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构建“五大”体系 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903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构建“五大”体系 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面构建“五大”体系 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面构建“五大”体系 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面构建“五大”体系 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面构建“五大”体系 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全面构建“五大”体系 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摘要:目前,电网信息化及智能化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高速发展,不断对电力企业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三集五大” (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发展战略,此举是国家电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创新,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实践;是适应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迫切需要;是深化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电网调度与监控在电力企业中担当着电网运行的指导、指挥与监视作用,人员整体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长治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于 20

2、12 年成立,作为一个新成立多专业的综合性班组,如何加速调控融合及做新、做精“大运行”体系,一直是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推进“大运行”调控一体化的过程中,长治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始终坚持把保障电网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多角度充分分析变革面临的难点、风险点,全方面夯实发展根基,联合各专业定期对调控融合“把脉消阻” ,确保调控融合“畅通经络” ,这大大加快了调控融合。 关键词:中国安全稳定运行 “五大”体系 1 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 任用制度、理论培训、团队活动,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石,是企业2培养人才、员工联络情感的重要举措,是一个部门甚至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核心。通过改良变革任用

3、制度、理论培训、团队活动,使调控中心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形成一种“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人才竞升机制,促使调控运行人员形成“比、学、赶、超、用”的学习风气,达到鼓励上进、带动中间、鞭策后进的效果,为电力生产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随着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电网建设发展飞速,调度业务量也随之成倍增长;变电站新型设备不断投产于实际生产中;调控中心业务范围扩大等,这些都无形中加重调控融合的难度。 专业管理的范围:长治调控中心负责管辖 110kV 电网和终端 220kV系统,直调所辖电厂及城区配网调控运行管理,指挥调度管辖范围内设备的运行操作

4、和事故处理;负责管辖范围内电网经济技术管理;负责电网运行统计分析;负责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管理;在应急情况下担负起山西省备用调度中心的调度运行权限。如何对调控班组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怎样提高调控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培训制度才能保证调控培训的常态化和高效运作,是调控中心管理人员为加速调控融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专业管理的目标: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造“调控一体化”文化氛围,多角度、全方位切实提高电网调控水平,扎实推进长治供电公司“大运行”体系更加高效、和谐运转。 1.3 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3变革任用制度、改良理论培训、组织团队活动应从有利于工作出发,以“团队整体提高

5、”为目标,以应知应会基础知识培训为着手点,纵向横向逐步深入、循序渐进,使得调控融合朝着有序健康方向发展,最终将长治调控中心培养成一个高素质团队。近期目标:选拔调控值长、培养新的调控人员、岗位互换以及团队活动,保证调控融合过程的流畅。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图 2.1.1 任用制度的流程图 2.1.2 理论培训的流程图 2.1.3 团队活动的流程图(如下图) 2.2 主要流程说明 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地、县级调控一体化工作,实现电网调度业务与运行监控业务的融合,强化电网运行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

6、作效率和电网事故快速处置能力。 根据调查,比对现在与以前的运行管理模式(如下表): 通过以上模式对比,发现调控融合(“一体化” )不仅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更简化操作流程,给实际操作带来巨大方便。为此,长治调控中心特地从任用制度、理论培训、团队活动三个方面深化调度与监控4人员之间业务、力量的整体融合。 2.2.1 任用制度流程说明 长治调控中心的岗位任用采用技能与年限双通道模式。在原来调度值长的培养下选出调控值长,负责统筹安排日常操作。在这个任用制度中,新进人员采用“二师一徒”培养模式,分别聘任调度值长和监控主值为师傅,签订师徒合同,负责该员工健康成为一个合格的调控人才。原来的监控副职经过考试

7、选拔和工作年限双重规定,成为一名监控主值,这时候,就可以与调度副职进行“岗位互换” (在不影响倒闸操作及电网安全的情况下,定期安排调度员与监控员岗位互换,在倒闸操作中实行“双重监护”制度,减少操作风险,使监控员掌握调控操作过程,调度员熟悉监控重点,实现调度运行和监控的深度融合) ,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渐渐成为一名调度主值,再经过考核可以竞聘成调控值长。该任用制度应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合理使用。调控运行实行值班长负责制,组织、指挥、指导、协调管辖范围内电网的调度生产、运行监控、异常及事故处理等工作,对本值工作负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是本值安全第一责任人。调控每值按照值班长、调度主

8、值、副值、监控主值、副值的岗位配置,根据业务需要可进行调整。 2.2.2 理论培训流程说明 在调控值长的安排下,调度与监控人员改变以前单独交班模式,变为全体交接班,这样更能彼此熟悉业务。为加强和深化调控融合,调控中心在领导带领下制定“三步走”理论培训体系。具体包括: “日计划”每日组织当班调控人员采取提问与考试相结合的模5式,对电力生产安全规程、长治电力系统调度规程和监控规程等加强学习,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副值调控员、主值调控员、值长通过绩效考核来增加待遇,以提升工作积极性。 为调控融合提出合理建议的员工,进行奖励。 3 评估与改进 任用机制是否成熟、理论培训是否到位、团队活动能否收到

9、效果,是这次调度融合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任用机制、理论培训体系、组织优质团队活动是长治调控中心最为关注的。近一年的实践中,在保障竞升渠道“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在不断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下,员工积极探讨,共同进步,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技能,大大促进了调控一体化进程的成熟。这使员工有了新的晋升通道。 3.1 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全年经过多期培训,学分满分 100 分,在此基础上,通过日常参加团队活动、理论学习,员工的绩效会有一个总得分,得分高者优先获得个人荣誉。 此外,调控中心还建立了个人技术档案,将每位员工的培训考核试卷以及各种培训资料都进行存档,作为其

10、晋级、定级的重要依据,并且随同人员调动。 3.2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立培训、考核、任用制度确保培训工作顺利、高效运行,同时,通过这一制度,将培训与个人绩效、岗位晋升挂钩,为班组每位员工提6供了一个透明的晋升通道,这是一个大的创新,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是,尽管如此,一切新事物的诞生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培训、考核、任用制度也不免于此,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调控中心采用倒班制,使得培训时间与班组成员的休息时间必然存在矛盾,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又比如,如何协调老员工与新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等。 3.3 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调控中心的成立带来了许多挑战,而随之提出的岗位轮换、专业融合更是对全班人员

11、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确保电网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岗位互换,则是“培训、考核、任用制度”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也是进行班组培训的重点内容。因此,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班组管理人员也进行了深入思考。比如,针对培训时间占用员工休息时间的问题,我们准备从提高讲课质量、缩短培训周期方面着手。管理人员从培训课件的质量开始严格把关,增加员工课前课后思考、讨论的时间,使得培训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比如,积极参与和制定团队活动的,将给予学分奖励,也将其发展为对一个员工全方位评定的依据。 4 结论与展望 相信随着各项具体措施地全面实施和电网调度与监控的深度融合,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三集五大”战略会逐步成为现实,智能电网的建立将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杨鹏.加强调度管理保证电网安全运行J.价值工程,2012(10). 72李碧君,许剑冰,徐泰山,方勇杰,薛禹胜.大电网安全稳定综合协调防御的工程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06). 3吕洪波,冯跃龙,詹国红,王跃锦,罗涛.国内外电网运行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陕西电力,201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