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的云南扶贫开发之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8742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的云南扶贫开发之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的云南扶贫开发之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的云南扶贫开发之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的云南扶贫开发之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的云南扶贫开发之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的云南扶贫开发之思考【摘 要】 本文分析了云南省贫困人口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现状,探讨了提升路径。要充分利用国家及省上的相关政策,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争取最大优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养改善自身经济利益的能力;发展教育,优先提升个人的发展能力;加大公共产品投入力度,提高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关键词】 自我发展能力;扶贫开发;途径;云南省 云南贫困人口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扶贫形势仍然艰巨。全国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全省有 91 个片区县,占 129 个县的 70.5%,居全国第一位。按照 2300 元的

2、国家扶贫标准,2012 年末全省还有贫困人口804 万人,居全国第二位。91 个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7.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7.4%。反思近十年来云南省的扶贫开发,主要是以国家大规模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扶贫建设所带来的投资性增长,一旦政策性资本投入停止,是否依然能够保持现有的增长速度值得商榷,本文认为当前贫困人口的更多是一种外源式增长,是一种被动发展,要从根本上改变其落后状况,缩小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差距,根本途径在于培育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一、云南省贫困人口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贫困人口的发展差距体现在思想意识守旧,资源依赖型的发展传统,2科技

3、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增收途径单一,开放程度低、信息化滞后等,但从深层来看,差距关键在于自我发展能力薄弱。自我发展能力才是贫困人口发展的内力和动力所在,也是扶持外力事半功倍的基础。自我发展能力强调的是发展的自身基础或造血功能,它并不排斥外部力量的推动作用,相反,它是外部力量发挥积极作用的基础。但是如果过度依靠外部资金的扶持和帮助,会增加自身经济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如果一个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很差,也不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经济。近年来大量资本进入,粗放开发资源,生态环境遭受极大破坏,一方面不利于后续投资,另一方面也动摇了当地赖以发展的根本基础。 当前除去基础设施、劳动者素质等短期很难改善外,从

4、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的角度来看,反贫困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扶持资金仍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社会事业不发达、文化卫生滞后,职业技术教育滞后、运用科技能力差等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人口较少民族在文化、宗教、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在保护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日益凸显,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国际性、复杂性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云南省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现状 从云南贫困人口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其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发育程度及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二是自我发展的内在素质和要求。由于自然、历史和经济等原因,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较为

5、薄弱,绝大多数人口较少民族仍然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缺乏与外部世界有效沟通的能力,3缺乏自主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更缺乏自我提升素质的能力。 1、自我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弱 仅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例,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 4.7 年,文盲半文盲率高达 60%。生活方式和劳作仍然沿着先辈留下来的模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一定程度上,个体意识还未觉醒, 自我求知、自我存在的价值、人生的自我发展、自我设计等意识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其在接受外来知识和经验方面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和能力。 2、缺乏改善自身经济利益的能力 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并未对他们造成较大的冲击和影响,自给自足仍然是他们的生活和生

6、产形态。与此同时,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的农耕经济和较少的副业经济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缺乏积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发展极度脆弱,几乎没有抵御风险的任何能力,这使得他们不能也不敢突破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这在客观上导致其生产的简单循环,并最终导致其长期处于贫困的自我循环中,而不能获得改善自身经济利益的突破口和能力途径。 3、缺乏与外部世界有效沟通的能力 云南贫困人口多为处于深山峡谷中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自筑了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大门,并把自己深深的锁入其中,逐渐失去了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语言能力、物质交换能力和信息交流的能力。根据走访的多个村落调查,身居大山的少数民族,50%以上的人口从

7、未走出过他们居住的村寨,70%以上不曾到过县城和州府,更不用说到过省城昆明。如怒江州还有 40%的少数民族没有掌握普通话。同时,在 8 个人口较4少民族中,除了景颇族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外,其余 7 个较少民族均无本民族文字。在物质交换能力方面,由于其生产的落后,导致其交换的物质数量少、品质差,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劣势状态。由此也导致其更不愿意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 4、缺乏适应环境变化及应对变革的能力 由于长期处于封闭与半封闭状态,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化的保守、落后、非理性和低效率的经济行为,本能的拒绝接受新的环境变化、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生产方式。再加上长期的贫困使得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低下,不敢

8、轻易接受新的变革。同时,在推动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缺乏市场意识、商品意识,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在推广经济发展项目时受到当地民族群众的怀疑甚至是排斥,使得各种促进村寨经济发展的项目实施困难重重。 三、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路径选择 贫困人口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个体意识的觉醒不足,因而其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非外力不足以推动,只能走重外强内,以外助内的内外结合道路。因此云南省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要结合国策省略,从宏观与微观领域共同推进。在宏观上,以改善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主,为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提供包括政策、公共产

9、品和服务、产业提升带动等宏观环境的支撑;在微观上,针对不同群体特点、不同贫困成因和不同的分布状况,因地制宜地把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相结合,不断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交换的能力及推进生产不断发展和5改进的能力。 1、充分利用国家及省上的相关政策,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争取最大优惠 应注重对这些政策深度分析和研究,针对云南省扶贫开发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在资金支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连片开发、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劳动力培训、资源整合等方面争取国家的大力支持,为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 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人口融入

10、其他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与外界经济联系的根本保障。因而,要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必须加快推进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此,要重点围绕交通、水利、农田、能源、通讯、住房、生态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一是针对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加快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自然村通公路、村内道路硬化等方面的建设,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公路升级达标,完善客运站点建设,解决好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二是加快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推进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加快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力争建制村基本通宽带,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基本覆盖,解决好山区群众与外界联系

11、沟通不畅的问题;四是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抓好农村电网改造,解决好不通电建制村、自然村的用电问题;五是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实施好农村安居工程和农村清洁工程,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在扶贫开发中做到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 3、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养改善自身经济利益的能力 6贫困除自然和历史因素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支柱产业、经济来源狭窄,劳动者生产生活技能差,难以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获得有效的经济利益。若不能利用帮扶资金进行创业,实现“造血”功能,一旦政府的“输血”停止,返贫的问题令人担忧。实际上,云南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并不缺乏丰富的、独特的自然资源,如布朗山的茶叶,基诺山的橡胶、香蕉,隆阳区

12、潞江坝德昂族聚居地的香料、烟叶、咖啡,镇康县南伞镇的核桃,贡山福贡的草果等,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而,我们应树立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载体的观念,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结合当地的资源状况,另一方面结合市场需求,选准项目,有重点、有步骤地引导当地民族群众参与到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充分激发少数民族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逐渐推动人口较少民族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增强其自主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相关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养,通过对龙头企业、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促进先进的市场理念、管理经验及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消化吸收和应用,在实践中促进当地民

13、族群众的观念转变和技能提升,从而获得改善自身经济利益的能力。 4、发展教育,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优先提升个人的发展能力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力优势理论,地区的发展须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来获得。而一个地区人力资本的规模和结构最终取决于当地的教育发展水平。应着力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抓好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推行“双语” (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教育,从根本上解7决受教育低的状况,做好人力资本的储备工作;第二,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同时把接受培训的农村劳动力“送出去” 。实践证明,通过对技术能人、科技能人的培训,既可以作为增收的重要措施,又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对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提

14、升有着更为直接和现实的意义;第三,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推广成功有效技术,提高民族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第四,加强教育资源的倾斜力度。贫困地区均为条件艰苦所在地,如没有特殊的政策支持,很难引进较好的师资人员和科技人员。因而要从体制机制上形成有利于这些地区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给予在这些地区工作的教师高于全省教师平均工资的报酬,稳定教师队伍,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5、加大公共产品投入力度,提高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要注重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基层服务网络体系建设,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推动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及民族特色博物馆的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使其全面覆盖,特别是对于那些守边固土不能实施移民搬迁的边民,实施更加有效的生活保障措施,使他们具有更大的生存权和更好的发展权,从根本上获得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基础条件。 【作者简介】 韩 斌(1979-)男,云南省委党校省情与政策研究所,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