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档案学近十年核心作者引用认同研究摘 要:引用认同是某位作者引用的所有作者的集合,可以用于揭示作者的引用规律和引用风格。本文基于 CSSCI 和 CNKI 两个数据库,确定了 2003 年2012 年我国档案学的核心作者,并对他们的引用认同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我国档案学核心作者的引用风格以及引用规律,并将分析结果与其他领域的引用认同研究进行了对比,确立以档案学核心作者为代表的档案学引用认同特征。 关键词: 引用认同;档案学;核心作者;中国;近十年 1 引用认同概述 2000 年,美国德鲁克赛尔大学教授 Howard D. White 在The Web of Knowledge: A Fest
2、schrift in Honor of Eugene Garfield文集中第一次提及“引用认同” 。12001 年,在其论文Authors as Citers over Times中,White 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引用认同”的概念,他指出,引用认同是某位作者引用的所有作者的集合,研究引用认同可以了解作者在长期研究生涯的引用风格。22002 年,Cronin 和 Shaw 依照 White的方法,分析了三位情报学家的引用认同和被引情况,作者认为引用认同可以揭示作者的写作和参考模式,这构成了学者学术产出的水印标识,犹如指纹一样独特。3白青和董文华4认为,引用认同是一种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所属文化
3、的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引用认同作为一种全新视角的引文分析方2法,自从 2009 年马凤和武夷山5撰文引用认同一个值得注意的概念 ,引用认同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近 30篇相关的期刊和学位论文,这些研究主要是对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学的作者、期刊以及机构的引用认同进行了研究。然而,作为同属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的档案学,该领域的引用认同研究还是空白,研究档案学学者的引用认同不仅能够丰富引用认同的研究内容,同时,对于了解我国档案学学者的引用认同规律,进一步揭示档案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大有裨益。 2 我国档案学核心作者的确定 档案学核
4、心作者确定的方法有多种,罗力和刘益芝6利用被引频次作为遴选核心作者的标准。李文以7采用普赖斯提出的计算公式,以统计年限中发表文章最多的那位作者的论文数为依据,计算核心作者产出的最小值,即以论文的产出数量作为评价核心作者的标准。张垒和耿情8将档案学通讯中发文量较多,且被引频次较高的作者确定为核心作者,是以被引频次和发文量两个指标综合来确定核心作者。陈涛9认为,单篇论文被引频次超过或等于档案学研究的 h 指数的作者对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贡献力以及对档案学事业的发展影响力都是较大的,理应被纳入核心作者,即以期刊的 h 指数作为判定核心作者的依据。中国档案学会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的后保管时代的中国档案学科
5、发展及基础理论研究“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报告中以发文量超过 10 篇或者被引频次超过 10 次的作者作为核心作者10。 从这些核心作者确定方法来看,把产出和被引频次综合起来遴选核3心作者的方法更加科学,本研究也将综合这两个指标来确定核心作者。 2.1 数据来源。为了确定档案学的核心作者,我们利用 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 CNKI(中国知网)两个大型的数据库共同来进行数据的获取和选取。档案学的 CSSCI(20122013)来源期刊包括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两本期刊,能够在这两本期刊上发表文章,代表作者发文的质量比较高。从 CNKI 数据库检索 2003 年2012 年档
6、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两本期刊的发文情况,进而确定高产作者。发表在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上的文章如果被引频次高,代表这些论文的质量更高,而这些论文的作者学术影响力也非常大。从CSSCI 数据库检索 2003 年2012 年期刊文献的被引情况,进而确定高被引作者。 2.2 核心作者。从 CNKI 数据库检索到 2003 年2012 年档案学研究1222 篇文献, 档案学通讯1722 篇文献,共得到 4017 位作者数据,十年间发文数量不小于 18 的作者有 13 位。从 CSSCI 数据库检索 2003年2012 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的被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汇总,选取被引频次不小于 20 的作
7、者作为高被引作者。将既高产又高被引的作者确定为核心作者,最终确定的核心作者为:冯惠玲、胡鸿杰、傅荣校和丁华东 4 位作者。 3 我国档案学核心作者引用认同研究 3.1 引用认同分析方法。邱均平和马凤按照引用认同的性质,将引用认同分为宽泛意义上的引用认同、较严格意义上的引用认同和严格意义上的引用认同三种,其中,严格意义上的引用认同是仅仅考虑作者的4独著中所引用的作者集合,因为独著论文中的被引文献,为作者本人真正引用或参考过的文献,可认为是作者真实“认同”的11。本文我们计算的作者的引用认同采用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引用认同,但将仅仅统计独著作品扩展为仅仅统计核心作者作为第一作者的数据。 如果作者 A
8、在其一篇论文中引用了 B 的一篇文章,记为 A 引用了 B一次,对同一篇文章的多次引用,仍然记为 A 引用了 B 一次,如果 A 对B 的 n 篇文献引用,记为 A 引用了 B n 次。对于被引文献中有多位作者合著的,则认为仅引用了第一作者。与其他引用认同研究统计方法不同的是,本研究将作者 A 在不同的论文中对 B 的同一篇文献的引用累加,而不是记为引用 1 次,这样更加有利于强化作者对同一作者同一文献的多次重复引用,获悉被引作者对该作者研究生涯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3.2 我国档案学核心作者引用认同分析。引用认同是作者所引用的所有作者的集合,但是,考虑到数据的获取性,本文以 CNKI 数据库检
9、索到的文献总量作为作者发文的总量。利用 CNKI 高级检索的“作者发文检索” ,在“第一作者姓名”检索框分别输入冯惠玲、胡鸿杰、傅荣校和丁华东 4 位作者的名字,对于检索结果进行筛选,确保这些作者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非重名的其他作者,并将讲话和报纸文献等非学术性的文献去除。对冯惠玲的作品进行检索,共得到其从 1983 年2012 年发文104 篇,这些论文中没有参考文献的有 54 篇;检索得到胡鸿杰 1983年2012 年发文 36 篇,其中,没有参考文献的有 18 篇;傅荣校 1993年2012 年发文 91 篇,无参考文献的有 22 篇;丁华东 1993 年2012年发文 76 篇,无参考
10、文献的有 11 篇。对这些作者有参考文献的论文进5行统计,得到他们的引用认同数据,分别如表 14 所示。 表 1:冯惠玲的引用认同 表 2:胡鸿杰的引用认同 表 3:傅荣校的引用认同 表 4:丁华东的引用认同 由表 14 的数据,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集中-离散分布规律。从表 14 可知,这 4 位档案学核心作者引用的作者,即这些被引作者出现的频次呈现集中-离散分布状态,没有绝对的分散和集中现象出现,高被引作者占少数,大多数作者仅被引用一次。 (2)自引。由统计的结果可知,这 4 位核心作者,除了胡鸿杰自引排在总被引的第一位之外,其余 3 位的自引分别位居第 2、第 6 和第 9 位。(3
11、)每位作者的引用风格迥异。冯惠玲引用最多的是特里库克的作品,除了自引之外,她还引用了同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同事和前辈的作品,对国外学者的引用也比较多。胡鸿杰引用最多的是自己,其次,他还引用了同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同事和前辈的,他是这 4 位作者中引用别人作品最少的一位。冯惠玲和胡鸿杰在档案学界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为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专业的博导,被他们高频引用的作者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傅荣校和丁华东相比前两位作者更为年轻,但学术产出很丰富,研究的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傅荣校在电子政务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丁华东在档案学范式理论以及档案学的社会记忆领域成6果显著,他们对冯惠玲的引用频次都很高,但是他
12、们又因为研究的重心不同,高被引作者集中的范围和程度各不相同。 (4)被引作者的学科特色。这 4 位作者的高频被引对象大多数为档案学领域的学者,由于研究主题的关系,也包含社会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图情领域学者等其他学科的专家。 (5)具有共同的高被引学者。综合这 4 位作者的引用认同数据,特里库克、吴宝康、冯惠玲等作者同时出现在这 4 位作者引用列表中,表明这些作者在档案学领域的影响力是颇深的。 4 我国档案学核心作者引用认同与其他学科的对比研究 档案学领域引用认同的分析数据,与现有研究中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学科的研究相比,既有相同的特点,同时又独具特色。 首先,档案学领域核心作者的引
13、用认同分布规律与其他学科一样,都呈现出集中-离散分布状态,都表现为少数核心作者的高被引和对多数作者仅有一次的引用。在这些高被引作者中,重复引用一篇文献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例如,对特里库克作品的引用,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对特里库克的1989 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和铭记未来档案在建构集体记忆中的作用这两篇文献的引用,可见,特里库克这两篇文献对档案学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档案学核心作者的引用认同也与其社会网络有一定的关联。从引用认同的数据来看,对同事、熟人和朋友、老师等人作品的引用也比较常见,这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结果类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社会网络对学术网络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利用
14、学术网络同样也可作为揭7示社会关系网络的一个切入点。 最后,档案学核心作者的引用认同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结果相类似的地方在于他们都对本领域的学者成果引用多,同时又兼顾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交流和传递,通过分析对其他学科学者的引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更进一步可以透视出档案学学科在发展历程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 从分析结果来看,档案学核心作者也表现出与其他学科研究结果不同的地方,尤其是自引情况。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都得出“自引在引用认同中排在第一位”这样的结论,而档案学的引用认同中自引排第一位的仅占 25%,这是目前对不同学科引用认同研究结果出现的例外情况。深入分析档案学核
15、心作者自引相对不那么强势的原因以及档案学作者的引用风格对于解开这个谜团会有很大的帮助。 5 结语 计量学与档案学相结合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档案学领域的重视,本文利用引文分析的新视角引用认同,对我国档案学核心作者的引用认同规律进行了揭示和剖析,一方面填补了档案学领域引用认同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对档案学核心作者的引用认同的研究,还需要更加深入下去,将研究的触角伸得更广,利用更多的数据发现更加普适的规律,从中挖掘档案学学科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档案学学科的影响力和知识交流和传递的方向和动态将是今后研究的重中之重。 注: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引用认同的相关规律及其应用研究” (编号:
16、12YJC870022)成果之一。 8参考文献: 1Cronin B, Atkins H B.The Web of Knowledge: A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Eugene Garfield M.Medford: Information Today, 2000:475496. 2White H D.Authors as Citers over Times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 52(2):87108. 3Cronin B,Sha
17、w D.Identity creators and image-makers using citation analysis and thick description to put authors in their placeJ.Scientometrics,2002,54(1):3149. 4白青,董文华.引用认同在科学计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2010,29(9):3840. 5马凤,武夷山. 引用认同?一个值得注意的概念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6):2730. 6罗力,刘益芝.近年档案学研究核心作者与核心文献统计分析J.山西档案,1994(1):1820. 7李文以
18、.档案管理19952005 年核心作者群分析J.档案管理,2006(4):4850. 8张垒,耿情.基于 CSSCI 的档案学通讯h 指数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9(4). 9陈涛.基于 CSSCI 的档案学研究h 指数和 h 衍生指数研究及核心作者的测定J.甘肃科技纵横,2010,39(5):100102. 910后保管时代的中国档案学科发展及基础理论研究“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EB/OL2012-09-12.http:/ 11邱均平,马凤.微观层次的引用与合作之间关系的研究以三位中国图书情报学核心作者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11):4347.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来稿日期:201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