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摘 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评估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有利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在国内外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专家征询的方法,建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对即墨市鳌山卫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评估与分析。应加大对鳌山卫古城文化遗产的收集与整合,使鳌山卫古城遗址成为即墨市标志性历史文化旅游建筑,借鉴国内成功经验实施系统性、区域性、连贯性操作,实行区域整体保护与开发,以实现鳌山卫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合理化。 关键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F299.27
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4-0028-04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日渐共融,文化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增强城市发展后劲中的作用愈显突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记忆的沉淀,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合理评估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善待、延续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应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一、相关文献回顾 国外(以欧洲为代表)有着悠久的文化遗产保护历史,19 世纪欧洲2几乎所有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文物保护法,并逐步完善成为一整套保护体系,普通国民文物保护意识也得到很大提高。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中的
3、文化遗产并购行为日益增多,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研究逐渐产生。卡拉马(Arjo Klamer)研究了文化遗产的价值构成1,并研究了文化遗产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计算方法2 。施罗斯比(David Throsby)和卡拉马(Arjo Klamer)提出了文化遗产经济学的构建3。施罗斯比提出了文化资本的概念4。梅森和玛塔提出了以价值观念为基础的遗产保护模式5。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纯经济学的角度对遗产价值进行评估。由于文化遗产的很多价值无法直接在市场得到实现,西方国家出现了“反评估”的思潮,一些学者反对把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一切要素纳入货币化管理,呼吁重视“无价格管理手段” (如法律、行政
4、工具)的应用6。 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对文化遗产价值评估进行过研究。侯晓飞7认为要解决城镇化过程中遗弃、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甚至文化遗产消失的问题,首先需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明确其历史文化价值、开发利用价值和旅游价值,明确其在国内外人类遗产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李宪宏8认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主要有定量和定性两类方法,其中,定量评估方法是通过统计、分析、计算,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历史地段旅游价值的方法,现有的定量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有技术性的单因子评估法、旅游性的多因子评估法和共有因子旅游评估法,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对比法和实证分析法。杨志刚9认为在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方法研究方面,不仅需要
5、借鉴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方法,还应对其3所采用方法的筛选问题和可能性问题进行研究。 可以看出,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的广度和和深度也不断得到拓展。 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在借鉴以上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搭建囊括文化价值评估、开发利用价值评估和旅游价值评估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价值评估指标体系(见表 1) 。 (二)评估方法 本文采用专家征询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征询相关专家对于上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重要程度的意见,在获得不同专家对于各指标权重的打分资料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各评估指标的权重: 公式中,为第
6、i 项指标权重,为第 i 项指标平均值,n 为评估指标的项数。 各评估因子的权重表示该项内容对历史文化遗存价值的影响。影响大的权重高,影响小的权重低。所有评估因子的权重之和为 1,其中每一项评估因子的权重介于 01 之间。通过计算各评估因子的权重,结合表1 得到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指标权重表(见表 2、表 3、表 4) 。 同时,根据上述计算得出的各指标的权重数,结合各评估因子的赋值标准,对各评估因子进行合理的赋分(见表 5) 。 通过上述模型可以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价值进行评估,为了更加清楚地展示评估结果,依据综合评估分值,可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4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得分值域分别为:五级
7、 90100 分,四级7589 分,三级 6074 分,二级 4559 分,一级 3044 分。此外还有未获等级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分值域 029 分。其中,五级称为“特品历史文化遗产” ,四级和三级通称为“优良级历史文化遗产” ,二级和一级通称为“普通级历史文化遗产” 。 三、即墨市鳌山卫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 (一)鳌山卫古城概况 鳌山卫古城位于青岛即墨市东部,先后存续了 565 年,是明朝初期设立的与镇海卫、威海卫齐名的沿海十八卫之一。据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鳌山卫古城初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 1388 年) ,初建时城墙为砖石结构,周长约 2500 米,高约 11.6 米,厚约 6
8、米。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分别名为“镇海” 、 “安远” 、 “迎恩” 、 “维山” 。城墙外修有护城河,宽约 8.3 米,深约 5 米,引海水入河。海潮可抵东门,船只由海可直达护城河。城中建筑方正对称,街道形如棋盘,四门洞达。城内有卫署、学宫、经历司、仓廒、文庙、武庙、天齐庙等建筑。城西筑有演武厅,设厅堂、点将台等。 通过实地走访古城遗址(古城遗址坐落于现在的鳌山卫镇北里村、东里村、西里村和南选村,占地面积约为 1 平方公里) ,我们发现,目前鳌山卫古城仍有部分古迹留存,现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为陈希瑞故居,距今已有 200 余年历史,其他留存的古建筑主要分布于横贯古城的南北大街两侧,有几十座建造近百
9、年的渔民住房,古城南门、北门上的石牌,旗杆石等分散在各处。当地的老人仍能根据亲眼所见或其长辈的口传描5述出许多当年的情景。 通过和鳌山卫镇相关部门的交流,发现目前鳌山卫古城遗址保留完好的地上文化遗产(主要是地上建筑)很少,但鳌山卫古城遗迹和有关资料保存完好,包括古建筑物的图纸、整个鳌山卫古城遗址的位置图等。 (二)评估过程与结果 以文中构建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为标准,以鳌山卫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专家征询法获取专家对于鳌山卫古城不同评估指标的分值,计算得出鳌山卫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结果(见表 6) 。 (三)评估结果简析 根据评估结果,鳌山卫古城历史文化遗产
10、的综合价值得分为 65.5 分(总分 100 分) ,其中,文化价值、开发利用价值和旅游价值,得分分别为 45.9 分、11.3 分和 8.3 分(总分分别为 75 分、15 分和 10 分) 。根据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中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等级的划分标准可知,鳌山卫古城历史文化遗产应属于三级历史文化遗产,是“优良级历史文化遗产” 。 四、鳌山卫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一)加大对鳌山卫古城文化遗产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合 鳌山卫古城遗迹众多,但现保存完好的文化遗产较少,致使专家们对鳌山卫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评估价值偏低,也使得青岛市在其蓝色硅谷核心区规划建设中未将鳌山卫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纳入到
11、城市规划建设中。在此背景下,加大对鳌山卫古城文化遗产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前期实地调研期间,通过和鳌山卫镇相关部门的6交流了解到,目前鳌山卫镇已成立相关部门编写鳌山卫志 ,书中就有鳌山卫古城遗迹的详细内容,为人们全面了解和认识鳌山卫古城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二)使鳌山卫古城遗址成为即墨市标志性历史文化旅游建筑 作为明初设立的十八个以“卫”为后缀名的具有军事防卫职能的地区之一,鳌山卫古城的保护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可将鳌山卫古城遗址的保护与恢复、开发与建设纳入青岛市蓝色硅谷核心区规划建设中,统筹考虑,使之成为该核心区的标志性历史文化旅游建筑,同时成为核心区经济发展的新的
12、支撑和拉动点。 (三)借鉴国内的成功经验,实施系统性、区域性、连贯性操作 在规划重建鳌山卫古城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山西平遥古城的保护与挖掘、修复与恢复、开发与经营的经验,实施一体化规划、市场化操作、投资开发者经营、本地村民进驻的方式,突出鳌山卫古城军事防卫职能的特点,彰显青岛本土明清时期的军事文化,使鳌山卫古城成为青岛市古今文化建设旅游区的主要代表之一,成为能够代表青岛市的又一特色城市名片。 (四)区域整体保护与开发 鳌山卫古城的保护与恢复、开发与经营,必将对鳌山卫古城周围区域起到梯度辐射带动作用。因此,必须注重古城周边环境的协同保护与规划,从整体上对鳌山卫古城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划与开发。 参考
13、文献 1Arjo Kramer. the Value of Cul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7between Economics and ArtsD.Amsterdam: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1997:83 2Arjo Kramer. Accounting for social and cultural valuesJ.De Eonomist, 2002(4): 150. 3David Throsby, Arjo Klamer. 为过去付费:文化遗产经济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125-138. 4David Thro
14、sby. Cultural goods consumption and cultural capitalEB/OL.2013-09-22.http:/www.uni-siegen.de/vwliv/papers/current/86-00.pdf. 5Randall Mason,Marta de la Torre.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values in globalizing societiesEB/OL.2013-09-20.http:/. 6蔡建辉. 城市森林的环境价值评估及其政策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1. 7侯晓飞.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1. 8李宪宏. 历史地段的再开发兼论上海外滩地区城市功能的置换与历史风貌的延续D.上海:同济大学,1996:32-38. 9杨志刚.文化遗产保护的环境意识N.文汇报,1999-06-12(9). 责任编辑 王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