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对降低6~35kV电网内过电压作用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647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对降低6~35kV电网内过电压作用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对降低6~35kV电网内过电压作用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对降低6~35kV电网内过电压作用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对降低6~35kV电网内过电压作用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对降低6~35kV电网内过电压作用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对降低 635kV 电网内过电压作用分析摘要:635kV 配电网中性点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供电可靠性高,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下降,经常出现单相接地故障过电压烧坏设备的情况。而电网中性点改经电阻接地,降低系统的内过电压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中性点接地电阻对抑制弧光接地过电压、单相接地故障工频过电压、谐振过电压的作用。 关键词:电阻接地 电容电流 过电压 工频熄弧 我国 635kV 电网主要学习前苏联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随着城市电缆配电网的发展,电容电流增大,消弧线圈的调节困难,电网内过电压水平高、经常发生烧坏设备和使氧化锌避雷器爆炸。同时这种接地方式单

2、相接地故障零序电流较小,难以实现保护的选择性,故障时间较长,对绝缘不利。为了克服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弊端,一种有效的途径是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方式。当前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的有些电力公司已采用了电阻接地的方式。对于 635kV 电网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具有很好的效果。 1 电阻接地对降低工频过电压的作用 配电线路常发生不对称短路故障,短路电流中零序分量会使非故障相工频电压升高。不对称短路,单相接地故障最为常见,且非故障相的电压更高,因此以单相接地故障分析工频过电压。 2以 A 相发生单相接地为例,采用对称分量复合序网络图分析工频过电压情况,如图 1 所示。零序阻抗相当于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在电

3、网集中对地容抗回路并联一个等值零序电阻 3Rn。从故障点看进去,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的零序阻抗 Z0 的构成如图 2 所示,Z0=(3RN+ZX0)/-jXc,其中 Xc 为线路对地的容抗,ZX0 为从故障点看进去系统的零序阻抗。 图 1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 图 2 零序阻抗图 图 3 单相接地故障电压升高图 单相接地故障的过电压倍数和零序阻抗 Z0 与系统的正序阻抗 Z1 的比值 Z0/Z1 有关系。当 Z0/Z1=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至线电压,相当于中性点绝缘系统发生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K 值与 Z0/Z1 的关系曲线如图 3 所示。 中性点采用电阻接地,零序阻抗中的电阻较大,必须要考

4、虑阻抗角的影响。对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的有效接地系统,零序阻抗为不大的正值。从图 3 中可以看出:当零序阻抗与正序阻抗的比值 01 时,故障电压升高很快,1 时,采用电阻接地可以将系统过电压限制在 2.8 倍以内,其条件就是 IrIc。 4 结论 635kV 电网改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其中性点接地电阻值能降低系统工频过电压、弧光接地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作用,所得主要结论如下:中性点经接地电阻方式能有效的抑制系统的内部过电压,可降低对设备绝缘水平的要求,以较简单的方式解决了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电阻可限制工频过电压在 1.4 倍内,限制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

5、在 2.2 倍内,限制谐振过电压在 2.8 倍内,能够大大降低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中性点经高阻接地可以消除大部分谐振过电压,对单相间歇弧光接地过电压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高电阻接地方式适用于架空线路。中性点经中电阻和小电阻接地方式适用于以电缆线路为主、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很少的、系统电容电流比较大的城市配电网、发电厂用电系统及大型工矿企业配电系统。 参考文献: 1林勇锋.35kV 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分析J.华东电力,2000(12). 2范迎青,高文逸.610kV 电网中性点经中电阻接地的单相接地保护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0(01). 63王德江,梁清华,王晓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零序电流分析J.继电器,2003(01). 作者简介: 汪锋(1982-) ,男,湖北麻城人,讲师,工程硕士,主要从事电气设计和教学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