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绩效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932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绩效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绩效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绩效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绩效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绩效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绩效分析摘要: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绩效是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化和优化的直接体现。本文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三次产业贡献率三个指标, 客观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绩效。肯定成绩,寻找差距,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云南;产业结构;绩效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3-0055-06 一、云南产业结构的演进及现状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通过民主改革,云南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开

2、始了产业结构的调整。1952 年云南三次产业结构为617155228,1953 年为 597194209,在此以前的年间,云南三次产业结构均表现为“一、三、二”型,是标准意义上的传统农业省,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大,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小,工业总体比较落后,工业体系也不完整。1954 年三次产业结构转变为583209208,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三产业,由 1952 年的182 亿元增长到 1954 年的 857 亿元,3 年增长了 96%,三次产业结构转变为“一、二、三”型。 2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19561978) ,云南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

3、691%。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产值由 1956 年的116 亿元增长到 1978 年的 2758 亿元,增幅达到 13775%,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第三产业发展更快,产值由 1956 年的 462 亿元增长到 1978 年的 1201 亿元,增幅达到 15996%。第一产业发展较慢,产值由 1956 年的 2133 亿元增长到 1978 年的 2946 亿元,增幅达到3812%。并且,在这一阶段,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逐渐上升,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波动不大。1956 年三次产业结构为544239217,1978 年为 427399174,可见,三次产业结构在这一时

4、期一直保持“一、二、三”型格局。 改革开放以后,政策环境的变化为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云南经济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产业结构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由不合理逐步合理,结构不断优化。在这 30 多年时间,云南产业结构经历了 4 次大的阶段性调整。 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1979 年,云南按照国家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通过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价格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农业和轻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相继发展了冰箱、彩电、洗衣机、自行车等新型轻工产业,并开始培育以“两烟”为重点的烟、糖、茶等重点产业,为云南烟草支柱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1987 年,三次产业结构转变为 367

5、368265,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转变为“二、一、三”型,实现了第一次产业结构升级。但是,加工工业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大幅增长,使得长期存3在的基础设施落后,原材料工业供应短缺的矛盾显现,从 1988 年起,国家开始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次产业结构:1988 年 9 月,国家提出了“治理整顿、全面深入改革”的方针,在大力治理通货膨胀的基础上,着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和贷款结构,采取投资向部分产业和企业“倾斜”的政策,将压缩下来的资金、原材料、能源和运力,集中支持较为短缺的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以提高农业、能源加工、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的有

6、效供给。从实施的结果看,通过调整部分缓和了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但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依然严重。 从前两次结构调整的情况看,由于缺乏对部门、地区结构调整的市场机制,调整手段基本上是依靠对投资规模、投资项目和对国有银行信贷规模的行政性控制,对巨大经济存量的调整基本上没有触动,国家确定的调整目标难以实现,结构性矛盾依然反复出现,1991 年以后,尽管结构调整的工作仍在陆续进行,但产业结构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善。 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1992 年以后,云南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经济迅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1

7、992 年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为 302354344,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转变为“二、三、一”型,实现了第二次产业结构升级。但是传统行业和产业中“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复建设问题重新出现,造成了资源和财力的大量浪费,制约了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1997 年4以后,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云南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主要措施有:第一,加大产业政策调整的执行力度。按照国家重点调整纺织、煤炭、建材、钢铁、汽车和石化等行业结构性矛盾的部署,从 1998 年起,云南先后淘汰关停了一批“小企业” 。第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1997 年以后,根据国家提出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的

8、方针,云南省在完成 3 年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脱困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明确了重点扶持 10 户烟草企业、10 户重点制约企业、10 户大型工业企业(集团) ;除烟草企业外,对重点培育的 20 户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对冶金、化工等 10 个重点行业实行资产整合。第三,加大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加强对技术创新和高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方向和重点的宏观引导,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颁布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财政经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采用投资、贷款贴息、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补助资金

9、、创建和完善科技创业园等形式为创新活动提高支持。第四,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云南省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具体规定,明确提出建立“绿色经济强省” 、 “民族文化大省”和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三大目标。 第四次产业结构调整:党的十七大以后,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推动下,云南经济增长进入了新一轮增长期。特别是经过“十一五”的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云南全面贯彻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大建设促进大发展,建成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5的重大建设项目,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2010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累计 23

10、万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为153446400,与 1990 年的 372349278 相比,一产比重大幅下降219%,二产比重上升 97%,三产比重上升 122%。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工业化成绩显著,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其中,烟草产业、以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冶金工业、生物产业、旅游业等支柱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占全省生产总值 55%左右,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9%左右,电力、钢铁、有色、化工等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先进装备制造、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资源型粗加工的工业特征得到改善。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联姻” ,大力实施“生态云南”建设,创造出云

11、南“绿色 GDP”,提升了软实力。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到 2010 年,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683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424%。 总之,从和平解放至今 60 余年云南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符合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即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三次产业逐步趋向合理,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云南产业结构绩效分析 根据著名经济学家克拉克、库兹涅茨等的研究结果,产业结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各部门之间量的比例关系和质的协调关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变和现状有着内在联系,产业结构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

12、经济发展又制约产业结构的演变。产业结构的6演变规律表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在社会生产总量中的比重会不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会不断上升;社会的主导产业将由第一产业演变到第二产业,再演变到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结构逐渐由:“一、二、三” 型、 “二、一、三” 型、 “二、三、一”型最终演变成“三、二、一”型的格局;并且在产业结构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换过程中,内在地产生出产业结构效益,此产业结构效益推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产业结构绩效是通过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水平来体现的。评价产业结构绩效的具体方法有多种,但我们本着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选取了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

13、度和三次产业贡献率三个指标,对云南省产业结构绩效的变化轨迹进行测量和分析,这样能够为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一)比较劳动生产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同在此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它能较为客观地反映一个部门当年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通常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 1,而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比较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相同的劳动力所创造的产值越大。其计算公式是:某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该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西蒙库兹涅茨认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会趋于稳定,在进入较高收入水平后则明显上升;第

14、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则明显降低,而且当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接近第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时,产业结构的总体效益水平较高。据此,我们对云南三次产业结构效7益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分析。 (二)产业结构偏离度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产业结构中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两者变动是否处于同步变化和对称状态。它是一种直接反映产业结构效益以及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的重要量化指标,其计算公式是: 某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某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某产业的产值比重。当结构偏离度为 0 时,该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在总量上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 当结构偏离度越接近于 0 时,该产业结构与

15、就业结构也就越合理,反之,偏离度越高,就说明两者的协调性差,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当结构偏离度小于 0 时,该产业就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以使产业的发展与其吸纳的劳动力能力保持一致,而当结构偏离度大于 0 时,意味着该产业已经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应该促使劳动力从该产业中转移到其他产业部门。我们就此原理对云南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分析。 (三)三次产业贡献率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直接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总贡

16、献量(总增量)100%。三次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 GDP 增量之比。我们就此原理对云南省三次产业对 GDP 的贡献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分析。8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云南省产业结构演进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绩效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云南省成立之初,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产业结构非常落后。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全省逐渐形成了较为发达、完整的产业体系,三次产业之间无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劳动力结构都不断由附加值低的第一次产业向附加值高的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转移,同时,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由成立之初的“一、二、三”格局逐渐演变到今的“二、三、一” 格局,并且正在向“三、二、一” 格局

17、发展,这些变化趋势是与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三次产业理论相吻合的。但是,在云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2010 年云南三次产业结构为 153446400,不仅大大低于东部的广东 50500450,而且也低于同是西部的贵州136391473,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01468431。二是三次产业绩效较低,整体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极不平衡。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低,农村劳动力存在严重的剩余;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但吸纳剩余劳动的能力弱;第三产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在增加产值和吸纳劳动方面仍有很大潜力没有发挥。

18、因此,通过对云南产业结构绩效的分析,依据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强调的“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到 2015 年,力争使全省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 15344740 调整为 124642 左右;轻、重工业比重由 462538 调整为 482518 左右”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目标,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扭转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过大的9局面,加速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实施农民转移工程和农民培训工程,加快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普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

19、,积极发展高产、优质、生态、安全、外向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同时,应加大对农业与农村的财政、资金投入,全方位地强化对农业与农村的支持力度,通过提升农业科技的应用力度来提高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第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完善自主创新的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大科研投入,在优势产业领域尽快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云南经济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

20、产业的力度,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加快发展烟草及配套、能源、钢铁及有色、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电子信息制造、造纸和农特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建设能源、有色金属、高浓度磷复肥、光电子、装备制造、煤化工、云药、农特产品加工、林竹浆纸、麻丝纺织等基地。调整优化轻重工业结构,延伸原材料和矿产品加工产业链,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循环经济。继续实施大企业(集团)发展战略,促进非公经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发展。加快建设特色经济区、通道经济带、工业强县和产业园10区,形成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优势,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优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优势企业向园区集聚、优势产品向优势品牌集聚

21、,壮大云南整体工业经济实力。三是,不断提高重化工产业集中度,延长产业链,促进重化工产品向精细化、新型化方向发展,实现重化工业从低成本优势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构筑重点产业带,促进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 第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优先发展与制造业配套、提升制造业水平的现代物流业、软件业、金融业、商务和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产业关联度大、渗透性强的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商务业和居民服务业。 参考文献1李金华等.中国产业:结构、增长及效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李悦,李平.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3阎小培.广州产业结构的效益与演变趋势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8, (3). 责任编辑:黎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