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9935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试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现【摘 要】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过程及得出的结论。认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而产生的科学理论,当前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推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实现途径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指南,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科学社会主义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我国通过多年的实践后得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

2、义科学社会主义观,坚持创新思想是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途径。 一、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依据 1、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建者,并通过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研究后,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也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最终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的判断。从而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通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而正式确立的。其内涵包括:第一,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理论1。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2的发展,最终的结果都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政治弊端是无产阶级与资产

3、阶级的对立导致最终的斗争,而经济弊端是生产资料的集中占有,促使经济危机的产生,从而最终导致经济系统的崩溃。可见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没有希望的,最终都会向社会主义转化。第二,党内民主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明确要求无产阶级组织的形成必须坚持党内的民主。无论是党内干部选举的民众,还是党内观念和方针政策的制定都需要通过民主的形式,集思广益。通过民主集中的方式来行事。党内民主是保障党内人人平等,人人都是主人,对维持社会稳定和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第三,关于农业问题的理论。马克思始终强调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农业生产是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保证。 “民以食为天”表明,人类只有满足了基本的保障之后,才有可能提高

4、其他物质或精神的需要。所以,农业发展是稳定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保障。第四,和谐社会思想理论。和谐社会思想是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思想。在保证人物质需求,满足人精神要求的前提下,使每位公民都有主人翁的感觉,为社会的发展都自觉的尽力,为自己生活生存的环境都去努力的维护,形成一种良性的生存空间,对实现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通过和谐的方式,从而促进科学社会主义建设。 2、坚持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进行演示。当代社会的发展问题成为了全人类关注的问题。关乎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当然也是一个综合性理论

5、问题。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引导人们正确的处理好各种关系的理论。不仅3从政治方面的阶级角度还是从经济方面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同时还从农业问题、党内建设反映出马克思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预判,这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而是经过反复论证从而得出的结论,从而明确的指出以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依据。但是,该理论也有其局限性。马克思在对未来社会建立的问题上,以实现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为目标是毫无争议的,但是,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只按照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来实施,这种分配方式不符合现实的情况。马克思设想未来社会是非商品非市场经济而是计划经济的社会,但是

6、现实社会都是市场经济,中国一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后一直施行的是计划经济。但是,当时社会的弊端是有目共睹的,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打击了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使中国一度处于落后时期。这正和马克思主义所提倡的计划经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马克思所指的社会主义是在未来消灭了剥削制度的社会形态。所以,实现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还有极大的空间和实践机会。中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结合当今世界现状结合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念,通过不断摸索、不断实践走出一条适合中国自身发展的道路。因而,坚持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念并结合社会发展现状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马克思科

7、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中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转变后的这些年里,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在排在世界前三位。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始终坚4持以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这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理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为马克思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供了实践经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促使我国经济形态由单一的向多元化转变。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则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三个“有利于”为衡量标准,实现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

8、论在中国的实践2。 我国社会发展通过结合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始终坚持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坚持理论创新、观念创新、理论建构。经过实践,对创新理论不断检验,确定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通过理论与国情的结合,一切从中国的事情出发才能更好的建设中国,这从本质上反映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同时,我国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社会主义观念,是实现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社会的价值目标及社会发展的要求,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素,我党在十七大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这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的,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

9、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两句话的思想不谋而合。以人为本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原则。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鲜明概括。它还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社会主义的建设归根到底就是满足人类的需求,为人类进步提供条件。其表现在应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处理好各方5面的利益关系,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等。从而达到在满足人物质基础的前提下,提升人的精神世界更高的需求。这更是在新形势下,反映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及要求。 三、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推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六届

10、三中全会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符合当前我国发展的需要。我党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实现人民富裕为目标,以最终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而努力。在党的十七大中,胡锦涛同志再次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科学发展观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它是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为目标,实现全面发展,他系统的明确了“为什么要发展” 、 “为谁发展”

11、、 “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为实现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人民真正的体会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好处,同时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支撑。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新探索。和谐社会构建的提出,首先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要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人类依赖于自然界,同时自然界通过人类活动而不断的变化。马克思指出,人要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果违6背了这一规律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胡锦涛同志也曾有过明确地表态,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

12、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活好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要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由于我国现已进入工业化前期阶段,则出现了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为严重,党的十七大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就是要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将我国建设成能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发展社会建设的同时兼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长远的发展关系。其次,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推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建设。人与人的和谐则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尊重他人鼓舞他人是促进彼此和谐的方式,对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营造良好的氛围。人

13、与人的和谐还包括各阶层之间、社会分工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执政者与国民之间的和谐。所以,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保证。再次,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和谐的实现,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美好建设,同时也是马克思所主张的一个社会建设的理想。和谐社会的发展模式,不仅包含了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同时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明确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关系,明确的将人民群众与发展目标紧密的结合起来。和谐社会的建立是要我们做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

14、彼此作用、联系的。因此,强调共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7方面的和谐。同时,是对马克思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延续和发展,我国在贯彻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创造和发展自己的社会模式,这一崭新模式的确立,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提供了依据。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现,是经历不断摸索和实践得出的。为了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通过结合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提出适合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基于我国的国情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进行延续和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同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设想。总而言之,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是经过继承和创新后得出的,所以坚持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必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韩喜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2 吕方.略论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05. 3 赵家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简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