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心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摘要信息化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信息化既丰富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内容,更新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更新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方法和制度;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普遍,大学生网络犯罪多发,主动性大为降低。这些直接导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平等性、互动性、个性化、多媒体化的新特点。顺应信息化背景的要求,创新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从理念、方法、内容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思政;创新 作者简介覃克强,桂林医学院基建处处长,讲师,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C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4-0088
2、-04 20 世纪 90 年代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拉开了我国信息化的序幕:进入 21 世纪,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袭击”了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催化剂;成为变革社会生产方式的加速器:成为变革人们生活方式的助推器。信息化浪潮不仅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信息化催生个体新观念的产生,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而影响和改2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信息化在我国高校中全面铺开的时间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第一个国家范围的计算机网络的投资兴建标
3、志着高校信息化的大幕已经拉开。高校信息化的铺开为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巨大便利,给教师的备课、授课及学生的学习打开方便之门;在人们受用信息化带来便利的当下,其副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信息化犹如一场大暴雨在缓解干旱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洪水泛滥,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其最显著的副作用就是将某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信息传播到了高校这一片“净土”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效力,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挑战。创新型社会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要想培养出不仅是在学术上创新在思想上也要创新的人才来,高校的思政工作就要顺应信息化的潮流,利用信息化创新高校思政工作方法,让出生、成长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学生更容易接
4、受教育。这一领域已经成为现今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课题,是一个值得钻研的好课题。 高校思政工作的对象是 18 岁-25 岁左右的大学生群体。这一群体是高度活跃的群体;是追求高度自由的群体;是渴望真知真理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尚未成熟的群体;特别是在思想上容易受到迷惑、行动上受到蛊惑的群体,由于鉴别能力有限往往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加之这一批 90 后的大学生其出生、成长、学习在信息化社会中,很早就已熟练掌握网络技术,但生长于信息爆炸的信息社会中也会有成长的烦恼,可用信息匮乏无用信息泛滥,被海量的信息轮番轰炸,往往使得大学生面对问题的时候变得束手无措甚至盲从、跟风。3网络的迅速普
5、及、网民急速增长以及网络平台的草根性使得信息发布者不像过去那样单一,人人都可以去网络传播信息;在传播活动中不停地进行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互换。这样的环境下传播的信息难免会鱼龙混杂,在网络极速传播下滋生出各式各样的流言和谣言。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群体面对媒体信息的冲击很容易意识摇摆、行为混乱。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工作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供“灯塔服务” ,好似灯塔给予大学生引导,而这种引导又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能被大学生群体所接受的甚至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的。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正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积极活动中。主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影响,通过主体自身的作用,逐步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 一、信息化给
6、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 信息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巨大便利和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困难和障碍,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以下将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信息化对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有利影响 1.丰富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内容 高校思政工作的内容在信息化背景下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在信息化背景下讲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摆脱了过去干巴巴的课堂讲授:信息化环境下可以有大量的视频、图片、音频来穿插在理论的讲授之中;多年的课堂实践也证明视频、图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些理论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会有大量新的例证来证实其正确性和指导性。如邓小平
7、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4会主义理论,就前瞻性的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而信息化对社会的超强影响力就是这一科学论断的有力证明,结合个人实际这一论断同样适用,生活在信息化这一大环境下,如果个人不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将很难在现实生活中生活得很好。 2.更新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高校信息化的推进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影响最大的还是生活在其中的万千大学生群体。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与他们的父母辈、与他们的哥哥姐姐相比发生很大的变化。现今已经很难在校园中看见有人前往邮局寄信件,网络、手机联系常态化,交作业的形式也由过去手写转变为打印甚至现在很多老师直接收取电子版作业,
8、完全实现无纸化考核,节约了不少纸张。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大学生群体获取知识的路径不断拓宽,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更快,思维更加活跃,新想法新观念层出不群。在接受知识维度方面不仅接受本专业的知识也大量学习到其他知识,甚至成为另一个专业的佼佼者,例如:曾有学习外语的学生因为酷爱计算机,在学习外语的同时自学计算机知识。大学毕业之后没有从事与外语相关职业而是成为一名程序开发员。网络世界中可以实现自由冲浪。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观念和价值相互交织、相互碰撞和相互融合。一元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信息化环境下解体成为多元思想道德文化;开放、竞争、公平的思想成为大学生普遍接受的思想。这些新的思想观念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
9、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所在。 3.更新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方法和制度 5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社交范围和方式、信息获取方式和渠道、性格塑造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发生改变。这要求高校的思政工作要更新内容体系和建构信息化方法体系,以适应大学生新的信息观念、思想道德学习方式和思想道德发展的新特点。信息化使得高校的校园结构也发生新的变化,虚拟、开放的教育环境打破了传统的思政教育的格局,使高校的思政工作在制度设计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同时,思政教育环境的改变还要求有新的教育观念与之匹配,扩展德育制度的内容,消除当面模式的局限性;促进德育制度建构主体的协商与对话;促进德育制度建构主体的
10、“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二)信息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1.网络成瘾现象普遍 信息技术中的互联网技术给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网络极具诱惑力的各种游戏也使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染上了网瘾,难以戒除,成为网虫。网络成瘾危害极大。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还危及身心健康,每年都有学生因为网瘾荒废学业被学校勒令退学,甚至有的长时间连续上网猝死的新闻见诸报端,让人十分痛惜。长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他们沉湎于网络的虚拟社交中,忽略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变得孤僻、偏激、极端、脆弱,不能很好的与人交往。长期接触网络中的信息,大学生难免会受到那些反复出现的信息的
11、潜移默化的影响,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必然受到影响,甚至发生变化。网络世界里的事物更新速度极快,年轻的大学生群体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网络世界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6力。渐渐地他们的生活变得离不开网络,甚至沉迷在网络中。 2.大学生网络犯罪多发 当前信息化环境中,大学生犯罪事件频发,且成逐年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得到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其犯罪呈现智能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我国首例通过信息技术犯罪的就是大学生,可见对于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大学生一定要加强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违法犯罪行为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严重危害。当前很多大学生为了显示自己高超的网络技术,成
12、为网络“黑客”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根本算不上所谓的网络黑客,只能说是蓄意破坏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人,他们是专门搞破坏的人,只能称其为“骇客” ,这些缺乏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的破坏行为往往给社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如今在高校中,伪造证件犯罪成为在校大学生犯罪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在升学、就业的时候给自己制造便利,他们通过网络伪造各种证书、证件。但是,因为当前我国法律的不完善,使得本该定性为伪造证件犯罪的犯罪行为往往被定性为计算机网络犯罪。因此,为了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防范大学生走向犯罪道路。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大学生主动性普遍降低 信息化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主动
13、性和自主性。由于我国民众普遍版权意识不强,使得文化通过共享的方式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源扩散到各地。而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轻而易举地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源,不需要自己动脑就有现成的摆在眼前。所以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有的观念是考试最好是写论文,在网络上直接剽窃一篇就完成任务。有7学生甚至吹嘘自己半个小时就“写好”一篇论文。 “有问题找度娘(百度)”成为解决问题的习惯。信息化加强了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创新意识减少。同时,认真听课的现象也是大不如前了,认真学习的学生少了。很多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上网了,其逻辑思维能力也会相应的下降,这和网络传播的特点密切相关,即网络传播的信息其传播速度快,更新循环的速度也比较快。当
14、一个信息还没有理解的时候,下一个信息就已经出现了,学生不能专注在一个问题上,不能仔细思考一个问题,长此以往降低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 1.平等性 当代大学生受到新时期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在思想、行动方面不喜欢传统的被动式教育,而崇尚平等的教育方式。因为网络匿名性的特点,在网上交流的双方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年龄、性别,身份都穿上了“隐形衣” ,没有等级压力轻松交流,充分流露内心的真实想法。网络所提供的这一平等的交流平台,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思想的碰撞,做到真正的完全平等,人人平等。见字不见人的平等交流方式,也给内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在人前发表意见的他
15、们能够敞开心地发表见解。人际心理距离缩到最短,各种观点和情感交流更具有真实性、直接性,这种引导式的思政教育收到的效果也是灌输式的思政教育无法比拟的。网络这种特点决定了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思政工作更多的是提供选择和引导,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 ,出于自由、自主心态做选择。可以接受引导也可以拒绝引导。因此,信息化的高校思政工作应更具有人情8味、更具有亲和力、更具有现实性。 2.互动性 传统的技术条件下由于受到时间、空间、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传统技术条件下的交互性不能充分发挥。所谓交互即参与主体之间的多向交流和互动。网络平台的交互性十分明显。其容量巨大,渠道畅通,不仅可以实现同步交互、异步交互
16、也可以实现,强大的交互性意味着参与者自主性的增强。信息化社会中的高校思政工作。教育者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地位,受教育者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育双方要通过相互交流和互动,通过深入的商讨和沟通,使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接受并内化为自己正确的思想观念。这种受教育者主动参与以及教育双方积极互动的教育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 3.个性化 传统的高校思政工作通常采用单一的模式,所有的学习者都只能在这一种模式下被动的接受教育。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这样的模式问题多多,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来分析此模式的问题,大学教育的对象有本科生、研究生、博士,他们作为年青人有年青人的共性,但
17、由于年龄、成长环境、个人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他们之间更多的是不同。所以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如果将这些个性迥异的个人视为相同的个人,忽略他们的个性是不会达到既定的目标的。而信息化环境下的思政工作更加重视受教育者的不同个性以及他们不同的需要和兴趣,从这种差异性出发,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以促进不同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4.多媒体化 9多媒体在传播活动中可以将信息以多种方式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和现实感实现一定程度的人机互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用各种多媒体技术使得原本抽象的东西具象化,使得原本单调的教学内容丰富化,提高人们对事物感性认识的层次,这种教育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将
18、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政工作运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大量节省教师的讲课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内容,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使教学突出重点、易解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三、信息化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1.理念创新 传统的思政教育在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过分强调思政教育的“教” ,认为只要教学生就能按照所教的那样去做,分析这样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有为意志论色彩。我们思政工作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活生生个体,他们不是橡皮泥能够任由你发挥塑造,因此结合目前我国的社会实际和高校思政工
19、作的实际而言,加强思政工作,首先必须进行的就是思想观念的创新。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现今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是守成规的好学生;不仅学习文化科学技术专业知识,还要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道德修养,加强法制观念,增强心理素质,强健体魄;10还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在教育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权和人格,坚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宗旨。所以,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全面确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彻底
20、改变以“模”为本、以“事”为本的传统观念,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要始终把工作中心放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这一根本目标上。 对于谁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争论颇多,而笔者赞同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这一观点。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也必须是学生。思政工作因其特殊性,更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思想政治理论。作为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结合体(而且主要是价值体系) ,其教育与传播,不仅要受到受教育者个人兴趣、经验。以及原有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且还要受他们特定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以及个人利益的影响。其理论观点只有在受教育者主动认可和自主选择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入学生的头脑。因此,与专业知识相比,它更需要学生的主动接受和积极认同。做好高校的思政工作,根据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和自身特点。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具体要求,同时还应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只有这样,思政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做好高校的思政工作还应使学生以自主、独立、能动、积极的姿态参与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人生价值。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是思政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