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音乐:体育课堂教学元素“多不得”2013 年本文作者系列选题 1.常规:体育课堂基本要求“少不得” ; 2.音乐:体育课堂教学元素“多不得” 3.口令:体育教师教学技能“错不得” ; 4.掌声: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要不得” 5.表情:体育教师课堂观察“粗不得” ; 6.提问:体育课堂师生回应“定不得” 7.观察: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弱不得” ; 8.学法: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少不得” 9.创编:体育课堂教学诚信“低不得” ; 10.探究:体育课堂教学问题“假不得” 11.事件:体育课堂突发事件“造不得” ; 12.安全:体育课堂防范意识“松不得” 当我们走进体育新课改后的体育课堂的时候,发现很多课
2、上都响起了音乐声,有的是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响起了音乐,有的是在做放松活动的时候,还有的是在练习过程中有音乐响起,甚至有的音乐贯穿在课的始终。音乐走进课堂有哪些现象发生?该如何准确定位体育课上的音乐?音乐与哪些教学要素有关?在有效选用音乐时需要重点考虑哪些关键点?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总结分析。 2一、体育课堂上的“音乐现象” 音乐走进体育课堂以后,在音乐的选择和使用上等,都出现有若干现象值得思考,下面举例进行分析。 1.过门过长时间浪费现象 众所周知,体育课上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在 4045 分钟内要完成很多的任务,组织若干项活动,因此,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争分夺秒,减少对时间的浪费。然而
3、,有的老师在选择音乐的时候,往往忽略了音乐过门的长短,有的过门时间过长,师生等待开始练习的音乐起点的时间过久,无形中对课的有效时间是一种浪费。如一节篮球课,老师让同学们熟悉球性的时候,选择了一曲音乐,当时学生成圆形队站立,老师站在圆心处准备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学生做练习,但是,由于音乐选择不当,过门过长,师生都静静地抱着球等约 1 分多钟,这一时间反映出对有效教学时间的浪费。出现这种现象,一是教师对音乐的选择能力不足;二是教师对音乐的处理能力缺失。随着音乐逐渐走进课堂,对体育老师不断提高音乐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2.音乐故障处理不当现象 音乐走进课堂,无论对课、对老师,
4、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件有着积极作用的事情。但在使用音乐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且对其处理不当,很有可能正向作用发生逆转,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体育课堂上所出现过的音乐故障有音乐不出声,音乐内容错位,音乐戛然而止,音量过小或过大等一系列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需要老师机智敏捷地做出恰当处3理。但由于有的老师前期准备工作做的不是十分充分,有的老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有欠缺,因此,就出现了一些对音乐故障处理不当的现象。如,某省组织的一次课堂教学大奖赛上,一位老师上了一节前滚翻课,课上的非常精彩,无论是夹彩带做“不倒翁”前滚翻辅助练习,还是课堂教学气氛都十分突出,但就在结束部分做放松活动,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共同跳
5、起了彩带舞的时候,突然,音乐被卡了,老师及时走向录音机,一看磁带被缠绕在录音机上,一时间很难处理好,又时逢课即将结束,就随口发出了一句不文明的语言“他妈的” ,顿时,评课专家和看课老师都面面相觑“傻了眼” 。精彩的课就因故障处理不当而失去了获奖机会。实际上,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依然需要镇定,用口令继续下面的放松活动依然能够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3.音乐过多干扰课堂现象 体育课堂上选择使用音乐,其目的都是力争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但音乐的选择与使用一定要把握好“度” ,即不可过多过泛的使用音乐,尤其当音乐的使用成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干扰项时,说明在音乐的选用上走向了一个极端。在体育课堂上目前出现过
6、,有的老师把播放器系在腰间(并不反对) ,是方便了很多,但有的利用这种便利,过多地在课堂上播放音乐显得不妥,放大了音乐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功效。使用不当就会干扰到体育课的有效性,使用音乐要恰到好处,只有“必需的、健康的、有效的”音乐才是最适宜的。还有的老师上篮球课,准备活动环节就放开了音乐,基本部分作为背景音乐组织学生学练篮球技术,结束部分又在音乐的伴奏下做了放松活动。问题在于,当基本部分学习篮4球技术的时候,背景音乐将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当老师讲解、示范篮球技术的动作要领和动作方法的时候。一旦出现干扰现象,说明对音乐的使用“度”缺乏准确的把握。因此,笔者认为,音乐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教学元
7、素不可过泛,即“多不得” 。 二、体育课堂上的“音乐定位” 体育课堂上的音乐该如何定位,我们可以分别从结构性上和主体性上加以分析。 1.从“结构性”上对音乐的定位 音乐与体育课是什么关系,它在体育课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太一致的认识,目前,主要集中在三种观点上:其一,认为音乐是体育教学媒介;其二,是把音乐当做体育教学的手段;其三,把音乐看做是体育教学元素等。无论是“媒介说” “手段说”还是“元素说” ,都反映出,音乐逐渐成为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笔者比较倾向于将音乐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元素,说明在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方面,以及
8、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方面,逐渐凸显其重要价值。实际上,我们过去在谈到体育教学的时候,并没有把音乐作为其元素之一来考虑,一方面说明尚未认识到其作用和价值;另一方面,课改之前,未要求从“运动参与”方面来评价学生,也就缺乏对激发学生兴趣的特殊考虑。由此,过去的某些体育教学,有的略显枯燥乏味,有的过于死板教条,有的死气沉沉缺乏激情。当把音乐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种元素考虑的话,强化了要重视将音乐融入体育课堂,进而就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音乐素养,选5好、用对音乐使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或特殊的功效。 2.从“主体性”上对音乐的定位 音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究竟应该是什么地位?目前,存在两种认识,其一,是把音乐当
9、做“主体” ,即达到一定的练习效果必不可少。其二,是把音乐当做“背景” ,即发挥其辅助作用,而并非必不可少。笔者看来,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音乐,根据其在教学环节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有的属主体音乐,有的属背景音乐,并非只有一种定位形式。如健美操,离开音乐就很难跳出动作的韵律效果。而其他项目的教学,如篮球课做学生运球练习时,有老师放了一曲相信自己 ,能起到激发学生练习的激情,但假如不放这曲音乐,也同样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三、体育课堂上的“音乐关系” 体育课堂上的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很多因素有关,诸如音乐与教材是何种关系?音乐与教法的关系如何?音乐与师生的关系何在?要想正确、合理
10、、有效地选择使用音乐,首先需要弄清体育课堂上的音乐关系问题。 1.音乐与教材 体育课堂上选择什么样的音乐,与教材关系最为密切,换句话说,在将音乐引入课堂的时候,首先要看一看,音乐为谁选?即什么样的教材?有的教材非音乐难学难练;有的教材有音乐比无音乐好;可有的教材,有没有音乐差别不大;甚至有的教材,添加的音乐成了干扰项。由此,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关键性作用。但该如何区分“必须” “可以有” “无需”与“不能”呢?老师们可以结合自己多6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来做出判断,尤其从音乐引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上都可以采取经验法来辨别。但,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考虑教材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依据
11、教材而选择音乐。如街舞、踏板操、健美操等教材,音乐就是必须的,这些教材在课堂上没有音乐就难以教,更难以学,因为,没有音乐,节奏很难把握;没有音乐,兴趣很难激发;没有音乐,律动很难体现等。 2.音乐与教法 体育课堂上的音乐与教法是否有关,假如有关系的话是什么关系?也就是说,从体育教学效果上来看,音乐对教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否有影响?教法对音乐的选择是否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实际上,当音乐尚未走进课堂的时候,体育教学同样离不开一定的方法,无论所采用的方法效果如何,体育课堂上教法的存在是必然的,其中,教师讲解、示范阶段,学生练习环节,都有教法包含其中,学生在原有的教法教学指导下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新课改以
12、后,当人们把音乐引入到了体育课堂以后,教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某些方面无形中已经发生了变化,有的因为音乐方法上更加有趣了;有的因为音乐方法上更加多样了;有的因为音乐方法上更加有效了。也就是说,因音乐的存在,教法的形式、效果等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说明音乐对教法发挥了促进作用。如过去做徒手操总是老师喊口令,学生完成每节操的动作,有的学生会懒洋洋的,出现胳膊伸不直、腿踢不起、腰弯不下等现象。当把口令换成了一曲适宜的音乐后,大多数学生都精神十足,甚至出现为“自我表现”而做好每一节动作的改变。 73.音乐与师生 体育课堂上的音乐除了与教材、教法有关以外,它与教师、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爱音乐、懂音乐的教
13、师,音乐的选择就会比较适宜和合理;不爱音乐、不懂音乐的教师,在音乐的选择和使用上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同样,音乐的选择也离不开学生这一重要教学对象。如,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音乐喜好有所不同,当一节体育课上,选对了音乐,意味着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音乐,与时俱进的音乐,教学效果就能达到理想的水平,否则,有可能费力不出功。有人疑虑“为什么我们国家“广播操”推了那么多年,很费劲,而且学生又很难对广播操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江南 style”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实际上,其中一个关键点就在于音乐。大家都知道,广播操的音乐大都以第一节什么运动,第二节什么运动来伴奏,可后
14、者却大不一样。当然,还有两者的运动特点与风格上的差异,也决定了主动与被动的参与情况。由此看来,因后者更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与需求,而迅速火热起来。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音乐不可无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也不可不强调教师的音乐素养,否者,音乐的选用上就不会达到十分理想的境界。 四、体育课堂上的“音乐选择” 1.选择音乐要考虑“必要性” 当我们在考虑是否选用音乐,以及选用什么样的音乐的时候,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一定要首先考虑其必要性。再好的音乐,体育课堂不需要,就没必要将其引入课堂,另外,并非体育课堂的各个环节都需8要音乐。但体育教学实践中,有的音乐的选择却忽略了该问题,出现有准备部
15、分本可以用口令就能达到较好效果的,却刻意选了一曲不太适宜的音乐,反而影响了活动的有效性;放松活动有的需要肌肉、关节、韧带等放松的,却为了引入音乐,放出了一曲仅让学生闭目养神意念放松的音乐,而未充分达到放松的目的;还有就是在前面谈到的基本部分选择音乐的时候,除了韵律操、街舞等类型的教材,其他如篮球、田径、器械体操等在组织教学时,在选择音乐上需要慎重,有的可能仅仅是干扰了课堂,可有的或许因分散注意力而在器械上做动作时出现危险情况,因此,音乐选用的必要性不可忽视。 2.选择音乐要考虑“针对性” 基于以上分析,在为体育课堂选择音乐的时候,其“针对性”是要考虑的一大因素。音乐一旦脱离了针对性,就很难看到
16、其作用和功效。但针对性该如何把握?建议把握“三看” ,即一看教材可选什么样的音乐;二看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三看教学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如准备活动所需音乐与放松活动所需音乐都应该有截然的不同,因为,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的目的和作用差距很大,但体育教学中却看到过两个教学环节选用完全一样音乐的现象。这说明,缺乏针对性的考虑。还有就是,不同学段的孩子具有较为明显的音乐倾向性,甚至同样是小学学段,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课与五、六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在选择音乐上都应考虑其差异性,如小学低年级尽量选择儿歌类音乐。 3.选择音乐要考虑“多样性” 音乐进入课堂,几乎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了是一件好事,但单一音乐,9很难持久发
17、挥其作用。长期都用一种音乐的话,学生自然也会产生听觉疲劳,甚至出现新的“枯燥乏味”感。基于此,教师平常要善于积累音乐,尤其是在观看别人的体育课时,听到好的音乐,要能够及时的记录下来,并在自己的课上尝试使用。除此之外,还要多熟悉音乐,包括从类别上要能够掌握不同类型音乐所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尝试引入在不同的体育课堂之中。一方面能够体现多样性;另一方面,经过多次反复的新尝试,能够发掘对促进体育教学效果更加明显的音乐。为实现多样性,教师需要用一种求变、求新的思想选用音乐,否则就很难达到效果。 4.选择音乐要考虑“实效性” 体育课上所有要选用的音乐,都需要考虑其实际能发挥的作用,这是我们选用音乐的初衷。有
18、一种辩证关系,即,好的音乐不一定什么课都适用;好的音乐不一定课的每一部分都适用。因此,我们既需要选择好的音乐,又要考虑该音乐适合放在什么环节。另外,音乐的选择要想达到一定效果,还要考虑几个一致性,即音乐节奏与动作节奏的一致性;音乐曲目与年龄段的一致性;音乐类型与教材内容的一致性;音量控制与教学环境的一致性;音乐内容与时代发展的一致性等。因此,是否具有实效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点。 五、结束语 音乐走进体育课堂,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够有效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音乐能使枯燥的运动变得更加有趣,提高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音乐能使口干舌燥的口令变得有所歇息与调整,提高了老师教学的轻松感等等。但音乐的选择使用要把握好一定的“度” ,不可10过多过泛地使用不该使用的音乐,否则就很有可能对课堂起干扰作用,因此,好的音乐有必要引入课堂的,可以积极尝试使用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好的音乐或好的音乐没有必要引入课堂的要有所限制,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走向极端,最终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