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主义观.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804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主义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主义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主义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主义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主义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主义观摘 要:2001 年体育课程改革引发了各界热议,其中最被诟病之处是因为没有规定具体教学内容而使一线教师无所适从,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学生体质下降。从历史主义强调发展的观点出发,三级管理体制下的课程标准是体育课程改革迈出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步。它与目前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直接决定的关系。宏观教育制度的偏离和学校体育制度无力应该首先为学生体质下降承担责任。当前理论家所要做的不仅是学派争鸣,不仅是对体育课堂上“奇装异服”的批判,更是鼓励一线教师的创造精神,推进制度的具体落实;实践界所要做的也不是畏首畏尾,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在新课标预留的权力空间

2、里合理规划,推进个人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 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育制度;历史主义;体质下降 中图分类号: G 807.0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1-0030-04 文献标志码: A 改革从来不会停止,体育课程改革也未间断。新中国成立初期,以俄为师,建立起中央高度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为随后这 60 多年的发展变迁奠定了原始基础。纵观这一历程,2001 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从“大纲”到“标准” )无疑是一个转折。它按照 1999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在体育学科实施了“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

3、家课程、2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 ,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家统管的集权体制。改革力度最大,自然带来问题最多,引起波澜最广阔。10 年来,伴随着该标准的不断完善,各界热议从未降温,甚至形成学术派别,各执一端,论战尺牍,自由思想之盛况令人欢欣鼓舞。 在这场论战中,有一种声音鲜明具体:权力下放由国家统管到三级分管在纵容课程内容“随意”和导致教材体系“杂乱”后,最终使得教学质量下滑、学生体质下降。这种声音的最后依据无外乎 2 种:1)实践依据青少年体质连年下降;2)理论依据借鉴了世界上所有美好理论的课程标准并不适合于中国的文化土壤。甚至于,可以帮这种声音再进一步,为其贴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

4、方法论标签,因为它正是建立在“历史联系”基础之上的。遗憾的是,我们不能这样做。恰恰相反,我们要秉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论来加入这场论战,来驳斥这个声音。至少,我们想发出自己的声音。 1 对立和偏见、教学质量下滑和学生体质下降 有学者提出,2001 年体育课程改革伴随着体育课程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对立,从不同层面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无论从课改中对立的表现形式,还是引发冲突的根源来看,都是一个涉及面广、比较庞杂和零乱的多维度问题,如课程设计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国外课程先进理念引进与批判的尺度、体育课程继承与发展的平衡、课程改革与师资队伍素养的差距、国家课程规定性与地方和校本课程选

5、择性的对立、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等问题”1。有学者认为,新课改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偏见与极端化现象,例如“淡化履行课堂常规” “过于追求服装3道具” “教学目标过于形式化”等2。 也有人直指课改本身,认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教学内容的改革。从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看,国家提出的体育课程目标中没有实质课程内容,新课标中也没有明确国家课程内容是什么?而只是提出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由于缺乏国家规定的体育课程内容,造成当前教材杂乱,教学内容随意,教学质量下滑的现象”3。实证研究也显示,体育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 “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反而有恶化之迹象。这可以证明,到目

6、前为止,体育新课程所设立的身体健康目标基本落空了”4。还有人认为, “由于新课标淡化了课程内容,过于强调学生兴趣,没有规定教材,也没有对教学内容的设置开发原则明确要求,从而使在一线教师教学实施过程中产生困惑,造成体育教师不知道教什么 ,甚至把兴趣看成是选择教学内容的唯一标准”5。许多专家认为,中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就应当有自己的基础性和规定性,并且让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师去编制教材也不符合实际6,且由于我国长期客观存在只有教学论没有课程论的影响,导致体育教师缺乏课程意识,更谈不上独立地进行课程设计和选择组合教材7;因此,就体育教学内容而言,应加强课标的规定性和指导性。 “我们可以不像过去

7、的体育教学大纲那样,对体育教学内容规定得过细、过死,但要构建相关的课程管理理论,遵循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原理,使体育教学内容在规定性和灵活性方面得到更好的协调”8。 持类似声音的学者们提出了诸多优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措施,如学术4界统一体育教育思想,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构建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等。可以看出,这些措施的提出是基于一个基本的构想:加大行政统管力度,统一学界教育思想。换句话说,他们认为“教学质量下滑”是权力下放的结果,因此,应减慢甚至停止“下放” 。 以上观点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实践基础,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参考。如有学者就真切地提出,按我国高校体育教

8、育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无论是理论水平、学历结构,还是教育科研能力等并没达到独立选编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的要求,如今要教师把确立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 2 件事一起做,有 38.3%的人感到十分焦虑不安、无所适从和难以把握9;然而不能因此混淆了本和末的关系:“教学质量下滑”和“学生体质下降”不是权力下放的错,更不是课程改革的错。 2 “教学质量下滑”和“学生体质下降”不是权力下放的错,更不是课程改革的错 “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目标、内容框架和教学建议,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10。

9、可以看出,最被诟病的“教学内容”问题恰恰是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尽管制定标准的课题组没有“权力下放”的权力,但提出了“权力下放”的思想。重要的是,这一思想在 2001 年 9 月进入了改革实验区。对沈阳市的调查发现,体育教师并不认为课程标准给足5了自由,在“态度”得分均值为 4.50 的数据中, “自由”一项仅得 3.01分。被调查对象认为“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是好的,可以接受;但是要具体操作,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学校的资源配置,只能是空话,口头上接受,不能实施,显然没有效果,更谈不上有自由的实施空间了”11。可以看出,一线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权力下放”思想是肯定的,并且认为保障力度不够。

10、毋庸置疑, “对课程实行分级管理,加大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自主性,是近 20 年来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12。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课程受制于大一统的组织管理模式,无情地扼杀了体育课程中各种活跃的因素,走上了同而不和之路,其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弊端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13。与此相反,2001 年课程改革的精神导向是“放开” ,是让地方和学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让体育一线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现象。不可否认,这一“放开”带来了很多“偏见”和“极端化”:“南瓜扁担进了课堂” “尿素袋变成了时装” “吹肥皂泡进了教材”

11、 “体育课成了舞蹈课”等。我们也反对过激的行为,反对把标新立异当作课程目标,但并不由此来反对三级管理体制。且不说这些“极端化”为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了什么,试想,这些“标新立异”中蕴藏了多少一线教师的创造力,激发了一线教师多么大的创造热情。这是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是“单一管理体制”和“大一统”思想所无法比拟的。 不可否认的是,2001 年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但这不是对立。理论家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发展勾画蓝图,是指向未来6的,必然领先于实践,超脱于现实;因此,实践在向理想迈进的时候必然出现曲折、反复,甚至出现阻力、抗力。问题在于,不能因为上升中出现“螺旋”而责难“上升” 。 “权力

12、下放”或“课程改革”本身不应该受到责难。 3 制度的偏离和无力应为“教学质量下滑”和“学生体质下降”负责 3.1 体育教育制度的无力 纵观我国体育教育制度史,最不缺乏的大概就是计划、文件、政策和法规了。1950 年,毛泽东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1954 年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公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暂行项目标准、预备级暂行条例的通告 。在此基础上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于1956、1958、1975、1982、1988、1990 年进行了 6 次修改。1990 年发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规定“学校体育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行国家体

13、育锻炼标准” 。1995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规定“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2007 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不得延长在校学习时间” 。其间,还有宪法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各种文件、通知都对学校体育和学生身体健康提出了要求。 7中央 7 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就明确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

14、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 ” 值得反思的是,无论怎么强调“健康第一” ,怎么颁布法规文件,学生的体质水平依然持续下滑。这不禁让我们想起 100 多年前,美国人明恩溥的表述:“上级官员命令下级官员要注意采取某个措施,下级官员则尊敬地回答说已经采取了这个措施。而在实际上,却是什么措施都没有采取。在许多情况下,事情就到此为止了。但

15、是,如果有一个部门发出了持续的压力,命令又紧急,那么,下级官员会把压力转移给再下一级的官员,再加上一些责骂,直到这种压力全都耗尽。此后,一切事情都还是老样子。这就是改良 ,规模常常很大,比如一次又一次地下令限制鸦片的销售与种植,其结果却是众所周知。 ”14 然而明恩溥没有看到今天高考指挥棒的巨大力量,在高校划分层次后,这种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学生必须不断地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才能考入 985、211 等重点高校,而只有在这些高校毕业才能拿到在就业时通行无阻的敲门砖。这一现象即便是在研究生层面也暴露无疑,很多单位在接收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时仍在考虑第一学历是不是重点高校;因此,以应试教育为基本特征的

16、学校教育应为体育“教学质量下滑”和8“学生体质下降”负责。 3.2 “制度无力”和“有法不依”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根源 更为可叹的是,这种“制度无力”和“有法不依”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根源:制度和法的概念极其淡薄。德治和礼治在先秦诸子那里发源,在汉代以前的社会思想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荀子说:“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

17、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到了汉代,儒学独尊,举孝廉就自然成了选拔官吏的不二选择。 这种文化根源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反映深刻而具体。一方面,这种以“德” “礼” “仁” “义”为至高学问的思维方式,渐次养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到了宋明理学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教育方式达到了文弱之风的顶峰。另一方面,这种法次于德的思维模式,逐步把人治烘托出来,并围绕人治形成了庞大的行动机制。在这一机制下,法规反而成了辅佐手段。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就

18、体育教育而言,行政领导可以随意更改学校作息时间,班主任可以任意占用学生体育课堂,体育教师可以为“放羊式”教学找到好的借口,学生可以为了升学9而放弃身体健康。如此一来, “健康第一”的口号喊得天响又有何用?体育法规的颁布再多、再频又有何用? 由此推之,一些学者针对课改而提出“树立教师职业责任感” “加强领导重视程度”等。如有人认为,“教师素质问题是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问题,教师懂得新教学理念,也具备了将其实施于教学的基础条件,但仍习惯于运动技术教学,却不愿花心血费精神地去研究探索并实施,宁可因循守旧寻宽松,这是道德素质问题”15。 “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和成功期待,需要用人生智慧理念的良知来构建。

19、这些构建起来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成功期待、责任感,既是体育教师进取心积极性被唤起的根本性动力及理性审视传统教育观的推动力,又是体育教师自觉调控的内驱力”16。即便是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也过多地从教师素质身上审视课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7。我们认为这种思想仅是“德治”的翻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几无建树。当然,不是说不要树立教师职业责任感,不要加强领导重视程度,而是说就目前的体育课程改革而言,重心应落在如何把一系列制度落在实处,如何让各类各级管理者既有法可依又有法必依,在文化意识上养成法大于人的基本思维底线。 遗憾的是,文化改革怎么能像修整道路、提高经济、颁布法规一般虽

20、非轻而易举,毕竟有力可凭?纵观中华 5 千年文化史才有 2 次大的转型,秦灭六国而统天下为一,废皇权而建民国为二。我国正处于第 2 个大的转型期,在此期间,重要的不是空谈文化改革,而是解放思想、立足发展。 4 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看待我国体育课程改革 10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看待人类社会历史的一种辩证的历史的思想方法,是侧重于从历史联系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的思想方法正是从彻底的历史发展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者对历史上丧失历史必然性的东西,从不抱同情的维护的态度,而是从客观历史条件出发,揭露一切走向没落的、腐朽的、反动的东西,批判它们阻碍历史发展的反动

21、作用。 2001 年体育课程改革大胆抛弃了以往的对教学内容所作的硬性规定,提出了按照水平来划分学段,即水平一、水平二和水平三相当于 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水平四相当于初中,水平五相当于高中,水平六为发展性水平。配合 6 个水平,提出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使各地各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这就为体育课堂预留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完善时间,为体育教育迎接整个教育制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2010 年 7 月 19 日,经全国上下热议 2 年后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正式颁布。其关于高考制度改革的规划是:“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保证国家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 “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可以看出,尽管考试依然是未来(至少 10 年内)教育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