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无俸禄”到“颁俸制”下的北魏货币经济.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4131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官无俸禄”到“颁俸制”下的北魏货币经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官无俸禄”到“颁俸制”下的北魏货币经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官无俸禄”到“颁俸制”下的北魏货币经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官无俸禄”到“颁俸制”下的北魏货币经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官无俸禄”到“颁俸制”下的北魏货币经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从“官无俸禄”到“颁俸制”下的北魏货币经济【摘 要】就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前的货币发展做以简要说明。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北魏时期经济时发展的。尤其是随着国家性质的变化出现许多进步的地方。相对于整个历史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是退步的尤其是货币经济的衰落,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庄园制经济的存在、战争的破坏。但是作为北魏王朝它的货币经济是随着国家的发展而逐步走向强大。并且这种前进与其社会性质的转变、阶段任务的变化相关。 【关键词】货币;经济;北魏 史书记载,在孝文帝太和八年,时开始实行“颁俸制” 。太和三年,淮南王他奏求依旧断禄,文明太后令召群臣议之。太和八年, “六月丁卯,诏曰:置官班禄,行之尚矣

2、。 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逮于魏晋,莫不聿稽往宪,以经纶治道。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改。朕永鉴四方,求民之瘼,夙兴昧旦,至于忧勤。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罢诸商人,以简民事。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均预调为二匹之赋,即兼商用。虽有一时之烦,终克永逸之益。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变法改度,宜为更始,其大赦天下,与之惟新。 ” 正如所言周礼已有食禄的记载但是为何在其后的北魏王朝面临经济困难时会有“依旧断禄”的说法?北魏的经济相对于东汉以后的状2况有所好转,但是在经过三国的分裂割据,西晋虽有短暂统一的休养,五胡十六国春秋的迭兴,使得中国的经济尤其是原来繁荣的关中

3、河洛地区出现极度的萧条。永嘉之乱刘曜自 316 年刘聪灭西晋到 439 年北魏灭北凉,北方长达 123 年的分裂。黄河流域的人口锐减,为了自保形成了以宗族为纽带的坞堡经济,自然经济更加巩固,商品经济举步维艰,几乎在每个坞堡内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除了像食盐一类的经过市场交换其余一切物品几乎完全的自给自足。整个社会经济看来混乱不堪,只有在短暂的稳定时期内有所恢复而不是发展。社会退步到物物交换的境地。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货币商品经济的衰退期,是一个挫折的倒退。但是作为当时统一北方的北魏王朝而言,它自身又有其特殊性。 一、北魏前期货币经济萎缩的原因 三国魏晋时期,由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流通的减少,尤

4、其是在东汉之后的大庄园制经济、频繁的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下,造成了中国经济的一个倒退局面的出现。而随着中原关中、河洛地区经济在战火的蹂躏摧残之下,使得原有的经济中心开始失去活力,而繁荣景象也一去不在。多方林立的割据政权,不同的货币制度。从而使得经济与市场失去一定活力。但是从“官无俸禄”到“颁俸制”的实行,我们会发现北魏经济存在的特殊性。制度的变迁是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变而改变的。从实物班赐到俸禄的定额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北魏经济的发展,尤其在货币经济方面是一个进步的历程。 关于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之所以萎缩的原因,学术界认为主要有两个:其一,战乱。一些学者认为战乱毁坏了一切,人口骤减,加以落后3于汉族的诸少

5、数民族入主中原,耕作方式由昔日的精耕细作而流于粗放,出现了历史的大倒退。这在北方尤为明显。其二,士族地主占统治地位及与此相适应的庄园经济盛行的结果。士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农民,采用庄园经济或称田墅经济、田庄经济的模式配置其土地和劳动力,进行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过着高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恰如颜之推所言:“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一个个庄园(或田庄、田墅)便是一个个封闭的经济实体。既然如此,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萎缩,自然经济加强,

6、乃是势所必然。当然我们不能就此简单的认为整个北朝的经济的衰落。而是作为特殊的交换媒介货币地位的相对下降。市场交换经济的发展遭到现实历史的打击而出现的倒退。 二、从“官无俸禄”到“颁俸制”的社会背景 起源于大鲜卑山的拓跋部,由于自身文明的原因,从而建立起一整套的部落统治体系。部落酋长的社会秩序,为处于上升阶段的鲜卑族拓跋部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外在环境。开疆拓土、征伐连连,让其在完成部落统一之后一系列的对外征讨带给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当落后文明征服先进文明之时,他所带来的伤害是巨大。北方经济的低迷传统市场的消沉,都是当时经济衰退的表现。作为一个征服者姿态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鲜

7、卑拓拔部,直至孝文帝时期的汉化改革才使得历史走上正常的发展前进的轨道。文明的征服与被征服是4不能扭转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互相关系之中,我们从此角度看就不难理解为何北魏官员会从“官无俸禄”到后来郑重其事提出的“颁俸制” 。并且“颁俸制”会成为国家政治架构中的重要一环。从登国元年(386)拓跋珪重建代国到登国十年(395)年的参合陂之战大败后燕慕容垂,这十年时间是北魏主要的征战和开疆拓土时期。期间战争不断,同时处于初期的国家阶段。需要不断的鼓励征战。而对于有功之士的奖赏最主要是界定其功劳的高低、战功的大小。而赏赐的内容主要是各种各样的实物。例如:魏书太祖本纪记载:“五月癸亥,北征

8、库莫奚。六月,大破之,获其四部杂畜十余万,渡弱落水。班赏将士各有差” 。 “王建从征伐诸国,破二十余部,以功赐奴婢数十口,杂畜数千。从征卫辰,破之,赐僮隶五十户” 。 “太祖班赐功臣,(安)同以使功居多,赐以妻妾及吏户三十,马二匹,羊五十口” 。北魏初期的薪酬分配模式,由于班赐在其中具有显著地位,使分配标准更大程度倾向于功绩,权力与利益之间的必然联系大为削弱,分配权力更直接操作于执政者之手而非附丽于既定制度。同时,个人所得之多寡更大程度取决于其在历次军国事务中的表现,而不是官位等级。所以此时的俸禄制度所实行的标准应与当时的社会实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互联,而不应该割裂来看。一方面当时

9、被为早期处于落后的游牧部落时期当时他所征伐的对象主要还是鲜卑内部各个部落。相对于中原先进的经济形态来讲,这样的战争交流并没给其本身文明带来多少先进因子,也就不会带来质的变革。游牧时代的经济特性使得部落征伐的战5利品更注重人和物的俘获。所以出于这样的交流范围之内的北魏早期经济是与货币之间相差一定的距离。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对官员的班赐之时实物所占的比重会相当的高。另一方面,当时北魏国家处于的特殊阶段性质也是造成出现这一特殊历史现象的原因。在早期国家形成的过程之中,官员尤其是武职官员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他们实行相对具有激励和鼓舞的赏罚制度对于国家的发展相当重要。而功劳又无十分客观的标准,只能按照

10、俘获的财物和人畜的多寡来确定。早期国家的不完整性也使得经济在征战中缺乏稳定的国内环境。而此时游牧经济的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货币经济的发展,使得各个部落并没有统一体系的货币制度。它的经济性质也使得北魏早期不可能有发达的货币经济的存在。 从皇始元年到天赐六年的十四年时间里,天赐之前的八年里,班赐依然频繁。天赐年间的六年里,战争形势明显沉寂,如果说此时战后班赐作为显著的薪酬形式暂时退出薪酬分配领域。然而这是随着北魏的扩张,逐步进入到黄河流域接触到先进的汉民族文化和农耕经济。这时的鲜卑拓跋部随着其对内征服的完成,对外扩张的进行,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前的部落战争而是更高层次的国家体系的建立。 因此有了国家

11、性质在离散诸部之后的分土定居的民族内部的封建化的开始到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彻底的汉化改革。北魏政权此时已经成为彻彻底底的封建集权制国家。所以此时所实行的“颁俸制”是随着北方的统一安定和平局面的出现而出现的政治体制的变革的反应。是随着国家性质的转变,相应的经济形态产生的新的俸禄制度。这一新的转变是与北魏之时的统一国家出现密不可分的。集权国家下强有力的政府所确立6的稳定统一的货币体制,促进了北魏的货币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五胡十六国局面的结束,关卡林立的现象的终结。为北魏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货币经济再度的出现繁荣的局面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北魏国家的强大使得国内市场相对开阔,经济在战后一系列政策的扶植之下复苏“

12、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 ,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金银锦绣,奴婢缇衣,五味八珍,仆隶毕口。 ”,交换的频繁发生, 隋书地理志谈及洛阳时说:“俗尚商贾,机巧成俗” ,统一的货币体制,这些都是之后的货币经济的兴盛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北魏的官员俸禄制度是当时经济形势的反映,同时不同的经济性质,也会带来不同的交换方式。在看到北魏经济的衰落之时应当明白北魏的经济整体式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其货币经济的出现发展,更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三、结语 经济的发展是多方面,不同时期的经济有它内在的特殊性,但是都是当时社会的反映,在普遍的认为北魏的落后之时,作为历史发展的

13、前进性要求我们必须客观公正的分析内在的变革与发展。北魏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第二个发展的高峰时期隋唐的前奏,不论是在经济还是在政治、军事制度方面都为后来者做出铺垫,提供经验。关于隋唐帝国的形成过程,必须客观公正的看待前一个时代的功过是非。从“百官无俸”到“颁俸制”的实行,本身所具有的转变,就蕴含着当时整个社会的改变。而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的,其最根本的变革则是“经济基础的革命” 。生产方式的变化所带来的将是划时代的变革。 7参考文献 1 魏书高祖本纪、颜氏家训(卷 1) 、治家、魏书(卷 30) 、王建传、洛阳伽蓝记(卷 3) 、城南、隋书地理志. 作者简介:史林花(1984- ) ,女,河南洛阳人,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