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转型路径.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3765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转型路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转型路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转型路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转型路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转型路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转型路径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总体仍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阶段,应遵循产业转型发展的一般规律,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在夯实原有资源类产业的基础上,以承接产业转移为抓手,大力促进非资源类产业集聚发展,以产业集聚为驱动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形成资源类产业和非资源类产业双轮驱动、内生型与外生型集聚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 产业集聚 产业转移 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2-0045-04 一、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状况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位于中国沿海的西南端,是我国西部唯一的沿

2、海区域,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拥有全国五大港口群之一的广西北部湾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如下: 一是经济呈快速发展势头。 “十一五”期间,北部湾经济区各项经济指标逐年增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和进出口总额 5 项指标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5.6%、28.6%、15.0%、22.7%和 28.7%。2010 年,上述 5 项指标分别达到 4251.21 亿元、3721.12 亿元、1606.28 亿元、557.97 亿元和 118.782亿美元。从上述指标看,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占据广西四成以上。其中,进出口总额占比为 67.1%。总体而言

3、,北部湾经济区是广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着持续增长趋势,并初具发展规模。 二是经济规模与其它区域差距较大。北部湾经济区的 GDP、工业增加值不仅远落后于京津唐、深莞惠等经济发达地区,而且与中西部成渝及长株潭等区域相比差距也较大。京津唐、深莞惠地区的 GDP 分别为该区的 6.4 倍、3.6 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 7.2 倍、5.2 倍。成渝、长株潭地区的 GDP 分别为该区的 2.9 倍、1.6 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则为 4.3 倍、1.8 倍。 三是单位产出效益远低于其它区域。从人均 GDP 看,2010 年京津唐、深莞惠、长株潭及成渝分别是北部湾经济区的 3.8、4.1、2.

4、5、1.6 倍。从地均指标看,京津唐、深莞惠、长株潭及成渝地均 GDP 分别是北部湾经济区的 11.2、17.0、4.1、2.4 倍;地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是北部湾经济区的 14.7、28.4、6.1、3.0 倍。 四是经济发展尚处在起步提速时期。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虽然保持持续增长,但增速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与沿海地区经济起步阶段的增速相比则存在较大差距。以珠三角的深圳与该区域的南宁对比为例:19802006 年间,深圳的 CDP 年均增速达 28.4%,而南宁仅为11.5%;2007 年,南宁 CDP 增速开始超越深圳同期水平,但 20072009年南宁的 GDP 年均增速为 15.6%

5、,与深圳经济起步时 40%的增速相比,落后高达 24.4 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南宁的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仅达到 32.2%。 3五是工业化进程处于初期阶段。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看,北部湾经济区的工业化进程推进较为缓慢。 “十一五”期间,该区的三产结构由24.9:33.0:42.1 演变为 19.8:38.1:42.1。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5.1%,但仍呈现出典型的农业经济特征,2010 年第一产业比重为1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9.2%;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 5.1%,但工业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够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趋势不明显;第三产业比重虽然位居第一,达 42.1%,但仍

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0.9 个百分点。根据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及标准,北部湾经济区尚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半阶段。 二、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分析 从当前产业集聚模式看,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集聚以内生型(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发展起来的产业)为主,转移型(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起来的产业)产业集聚则处在起步期。根据产业集聚模式的特点与结构,可将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划分为资源类(以特色产业为主)和非资源类(以转移产业为主)两大门类。本文依据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的统计数据,重点考察“各行业占经济区工业总产值比重” 、 “各行业在广西自治区同行业产值比重” 、 “各行业 20062010 年年均增长率”三

7、个指标,采用基数评分法分别测得各行业在上述三个指标上的相对评分。再将各行业的三个相对评分加总即得各行业的综合评分,以分值高低判定北部湾经济区各行业竞争力的强弱。 (一)资源类产业具有比较优势 从各行业占经济区工业总产值比重分析,北部湾经济区七大产业具4明显的规模优势。2010 年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为 679.02 亿元,占整个经济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20.04%,在经济区各产业中排名第一。比重在5.0%10.0%的行业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七大行业产值之和占整个

8、经济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60.41%。 七大规模优势产业中资源类产业的产值占经济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40.14%,规模优势较为突出。另外,在北部湾经济区排名前 15 位行业中,资源类产业总产值达到 1722.1 亿元,占前 15 位行业工业总产值之和的 59.84%,非资源类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约为 41.16%,资源类产业产值所占比重高出非资源类产业 18.7 个百分点,资源类产业在北部湾经济区的优势突出。 从各行业在整个广西同行业的产值比重分析,占广西同行业产值比重在 30%以上的有 24 个行业,其中资源类产业 11 个,共实现总产值约1740.9 亿元,占广西同行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4

9、8.7%。同期,北部湾工业总产值占广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37.2%。 (二)非资源产业具有相对优势 从规模角度看,非资源类产业在北部湾经济区尚处于相对劣势地位。2010 年非资源类产业产值占北部湾经济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40.2%,远低于资源类产业产值比重。从各行业年均增速看,非资源类产业增长优势较为明显。其中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表现最为突出,年均增长率达 89.02%。年均增长率排名前 6 位的行业,还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5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5 个行业,除金属制品业以外,全部为非资源类产业。 在北部湾经济

10、区中,承接产业转移是非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从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案例看,共包括成本降低型、资源利用型、市场开拓型、集群吸引型、策略投型、创业发展型六种模式。 (1)成本降低型产业转移。该模式是当前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种主要模式。根据课题组对代表性企业的问卷调查,57.1%的落户企业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 ,28.6%和 14.3%的落户企业则追求本地的低土地价格及低员工工资。 (2)资源利用型产业转移。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与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成为吸引资源利用型产业转移的重要决定因素。根据对北部湾经济区代表性企业的调查,在投资本地的原因中,共有 21.4%的企业选择“利用当

11、地资源” 。 (3)市场开拓型产业转移。根据调查有 28.6%的企业选择“拓展内地市场” ,其中包括河南双汇、珠江啤酒、王老吉等公司。 (4)集群吸引型产业转移。这种模式在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包括北海电子产业园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钦州石化产业园的石化产业集群。 (5)策略投资型产业转移。北部湾经济区存在大量策略投资型产业转移的案例,包括中石油收购广西东油沥青有限公司股权,新加坡来宝资源有限公司收购钦州大洋粮油有限公司全部股权等。 (6)创业发展型产业转移。该种模式并不是在第四次产业转移中独有的,前三次产业转移也均有所体现。目前该模式在北部湾经济区内正处于起步阶段。 三、北

12、部湾经济区产业转型发展路径 6虽然北部湾经济区近年来发展迅速,具备了一定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但总体仍处于较为粗放的工业化初级发展阶段,面临一些发展瓶颈因素,需要遵循现代产业发展规律,发挥比较优势,走一条以产业集聚为驱动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之路,实现传统资源类和新型非资源类产业融合发展、内生型发展与外生型发展并举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一是通过线面布局优化空间。将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布局方式由现在的“南北钦防”四个点,连成“一湾一线” ,统筹谋划未来产业集中布局园区,划分产业集中和限制布局区域,将产业集中布局在“一湾一线”区域。在此区域实施高强度开发策略,引进重点项目,加大布局密度和投资力度。 二是为园

13、区开发打造平台。按照立足长远、一次规划、分步建设、良性滚动、持续发展原则,集中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平台。应采取与东部沿海区域建立产业协作、合作建园的发展方式,利用它们的资金与开发经验,实现产业集聚规模化。建立高效运作的园区管理体制。借鉴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理顺园区管理当局与所在地政府部门的关系,按照产业发展成长期的要求,设计园区管理体制。结合资源条件打造特色园区。明确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聚平台的产业定位,结合园区资源、区位等条件,将其划分为资源类和非资源类。资源类园区主要发展与该区资源相关的产业,非资源类园区结合所在地的区位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确定发展的产业范围,从而实施项目分类进园。

14、三是构建经济区增长极。强化产业承接能力。密切跟踪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最新动向,重点瞄准珠三角地区迫切需要转移的产业,7综合运用投资贸易洽谈会、合作共建开发园区、组团式/集群式产业转移等多种方式,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有序承接纺织、服装、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传统产业,支持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构建特色开放产业体系。 向国家、省级园区集聚。充分发挥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北海铁山港工业区、出口加工区、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特殊经济园区的带动作用,推动有条件的园区开展产业转移园区合作

15、共建,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型产业集聚高地。 四是强化配套支撑体系。发展以临港加工为主的保税产业体系。发挥沿海港口优势,大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完善产业布局,在沿海规划建设现代保税制造业体系,培育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集中布局临海石化产业、集聚发展临海轻工产业以及临海电子信息产业等。 发展以港口物流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港口物流业,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建设为目标,规划沿海港口新建一批万吨级以上泊位和深水航道,打造港口物流中心,加强能源、铁矿石、集装箱运输系统以及连接腹地的集疏运配套系统建设,提高沿海港口通达能力。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信息服务、会展、咨询等中介机构,

16、为北部湾经济的产业集聚及转型发展提供配套支持。 五是提升特色优势产业。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结果看,北部湾经济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主要包括铝及有色金属产业、造纸与木材加工业、食品、建材等,但是这些产业在全国及全球竞争中优势并不明显,需要8继续巩固优势,实现突破提升。 整合优势产业链。以完善地方产业链结构、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为出发点,完善产业链环节分工、发展高附加值环节、弥补关键环节缺失、延伸创新产业链。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以优势龙头企业为引领,鼓励和支持该区内拥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与品牌内资企业设立原料储备基地、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研发机构,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 实施“退城进园”战略。将位于城区的工业企业有序搬迁到产业园区,聚集发展。出台相关政策,统一部署,有序迁移。 (责任编辑:廖令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