐约见出阴阳观念。这里,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阴阳相反。东乡林家遗址出土的第一型是这样的,它的构图为双 C 相背,所体现的阴阳意义是“反” 。 (二)阴阳相交。东乡林家遗址出土的第二、第三型、第四型都是这样的。其中二、三型基本上一致,只是第二型相交部位有一个记号,10这记号也可以看作是鸟头。阴阳相交在阴阳哲学中非常重要。泰卦与否卦的区别就在于泰卦的上三爻与下三爻是相交的,而否卦的上三爻与下三爻是不交的,阴阳相交者则吉。 (三
20、)阴阳相应。上图右系列四幅图均属于此类。这阴阳相应,即周易中说的“鸣鹤在阴,其子和之”1129。在阴阳哲学,阴阳是否相应十分重要。阴阳相应,生命才有可能,吉利才有可能。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5459。 “负阴” ,背对着阴;“抱阳” ,正对着阳。这“负”与“抱” ,生动地说明了阴阳之间的相对、相反、相应、相交的关系,阴阳的这些关系产生的最高效果是“冲气以为和” 。 “和”是阴阳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表现出阴阳意味的不止是鱼纹、鸟纹和鱼鸟组合纹,还有旋涡纹。马家窑文化陶器是以旋涡纹为其代表性纹饰的。旋涡纹多姿多彩,不拘一格,气象万千。尽管细节有诸多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构图格式横 S 形。横 S 形一方面是水波的准确抽象,另一方面它又是阴阳观念的符号式的表述。横 S 可以看作两个反向运动的力。虽然相反,却又相连相通。因相反而产生张力,从而实现相成。这就让人联想到阴阳的互化:阴可以成阳,阳可以成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 马家窑文化陶器上的旋涡纹还有这样一种形式:有一个中心,为圆点或圆圈,由这中心旋转发出两条或四条抛物线状的的水流。这种纹也强调有一个力的中心点。阴阳两力的运动中,是否存在这样一个力的中心点呢?应该是存在的, 周易系辞上传说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1147,这太极就是力的中心点。作为中心,它也是源,源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