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政治文化发展与政治制度创新关系论析【摘要】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是政治系统中分属观念性和规范性形态的重要元素,两者形式各异,内容融通,功能相长,发展互进。政治制度创新诉求政治心理支持、政治思想指导、政治技术支撑和政治文化氛围。先进的政治文化则促进政治制度创新,政治制度的持续创新又培育新型的政治文化。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中。要注重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互动共进。 【关键词】政治文化发展;政治制度创新;关系 【中图分类号】D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9004205 社会学家帕森斯(Taleott Parsons)认为,任何一种政治体系都可以被划分为政治结
2、构(政治行为模式)和政治文化(政治行为心理趋向)两部分。而政治结构是由政治制度组成和规制的,可以说,政治制度既是政治结构的构成元素,也是影响政治结构变迁的规约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完善就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共进。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创新关系的演变就成为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力。 一、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特征及关系 (一)政治文化及秩序性特征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来,学界对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2的研究持续升温,尤其是在多元发展国际环境下呈井喷趋势。首次提出“政治文化”概念的美国政治学家 G.A.阿尔蒙德把政治文化界定为观念
3、形态,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伊斯顿、派伊等增加了政治文化的行为规范性和导向性内涵。王浦劬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是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邵德门等认为, “所谓政治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形态下,特定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政治体系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和政治评价的总和,它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方向、方式和方法起导向和制约作用” 。王邦佐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出发认为。 “所谓政治文化在狭义上指的是界定政治行为发生的环境的经验信息、政治
4、态度、表征符号和价值的系统。在广义上是指政治思想、政治意识、政治心理、政治情感的总和” 。杰克普拉诺在政治学分析词典中定义“政治文化是每一个社会内由学习和社会传递得来的关于政府和政治行为模式的聚集” 。 学者们不仅提炼了政治文化关于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观等观念性内涵,同时还揭示了政治文化具有规范性和导向性的秩序性特征,具体表现为:(1)统治阶级会通过制度、政策甚至不成文的口头指令等方式推行维护其统治地位的主流政治文化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观念和行为。公民同样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和意愿表达其政治诉求和期望建立倾向保护自己的政治秩序即政治文化氛围;(2)政治文化是属于心理和思想层面的范畴,而人的政治
5、心理和思想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那么。这3种秩序规范就会长期存在下去;(3)政治文化本身就包括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观三方面内容。可以在三个层级协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习惯,政治亚文化也会起到规范其所属社会成员行为的作用:(4)政治文化往往是多元共存的,先进的政治文化具有超前指导性,可以引导人们建立新的政治秩序。落后的政治文化则企图维护原来的政治秩序而会阻滞社会发展。 (二)政治制度及规导性特点 “政治制度是统治阶级借以实现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 “是国家用制度化的方式来确定社会政治关系。规范社会政治行为,从而建立和维护一定范围的社会公共秩序的基本方式,其实质是阶级社会中
6、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强制性工具” 。就其体系结构来说,诺斯认为,制度包括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这些规则的执行机制,那么,政治制度就包括由国体、政体和政治体制组成的正式政治制度、由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行为模式等组成的非正式政治制度以其各自的保障执行制度三个部分,具有规导性特征:(1)引导塑造性。政治制度界定了政治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明确了社会政治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所必须遵从的规则等,引导政治主体的政治关注点和价值取向,规避政治意识的游离,塑造政治行为习惯和政治人格。 (2)强制约束性。要求(包括强制要求)政治主体必须服从一定的制度安排,接受相应的政治价值,并对违反规章制度的政治主体
7、予以惩戒。 (3)程序规范性。制度的酝酿、制定、发布、试点、全面实施、反馈、改进以及依赖路径的探索等均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遵循相应的规范。并且在心理4层面形成了一种程序规约意识。 (三)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相互关系 1 结构关系。在结构形式上,一方面两者作为政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于一定的政治系统内,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是深藏于政治显秩序下的隐秩序” 。政治制度则是政治系统的显性规范,美国著名学者戴维伊斯顿并认为,政治生活是一个系统,政治文化是这一系统的环境,政治文化相对于政治制度来讲就是“公众意向的长期稳定、公众意向背后的感情力量以及它所反映的一种行动待备状态的程度” ;另一
8、方面两者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交叉。主要表现为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制度的深层支撑存在,政治制度作为政治文化的实物载体出现。有学者认为政治文化是一种观念性文化,不包括政治制度,这是主流观点;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政治文化包括政治制度。 在结构内容上,政治文化包括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观,政治制度包括正式政治制度、非正式政治制度及其执行机制。而非正式政治制度即是规范化了的政治文化,可以说,在这一点上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是内容交叉的。当然,政治制度的设计以及运行必定需要政治思想的指导,这也就使政治制度不可避免地包含一定的政治文化。同时,政治文化本身含有规范性的制度价值取向。 2 功能关系。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之间
9、的功能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政治文化影响着政治制度目标的形成与转变、制度运作过程的组织与协调、制度结果的预测与控制;另一方面,政治制度创造了政治环境即外部的政治文化氛围,也塑造了制度精神即内在的政治文化追求。5然而。其功能关系的发挥依赖于两者的适配程度。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一是当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适配时,政治就会获得稳定的发展,但往往只是“量”的增加,很难出现“质”的飞跃。如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封建制度的适配。促使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而无有质变;再如欧美的新教文化与资本主义制度的适配,使其战胜封建制度并持续稳定发展至今三百多年。二是当政治制度落后于政治文化的发展,人们就会产生改变现状的冲动,由
10、政治文化引领的政治制度改革甚至革命的思潮和活动就会高涨起来,这时候迫切需要的就是进行政治制度创新。它不同于“制度移植” ,而是在考量政治制度创新环境即现存政治文化的基础上的制度改造和发明,如维新变法“移植”日本制度和辛亥革命“移植”美国制度的失利,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三是当政治文化落后于政治制度,即社会学家奥格本所说的“文化堕距”时,政府就需要通过各种社会化的渠道来引导和塑造适宜统治和管理的政治文化,一方面依附于政治制度这一载体,另一方面加强政治制度的牵引,并在制度实践的同时强化与政治文化的磨合以增加其契合度。 政治文化的秩序性特征和政治制度的规导性特点以及关系,隐含了两者的功能相
11、长,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中,必须做到两者互动共进。 二、政治制度创新的政治文化诉求 “形成某种政治制度离不开一定的政治文化在其中的作用,维持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同样需要建立相应的政治文化,并使之符合政治体系一体化的要求。 ”也就是说,政治制度产生、创新以及发展诉求配套的政治文化。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创新需要存量的政治心理基础、6先进的政治思想指导、科学的政治技术支撑、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 (一)政治制度创新需要存量的政治心理基础 政治制度创新“其价值理念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制度上的合理结构,而且,在更为深层意义上,依赖于政治文化的支持,依赖于人们对其制度和价值理念内心的认同和信仰” 。
12、换言之,政治制度创新必须要有一定的政治心理基础,一方面,创新者要有很强的政治心理准备和对相关制度心理上能够接受和把握,即创新者首先具有坚定的制度创新信念、不断探索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勇气、驾驭创新的能力和利用现有政治心理的策略;另一方面。要有群众和社会团体的一定的程度上的接受和支持,在制度创新前和制度实践中,扩大原有接受群体并进一步坚定其接受和支持程度。争取立场中立的群体并逐步引导和培育其政治认同和政治支持心理,教育和缩小持反对意见的群体并利用软硬两种方式来获得其支持,至少不再反对。总之,政治制度创新是创新者和制度影响群体共同的事情。只有双方均有制度创新的政治心理需求,政治制度创新才可能发生:只
13、有双方均具备制度创新的信念,政治制度创新才可能持久;也只有双方均具有坚持和维护制度创新的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政治制度创新才可能成功。 (二)政治制度创新需要先进的政治思想指导 政治思想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进行系统思考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作为静态的政治理论,先进的政治思想可以很好地塑造政治变革的合法性,促使人民群众和政治精英达成制度改革的一致态度,如邓小平理论凝聚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能够为7人们提供认知政治的广泛渠道和政治分析方法,从而在增加人们认知和理解政治现实的基础上提高对政治制度创新的呼求以及对制度创新受挫甚至短暂失败的包容;其一旦被人们接受和采用,它可以起到
14、支配个人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等的作用。也就是说先进的政治思想可以巩固和扩大人们的要求制度创新的政治心理;当先进的政治思想掌握在基层群众和部分政治精英手里,他们就会通过各种方式迫使政府接受制度创新的现实。作为动态的政治思考或政治思维过程。先进的政治思想可以把握政治制度创新时局的变化,及时有效地提出应对策略,如十八大提出发展协商民主就是对片面强调选举民主的完善;可以引入、吸纳其他政治思想的有益成分为己所用,以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可以整合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和政治心理,在指导基本制度创新的同时,允许多种公共性政治创新路径的探索。 (三)政治制度创新需要科学的政治技术支撑 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特(J
15、oseph.A.Sehumpeter)认为,创新是一种新组合,既包括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和组合,也包括生产条件、生产环境的重新安排。政治制度创新可以说是一项工程,不仅需要理论的论证和指导,在具体实施中更需要科学的政治技术指导。一方面,在政治制度创新要素上。要有科学的技术理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合理配置。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另一方面,在政治制度创新环境上,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理性分析制度创新所具备的条件和面临的困难,疏通政治制度创新渠道,创造制度创新所需的条件和机会,构建政治制度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系统。具体表现在:政治制度创新需要利8用公共决策理论来设计科学的制度方案,引入实验理
16、论进行广泛典型的创新试点,利用目标管理理论科学地管理制度目标。采用行为主义管理理论开展有条不紊的科学组织。运用控制论和制度主义路线提高程序规范保障,选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完善信息反馈机制,根据投入一产出比率量化进行专项配套的财务管理等。 (四)政治制度创新需要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 政治制度创新是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打破常规的制度探索,只有在宽松和包容的政治氛围中,才能激发出政治主体的创新意识,才能保障创新主体敢于实践其创新思想,才能促进制度创新的不断深化。为此,营造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制度创新的沟通渠道。让制度创新可以通过充分协商、达成谅解的途径而不是强制方式实现;第二
17、,制度创新要给创新试点较大的自主权,让其可以在较少的外来干扰和自由度较大的空间中大胆探索;第三,对制度创新要有科学客观的评估,尤其是对失败的制度创新不能以失败一例而否定全局,也就是要有一定的耐心、容忍甚至退求其次的观念;第四,对政治制度创新也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保护,确保在创新过程中有序进行。 三、政治文化发展与政治制度创新 政治文化发展与政治制度创新始终呈现一种互动共进的状态。洋务运动中的政治制度创新促进了“中体西用”政治体制和器物文化的发展。维新运动中的政治制度创新激发了制度改良的试验和妥协政治文化的产生,辛亥革命的政治制度的破立促使君主制度一去不复返和五族共和观9念得到广泛认同并为新
18、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思想的高涨奠定了基础,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改革塑造了“有民主制约的专制”文化或“被权威、专制所限制的民主”文化,建国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整体性的“运动式”政治文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催生了与社会主义同质性为主导的多元并存融合的新型政治文化,反之又促进了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基层民主、协商民主等政治制度的发展。 (一)先进的政治文化促进政治制度持续创新 首先,进取的政治心理保障政治制度的持续创新。理性的政治认知,让创新主体客观地分析制度创新的现实条件、持续创新的突破口以及依赖路径,可以较为全面推进制度创新而不是在偏好诱导下的单面
19、突进;中肯的政治态度,既可以防止创新主体因为过于悲观而丧失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又可以规避创新主体的过于乐观而出现的机会冒进,使其始终保持一种“稳中有新,稳中有进”的平衡发展状态;积极的价值观念,可以使创新主体围绕其价值取向进行创新,避免创新价值的偏颇与失轨,同时。也会把这种价值理念渗透到制度中,赋予制度持续创新的灵魂;进步的政治信仰,可以极大地凝聚政治制度创新的力量,减少制度创新的成本,使政治制度创新顺畅推进。 其次。先进的政治思想指导政治制度的持续创新。先进的政治思想为制度创新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
20、想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建设以及具体制度的创新。同时,先进的10政治思想还为解决政治发展中的问题开出合理的“政策处方” ,在论证其可行性的基础上制定了保障实施的一系列方案和路径图谱。因此,它不仅可以把握政治制度创新的走向,而且指出了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依赖路径” 。此外,政治思维的逻辑性和多样性,也为解决在政治制度创新中遇到的困境提供了方法或方法源。 再次。科学的政治技术支撑政治制度的持续创新。科学的政治管理技术,可以保障政治制度创新的系统性。一方面,维护政治制度创新系统的有条不紊地高效运行:另一方面,为政治制度与其外部环境循环互动以及演进发展提供技术指导。科学的政治
21、参与技术。既可以规范政治创新主体的政治行为以保障政治参与的有序性,也可以促使政治参与行为快速得到反馈以保证政治参与的有效性。科学的政治监督技术,可以很好地监督政治制度创新主体的行为,把握政治制度创新的方向,减小投人一产出比率,为调控政治制度创新的范围与进程提供参考。 最后,宽松的政治氛围活跃政治制度的持续创新。宽松的政治氛围可以激发创新主体不断尝试新事物,不断产生新思想,为政治制度的持续创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先进的价值理念;宽松的政治氛围提高了创新主体的自主性,使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实践和探索,为政治制度的持续创新提供了勇气和机遇;宽松的政治氛围塑造了包容和宽容的政治人格,拓展了政治制度创新的多样化渠道,也容忍了政治制度创新的失利。也就是说,宽松的政治氛围活跃了政治制度持续创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勇气。 (二)政治制度创新塑造了新型的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