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正义城邦到和谐社会摘 要: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设计了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美好社会,而这幅社会画卷是围绕着“正义”这个概念,通过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的两个维度展开的。在柏拉图的观念里,正义代表了一种秩序的和谐,社会的各个阶层,社会上的每个阶层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在哲学王的执政下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统一。 理想国以“正义”为主线的社会改革蓝图,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重要启示意义的。 关键词:柏拉图;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和谐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出生于雅典和伯罗奔尼撒硝烟四起中的名门贵族家庭,却在雅典战争的惨败后目睹了希腊城邦制度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理想国这部著作就是
2、在那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是柏拉图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次深刻反思。战争的苦难促使人们渴望追求幸福安定的生活, 理想国里就描述了当时人们心中渴望的一种社会局面。它不同于极端个人主义盛行、风气严重败坏、各阶层动荡不安的传统城邦社会,而是一个充满团结、正义、和谐、的完美与理想的社会,是一个完善的“正义城邦” 。 理想国通篇借助苏格拉底与人们的对话来讨论正义,通过对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的讨论,表达了他对“理想国”的整体构想。柏拉图构思下的“理想国”虽然带有一定阶级性,可其中的有关“正义”的思想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2一、柏拉图正义思想的两个维度: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 柏拉图的正义观是一个庞
3、大、复杂的体系,但贯穿其中的是对城邦正义及个人正义的探讨,并通过辩证分析找到二者统一的基础。首先,充满正义的“理想国”是离不开整个国家正义秩序的,只有在正义支撑下的国家中,公民才可以有制度上的保障,才可以有安定的生活;其次,国家的正义并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徒有虚名的,它体现在由每位公民组成的共同体中,是需要每位公民通过个人的正义去维持的。 (一)城邦正义 城邦的正义是通过对每一位公民阶层的划分来实现的,实质就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 ”柏拉图根据腓尼基神话中神在造人的过程中加入金、银、铜的成分的不同,相对应的把城邦的所有公民分为统治者、护卫者、生产者三个阶层。他认为每
4、个人的天赋是不同的,每位公民应该根据自己的天性来做自己最适合的工作。因此可见城邦正义的实质就是根据社会分工,三个阶层的公民应按照严格的秩序各司其职、恪守其责、互不干涉,统治者是政策的制定者,而护卫者和劳动者是政策的执行者,他们各自担当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且不能逾越自己的界限。 首先是统治者阶层。柏拉图认为,城邦的统治和治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因此需要具有超凡智慧和能力的人来担当,而在他眼里,哲学家是拥有超高智慧和渊博知识的精英,因此要维持城邦的稳定与和谐,统治者应由哲学家来担任。哲学家掌握着城邦的政治权力,履行着政治职能,他们接受了精心的挑选和严格的训练,担任了统领和管理城邦的职3责。 其次是护
5、卫者阶层。随着人们欲望的不断扩张,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和财富,城邦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因此,根据社会分工原则,一个专门从事军事战争的阶层就应运而生,他们天性勇敢、擅长作战,服从统治者的命令,履行着军事职能。对外作战时是勇敢的战士,保卫着城邦的领土及财产;其他时间是统治者的辅助者,维护着城邦的安全与稳定。 最后是生产者阶层,他们也是城邦最低阶层。他们由于天生禀赋较低,只擅长基础生产方面的技艺,因此他们大多由农民、商人、牧人、工匠等组成,提供城邦运转所需的生活资料,履行着经济职能。因此,只有在统治者运用自己的智慧来统治城邦,护卫者尽到自己的军事职能来保卫城邦,生产者服从安排来提供城邦所需物质生产资料
6、时,城邦才被认为是正义的。 (二)个人正义 在柏拉图对城邦正义的概念做出界定后,根据由大见小的原则,他又对个人正义进行了研究。柏拉图把人分为肉体和灵魂两部分,并认为灵魂决定了人的本质。相应地,他把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理性用于思考和推理;激情是“理智的天然辅助者” ;欲望是试图得到某种东西的骚动力量,它是一种与理性相反的力量。 柏拉图认为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是同构的,个人正义是城邦正义在每个人身上的具体化。城邦正义的三个阶层互不干涉,各司其职,与此相对应,个人正义就是自身的三种品质在自身内互不干扰,各起各的作4用。当人的灵魂内部三个部分互相协调,能够做好各自本分的事情,而且不做其他
7、部分应该做的事情,那么个人的正义就得到了实现。由此可见,柏拉图有关个人正义的实质就是个人灵魂的和谐。在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中,理性无疑是最高层次,而欲望则是最低层次。因此,一个具有正义的个人,必须让灵魂中的理性处于领导地位,驾驭激情,控制欲望,这样才能实现灵魂最佳状态;反之,如果灵魂的三种品质互相斗争企图代替对方,那么则是不正义的。 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城邦是由每个具体的人组成的,城邦的正义需要一个个具体的个人正义体现出来;而城邦所有单个个人正义的有机结合,才形成了整个城邦的正义。 二、柏拉图正义思想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启示 柏拉图有关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是
8、对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启示的。就我国现状而言,建设好一个和谐稳定的国家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需要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使个人能力在社会中能够发挥到最大化,才能使整个社会有序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局面的和谐与稳定。 (一)城邦正义的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秩序保障 第一,国家的领导阶层应由德才兼备的精英担任。所谓“德才”兼备, “德”是指道德水平, “才”是指才干与能力。在柏拉图设计的社会分工里,统治者是智慧的代表,拥有着丰富的知识与组织正义的能力,维持着城邦的稳定与和谐,因此,作为国家的领导阶层,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端正的工作作风与生活作风,除此之外,也应该具备一定5专业水平、组织能力与领
9、导能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国家的行政人员应有能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才能、文化水平以及良好的素质与道德品质,应以身作则,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与执政能力,清正廉洁,依法办事,切实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人民服务,严于律己,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实现国家的正义。 第二,重视公共教育,加强道德培育。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认为“知识即美德” ,肯定了知识的重要性,而教育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柏拉图把教育当作“唯一重大的问题,主张由国家来对教育实行控制,城邦首先应该是一个教育机构。因此教育在国家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应该成为统治者力抓的大事。在如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
10、程中,扩大公共教育的普及范围,提高教育的水平、保证教育的公平,通过教育使全民素质与道德水平得到普遍提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法制社会,也是德治社会,通过教育实现对全面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尤为重要。从个人的诚信意识培育到公共领域的道德规范是国家能够实现正义的精神支撑,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提高才能促进国家的整体发展,因此应重视德治在治理国家中所占的比重,重视公共教育和对公民的道德培育,实现国民道德水准与整体素质的普遍提高,从而促进整个国家稳定有序发展。 第三,崇尚整体主义,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利益冲突。柏拉图关于理想国城邦建设的思想中贯穿着整体主义的精神。理想国追求城邦的整体和谐与统一,要求个人能
11、够与城邦融为一体,成为城邦的一部分,各个阶层的公民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共同为了城邦的和谐贡献自己的6力量, “整个国家将得到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 。历史上因贫富差距的分化严重、利益分配不均曾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而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除私有制、打破贫富分化对我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崇尚整体主义,重视公共利益的分配,协调好不同层次群众的具体利益,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从而化解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冲突,才能使人民群众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力量,为
12、国家做贡献,才能从根本上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良好发展。 (二)个人正义的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一,重视心灵作用,培育健全人格。柏拉图把个人正义从身体与灵魂中去分析,强调个人正义的实现在于灵魂的和谐,他把社会分裂与混乱的根源归结为个人道德品行的败坏,认为保持灵魂的和谐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重视对心灵的管理、塑造健全的人格也是我们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追求。个人是社会的组成细胞,个人的综合素质提高可以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对于建立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合理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精神氛围是很重要的,关注公民的健康人格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和谐的
13、社会必须依靠心理、人格都必须健康的个人才能建设成功。个人人格的完善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重视对人格的培育,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不断解决矛盾、调节纠纷7的过程,培育健全人格有助于公民能够理性对待分歧和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稳定。 第二,倡导节制是一种美德。柏拉图认为个人“善”还体现在节制上,也就是灵魂中理性对欲望的控制,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是邪恶产生的根源,而节制才能使灵魂得到满足与宁静。柏拉图关于控制欲望的节制精神对我国目前构建和谐社会是有一定启发的。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拜金
14、主义、享乐主义的风气正在严重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使得个人欲望强烈膨胀,社会上也一再出现攀比现象,这种对物质的追求扭曲着人们的灵魂,导致了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日益增加。提倡柏拉图的节制思想,对重塑社会成员正确价值观有一定的引导意义,使人们能够重新反思贪欲所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对自身欲望的合理节制才能做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同时也要尊重个人的合理欲望,不能一味压制人们的正常欲望,要做到社会成员的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社会风气的败坏,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内在障碍。 参考文献: 1 郭斌和,张竹明译.(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赵永新.如何建设“绿色中国” N.人民日报,2004- 09- 09. 8作者简介: 盛楠(1986.04-) ,女,河南安阳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1级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方向:人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