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社团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8070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社团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社团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社团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社团现状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社团现状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社团现状分析【摘 要】大学生社团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大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通过对辽宁省内几所代表性高校进行调研,分析数据得出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并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辽宁省;大学生;社团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社团现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大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 在新时期积极探索辽宁省大学生社团建设

2、的模式、经验以及不足,不仅在于能让同学们开阔视野、拓展阵地,更重要的是将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融入到社团建设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全面推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 二、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次调研采用分类取样的方法,选取东北大学、辽宁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沈阳大学、鞍山师范学院、沈阳医学院、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鲁2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 17 所辽宁省普通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在高校地域性、专业方向性(理、工、农、医等) 、院校层次(部属、省属)等方

3、面尽力做到均衡,保证了取样的代表性。 调查主要采取了结构性访谈、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等多种方式行进,数据全部来源于各高校团委老师或社团负责人提供,保证了调查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全面性。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94%,课题组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到辽宁省高校社团建设现状。 三、研究的相关数据和分析模型建立 首先,通过基础数据从大学生社团的外部管理状况、内部管理状况、社团开展活动状况、社团的影响和作用四个方面展示辽宁省内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特征。其次,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几个分类学生社团在某些问题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而对四大类别社团的特点和组织形式进行具体讨论。最后,根据实地调研分

4、析,综合所掌握资料的研究成果,从高校管理层、大学生社团层、大学生社团社会化进程三个方面论述大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四、分析与讨论 (一)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分析 1. 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社团的类型及人员分布 从调查结果来看,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社团大致分为:理论学术、志愿公益、文体艺术、科技实践及其他,共五大类。所调查的 17 所高校当中,共有 74453 名学生参加了社团活动,其中因受年龄段影响,学生3日常的兴趣爱好多为文体类活动,且此类活动入门难度较低,群体性强,故参加文体艺术类社团的学生数量最多,共有 27617 人,占总人数的37%;由于理论学术类活动入门难度高,兴奋点

5、较少且枯燥,故参加理论学术类社团的学生数量最少,共有 7544 人,占总人数的 10%。 其他三类社团学生参与人数总体持平:志愿公益类社团共 12741 人,占总人数的 17%;科技实践类社团共 14703 人,占总人数的 20%;其他类社团共 11848 人,占总人数的 16%。 (具体见图一) 图一 辽宁省高校大学生社团种类及参与人数比例图 2. 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社团的数量分布及规模分析 经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发现,所调查的 17 所高校当中,各类社团共有 1277 个,其中因文体类社团入门难度较低,且受广大青年接受,故文体艺术类社团最多,共 572 个,占社团总数的 44.8%;由于志愿

6、公益类活动多为学校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组织,学生能够发挥主观意识的空间较小,故志愿公益类社团最少,共 139 个,占社团总数的 10.9%。 其他三类社团数量总体分布持平:理论学术类社团共 182 个,占社团总数的 14.3%;科技实践类社团共 226 个,占社团总数的 17.7%;其他类社团共 158 个,占社团总数的 12.4%。 此时结合图一所显示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到各类型社团大致规模:理论学术类平均每个社团参与人数 41 人;志愿公益类平均每个社团参与人数 92 人;文体艺术类平均每个社团参与人数 48 人;科技实践类平均每个社团参与人数 65 人;其他类平均每个社团参与人数 75 人。

7、图二 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各类社团数量及平均人数比例图 4由此可见,志愿公益类社团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因其具备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且活动自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入门难度小,故该类社团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文体艺术类社团为各高校的主要社团类型,担负着参加省市及其他部门组织的各项比赛活动。但若高校对该类社团日常训练及节目编排缺乏足够的积累,加之该类社团在数量及人数上过于庞大,将造成校内社团发展比重产生倾斜,难以管理的情况发生,以至于文体艺术类社团虽具备极高的人气,但因其大众化、普遍化等特性,在缺乏校方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很难做大作强。同时理论学术类社团因其自身调研难度高、研究成果体现形式单一等诸多的特殊性

8、,造成其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不能成为各高校的主要社团类型,正在不断的被边缘化。故理论学术类社团还需要校方给予重点关注并正确加以引导,才能逐步走上良好的发展路线。 3. 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社团的组织结构及管理 经调研,省内 15 所高校的 1-3 年级社团成员数共有 64129 人,占全体学生总数的 86.1%;2、3 年级的社团干部数为 3915 人,占全体干部数的 75.8%,由此可见社团活动的主体为 2、3 年级的学生。该断学生正处于大学生活的积累上升阶段,需要自我肯定并实现大学期间的自我价值,因其已经对大学生活具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不存在考试、就业等压力,就体现出了对各项活动积极向上的热情。

9、校方应对这种热情加以积极引导,同时注重在制度及体系上的制定管理,使他们成为推动高校大学生社团发展的生力军。 在省内参与调研的 17 所高校中,共有 12 所高校的大学生社团管理采用组成大学生社团联合会进行管理,占到了所5有管理模式的 70%。社联会与学生会仍遵循“两翼式”的组织结构,由团委统一安排活动开展。这种管理模式在重大演出活动期间,学生会与社联会的配合在团委高度统一的领导下会体现出较高的执行能力,但在日常活动开展、社团建设方面,尤其是对于小型边缘类社团来讲,两会缺乏及时的沟通交流,学生会对社联会的日常工作介入过少,使管理逐渐陷入混乱。 4. 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延续性 在省内参与调研

10、的 17 所高校中,最早的社团于 1971 年成立于辽宁大学。根据数据显示,在近三年社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15 所高校中注销的社团数量在 3-58 个不等,其注销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社团活动能力偏弱、社团参与人员过少、社团职能相似合并、社团缺乏组织纪律性、社团缺乏有效指导、社团活动经费不足等。这充分说明了一个好的社团要延续下去需要具备多方面条件。 5. 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作用 在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参与有着重要的作用。调查结果表明:辽宁省 17 所参与调研的高校中,仅有 5 所高校的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比例达到了 100%,最低社团指导教师比例仅为 14%,而其中

11、外聘指导教师的比例仍旧偏低,仅为 0%60%且多为文体艺术类及科技实践创新类,学校专业方向的差异性也会对外聘指导教师的比例产生重要影响。 (二)改进省内高校社团建设的建议 1. 加强对高校社团活动引导 6各高校首先应在制度上给予大学生社团支持,建立起专门负责的组织管理机构,形成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树立中远期的发展规划,并分阶段对大学生社团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不断针对短期目标有计划的开展各项活动。这样就能够使大学生社团构成牢固体系,形成良性的发展。 2. 合理增加经费投入 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作保障将难以保证正常运行,很难有长足的发展,因此,足够的经费投入才能保障大学生社

12、团的蓬勃发展,使之进入良性的发展环境。各高校应当支持大学生社团为筹措经费主动扩展的各种渠道,同时规范大学生社团寻求社会赞助的行为,有能力的高校应考虑建立规范的大学生社团经费管理制度和机构,作为广开门路,提升本校影响力的一种方式。但经费的投入并不是无止境的,应建立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此外还应注意对各类大学生社团经费投入、活动引领及建设的平衡与侧重,避免内部矛盾情况的出现,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 充发挥社团骨干成员作用 大学生社团是各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广大学生们的社团。高校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充分发挥社团骨干成员在活动中的纽带作用,将大学生社团作为影响学生在

13、校期间思想改造的有效载体,促进学生除专业能力外各项能力的提高。同时应重视社团骨干成员的巨大作用,以该部分学生为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倾听各类社团成员代表的诉求,不断修正大学生社团前进的大方向。 74. 切实推进大学生社团社会化进程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步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社团应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社会化成长的关键性作用。高校不应将大学生社团这一重要载体的各项活动仅仅局限于校内,这样将严重限制学生的社会化成长进程。各高校应注重社团与各类社会活动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以社团为载体,逐步接触社会,不断锻炼各项社会实践基础能力,切实推进大学生社团及学生社会化成长进程。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立项课题辽宁省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 作者简介:喻崇欣(1978.12- ) ,硕士研究生,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张涵(1985.02- ) ,硕士研究生,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团委,讲师;朱洪男(1977.05- ) ,本科,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讲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