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职德育课社会正能量传递的策略探讨【摘 要】文章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阐述了正能量的内涵,分析了中职德育课的现状,从资源整合、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注重师德修养三方面入手,力求以事感人、以德育人、以身正人,探索了中职德育课传递正能量的策略,对丰富德育课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社会正能量;资源整合;德育实践活动;师德修养 所谓“社会正能量”是指一种积极向上、弘扬正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力量,她崇尚“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 ,推动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她始终以正面的导向规范和引导人的行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何向世界展示一个文明、进步的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2、唱响中国声音离不开社会正能量的支撑。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急遽转型的历史时期,尤其需要发挥正能量强大的推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国人民携手共筑“中国梦”的当下,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正能量的传递者和践行者。作为德育课更应该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主阵地,德育教师成为传递正能量的火炬手,要用正确思想的火光照亮孩子们前行的方向。 理想中的德育课应该是思想碰撞、灵魂净化的地方,在这里学生能学到感悟人生的哲理。如果说学生在其他课堂里学到了知识,那么在德育课除了学到知识外还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而“做人”的大道理恰恰是需要我们正确传递的“社会正能量” 。我们要把道德、文明、法律乃2至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种子播撒在学
3、生的心田。但回看我们的德育课,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对德育课所讲的知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些道理不讲也知道。所以课堂上学生似听非听、爱听不听的现象十分常见。部分学生甚至以为这些道理太简单了,教师是在讲套话、大话之类的空头大道理, 学生甚至有抵触和排斥情绪。教师讲得再多他们一律充耳不闻,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德育课很好应对,课上可以不听,考试前背背就轻松过关了。这种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显然违背了德育课开设的初衷。如何扭转这一局面,真正让这些道理能够入耳、入心,并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践行这些道理,还须要一定的策略方法。 一、整合资源,以事感人,以感人的事迹触动学生的心扉 中职生是未成年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
4、形成的初步时期。德育课承担着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神圣使命。把良好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乃至深刻的人生道理传输到学生的心中是德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让似乎“空洞抽象”的道理深入人心,不能靠机械说教和灌输。 “事实胜于雄辩” ,要学会用事实来说话, 让学生从鲜活的事例中去感悟道德的力量。但仅靠教材中的一两则事例往往是不够的,不能局限于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德育课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真正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国家大事、凡人小事,只要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能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事例,教师都要收集整合这些资源,具有资源整合的意识,把搜集到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储备,把课外资源为我所用。这样可
5、以大大扩充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教育的形式也会变得丰富多彩。这也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3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中的事例起引领作用。针对教材中的主题,寻找相应的事例,广泛搜集各类资源,根据教材体系,把其分门别类,分设孝老爱亲、遵纪守法、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等,对各类事例加以归纳整理。事例除了要有典型性之外还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这样的事例其实是很多的,如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最美”乡村医生、山村教师、全国思想道德模范人物、时代先锋、凡人善举,甚至特别节目感动中国中的人物等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道德楷模的力量感化身边的人。正如
6、“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我们用心寻觅,感人的事迹比比皆是。这些事例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信手拈来,在对人物事迹讲述的同时,更要深层次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事件的社会意义,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榜样一座丰碑” ,用先进人物的高尚德行感化学生,让他们高大的形象矗立在学生的心中,指引着学生人生前行的方向。被誉为“中国教育风云人物”的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提出“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这一观点带给我们很深的启示,我们除了把目光投向社会广泛宣传的人物,还应把注意点集中在我
7、们的生活中,努力寻找身边的感动,这样的事例更真实,更有说服力,如班级同学中涌现的好人好事,每周晨会上学校的各类表彰,我们德育教师不能听听而已,要在这些事例上做一些文章,深入挖掘,让其成为教学的良好素材。德育教师只有具有这种资源整合意识,我们的德育课才能内容充盈,鲜活灵动并具有吸引力。 4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以德育人,以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我们德育课的学习尤其强调在社会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和体验。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的时候,就开展了这样的活动, “当孩子们七八岁的时候,就种植果树,
8、把荒地开辟成鲜花盛开的园子,到十二三岁就能亲手建成果园了。 ”在这项活动中孩子懂得了“劳动最光荣” 、 “一切幸福和快乐都是劳动创造的”道理。在园子里他又引导孩子们如何在隆冬季节保护幼嫩的树苗,这样,孩子们学会了怜悯和关爱。的确,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回顾我们的成长经历,我们正是在体育活动中领会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告诉我们德育课的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德育课的课堂要向四面八方打开,那是一个润泽的空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为了让德育活动效果最优化,主要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措施: (一)追求活动形式多样性,真正达到寓教于乐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才能吸引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如进行法制教育,如果机械讲解法律条文,
9、那会非常的枯燥乏味、空洞苍白,我们可以组织模拟法庭、参观看守所,甚至聘请法制辅导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观看法律大讲堂 、 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让学生在鲜活的案例中领悟法律道理。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对法律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透彻。对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问题,可以开展小品、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寓教于乐,在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中,提升学生的5思想境界。德育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活动只是适宜某一单元的某个知识点,有的活动可以建立成长效的活动机制,如读书活动。教师讲授新课之前,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资料,如关于某知识点的名言警句、历史典故或者名家名著,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阅读的好习
10、惯。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教师列举书目清单,让学生课外广泛阅读,引导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用经典著作夯实学生精神文化的底子,净化学生的心灵。为了巩固检查阅读效益,每节课利用五分钟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大家共同获得启迪感悟,学生自然感悟出来的道理较之教师讲解的深刻得多。这种状态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大大增强,学生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再从另一个角度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会受益终身。至于阅读后的感悟,还可以二次开发,再以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如编写小报,开展演讲比赛等,让阅读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追求活动主题的明确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开展德育实践活
11、动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杜绝热闹过后一片茫然的现象。一定要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向,这样才能确保活动的目标达到预期要求。如组织学生参观校企合作单位,采访岗位明星、就业创业明星,感受企业文化的同时,我们心中有着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为此,我们教师要事先做好功课,努力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制定详尽合理的活动方案,追求活动的实效性。基于一定的活动目的,我们甚至可以给活动方提一些具体要求,这样活动的目标达成度会更高。如6针对社会广泛争议的热点问题,切合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确立活动主题,我们采用讨论会、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
12、明辨是非。而教师对辩论中辩题的确立,辩论过程中的导向把控,都是至关重要的。就是针对一些公益活动,尤其是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教师在接手的时候,也要先思索一下,快速确立具有正面导向的主题,巧妙把任务安排下去,也就是及时把正能量传递下去。如针对南京举办2013 年亚青会,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各项活动,当有的学生想到亚青期间正值酷暑盛夏,担任志愿者会很辛苦,产生怕苦畏难情绪,我立即从个人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更多的是从作为东道主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加以宣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融入了教师个人的情感。我说:“亚青会是体育的盛会,更是青年人的盛会,能与来自亚洲各国的青年朋友聚会,有一个相互
13、学习的机会,更有展示自己青春风采的机会,也会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为丰富,所以说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 ”很多同学听了我的介绍以后,积极报名参加。 德育实践活动是把我们的课堂延伸到课外,心动莫如行动,引导学生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诠释正能量的丰富内涵,用行动去诠释,更用行动去传递,真正让正能量带来的社会新风传遍神州大地。 三、以身作则,以身正人,以良好的师德修养感染学生 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涓涓细流成大海,良好的社会风尚靠他、靠你更靠我。只有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 “正能量”犹如一艘大船,众人划桨开大船。我们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更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1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们只7有为人师表,师生携手并肩,才能奏响社会进步的主旋律。李克强总理鼓励大家真抓实干,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强调务实的重要性。传递社会正能量绝对不是务虚的口号,她须要的是身体力行的行动。我们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身教重于言教” ,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的感化,带给学生心灵的感动和无声的教诲。 “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 ”“教育无小事” ,我们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带给学生的影响力
15、是很大的。如我们要求学生注意环境卫生,那我们自己就首先要做到。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学生面前随手乱扔杂物,那么我们的教育效果甚至形象就会大打折扣。我们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友好的微笑,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点点滴滴都是爱,都是教育,胜过千言万语。教师与学生在一起,教师就是一本活的教材,教师要随时随地灵活运用,身教重于言教。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我们就能捕捉到很多的教育契机,让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同时也让自己的师德修养日臻完美。如发现有同学遇到困难时,教师提议大家伸出援助之手的同时,首先自己先献出爱心帮助学生,这样乐于助人、互相帮助的正能量就很自然传递到同学心中去
16、了。再比如我们带领学生外出参加公益活动,如义务植树,学雷锋活动等,如果教师只是大声要求学生怎么干、怎么干,学生或许会漫不经心,甚至袖手旁观,如果教师自己二话不说埋头干起来,全身心融入到学生中,亲身示范,那学生也就立即跟着干了。教师8是一面镜子,对照学生的同时也对照了自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传递社会正能量,不仅关乎着学生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更关乎着社会的和谐发展。从事这项伟大的事业,不是一时一地的事,要持之以恒,永不松懈,让我们每一个教师尤其是德育教师用智慧,更用责任去传递正能量。在课内、课外用心耕耘,让全社会风清气正,弘扬正气,让正能量成为一股文明新风拂过每个人的心头。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著.我的教育理想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7月第 1 版,第 8 页. 2 魏智渊编著.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下)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年 7 月第 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