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通山县农村道德问题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822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宁市通山县农村道德问题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咸宁市通山县农村道德问题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咸宁市通山县农村道德问题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咸宁市通山县农村道德问题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咸宁市通山县农村道德问题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咸宁市通山县农村道德问题调查报告【摘 要】2013 年 7 月,我院暑期实践队深入通山县开展农村道德问题调查。经调查,我们发现当地农民道德总体水平提高,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对农民道德建设认识和工作的偏差、一些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社会公德的缺失、旧社会的陈规陋习死灰复燃等问题。我们要从战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统筹规划,形成道德建设的合力;道德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既破又立,讲文明树新风等措施解决问题。 【关键词】通山县;农村;道德问题 一、调研背景 中国梦是农民群众共享的梦想,农民的梦想必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2、、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其中“乡风文明”就是对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要求,而农村道德建设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环节。农民是我国最庞大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村道德失范问题突出,其表现为个人伦理、财富伦理、家庭伦理、集体伦理的扭曲和异化,已经引起社会极大关注。通山县地处湖北省东南部,位于我省重点扶贫攻坚的幕阜山片区,国土面积 2680 平方公里,总人口 41.84 万人,是一个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的省级重点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同时也是我省的重要革命老区,2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此次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筑梦青春,圆梦基层马院通山行”为

3、主题,组建社会实践队,在通山县开展了为期 5 天的农村道德问题调查,通过研究通山县农村道德现状、分析成因、发现问题,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以期对我国农村道德问题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并提出解决对策和意见,为我国农村公民道德建设献计建言。 二、问卷结果与分析 参加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通山县九宫山镇、大路乡、南林桥乡等地农民,发放问卷 280 份,有效回收 276 份,并对基层干部和村民做了个别访谈。问卷问题涉及公民道德的基本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影响因素、道德展望等,结合调查对象本身涉及的变量(年龄、性别、收入等)使问卷结构量化,下面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4、 1、性别构成,男性 130 人占总人数的 47.1%,女性 146 人占总人数的 52.9%,性别比例较合理;2、年龄构成,以 31-50 岁的年龄段为主,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 6.5%,最高龄 82 岁;3、受教育程度,64.7%受到九年以上教育,年轻一代受教育年限越高;4、经济收入,19.9%相对多数年收入 2 万元,其他在 20 万至 0 元之间不等,无明显规律可循;5、政治面貌,群众占 79.3%,党员占 9.2% ;6、宗教信仰,92.8%不信教,极少数人信教。 (二)对当前道德状况的宏观把握 1、对道德主流的评价,54.9%的人认为是好的,17.8%认为是坏的,327.3%认为

5、说不清;2、对道德总体的满意,47.8%的人满意,31.8%不满意,20.4%说不清;3、道德对当前社会的影响,98.5%的人认为有作用,且 69.4%认为作用大;4、道德是否存在问题,86.3%的人认为存在问题,且 51.4%的人认为问题比较多;5、一些最突出的道德问题,前四位是干部腐败、食品安全、环境恶化和诚信缺失;6、道德问题最严重的领域,56.7%的人认为是社会公共领域,且 52.5%的人认为最缺乏公德心;7、比较道德问题,56.2%的人认为当前道德状况比 30 年前有所提高,46%相对多数认为农村与城市差不多。 (三)对当前道德状况的微观把握 1、在社会公德方面:(1)公共设施仍然匮

6、乏,但爱护意识增强。80.2%的人反映很少有公共设施可用,仅 4.4%的人会想浪费公共财产;(2)助人为乐传统淡化。遇到陌生人摔倒时,仅 62.4%的人会去扶,37.6%的人态度犹豫;(3)攀比、赌博等风气抬头。88%的人认为婚嫁费用大大增加,47.4%的人认为婚事要隆重体面,仅 11.7%认为一切从简,58.7%的人反映赌博严重;(4)干群矛盾有所激化。79.4%的人认为干部办事不公,73.5%认为干部腐败有些严重,64.1%认为村民选举不公平;(5)环保意识有所增强。生活垃圾,92%的人会放到指定场所,仅 9.1%随便丢弃,68.2%的人认为环境有所改善;(6)法治观念、维权意识有待加强。

7、买到假货时,71.2%的人没有积极的维权行动,受到干部不公正对待时,61.5%的人没有正当的维权途径;(7)价值取向功利化,道德模范影响力弱化。仅 49.5%的人反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仅 32.2%反对“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66.9%同意“老实人容易吃亏” ;道德模范对社4会的示范,仅 53.8%的人认为影响大,40%认为影响小或没影响,6.2%不知有道德模范。 2、在职业道德方面:(1)对职业不大热爱。78.4%的人对职业不满意,大多抱怨收入低、工作条件差和社会地位低,67.5%的人想换职业;(2)市场诚信缺失。46.5%的人认为买到假货多,95.3%的人买到过假货;(3)集体意识淡

8、化。当村集体重要事务与个人要事冲突时,79.8%的人会优先解决后者;(4)奉献社会感低。75%的人认为自己的职业对社会贡献没有或很少。 3、在家庭美德方面:(1)以孝为先,尊老甚于爱幼。家庭道德中最重要的一点,46.5%的人认为尊敬长辈,32.4%认为夫妻和睦,仅 5.8%认为爱护后代;(2)性别歧视还存在。54.3%的人倾向生男孩,38%认为男女一样,仅 1.8%倾向生女孩;(3)婚姻观念更开放。婚前同居,42.4%的人中立,21.7%赞同,仅 19.6%明确反对;(4)邻里关系有所淡化。80.7%的人邻里关系和气,但有 16.4%的人邻里关系紧张。 (四)对道德问题的根究及未来展望 1、对

9、当前道德问题的态度,50.7%的人表示无奈,33.3%表示痛恨,14.5%表示无所谓;2、影响道德因素问题,62.2%的人认为社会是影响人们道德品质最大的环节;46.4%相对多数认为大众媒体对人们影响不大,好坏影响都有;市场经济的金钱本位和官员腐败作风是对道德冲击最大的两大因素;3、解决道德问题献策,依次是政府制定政策和规则,官员率先示范,家庭教育与长辈示范,社会监管和赏罚等;4、对未来道德发展展望,62.9%的人表示有信心,人们期望理想社会的道德依次是公平正5义、诚实守信、民主法治、文明礼貌和善良友爱等。 三、发现问题 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农民道德水平总体提高的大趋势下,我们通过以上问卷

10、分析及访谈记录整理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下: (一)对农村道德建设认识和工作上的偏差 首先,政府工作理念的偏差,一些干部认为发展经济是“硬指标” ,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 ,政绩要看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热在县里,冷在乡里,僵在村里” ;一些干部认为精神文明是经济的“附属” ,经济搞好了精神文明自然就跟上来了;一些干部甚至将两大文明建设对立起来,认为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多了就影响了物质文明建设投入,没认识到精神文明对经济发展的能动促进作用。其次,政府工作手段和方式的偏差,缺乏资金的投入力度,物质设施匮乏;没有部门间统筹规划,一个部门一个调;不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宣传教育手段单一方法粗暴;一些

11、地方热衷于搞形式主义, “雷声大雨点小” 。再者,农民总体素质水平偏低,一些人只重物质享受不重精神享受,少数先富就炫富,追求感官刺激,大多数人疲于生计也难注意自身道德修为。 (二)一些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给群众造成负面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73.6%的人认为最突出的问题是干部腐败,73.5%的人认为干部腐败有些严重,34.9%认为其对社会道德冲击最大。一些党员干部服务态度差,官僚作风严重, “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 ;一些党员干部工作业务不精,不努力提高为人们服务的能力;一些干部以权谋私,结党营私, “不给好处不办事” ;一些干部不加强理论学习,认识模6糊,立场动摇;一些干部放弃自身世界观的改造

12、,带头搞迷信摆神像等等,这些党员干部不能成为群众效仿的道德榜样,却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权威。 (三)社会公德缺失最为突出 理想信仰丧失,一些人对社会主义认识模糊, “包产到户,不要党支部” ,认为改革就是回到解放前,就是搞私有制,共产主义信仰动摇;极端利己主义泛起,集体观念淡化, “各赚各的钱,管它党员不党员” ;人与人关系冷漠,价值取向功利化,以金钱关系作为一切人际关系, “事不关己高挂起” ,学习雷锋好人好事成为“傻瓜活宝” ;生活作风腐化, “一切向钱看” ,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比阔斗富,骄奢淫逸;市场诚信缺失,一些人认为市场经济是“骗子经济” ,短斤少两、以劣充优等欺诈行为不断。

13、(四)旧社会的陈规陋习死灰复燃,又添新问题 一方面,封建社会余毒未清,迷信活动兴起,建庙算卦,看风水作法事,兜售迷信用品;宗族势力也抬头,建宗祠续族谱,笼络人心;“黄、赌、毒”有蔓延趋势。另一方面,受到西方思想影响和市场经济冲击,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毒害年轻一代;犯罪现象表现出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等新特征;在家庭伦理中, “留守儿童” “空巢家庭” ,非法同居、外遇,离婚率升高;新型迷信和赌博,电脑算命,“六合彩”等新挑战。 四、建议与对策 我们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指导方针,以构筑“中国梦”为契机,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通山县实际情况,围绕农村道德建设为中心,提出如下建议:

14、(一)从战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一方面,经济建设不放松, “仓廪实而知礼节” ,利用国家对贫困县的扶持政策,加快“山水、矿产、旅游”三大开发,开发九宫山风景区和老革命遗址等旅游景点,发展山区竹木畜牧、茶叶油菜等特色农业,在工业上形成以低碳硅铁为主的冶金业和以大理石为主的建材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充分意识到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的巨大推动作用,邓小平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 ,必须将精神文明建设当成硬任务抓,纠正一切对其无视或忽视的错误看法,将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大政方针和

15、一切工作上去。 (二)做好各部门统筹规划,形成道德建设的合力 将道德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上,与其他各项工作一同研究、部署、落实和考核;具体落实到相关单位时做好任务分解,权责明确,形成政府、村委、街道、团委等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加大对道德建设的投入,从人、财、物上全面支持;对干部选拔中,不仅重经济建设和业务能力,也要重思想道德考核, “德才兼备” 。 (三)做好道德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形成长效机制 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构建道德规章制度,以公民道

16、德8实施纲要为指导建立乡规民约,完善法律法规;构建村民道德自治组织,如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请老者、道德模范和先进党员指导工作;构建奖惩机制,表彰好人好事,惩治恶人恶行;构建舆论引导机制,完善宣传教育设施和手段,弘扬主旋律,送知识、送科技、送卫生下乡;还有领导机制、考核机制、管理机制等建设,让道德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既破又立,讲文明树新风 一方面,整顿文化市场,查禁非法书刊影像等文化产品,取缔非法组织,打击迷信犯罪等社会丑恶现象;整治居住环境,解决“脏、乱、差”现象;整治社会风气,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学风和作风建设,邓小平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

17、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 ,要与干部队伍中一些不良风气作斗争。另一方面,深化道德教育内容,大力宣传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道德教育实效性,注重多层面、多方面、多形式,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借助地方特色的汉戏、采茶戏等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文明新村” 、 “敬老好儿女”等一系列活动,建立农家书屋和文化中心户,文化下乡活动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先进文化的熏陶作用和正确舆论的导向作用;做好继承与创新,发扬传统社会以和为贵、睦邻友好、勤俭节约等美德,学习成子英、陈钟、夏桂花、叶金波等革命烈士奉献精神,但要批判传统社会的封建道德糟粕,也要防止过“左”的做法,坚持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相结合,9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孔润年.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6(3). 2 胡宁.我国农村公民道德建设滞后的原因及措施J.法制与社会,2007(11). 3 贺先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J.广西社会科学,2006(9). 4 余泽娜.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岭南学刊,2007(4). 5 唐奇林,刘镇江.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